时空过客4251 第141节

不过到了眼下的时候,白校长倒显得乐观不少,虽然照顾这么多的孩子极大消耗了他的精力,但这人浑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干事业的劲头,单就这份精气神,倒是不输给一般的年轻人。

一千多人的饭菜,哪怕是为了节省而尽量缩减下来,也不是个普通的数量,因此整个备餐过程一大半都是繁重体力活,哪怕是作为居中指挥,大部分工作交给了其他青壮还有一些年纪较大的孩子,等到程刚他们到达的时候,白文明也累得快要直不起腰来了。

所谓的食堂,其实也就是个仓促搭建起来的草棚,几口大锅排成一排,煮着一堆混杂着各类食物的浓粥,如果没错的话,这些大概就是所有人的午餐了。

“白校长,我来吧,你先休息一会。”还没走进草棚,刘之丹的声音就传到了进去,也没跟里面的人客套,直接上去利索地帮其忙来。

程刚同样不甘示弱,挽起袖子接过了搬运的工作,经过这么几年的锻炼,他的身材已经精干了不少,而且从动作上就可以看出,平时肯定没少干活。

就是这般干脆利落的作风,在场众人倒是已经习惯了,就连白文明也只是略微和程刚客套了两句,互相认识一下,便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

“爸,这些粮食要怎么弄?”不久,下山去组织运粮的白浠也颤颤巍巍地扛着一袋粮食走了过来,后面跟着之前留在山下车队的十来个战士,还有一些年纪较大的学生。

刚才刘之丹已经把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白文名对于程刚这位神秘来看倒是不怎么好奇,唯有亲眼看到粮食的时候,不苟言笑的脸上才露出了些许高兴的神情。

“就放仓库吧,有面粉没,中午给孩子们加个餐。”一边忙活着手中的活计,白文名一边吩咐女儿,从他的作风来看,明显不是那种封建人士,而且还应该相当开明。

“嗯,有。”白浠也没有多说什么,可能是本性如此,也可能是因为有陌生人在,所以要拘谨一些,只是转身朝去了仓库。

“我来吧。”程刚看到小女生扛大包的辛苦模样,也有些不忍心,连忙上前帮忙接过了粮食包,这里面装的都是玉米碴,虽然是个小袋子,但也有满满二十多公斤,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一路背过来的。

其实从白浠过来开始,整个过程都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程刚突然的帮助让这个女孩子有些不知所措,连带着灰扑扑的小脸上都泛起了一阵红意。

不过人家也没有纠结这些小事,而是径直带着队伍往旁边的仓库走去,顺带还不忘让一个扛着面粉的男孩直接把包裹卸到食堂的案台上。

后面整个装卸的过程倒显得相当平静了,其实对于这些还未发育完全小孩子来说,并不太适合进行太过繁重的体力劳作,在运完一两趟后,他们就很快累得不行,纷纷坐在地上休息起来。

倒是白浠一副瘦弱的模样,却是逞强得很,虽然程刚没让她继续扛包,但她还是忙前忙后地组织起来,一千多个学生,总还是能找到百来个劳力,确实帮助为数不多的大人分担了一部分工作。

在程刚短暂的观察下,也差不多看出了其中的规律,或许是因为财政上的限制,整个学校可以堪称不养闲人,哪怕是五六岁的小孩子,也能看到他们排成一列列小队,到后山上去捡拾柴火。

根据刘之丹之前的介绍,驻扎在此的大人基本都是孩子们的父母或者亲人,陆续接受了一定的军事训练,除去管理学生外,他们中的不少人承担了保卫学校的责任,前面见到的岗哨就是由这些人负责,平时也是相当辛苦。

但话又说回来,在这个求活而不得的世道里,能够有口饭吃已经是相当不容易,所以无论是大人小孩,上上下下都没有丝毫抱怨的情绪,尤其是那些孩子,着实乖巧得厉害。

因为不缺乏营养又经常劳作的缘故,程刚的体力算是所有人当中最强的,所以他也当仁不让地承担了最繁重的搬运工作,两肩扛着四个麻袋,一路过来吸引了不少目光。

不过更加吸引人眼球的,还要算这回运过来的粮食,有了程刚的援助,刘之丹也是难得地大气了一回,这回过来除了程刚和刘之丹两人外,还有总计八架大车,运了四吨粮食过来。

一口气运来了足够全校人吃大半个月的口粮,让不少人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其实早在他们刚进地界的时候,就有放哨的战士忍不住地和他们打招呼,若不是刘之丹阻止,他们都想主动过来扛包了。

毕竟从这些人的面色就可以看出来,眼下根据地里过冬的粮食都陷入了短缺之中,而程刚也注意到,那些个被用来充当仓库的窑洞里,也快要变得空空如也。

如果没有他这回过来帮忙的话,还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挺不过这个冬天,好在的是,至少现在不用担心了,后面几天估计还要运几趟,至少让他们撑到过年不成问题。

人多力量大,在大家一同的努力之下,所有运来的粮食很快就搬完了,程刚也顺带地和这里的人们混了个面熟。

忙活完了也顾不上休息,正当程刚打算继续到食堂帮忙的时候,那边的午饭也已经做好,一桶桶地搬了出来。

整个学校其实也不是一块整地,而是沿着山腰开辟出了若干个平面,住所自然都是新挖出来的窑洞,程刚大概估算了一下,可能一间房子至少得塞上十几二十号人才够住。

哪怕是这些小孩子普遍体型不大,这般住宿条件也是在算不上多好,不过换个角度看,屋子里人多倒也暖和一些,能够省下点燃料,在西北地区,柴火同样已算是稀缺资源。

至于平时上课吃饭的地方,其实就是窑洞前的一小片平地,所有都是露天进行,孩子们席地而坐,有老师就上课,没老师就自习,甚至连体育课都得控制力度,不然消耗大了粮食又会不够吃。

吃饭的时候,程刚听刘之丹介绍,最开始的办学其实更加辛苦,因为根本就没有几个识字的,而他又要在外打仗,根本就顾不过来。

后来还是白校长花了不少功夫,硬生生把几个比较聪明的学生培养了起来,也不教多了,就是纯粹地读课文,然后下放到班里一遍一遍地读,好歹让孩子们有个事干。

这里头,白浠倒是帮助最大的那个,因为从小跟着家人识字,眼下也算得上学校里的一个小老师,所以也难怪在学生中间有这么大威信。

第281章 白文名

在粮食稀缺的时候,一切都得精打细算着来,所以这顿午饭不是一般的简陋,而且看白文名的意思,也没有对刘之丹等人特殊对待的打算,顶多是多分了点粥过去,甚至连菜都没有。

至于这些粥,程刚大致看了下,玉米碴可能是他上回运过来的,小米也许是当地的收成,此外还有些土豆、野菜之类的玩意,混成一团,隐隐约约还有些白面疙瘩,倒也不至于太稀,不过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肯定是吃不大饱的。

对此大家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意见,包括白文名自己在内都是这般待遇,从他们的脸色上就看出来,那是长年累月缺乏油水和营养元素导致的病态。

好在的是西北地区就有盐池产盐,所以搞到盐吃的难度不算太大,只是这咸味的背后尝起来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苦涩,对此程刚倒是已经习惯了,眼下的食盐工艺本就如此,妥妥的原始画风。

先进的技术也不是没有,比如几个沿海大城,从洋人那边引进了比较先进的制盐技术,能够产出清冽纯粹的食用盐,或者干脆从东洋进口,只是这些高档货,普通老百姓一般是享受不起的。

也唯有在中央苏区那边,历时一年半的功夫,州田盐矿终于完成了初步的建设任务,现在正在继续扩大产量,同时开始考虑深加工,后面若是经营得好,不止能够自产雪花盐,或许还能向外倾销。

实际上,以州田盐矿的埋藏深度,只要位置选择得好,半年内其实就可以打出卤水来,从去年年底开始,那边晒出的粗盐就开始供给红军内部使用,只是产量比较低,还无法占领根据地内各县的市场而已。

到了现在盐井设备建设完毕,工人们也愈发地熟练起来,于是产能从此爆发出来,再也不用为了保密而遮遮掩掩了,只是在后面的围剿中要如何保护好这些建设果实,估计还得好生计划才是。

大家虽然没有什么食不语的讲究,但或许是因为吃食太少的缘故,程刚心里头的事情还没想完呢,一碗粥就已经完全进肚了,转头一看,其他人都在默默地小口吃着,他也不好意思说些什么。

饭后的这段时间也没有发生什么波澜,这几天的天气都还不错,太阳当空,散去了山间积攒起来的寒气,外面又没有寒风吹拂,正是难得的惬意时光。

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直接坐在夯平的黄土地上晒着太阳,或许因为有人管着的缘故,那些刚才还有些调皮的学生,此时居然老实了许多,只是互相给同伴们抓着身上的虱子打发时间。

反而是一部分原先还颇为低沉的孩子,吃完了并不算太多的午饭后,可能恢复了些许精神,脸上也露出了略微的笑容。

程刚静静地看着这一幕,脑海中忽然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故事,当年李润石长征抵达陕北之后,非常惊讶地发现,当地老百姓里六岁左右的小孩少得出奇,这才切实地了解到了这次灾害的残酷。

其实对于程刚而言也是类似的情况,虽然知道农业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危机,也做好了面对这些冷峻现实的准备,包括在他到来后的几年里,全国各地因为各种天灾人祸而死去的同胞,他根本数都数不清楚。

但人毕竟是有感性的,当事实真正摆在面前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又是完全不同。

虽然刘之丹没有直说,但程刚也能猜到,眼前的这些孩子,不可能每个人的父母家人都被营救到了这里,甚至可以说能够到这的成年人其实只是少数,剩下的大部分,或许早就成了一堆白骨。

也就是说,一千来个孩子,就意味着至少数百个家庭已经支离破碎,而这还只能说是沧海一粟,实际的数字量级可能还得再加上好几个零。

“娃子们在这过得都很好,还是要感谢程先生的帮助了。”大概是注意到了站在一旁发呆的程刚,之前一直寡言少语的白文名,还是一个人上来搭起了话。

“不,我做得其实非常有限,还是你们辛苦了才对。”

程刚摇摇头,他自己也知道,若是他真的拼尽全力的话,或许可以做得更好,但很多东西他必须要综合考虑,几十吨的物资就让刘之丹拼了老命才勉强消化下去,再多的话,谁都无法保证会不会发生意外。

只是道理是懂了,内心那道关又很难过去,所以才会出现这般暂时的感性。

正如刘之丹一样,其实他的意志远比刚才表现的还要坚定,若非如此是不可能超标完成这些任务的,若不是因为程刚来了,让他终于可以暂时放下担子,他也不会轻易表现出自己柔软的一面。

“尽力而为而已,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白文名其实也不会安慰人,若是他懂得人情世故的话,也不会最后拖累家人,变成现在这般境地。

当初离开家乡又遭遇土匪的时候,白老师的内心其实已经濒临崩溃,只是出于对妻女的责任感,选择了勇敢地站在她们的身前,但最后结果到底会怎样,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而在被那支打着红旗的队伍营救,全家又被带到山里的时候,白文名的内心其实还是十分忐忑不安。

在他看来,这股不明来历的势力或许只是一些稍有正义感的土匪,但面对他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男人,以及两个相当值钱的女人,到底会怎么做,他根本没法保证。

毕竟过去的一年多里,无家可归的人们纷纷被迫插标卖首,甚至最穷困的时候,十几岁的女人不要钱地送出去都没人要,类似的故事白文名听了不知道多少。

幸运的是,营救他们的这支游击队是刘之丹的老部下,作风纪律都要显著高于一般队伍,所以白文名在察觉到了这些不同后,终究还是选择了静观其变。

之后的故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既然以刘之丹为首的红军游击队,愿意花如此大的代价收容灾民孤儿,那么他白文名也不会稀罕自己的力气,所以一直在费劲心思地管理着这所世外桃源般的学校。

而逐渐的,刘之丹背后的组织也被白文名知晓,只是因为过去的一些固有观念,他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但至少现在已经完全不会排斥。

现在遇上了程刚这个从来没有见过,但是已经早早听说了不少次的人物,除了好奇和隐隐的敬佩之外,他还是还藏了点观望的想法,也还好程刚并没有让人失望。

所以白文名也乐意和程刚多聊上几句,“听程先生的口音,似乎是冀州人?”

“没有,我其实是湘省人,祖籍在潭州,后来从小在外漂泊,各种口音都沾了个遍,所以才会这么奇怪吧。”

程刚其实也愿意和这位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交个朋友,而且看刘之丹的意思,应该早就想发展白文名进入组织了,那么让这人多了解一些也没有什么大碍。

白文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难怪,我看那份拼音方案确实挺成熟的,如果不是对语言有深入了解,应该不会设计着这么完善。”

“那倒不是我的功劳,我也不过是个搬运工而已,组织内部的人才还是挺多的。

对了,白校长,现在的教科书学生们用着还适应吗?有什么问题没有,如果有改进意见的话,尽管跟我说就好。”

程刚肯定不会贪天之功,那些不是自己写出来的资料,基本都被他套上了一个某某小组的名号。

可以说,现在全国各个根据地的参考书籍,有八成以上都印了所谓的小组名号,至于剩下两成,也都是从外文翻译而来,然后标注**小组译。

当然了,程刚也不会机械性地直接搬运,毕竟时代不同,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因为普遍缺乏基础教育的缘故,认知水平还要明显落后很多。

所以自从开始全力投入教育起,程刚就花了不少精力和财力来校订书籍,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另外这也是幸亏有了他传送能力的帮助,才使得这些不断修订出来的版本,能够及时地推广到大部分红军势力当中,光这份效率就可以说彻底超越了当前时代。

“那些课本我都看过了,编订得非常不错。”

聊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白文名明显要更加兴奋一些,过去他无论是在师范学的,还是在小学教的,其实都是仅限于语文学科。

还是到了这里之后,迫于形势才开始重新学起数学、科学等基础知识,好在这些内容大多浅显易懂,难度不大。

最关键教材质量都很高,至少学完之后,用来教这些初小水平还不到的孩子没有什么问题,甚至白校长还会经常组织学校里有限的几个老师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程刚带来的教科书,或许都能算得上白文名的半个老师。

当然了,再好的内容也总能找出一些毛病,其中有的是水土不服,有的是白文明自己理解上存在偏差,所以两人接下来干脆就着这些话题细聊起来。

或许确实是志趣相投,他们很快就聊到了兴起,同时也下意思地忽略了时间的流逝,还是守在一旁的白浠提醒,方才反应过来马上就要上课了。

话说,白浠刚才在旁边也听得快要入神了,因为从小打了基础,她的学习进度要比其他同年龄的学生快上不少,之前还一直有在客串老师。

所以当父亲聊起相对比较专业性的话题时,她自然是听得懂的,不止听懂,还大大满足了这个小姑娘长期积累下来的好奇心。

不过课还是要上的,所以白文名不得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次沟通,同时他也确定,程刚肚子里确实有不少墨水,若不是真正参与到了教学工作中,根本不可能提纲挈领地解答他这么多疑惑。

因繁就简之下,上课制度只能说相当原始,一百多个学生紧紧地凑到一起,然后由老师讲完课,时间完全依靠大概估算,接着老师去下个班讲,剩下的继续自习,或者说发呆。

忽然想起了什么,程刚赶紧找来了他从大车上搬到这的几个木箱,然后熟练得取出各种设备组装起来,那是一套扩音装置,他要亲自给孩子们上一堂课。

作者的话:昨天的更新实在不好意思,我修改的时候不小心覆盖错了,现在已经更正过来,大家可以回去看一下。

第282章 分别之时

“小朋友们大家好~”

类似的发言程刚已经进行过不知道多少遍了,所以相当熟练地跟孩子们打了声招呼,在确定大部分孩子基本能听懂他的普通话口音之后,程刚这才放心大胆地讲了起来。

其实也没有太多深奥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基本就是童话故事再贯穿着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内容有些类似当年程刚小时候看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当然语气也是模仿的葛平老师。

虽然没有动画作为展现平台,但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这般新奇的方式还是吸引了不少孩子的注意,加上大家从未见识过的扩音设备,让这一千来人全都认认真真地听了一下午。

这也是去年程刚有次回到现代的时候,偶然看到了网上类似的视频,突发奇想做出的尝试,毕竟几十年后无数专业人士积攒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完全可以提供程刚参考,所以上手起来难度不大,也不用耗费什么精力。

不过现在还只是在试验阶段,等后面反响更加强烈,同时总结出一套经验之后,程刚还打算直接搬上无线广播,直接在全国范围内放送。

当然了,广播电台的作用肯定不止如此,除去最重要的宣传效果之外,各级教育也可以直接做成线上课堂,如此一来,制约各根据地教育事业的最大障碍——缺乏老师,就能缓解不少了。

只不过放在这个时代,一整套广播电台体系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建立起来的,正如其他所有的现代工业系统一般,程刚最紧缺的不是设备,而是能把设备运行起来的人,而且系统越复杂,对人的要求就越高。

建国后短短十几二十年的功夫,就在全国各县市建立了大大小小广播站,甚至有线广播还能直接推广到村级,看起来似乎完全轻而易举。

而在21世纪的人们看来,这些早已落后于时代,并近乎被淘汰一空的基层广播,除了在某些特定场合还有些存在感外,已经差不多可以被忽略了,跟所谓的高大上更是一点都沾不上边。

可是放在眼下,自从工业革命的余波开始对国内施加影响起,几十年来已经在逐渐改变国人对科技的认知,原本那些被传统读书人视为奇技淫巧或者装神弄鬼的玩意,开始被重视起来。

如此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科技知识犹如旧时代的文字一般,被人们抬上了神座,成了底层民众不可侵犯之物,让老百姓们下意识地就不敢尝试。

当然这也与眼下各类技术设备的高成本有关,除去能有闲钱的富裕阶级,底层民众养活自己就已经相当不易,又哪里有精力和资金来学习。

而且按照他们的习惯,一旦学会了一鳞半爪,就会很快敝扫自珍,希望能够依靠垄断这份手艺,为自己的家族挣下一份传家的基业。

这便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滥觞,若不彻底改变当前的社会结构,即便投入再多物资,最后也不可能干成什么事业,随着工作的深入,程刚对如今的现状愈发地了解,同时也更加肯定了这个道理。

当初他为了动员学生、战士们主动学习电子专业知识,可是耗费了不少口舌,差不多亲自盯着他们手把手地教导,才算是勉强克服了他们深藏在内心的畏难情绪。

罗马不是一日就能建成的,现在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员,不只要负责中央苏区的电子组装厂建设,还要支撑起内部电台的运行、维修体系,乃至于支援其他临近根据地,能够余出来建设广播站的实在是少得可怜。

虽然说这里面大部分工作其实都是简单的重复,只要具备了基本的文化和纪律素养,就能按图索骥地承担起八成以上的任务,但剩下不到两成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点,不是真的懂得整个体系背后原理,是不可能撑得住的。

首节 上一节 141/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