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写日记的看来,这支部队已经马上就要被剿灭了,与此同时,他们已经判定了我军的行军路线就是要度过长江去汇合大部队,可最终的结果,竟然是歼敌一万八千人,俘获三千人,不光摆脱了敌军的围堵,还一大嘴巴子抽到了国府所有部队的脸上!
而流经土城镇、赤水镇的赤水河,则作为自然奇观亲自见证了这场神迹的降临。
……
当时载入史册的遵义会议刚刚结束,如此情况下,我军突破乌江所召开的遵义会议令写日记的极为恼火,急调川、滇、黔、湘外加广西一部威逼遵义。
对于他来说,这叫决战,或者说,是写日记的逼著我军在打决战只要打赢了这一战,叫长江以南再无战事。
而我军则在湘江之战后,急切希望去寻找大部队,也就是四方面军,当时的四方面军大约有八万人至十万人左右,这支部队不光来自鄂豫皖,更是在人口密度极大四川发展壮大,这是我军当时想要干的事,而这件事,在国府眼里也十分明显。
我军的另一条路,则是去湘西与红2、6汇合,那拦住这两条路,就成了国府的重中之重,其次,就是设置好包围圈,彻底剿灭遵义的这支部队。
战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首战,便是土城。
当时我军北方是川军的12个旅,拦住我军前往湘西则是湘军何剑;南边是黔军,黔军稍微差一点,黑金给这支部队糟践够呛;再往南则是桂军,然后是粤军。
整个战场几乎被团团包围……
如果你是一个不了解历史的人,或者说,是一个不了解四渡赤水这场战斗神奇之处的人,都不用亲临现场,光把这些纸片贴到地图上人就已经蒙了,拿眼睛都看不过来,谁捅咕你一下,你都找不著人,这还打什么?
这也是许朝阳那个时代的读者看小说时质疑男猪脚的原因,他们往往会用‘你到那个时代不开挂根本没法活’这样的话来形容男主,这也无可厚非,起码在这场战斗中,任何一个人来了完成了这个壮举都令人没办法不去质疑,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但,读者的确质疑过书中的主角,可许朝阳从没看见过任何人敢质疑四渡赤水中的太阳,哪怕,这场战斗看著那么让人不敢相信!
战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打响的,一渡赤水便是在土城迎战川军……
不得不说,当时的川军是真能打,这一战,除了太阳本人没亲上战场,天榜上的诸多名将都上去了,连老总都亲临战阵,干部团更是全员参战,但,战果却没看见多少。
川军不白给,无论任何时候,这句话说出来都能砸实!
那一仗,川军几乎给我军仅剩的三万多人打得遍地伤员,川军却越打越多!
为什么?
因为遵义往北就是重庆,人家川军已经守住了各处入川的交通要道,任何地方只要一响枪,遍地都是支援。
对于将历史看到这儿的许朝阳来说,他看到这种局面只能如同傻子一样问上一句:“这怎么打?”
对,这就是普通人的困局。
这仗怎么打?
屁股后面是黔军,前面是川军,再往前还有姓周的率领的国府军,往南还有桂军……
这一仗从战报上的敌军大约两个团的兵力打到了两个旅,最终给川军打出来一万七千多人,再打下去,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你在人家家门口打人家,人家哥兄弟的能干嘛?
在如此情况下,太阳紧急下令一渡赤水,本来应该往北汇合大部队,却在川军抵挡之下直接往西,全军擦著敌军的子弹硬闯到了扎西,这才能喘口气儿。那写日记的能干么?
都炖锅里了,还能让你们跑了?
急调川军、滇军,分南北两路追赶、包抄,最终又将我军困在了扎西,算是围回到了圈内,国府军也在全力往这儿赶,这帮人势要一鼓作气。
在这最危险的关头,神迹开始上演……
整支部队在由遵义千辛万苦冲出来的情况下,强度赤水河、血战土城,扔下了这么条人命的情况下,都冲到了扎西……哎,人家就一扭头,回去了!
你们不是包围么?
你们不是围追堵截么?
不跟你们玩了,行不?
许朝阳第一次在部队里听这段历史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只有一腔热血,在这种情况下,他觉著已经到了誓死突围的时刻……当时讲历史的首长还夸他呢:“你呀,就是没打过仗,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等有一天你上了战场,看见人一片一片的死,你要是还能说出这种话来,那你就是个虎逼!”
这是原话,一字未改。
黔军也的确没想到我军能回来,王甲列据说还在给老娘过寿,还找了堂会,直接被我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才是二渡赤水。这回我军一电炮就搂到了毫无准备的王甲列脑门子上,他怎么也没想到都跑出去的我军怎么敢再回来,用句网络用语来说,当时王甲列恐怕是跺著脚在喊:“你们怎么敢的!”
可我军就这么回来了!
还一战功成!
歼他两个师和八个团,俘虏三千余人,缴获子弹十万发,枪枝一千余,极大鼓舞了士气,这是我军与国府之战开始至今,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次由太平渡回来先占桐梓、又占娄山关、最后才是遵义,这儿还有个小插曲,在娄山关出现了那首流传至今的《忆秦娥》。
这都不是文采的事,是在如此紧张的战局之下,竟然还有这种佳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许朝阳无法想像,他真的无法想像,直到今天,他已经打了这么多场仗,也无法想像在那种情况下哪来的闲情逸致,他连一个人在同一阵地上面对两个方向的鬼子攻势都觉著脑瓜子疼……
这个叫四十余万大军,将三万多人围追堵截到包围圈里了,这时候雄心壮志是从哪来的呢?
而在对比之下,得知这次战果的那位写日记的,已经从金陵飞抵重庆,急忙调军反扑,始终都被牵著鼻子走,这时候,才有了三渡赤水,由茅台镇到了大村。
大村龙山地区有个特点,那就是林子又密又深,此刻,我军一支小部队打开电台往北走,大部队却藏在密林里关闭电台,保持电台静默。
这时候,写日记的以为我们的部队要北渡长江,就开始疯狂调动部队进行围堵,其实这时候写日记的已经失去了理智,否则你起码得派人侦察、核实一下再做决定吧?
我军却又在这个时候四渡赤水,直插贵阳,此刻,写日记的已经到了贵阳督阵,这才有了历史上那句著名的‘打到贵阳去,抓他回来写日记’,这个时候贵阳的部队已经调到北边去了,没有足够防守力量的日记控自然心慌,于是再次抽调滇军部队,而滇军部队在经过几次抽调之后,已经所剩无几,但为了救驾,也只能派兵前往。
最关键之处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现的,我军没去贵阳,而是直奔滇军驻地,已经空虚的滇军迫不得已,只能调金沙江的守军回来自保,随后我军一个大回,奔著金沙江就冲了过去,巧渡金沙江脱困。
这两个月的战斗,每一帧都扣人心弦,每一次决定都是豪赌,只要有一次失误被敌军咬住,那就再也无力回天,偏偏,太阳就干成了。
当许朝阳在大沽拿到了那张手抄版的《忆秦娥》,整个人是木的,那时已经是三月末,老杨在217团团部开会的时候将这场战斗在地图上一边讲解一边说出来时,许朝阳看得目瞪口呆。
这段历史他当然知道,但,每一次都看得是那么无能为力……
第388章 成长,都有代价
震撼、震惊是许朝阳对四渡赤水的尊重,这场仗,哪怕是让他这个在战场上滚过几次生死的人去按照历史轨迹打,也不一定就能打出这个效果,那可是稍微走错一步就会陷入死局的局面,错一步就将满盘皆输。
也幸好这不是许朝阳需要面对的问题,他需要面对的,是大沽船厂最后一个难题——铜。
这一年的春节是2月4号,也就是四渡赤水正打得火热的时候,这时候,大沽船厂借著春节停工了。
此刻大沽船厂的进度已经到了完全仿制出五十挺MG30轻机枪的程度,也就是说,这条生产线彻底成熟,并且可以将其完全量产……
但,子弹却根本上了,因为没有铜。
许朝阳是眼睁睁看著埋在地底下的铜矿就在河北来源没办法去动,每天瞧著车间里一次一次催促原料的报告摆在办公桌上发愁。
河北来源就有铜矿,那地方就在北平旁边,紧挨著保定。
眼下保定可没有沦陷,保定的沦陷是在七七事变之后的第78天,也就是说,距今还有足足两年半的时间!
可他能去动么?
眼下29军和北平军分会在不断僵持之中,要是这个时候许朝阳动了来源县的矿,那个就叫不自量力了,况且这件事也绝对不是这么办的!
许朝阳在办公室内眯著眼睛仔细琢磨,琢磨了半天,才从办公室里走了出去,到隔壁老杨的办公室问了一句:“老杨,给咱们厂刚仿制出来的50挺MG30送北平29军驻地去吧?”
杨静宇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先用诧异的目光瞧了一眼许朝阳,紧接著说了一句:“这是又要坑谁?”
他都习惯了!
“去去去!”许朝阳还挺不乐意:“我是那人么?你拿我当啥了?”
杨静宇不紧不慢的说道:“我还不知道你?从认识你那一天,你小子就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一本子青天白日的纸,你都能换回来一个团直属营,这回可是拿出去五十挺轻机枪,这你要是不换回来一座金山我都不带信的!”
“你同意啊?”许朝阳看著他问道。
“别人这么干,我绝对不同意,你?”
“你先说说你到底想干啥。”
许朝阳一把抄起了杨静宇的茶杯,也没有嫌谁脏谁干净的问题喝了两口后,清了清了嗓子:“之前在察哈尔咱不是黑了一家矿物公司么?”
“这时候你别咱咱的啊!”杨静宇反了他一个白眼:“好事你怎么不带上我啊?”
许朝阳没搭理他,继续说道:“那家公司的探测报告我看过,他们曾在保定来源县发现过铜矿,只是无法确定具体位置,没去下血本勘探……”
反正那家矿物公司也没了,连洋鬼子的家都被一把大火给烧了,许朝阳自然怎么编都行。最关键的是,这铜矿还真的不太好勘探,是咱们国家勘探了整整七年之后,才确定了在深埋35米-1500米的矿床,整体面积也才0.37公里。可千万别小看这小小的0.37平方公里,这地方蕴含了将近50万吨的铜,其中还有不少钼、铁、锌、金等金属附著在矿床上。
办这件事之前,许朝阳唯一心疼的就是万一这座矿落在了鬼子手里……不过,在眼下急缺铜矿的情况下,他已经没办法去考虑那么许多了,只能用94年才创建的大型矿业,来代偿这个年代的困苦。
“这个矿,能不能拿在咱们自己手里?”
这是杨静宇的第一个想法。
许朝阳摇了摇头:“这就是我将五十挺刚仿制出来的MG30送给29军的目的,不把这批机枪送过去,老宋就不可能想起来咱们还缺铜,只有把这玩意儿送过去了,子弹不够使了,他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再写一份‘陈情书’上去才有用。”
“可这个矿,咱们还是不能拿在自己手里。”
杨静宇看了他一眼:“为什么?”
“为什么?眼下咱们已经占著大沽船厂了,手里还捏著井陉煤矿,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你发现的铜矿,顶天了,奖励给你的是真金白银,还能都让你占了?”
许朝阳不甘的说著:“不过啊,幸好咱们缺的只是铜,就算他宋老顶给铜矿开采出来,大量的铜也得送到咱们这儿,到时候咱是既没有多吃多占的风险,还能拿著最实惠的大头,谁让兵工厂在咱们这儿呢?”
他跟著李副主任混的已经开始会办事了,尽管这事办得还有瑕疵,可最终目的却能够达到。
杨静宇在办公室内看著眼下的许朝阳,再回想起在泰莱县冲着装甲车头铁冲锋的许朝阳,感慨了一句:“这乱世是真磨练人啊。”才靠向了椅背。
只有跟著他们的脚步走过这么一遭,才知道这帮人是怎么磨练到今天的。
这不么,当初那个一腔孤勇的许朝阳已经不见了,他都已经知道用‘献枪’这种迂回战术,来‘换铜’了。
可真这么回想起来,杨静宇却还是觉著更喜欢那个在大山里嬉笑怒骂的许朝阳,起码那个许朝阳,更单纯。
“行,就这么办吧。”杨静宇坐直了身子:“跟老家申请的事,我办,你派人先给枪送过去,眼下那边也是一团乱麻,等他们回消息,不一定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外加长征,让我军从八万多人到抵达根据地的时候,只剩下了七八千人,可这七八千人却燃烧出了一个热火朝天的陕北,一个让人心向往之的延安。
也只有经历过这些,或者亲眼看到过这些,才能理解那些人的牺牲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刻,许朝阳是真的相信,那群人希望过‘我们’的生命里有安静的山河、静怡的春秋,他们也希望过这一切都胜过他们在千辛万苦中见过的山川河流,更期盼过在和平的世界里有诗有酒,能去那些倒下的人……不曾登顶的山丘。
许朝阳笑了,看著杨静宇笑了。
第389章 他始终忘不了的随军修械所
北平,29军驻地。
宋喆原站在假山前看著摆放满地的五十挺MG30,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
他身后,赵登羽、佟临阁随行,其脸上也是止不住的笑意。
“老顶,我都跟你说了,朝阳人儿行(重音),这回刚刚仿制出来的MG30一把都没留,全数运送到北平了,这就说明孩子的心是在咱这儿的。”
赵登羽肯定得向著自己的老部下,而在这五十挺轻机枪摆放在了百十来个弹药箱上的局面之下,谁又能说出别的来呢?
宋喆原在身边只剩下自己人的时候才说道:“这个许朝阳啊,打仗还可以,就是太贪财!”
“弄点钱都惦记往自己兜里划拉……”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谁还没点毛病了。”
这就是能力问题,只要你有能力,上头的人会自己为你开脱。
宋喆原说著话将机枪从弹药箱上拿起了来,这全枪重量才12公斤的轻机枪在宋喆原手里就跟没有一样,在手里颠了颠,那轻飘飘的分量丝毫不压手,等宋喆原扣开了保险,冲着眼前假山扣动了扳机——突突突突突!
枪火冒起时,假山上烟尘骤起、石屑纷飞,那子弹密度令人咋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