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215节

“嗯,这么说吧,最近两年咱们主旋律拍了不少,但要比肩《落日行动》的确实少见,这个咱也不指望了,能达到六七成水平就不错吧。”

“行吧。”妻子笑着瞥了丈夫一眼,这时电影也马上就要放映了,两人便不再说话,安安静静地看了起来。

这次开幕的镜头就是一片茫茫的黑暗,所有观众都只能看见那么一丁点微光,不过更加让人注意的,应该是那轰隆轰隆的引擎声。

大概过了七八秒的样子,似乎镜头正在靠近着什么,原本震耳欲聋的引擎渐渐小了下来,转而的是滴滴答答的电报声。

“向左偏转2度,抬升100米,先给后面发信号,全部确认之后再调整。”

随着一声洪亮到近乎怒吼的指令,镜头中的光线终于稍微明亮了起来,这时大家才终于看出,原来整个场景就在一架飞机当中。

“收到,向左偏转2度,抬升100米。”在指令之后,又有另外一个声音传来,似乎是传令兵在确认消息。

一段对话结束,后面便不再出现人声,好在这时光线稍稍恢复,已经足够看得清楚了。

镜头先是聚焦在那名戴着耳机低着头的红军军官身上,接着便是一个长镜头,从机头到机尾,把包括驾驶员在内的所有人全部拍了个遍。

仿佛是在看一部默片一般,除了始终没停下的引擎声外,观众们便听不到其他任何声音。

画面中只有机内人员的神态和动作,在给所有观众传达着信息,那是一种令人揪心的紧张感,同时又在无形中透露着一种训练有素的秩序美。

无论是在机头眼睛始终盯着仪表盘的驾驶员,还是在机尾把控着灯光信号的传令兵,所有人都是紧绷着表情,动作却不见一丁点含糊。

展现完飞机内部之后,接着再转到了机外,可以看出导演在刻意地控制着这几分钟的镜头感,黑暗中的蒙光,透露出了一丝别样的韵味。

跟在最前面那架双发运输机后头的,是三架单发双翼机,它们较之前者还要更加不起眼。

尤其是从天上往下看,与那缓缓掠过的山脉相比,这几架飞机就显得更加渺小了。

而且在见惯了飞机海的观众们眼中,寥寥四架似乎也并不足以勾起大家的胃口。

“还有两公里,准备降落!”似乎是了解观众们的心情,在展现完这支机队的全貌后,镜头一转,就聚焦到了远处了一片火光上。

接着便是一阵嘈杂的降落行动,导演在这里只用了三四个镜头略过,但一下子又把观众的情绪给提了上来,直到镜头中的机组人员纷纷松下一口气后,节奏才重新恢复了平静。

这条土跑道旁,等候着一群穿着各式服装的军人,那架运输机刚一停稳,为首的那名青年二话不说就冲了上去。

舱门打开之后,机组人员纷纷走了下来,青年立马激动地握住了其中一人的双手。

“程刚同志,你们辛苦了。”激动的声音中甚至带着些许哭腔,整个镜头将这名军人脸上表情的变化,全部展现了出来。

从飞机出现前的惴惴不安,到降落时的提心吊胆,再到停稳后的轻松喜悦,以及发现来人居然是程刚后的短暂惊诧。

或许是因为先前紧张的铺垫,如今看来这略有些夸张的表演,看起来却并不见任何做作之感。

“不辛苦,尚至同志,长话短说,情况在前面的电报中已经讲清楚了,这次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程刚的回应更是简单直接,透露着一丝雷厉风行的味道。

“做好了,现在我们整个珠江根据地所有武装力量,全部都集中在这里,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青年军人自信地说。

程刚听到后满意地点点头:“好,那现在就开始行动吧,十分钟之后所有连级以上干部集中到这里开会,另外让你们的工人也赶紧过来,后头三架飞机可够咱们折腾的了。”

“是。”收到命令,那人敬了一个军礼,随即便是一声唿哨,机场的空地上,瞬间就动了起来。

数百名趴在地上的战士,揭开盖在身上的杂草和灌木,迅速赶到了跑道上,然后在双方干部的指挥下,将飞机推到一旁进行遮蔽,同时消除掉这片机场残余的痕迹。

“这次行动的目标只有一个,根据情报显示,日本人在冰城东南约70公里的五常县背荫河,也就是这个位置,办了一个所谓的防疫班,他们称之为东乡部队。”

场景转向一处破旧的帐篷内,不大的空间里塞满了二十来号人,显得相当的拥挤,而唯一的光源就是一盏位于众人头顶的煤油灯。

光线照射在架设好的地图上,朦胧中带着股肃杀的气息,随着饰演程刚的主演不断介绍,观众们也逐渐了解了影片故事发生的背景。

“可能大家对于这个防疫班还很不太清楚,简单来说,他们就是在用我们中国人做活体实验,以往只能用动物进行的试验,在这全部改用活人。

所有关押在此的中国人,不仅没有一个活着出来的,而且无一例外,全部经历了极其惨痛的折磨。”

画面逐渐聚焦到主演的脸上,这时演员的脸上不见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述说着台词,却能够让人感受到无比的愤怒。

特写之后,镜头继续前伸,穿过演员的眼睛,转换到了另外一处场景。

在一阵急促的喘息和奔跑声中,混杂着几句气急败坏的日语呼喊,光线还是一如既往地黯淡。

大约过了五六秒,奔跑声听了下来,接着便是一段男人的声音,这时观众方才看清,镜头中躲在角落里的两人,正是一男一女。

“不行了,再这么逃下去,咱们都得被抓住,这样,我去吸引鬼子的注意力,你往另外一边跑。

记住,千万不要到路灯下面去,只有跑出了这条街,你才有机会摆脱鬼子的追捕。”

大约已是中年的男人一边小心地张望着,一边急切地向怀中的少女嘱咐道。

“那你呢?老张,你怎么办?”从面容上看,少女的年纪应该不大,言语中也没有男人那般的镇定,反而是惊慌失措居多,双手紧紧掐在对方的手臂上,暴露出了根根青筋。

“我另外有安排,你先别管,小安,听我说,不要紧张,越紧张越容易出错。”中年男人轻轻地抚摸了少女的脸颊,缓声说道:

“今天晚上我们突然被鬼子摸上门来,说明整条线都出了问题,你逃出去之后,一定不要与城里的任何人联络,先去郊外,然后到山上找游击队的同志,他们会想办法让你和组织联络上的。”

两人的双眼紧紧对视,可以看到少女的表情还是非常的紧张,但起伏的胸腔说明她正试图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好,你一切小心。”随着少女的一声哽咽,她的双手也终于慢慢地松开了,随着男人义无反顾地转身离去,他们随即就此分离。

作者的话:还有一章,大约零点发

番外 悬崖之下(二)

两人分别之后,镜头就只聚焦在少女一人身上,至于中年男人的结局,就只有后来传出的几声枪响作为暗示。

接下来的几分钟主要是少女在追捕下逃亡的过程,同时又通过多处俯瞰镜头,将故事所处的环境展现了出来。

虽然影片中没有提及,但对背景有所了解的观众还是很容易可以猜出,这段情节应该就是发生在冰城,而且还是以冰城火车站为中心的一小片区域。

只是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或许会有点迷惑,因为在俯瞰的画面中,他们所看到的城市比想象中的还要狭小和破败。

除去最中央的街道上还能看到几排路灯,以及周边散落的些许洋楼散发着光亮外,其余城区不仅全是低矮的土房,而且几乎都掩盖在一片漆黑之中,甚至镜头的边缘还能看见依稀的农田。

对于大多成长于建国后的观众们来说,这种景象别说省会城市了,甚至连一般的县城都比不上,年纪小的甚至会以为这是哪个地方的乡镇。

事实上导演在拍摄时,也正是在冰城附近的乡镇取的远景,然后再与影视城中拍摄的镜头进行合成,达成了这样的效果。

阴暗的画面以及落后的景象,确实容易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但对于正在逃亡的少女来说,这些却是她得以摆脱敌人追捕的有利条件。

只要离开了路灯和洋房的范围,杂乱的土房就构成了天然的防线,抗拒着所有陌生人的入侵。

虽然在这一片黑暗之中,少女也因为看不清道路而跌倒了不知多少次,以至于弄得浑身泥泞,但这也意味着敌人同样难以追捕到她。

而在这紧张的逃亡过程中,导演又通过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中年男人和少女的经历。

先是两人假扮成夫妻来到冰城,化妆前往南郊打探消息,收集完情报后决定尽早离开,因为火车延误不得不在站外等待一晚,结果却等来了日本人的追捕。

借由这快速掠过的几幅镜头,影片把两人之前惊心动魄的行动,完完整整地描绘了出来。

无论是假扮夫妻时故作轻松,还是得到情报后的悲愤欲绝,以及站外等待时的相偎相依。

两人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出了极强的默契,甚至于还让一些较为敏感的观众察觉出了他们之间的一丝情愫,但一切又是那么的含而不露,让人根本来不及慢慢体会。

可是,当这些画面与少女奔逃时的惊慌、悲伤、仇恨相对比时,却又立马能够激发出观众心中的共鸣。

既有对先辈勇于牺牲的敬佩,也有对两人就此分别的惋惜,当然还有对少女能否逃出生天的紧张和期盼,以及对罪魁祸首日本人的仇恨。

幸而导演没有让观众失望,在经历了数个小时的躲躲藏藏之后,把自己埋在一处水沟下的少女,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捕。

等到了天亮的时候,她先是伪装了一下,然后在路过老乡的帮助下,一路通过了好几道检查,还算顺利地来到附近的山区,并成功与在当地活动的游击队达成联络。

“为了这份情报,我们前后派出了三支行动小组,总计十一人,分别通过不同途径潜入敌境,其中一组全军覆没,其余两组最终只逃出了五人,还不到一半。

再加上冰城原有的地下党组织,以及附近的游击队成员,我们总计牺牲了将近三十条性命,才得到了最确切的结果。

同志们,我们已经容不下任何一次失败了。”

画面再回到之前的那顶帐篷内,程刚正在做着最后的动员,同时也让观众们知道,原来除去中年男人和少女的组合外,还有另外两个行动组也在执行着同样的任务。

虽然影片中并没有涉及到他们的故事,但这短短几句的描述,却将那段腥风血雨的情报战,残酷地表现了出来。

当然了,相较于‘真实历史’,电影里肯定是经过一定了加工和夸张的。

毕竟程刚的手里早就有了另一条时间线的情报,这里要做的不过是再确认一遍,所以实际付出的代价并没有这么大。

顺道一提,当初导演在取材时其实也很头疼,对于组织上是如何获取的情报,相关史料一直语焉不详。

为了逻辑上的通顺,他也就只能发挥一下想象力了,不过观众一般也不会在意这点。

再回到电影当中,在连级干部会议结束后,根据地都开始行动了起来,珠河根据地作为距离冰城最近的游击区,自成立以来就是关东军打击的重点之一。

但是赵尚至能够带领队伍在此扎下根来,说明不仅是他有两把刷子,也说明这片地区本就拥有不错的群众基础。

更何况还有程刚时不时的援助,给他们提供了不少武器弹药以及维修工具,使得这支队伍不仅可以在艰苦的斗争中顽强地坚持下来,而且还能不断地得到扩张。

而镜头中所展现的这五百来人,也是导演严格遵循亲历者的描述,从数量到服化道基本做到了尽可能的还原。

虽然这些战士们的打扮看起来有些杂乱,甚至连军服都没有统一,既有穿东北军军服的,也有穿老百姓衣服的,甚至连土匪打扮的都有,颇有些乌合之众的味道。

但不起眼的外表,却无法掩盖战士们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哪怕是游击队,也严格按照红军的条例进行了一系列战前会议,从上之下将党组织的决定传达到了每个人的脑子里。

对于出身于本土本乡的战士们来说,每个被抓进‘防疫班’的人,都很有可能是他们的亲友,自然不会缺少战斗欲望。

“如果只有这点人马,肯定是不够的,日本人在背荫河镇直接建了一座‘中马城’,你们看…”

基层指战员们动了起来,临时组建的指挥部也没有闲着,镜头一转,还是那顶帐篷里面。

程刚拿出了一张比例尺更大的地图,上面正标记着五常一带的地形地貌,以及‘中马城’的位置。

包括程刚和赵尚至在内,这里的所有人员大都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所以自然就看出了此次行动的棘手。

“目标就堵在这里唯一的一条公路上,相当于一座与世隔绝的军事堡垒,如果没有足够的重火力,哪怕再多的兵力也很难攻克他们的防线。”

随着程刚的讲述,大家的脸色也变得愈发的阴沉。不过这时才二十五岁的赵尚至,却表现出了异常的豁达与乐观。

“程部长,这次你应该也做了不少准备吧,就不要让我们在这瞎想咯。”

“哈哈,这都被你看出来了,没错,这次我确实带了不少好东西,等会你们就知道了。”

随着程刚故作神秘的一笑,画面也变成了一群人围在一架双翼机的旁边,其中为主的正是刚刚飞过来,身上的防风镜和皮夹克都没脱的飞行员和机组成员。

然后一名飞行员爽利地说道:“工友们,时间紧迫,这里就不多说废话了,这次任务可能会有点复杂,但我们几位在来之前已经练了不少次,多少也有点经验,等下就麻烦大家先帮忙打个下手了。”

见此,另外一名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男人,也跟着拍着胸脯答应:“放心吧,都包在我们身上了,哥几个在这绝对不会拖大家的后退。”

紧接着,便是一通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在两伙人马的密切配合之下,一架完整的双翼机被拆了个一干二净,然后又迅速拼接成了另一番模样。

导演在这里不仅使用了加速镜头,将长达数个小时的工序缩短成了不到一分钟,而且还专门制作一套三维合成动画,把整个变形过程穿插在了实际操作的画面里。

现实和虚拟的结合之下,不仅有了一种众志成城的奋进之情,又带着点仿佛是‘变形金刚’变身的科幻感。

再搭配上《咱们工人有力量》改编而来的激昂BGM,硬是把这部战争片拍出了别样的韵味。

很快,变形结束,画面转向了一列正在山间小道上行军的队伍,而程刚则坐在一架怪模怪样的装甲车上,笑着跟还有些目瞪口呆的赵尚至问道:

“怎么样,这个惊喜还满意吧?”

一架波-2双翼机空重六百多公斤,除了机头的铝制发动机和机身的钢制骨架之外,其余大多是木质和帆布结构。

再加上参与这次行动的飞机又经过了特殊减重处理,所以最后能用的金属部件并没有多少,不少零件其实是由开头那架双发运输机装载而来的,甚至还有事前程刚准备的存货。

但这并不影响最后的效果,在精心细致的设计之下,哪怕是一块木板都有它的用处,通过拆卸、切割、螺栓以及铆接等诸多复杂的手续,终于形成了一副勉强能动的骨架。

然后再搭配上额外运来的钢板、变速器、轴承和轮胎,就成了一台简易至极的装甲车,不仅减震器是最简化的配置,就连车身装甲也是顾头不顾腚。

但即便如此,这也是游击队里最强大的机动力量了,尤其在装上那座80mm的无后坐力炮之后。

整整三辆,一炮两机枪,便是此行最大的依仗,看到这里,许多喜欢在网上冲浪的观众,很快便想起了最近流行的那句话:

“土共不土,战斗力五”

首节 上一节 215/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