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穿越,签到十年 第1384节

  龙国庞大的市场完全可以消化日耳曼大部分的工业产能。

  帮助他们缓解了非常大的经济压力。

  当然。

  这些商品也需要和龙国国内的商品进行竞争。

  只有竞争获胜才能够卖得出去。

  龙国不会单独为他们提供更优惠的条件。

  当然。

  日耳曼人性格刻板严谨。

  制造的产品往往质量非常好。

  这样的商品在龙国是非常有市场的。

  人们都喜欢这样质量好的产品。

  哪怕价格可能稍微贵那么一点点。

  同时。

  龙国也开始向日耳曼提供大量的粮食、原油以及其他的矿产和原材料。

  让日耳曼的工业实力能够进一步的恢复。

  很快。

  日耳曼的经济在龙国的帮助之下。

  开始有了显著的改善。

  这样的正绩无疑是光辉的。

  让小胡子及势力工人派。

  获得了广大日耳曼民众的支持。

  民众的支持度和满意度。

  开始进一步的提高。

  为小胡子获得更高的权力做好了铺垫。

  日耳曼的国防军的将领们也开始在小胡子的支持下。

  派遣军事代表团前往龙国访问。

  他们主要的目的是考察龙国在陆军和空军方面的先进武器装备。

  至于海军。

  日耳曼人还是暂时放弃了。

  首次诸方大战之后。

  日耳曼的海军就已经非常弱小。

  弱小到短时间内都难以强大起来的程度。

  日耳曼人自己也是非常明白。

  想要在短时间内发展强大日耳曼的海军。

  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只能够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容易出成果的陆军和空军方面。

  这样的话。

  对日耳曼才是最好的选择。

  龙国陆军的先进坦克、装甲车、空军的战斗机、轰炸机等都让日耳曼人大开眼界。

  在这些方面。

  日耳曼人已经停滞不前很多年。

  龙国则已经超过了他们非常多。

  日耳曼人对于龙国的这些武器非常的满意。

  他们极力要求小胡子正府和龙国进行谈判。

  准许他们引进这些装备。

  与此同时。

  日耳曼国防军还计划派遣大量的军官前往龙国进修。

  学习新式的战斗方式。

  对此。

  龙国也表示同意。

  龙国陆军装甲部队的闪击战战术。

  这些都可以和日耳曼方面共享。

  当然。

  一些真正先进的武器装备。

  龙国是不会向日耳曼人展示的。

  龙国的各种武器装备向来都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惯例。

  也就是说。

  日耳曼人参观的那些装备。

  只不过是龙国刚刚装备部队的一些先进设备而已。

  龙国随时可以对这些武器装备进行更新换代。

  实际上。

  龙国在很多武器装备方面都做了技术储备。

  只要有需要就能够立刻展开生产。

  然后大规模的换装。

  使得龙国军队的战斗力永远保持在诸方第一的程度。

  在第二次诸方大战爆发之前。

  龙国的很多先进武器都只不过是小批量的装备部队而已。

  用来检验武器的性能。

  然后就作为技术储备了。

  在战争爆发之前。

  龙国才会大规模的为部队换装武器装备。

  这样的话。

  能够最大程度的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

  当然。

  即便是有突状况发生。

  那些换装了新式武器的部队。

  也足以抵挡住敌人的进攻。

  捍卫龙国的利益。

  在龙国帮助日耳曼的同时。

  日耳曼人也履行承诺。

  在动机、化工、电子通讯技术等等方面和龙国展开合作。

  龙国可以从日耳曼人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技术。

  从而进一步的提升龙国的科技实力。

  这些科技实力一旦转化为军事实力的话。

  将使得龙国军队在未来的战争当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第一千五十八章:身毒罗刹思想反抗组织

  龙国同日耳曼的合作。

  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其他势力的广泛关注。

  就盎克鲁撒克逊人、山姆人、高卢人等势力而言。

  龙国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威胁了。

  现在龙国大力的支持日耳曼。

  这绝对是想要在西方势力的内部安插一颗危险的子弹。

  一旦日耳曼再一次的强大起来。

  对西方势力将构成严重的威胁。

  特别是在首次诸方大战当中被日耳曼人打疼了的盎克鲁撒克逊人和高卢人等势力。

  更是格外的担忧。

  如果日耳曼真的再一次强大起来对他们发动战争的话。

  他们如何能够抵挡得住。

  就算是抵挡住了日耳曼的进攻。

  但他们的力量也会被制约在欧罗巴洲的。

  到时候。

  龙国人如果对他们的驻地动手的话。

  他们如何能够抵挡的住?

  龙国的这一招可谓是让盎克鲁撒克逊人、山姆人、高卢人等势力大为不满。

  但他们对此却没有太好的办法。

  现阶段而言。

  龙国和日耳曼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日耳曼开始从经济危机当中走出来。

首节 上一节 1384/14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