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大清 第153节

  辜鸿铭看信的神态和张之洞正好相反,张之洞是先喜后忧,而辜鸿铭则是先忧后喜,显然,两人所喜所忧,并不在一个层面。

  辜鸿铭直到看到了信的后半部,脸上神色才渐渐好转过来,而且后面的内容不仅仅只是让他欢喜、激动,辜鸿铭兴奋之情已经溢于言表,脸上神情更是变得极为复杂丰富。

  辜鸿铭很清楚,张之洞在戊戌年朝议迁都时,就是坚决的京师搬离直隶派,他认为京师在直隶,会经常受到洋人的威胁,尤其是日本和沙俄两国。

  而京师离开直隶搬至内陆腹地,就可不再受洋人兵锋胁迫,让朝廷可以更加从容应对,是万年大计。

  当时,张之洞属意建都的地方,是洛阳和太原。

  张之洞认为,山西表里山河,不仅有直隶做缓冲和屏障,而且太原有太行之险为屏,足可保证京师安全无虞。

  只是,如今看来,直隶不足以阻隔洋人的洋枪洋炮,那里现如今就已经被列强占据大半,如果朝廷居于太原,距离洋人依然过近。

  而基于同样的原因,仅仅有黄河之险的洛阳,现在显然也是不适宜建都之地,所以张之洞建议朝廷应迁都至荆门。

  而张之洞迁都至荆门的心思,自然也瞒不过辜鸿铭这个首席幕僚。

  不只是荆门居于内陆腹地,同北方和南方沿海富庶之地都交通便利,更因为荆门属于湖北,这是他张之洞湖广总督的治下。

  只是,对于张之洞要把京师搬至荆门的建议,辜鸿铭极不赞同,尤其是现在这个时节,他更是坚决反对。

  之所以此前在张之洞提出此意,并上书慈禧时,辜鸿铭没有极力表示反对,是因为他不认为慈禧会同意朝廷搬到湖广来。

  在辜鸿铭看来,毕竟迁都的事情已经反复折腾几次了,可最终都没有成真。

  不仅是京师权贵极力反对迁都百般阻挠,而且银子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迁都就是一个无底洞,新城修建、无数宫室殿廊都要修建,皇家园林也更是是个花钱的大去处。

  这要放在六十年前,或许还可以,只是这数十年来,不只是应对洋人入侵,更有洪杨发匪之乱,以及捻匪作乱,朝廷财力早已经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朝廷被折腾的早已千疮百孔了。

  现如今,甲午年的赔款还没有给完,朝廷哪里还拿得出那么多银子来?

  因此种种,辜鸿铭认为,张之洞迁都的建议,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故此,他也就未对张之洞建议朝廷迁都至荆门表示异议。

  辜鸿铭很清楚,张之洞极为爱面子,他也不愿触张之洞的眉头,更不想做给张之洞火热的心思泼冷水的恶人。

  只是他哪里想到,现在竟然忽然就要迁都了,而且还就是荆门。

  难道这个一向精明,只是偶尔会做些匪夷所思事情的太后,这一次被洋人彻底吓糊涂了,竟然忽然就应允了张之洞的建议?

  辜鸿铭知道,此时他如果再不表明态度,那朝廷迁都的事情,就极有可能会成真,而如果真要迁都至荆门,那就一切都化为乌有了。

  “香帅,朝廷万万不可迁都至荆门!”辜鸿铭急不可耐地说道。

  “为何?”

  张之洞似乎还有些心不在焉,因为他不知何时又走到那幅他书写的楹联前,驻足观看起来。

  “香帅,如果朝廷迁都至荆门,那东南要联合”

  张之洞不肯接受英国人的建议,搞湖广自立,可是还有东南互保数省联合立国之议啊!

  如果是那样,即便李鸿章是首任总统,以张之洞的威望和能力,接任下一届总统的位置,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这个首席幕僚那就更不会差了。

  只不过,辜鸿铭话到嘴边,又忍住没有敢说出口。

  张之洞做出决断的事情,是不允许别人妄言掣肘的。

  辜鸿铭强忍住心中的真意改口道,“东南互保协议,香帅可是签署了的,如果香帅答应朝廷在荆门建立新都,岂不是同协议有背?”

  “一旦开始建都荆门,就表明香帅依旧认可朝廷,恐怕这东南互保立刻就会散掉啊!”

  张之洞头也不抬地随口说道,“自从李少荃给滕兴甫输送军官,又提议让他的前首席幕僚和老友周玉山,前往滕兴甫军中帮衬效力,所谓的什么东南互保,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你不要忘了,就是咱们,现在也在经钱易之牵线,通过那个所谓的贸易公司,暗地里再给滕兴甫输送马克沁机关枪的子弹和大炮的炮弹。”

  “两广、湖广、两江这三处,现在也就刘坤一还在硬撑着,至于山东袁慰亭和安徽王爵棠两人根本就可有可无,担不起重任,东南互保,已经成不了气候了。”

  张之洞苦笑着说,“李少荃见机得快,早早就向朝廷做出了表示,抢向太后表明心迹的了先机。”

  “只不过,李少荃的态度还是有些隐晦,老夫既然已经落了后手,若不直入中腹,可就真的让李少荃比下去了。”

  “可洋人那里若是要责问起来,咱们又要如何回复?香帅总要考虑这些吧!”

  张之洞轻蔑地一笑说道,“东南互保的本意,只是东南地方上不同意朝廷纵容义和团,此时朝廷已经明令禁止义和团,甚至还已经下令各地追剿,东南互保其实已经没有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了,这个东南互保早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再说,那个互保协议,也只是承诺不会向直隶和朝廷提供武器军资,可没写着自立于外,老夫也更没有自绝于朝廷,我张之洞还是大清的臣子,为朝廷筹建新都他们洋人无权干涉。”

  “而且,就算洋人不满老夫所为,他又能怎样?莫非他们还想再出兵湖广?”

  “不要说直隶一个滕兴甫他们都难以应对,如果洋人再出兵湖广,他们有那么些兵?”

  “即便列强要出兵湖广,在长江流域也点燃战火,可受损失最大的就是英国人,他英国人莫非不想在长江流域做他们的安稳生意赚钱了?”

  东南若要独立于朝廷,两江、两广、湖广这三个国内最大的封疆大吏缺一不可,尤其是在朝廷官员中威望极高的李鸿章,在朝野都有较好口碑的张之洞,这两人更是不可或缺。

  如今李鸿章先打了退堂鼓,张之洞再随后跟进,东南自立显然已经不成,辜鸿铭不由丧气,忍不住在心中苦叹一声。

  他也不得不承认,张之洞的分析是对的,列强中在长江流域有重大利益的第一个就是英国人,英国人是绝对不会同意有人把他的利益范围搞乱的,赚钱才是大英帝国的根本。

  既然已经不再想什么东南互保了,那辜鸿铭就要开始替张之洞考虑现实问题了。

  “香帅,可若迁都荆门,这笔银子就是必要由湖广来出,现今朝廷哪里还拿得出银子?”

  “可咱们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银子啊,这筹建新都的费用从何而来?准备解往山西的第一批秋赋,是不是就暂停,那总还有二十多万。”

  张之洞似乎在经过刚刚和辜鸿铭一番对答后,已经不再瞻前顾后,而是打定了主意,回答起来时,神态又恢复了以往的果决。

  “不,照常解送。”

  张之洞神态有些狡黠地笑着说,“筹建新都要花费的银子海了去了,二十多万那么一丁点的银子,留下来也济不得事。”

  湖广虽然也算富庶,可总比不得两江和两广,张之洞又修建工厂有瘾似的,现在湖广官办的西式工厂就有大小十几个,每年都要投进大笔的银子,而张之洞对于这些投入,从来都不眨一下眼睛。

  可对于寻常开销,张之洞却抠门得紧,每一笔支出都会精打细算,如今竟然说二十多万两只是一丁点,这不由有些让辜鸿铭疑惑。

  显然,张之洞建议迁都荆门,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早就有所准备,所以在银子的筹措上,早有定见。

  “至于银子吗,修建卢汉铁路每年拿出的那二百万两,由于闹义和团,现在已经停工了,今年应该拿出的那二百万两还没花出去,暂且作为迁都费用,另外,传令给湖广各府县,要各地官员立即号召当地士绅捐助。”

  “还要按照各府县的人口、土地数额,给各地知府、县令下达相应筹款数额,必须按数额筹款,筹得多的,老夫会上报朝廷,少的可就有他们的麻烦了,用不着报请朝廷处置,他们就可以回家等着罢官免职吧。”

  “老夫一个折子递上去,就会把他们参下来,同时,要各省巡抚和布政使亲自严加督促。”

  张之洞语气严厉起来,“记住,严令各地,不得加税,更不得巧立名目,从百姓手中收取钱财,违者严办,一律免官罢职。”

  给各地摊派数额,这些官员们为了完成任务,难免会从小民百姓身上去想办法,有了张之洞这话,辜鸿铭算是有些放心。

  只是,那些地方官员们可就苦了,想要那些士绅们捐出大笔款项,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筹不够数额的,张之洞也绝不是危言恐吓。

  张之洞只要一个折子递上去,保准一参一个准,朝廷在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拂了张之洞的面子,即便是张之洞想要参湖北巡抚景星,这个正牌子满族人巡抚,朝廷也会照准不误。

  张之洞笑吟吟地继续说道,“首先,就从武昌和汉口、汉阳三地开始,你一会就去安排,明天就要召集三地士绅们,要他们都到总督衙门,老夫要请他们吃饭”

  你们的支持,就是醉马的动力!

第356章 看破心机

  张之洞继续说道,“另外,鸿铭你代我给山东袁慰亭、安徽王爵棠、四川总督奎俊、新任河南巡抚于萌霖、云贵总督魏光焘去信,询问他们是否购买二手日式三十年步枪和法国1886式步枪。”

  同滕毓藻的联系渠道建立起来后,滕毓藻已经暗地经河南走陆路,将答应的步枪运来武昌,其中有日式三十年式步枪一万五千支了,法式M-1898步枪和美式M-1898步枪近七千支。

  而且表示,后续还会有步枪陆续运到。

  法式M-1898步枪和美式M-1898步枪虽然滕毓藻看不上,可并不代表这两种步枪就一无是处,其实它们比日式三十年式步枪还要好一些,至少在弹容量上就是如此,还不消说它的其它性能一点不比日式步枪差。

  张之洞除了自己的新军装备了一些,还给李鸿章去信,询问两广是否购买这种二手日式步枪和法式、美式步枪。

  没想到,李鸿章不仅痛快地答应购买,而且还主动提价以一支十五两的价格先付了款项,还一次就购买了一万支日式三十年式步枪。

  李鸿章的反常举动,张之洞自然心中洞若观火。

  这是李鸿章猜到了他张之洞手中这批二手步枪的来源,这才主动加价购买,也算是变相示好滕毓藻了。

  张之洞自然不会瞒下李鸿章的示好,早已经运送枪械来武昌的前锋军的人,把李鸿章的心意传递给了滕毓藻。

  只是,不要说现在滕毓藻手中就还有日式步枪,甚至按照前锋军的这种缴获速度,估计张之洞手中的步枪会越积越多,湖广编练的新军必定有限,卖给乡绅看家护院,防御土匪,张之洞又迟迟不肯吐口。

  为此,辜鸿铭还一直有些发愁,到底要如何处理这批步枪呢。

  让他没想到的是,张之洞为了给慈禧筹集迁都的银子,竟然开始主动给滕毓藻做起了军火掮客。

  “还有,立即安排得力人员去荆门勘测土地,规划道路,新的宫城规模,就比照京城紫禁城的面积。”

  不顾直抽冷气的辜鸿铭的神态,张之洞继续说着。

  “还要在上海和香港的报纸上刊登广告,就说咱们准备聘任洋人建筑师,来给新都城设计西式楼台,以及景观园林”

  虽然随着张之洞侃侃而谈,筹款的思路已经在辜鸿铭的脑海中慢慢清晰起来,可辜鸿铭脸上愁容却更盛了。

  不只是钱的问题,按照张之洞所说,他这是要把这件事情早早就闹得沸沸扬扬,这就是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的样子。

  只不过,既然张之洞已经明确表示他不但不怕列强迁怒于他,甚至他更不担心列强会出兵湖广。

  既然张之洞认为列强不会出兵湖广,辜鸿铭也就无需在把这个担心说出来。

  张之洞虽然很有才能,可他多少也有些好大喜功,这从他不管做什么事,都喜欢大而全就可看得出来。

  在辜鸿铭看来,想必这是张之洞又有了显摆的心思。

  虽然在这件事上不能再劝说,可钱的问题辜鸿铭还是不得不说上一说。

  终于等到张之洞说完,辜鸿铭忙苦笑着说。

  “香帅,如此倒是的确可以筹到大笔银子,只是这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筹集款项还需要时间。”

  “除了修建卢汉铁路预留的二百万,是否可以把李中堂支付的那笔枪械款项,先拿来使用,作为新都的先期勘测设计费用。”

  张之洞忙摆手道,“不可,那笔十五万的银子,是李少荃在滕兴甫和太后那里的人情钱,咱们怎好给挪用了,我张之洞还不是那种贪天功为己有的人。”

  “那笔款子要专款专用,如果不足,咱们还可先行垫付,现在汉阳枪炮厂正在加紧制造子弹核炮弹,购买原料还需要源源不断的钱款,咱们怎可挪用。”

  张之洞摆摆手,“挪用汉阳枪炮厂的钱是万万不行的,此话再也休。”

  “总之,李少荃的那笔钱不仅必须交给汉阳枪炮厂的,咱们还要保证汉阳枪炮厂的资金需求,而且还要督促他们加紧制造马克沁的子弹和火炮炮弹。”

  张之洞对辜鸿铭道,“虽然,朝廷无力再管滕兴甫粮饷的事情,可我观滕兴甫暂时还不至于缺钱,他现在最缺的就是弹药。”

  “我已经叮嘱汉阳枪炮厂,要工人们加班加点,多生产武器弹药,尤其是滕兴甫的人说,他们最紧缺的,就是马克沁的子弹和七十五毫米的炮弹,咱们用这些子弹和炮弹换他们的步枪,这是老夫应允了的事情,绝不能有误。”

  用前锋军急需的弹药换步枪,这同样是张之洞对朝廷和滕毓藻的示好之举,辜鸿铭自然清楚。

  见张之洞不肯,辜鸿铭苦笑着说,“香帅,一座紫禁城的建造钱款,那可是一个吓死人的数目,筹集的这些钱,恐怕还是远远不足啊!”

  张之洞越说越有些得意,见辜鸿铭已经愁的脸上的五官都快抽到一起了,终于再也忍不住,开心滴哈哈大笑起来。

  张之洞见自己的笑声,让辜鸿铭更加疑惑起来,只好收住笑道。

  “鸿铭,你再仔细看看那封信。”

  辜鸿铭拿起信,指着一段话说,“香帅,信里可是说,此事甚急,还叮嘱香帅万不可懈怠呢?”

  张之洞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那你再看看前面那一句,那可是说了。”

  “迁都荆门虽然所涉甚广,工程尤其豪巨,非须臾可为之事。”

  “非须臾可为之事,明里是说这不是短时间能办成的事情,暗里还藏着的就是说,太后并不很急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153/2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