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一座超级大岛是找了七年,中间探索到的岛屿并不算少,相对大一些的就是吕宋(菲律宾)以及柔佛(马来西亚)等岛屿,每次探索到都以为是找到了那一座超级大岛,可是上报之后无一例外都被否定。
足足是耗费了七年的事情没有办到,伏伟并不觉得自己的运气会那么好,一上任就能寻找到那一座超级大岛,完成天子长久的夙愿。
春季时分的涨海(南海)极少会出现天气恶劣的情况,那也就是为什么中枢对三个都护同乘一条船没什么忧虑的地方,连带熟悉海况的伏伟以及司宏壮都满不在乎。
事实上船队一路向南航行,连一点点惊险的遭遇都没有,要不是一路上风景着实不错,再来是能够不断碰上来往的独行商船或是成规模船队,还不知道应该无聊到什么地步。
“海上航行本来就是一件极为枯燥的事情。”伏伟是躺在一张藤椅之上,头顶有着一具遮阳伞。他只是穿着一条裤衩,手里捧着有一杯水果汁,用吸管吸着,咽下去扭头看向闭着眼睛也不知道有没有睡着的骞建同:“航行上十天半个月,乃至于是更久,没有碰到其他人再正常不过了。”
骞建同对于海航非常陌生,他有被提醒不能一直盯着阳光充足的海面看,还是因为经验不足没太重视,结果是眼睛出了毛病。
不管是身处冰天雪地的世界,还是身在碧海蓝天的环境,只要是阳光足够充足,人真的不能老是盯着映射光线太强烈的地方看,轻了会令人暂时患上眼闪光流泪不止,严重了直接瞎掉也不是没可能。
骞建同的眼睛只是出了小问题,后面他除了睡觉和待在舱内,一上甲板必然是会待上墨镜。
所谓的墨镜在汉帝国早就没什么好稀奇的地方,讲究一些就花大价钱买水晶镜片的墨镜,随意一些就买玻璃制品。
海军将士通常是会购买不止一副的墨镜,以黑色镜片为主,其余带着玩耍的心思就买其它颜色的镜片。
要是观察在甲板上的人员,不管是在作业,或是闲逛,谁都是戴着一副墨镜。他们要不是依然束发,不然戴着墨镜又是大多只是身穿裤衩,有穿越刚好看到的话,真分辨不出是不是古代人。
一阵喧哗声从其它船只上传来,仔细辨认一下,喊的是有一大群海豚在追赶舰队。
海面之上,时不时会有一道身影扑空而起,它们一闪而过又重新窜进海中,看速度非常快速。
骞建同是被吸引着来到舷侧,依着护栏向着后侧方张望,看到那些不时扑腾而起的白色身影,纳闷地问:“好白,是什么鱼?”
伏伟恰好过来,看了一下说道:“是白豚。”
“啊?豚???”骞建同有那么点被惊呆了:“海里的豚?”
豚在诸夏的字典里面指的是小猪,另外还有“豕”是猪的统称,“彘”则是指后腿不能直立的猪。
“没毛病,就是海里的豚,陛下是称呼为海豚。”伏伟早就对海豚没有了什么好奇心,却也知道白海豚十分的稀有难见,倒是蓝、黑、斑纹的海豚很容易碰上:“海军有抓过一些海豚献予陛下。陛下称呼咱们现在看到的那种白海豚叫‘中华白海豚’,特意吩咐不能捕杀。”
当前诸夏有许多自称,像是华夏、诸夏、中国、华国、中原这些名称早就传遍了,而公元三零零年钟信所提的“中华”概念则还没有被普及开。
刘彦是“御天下者”,哪怕仅仅是随口一语都值得太多的人去琢磨研究,他提到“中华”这个词,人们的理解是“中央之国”加上“华夏”的合称,同时也以为这个词是刘彦首提。
其实那么理解也就对了,历史上“中华”一词就是一个合称,但是需要到一九一二年,中1华1民1国将其加进国号,从此“中华”又有了现代国家的涵义;而在地理方面“中华”已经不只是指代中原地区,而是整个中国的疆域;民族方面也不只是指代汉民族,而是生活在中国疆域内的所有民族,还包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裔。
现在“中华白海豚”在汉帝国的南部沿海虽然出现的次数不多,可是很多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
等待到了现代,“中华白海豚”已经变成了十足的珍稀物种,很困难才能发现那么一丁丁点,只剩下澳大利亚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和东南亚太平洋沿岸数量才算是比较多。
“看看。”伏伟指向了另一片海域,放下了手里的望远镜:“蓝的和斑纹的也过来凑热闹了。”
骞建同不熟悉海洋,对没有见过的海洋生物有着足够的好奇心。他同样是手拿望远镜,换个方向看去过,真看到了不同颜色的海豚。
“其实也能够理解啊……”骞建同一脸的思索:“人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之分,海中的豚自然也有皮肤不同的族群。”
伏伟还真没有从这个方向进行过思考,一听给愣了一下,随后不断点头表示赞同。
“那是什么?”骞建同突然有些惊奇或者说带着忧虑的困惑,手指看到的位置:“一大片一大片移动的黑影。”
从天空往海面看,成片的黑影是在海水中不断地移动,时而快速,时而缓慢,并没有固定的规律。
伏伟被骞建同紧张的表现惊了那么一下下,举起望远镜努力观察了一下,笑道:“迁徙的鱼群啊。”
骞建同原本以为是什么海中的巨兽呢,一听是数量夸张的鱼聚集成群产生的黑影,露出了尴尬的笑容。他刚想说些什么,却是听到外围的船只敲响了钟声,顺口就问:“是要撒网捕鱼吗?”
“捕鱼?”伏伟已经开始转身在向舰桥走,边走边说:“捕什么鱼啊,是要规避航线,免得出现意外。”
骞建同懵住了,纳闷船只难道还会被那些鱼攻击?
别说,还真是给骞建同给蒙中了,就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攻击,更像是一种自杀式的撞击。
庞大数量聚集的鱼群,它们可不止会在海水里面游动,一些鱼上升到靠近海平面的时候可是会上演扑腾穿梭。
伏伟所说的意外却不是鱼群撞击船只,是每当鱼群迁徙的时候必然会紧跟着一些大家伙。
差不多是伏伟到了舰桥,人还没有站定就看到远处一个巨大的身影跃出水面。
“!!!”骞建同一样是看到那副画面,无意识地张大了嘴巴:“好、好大……”
那一道巨大的身影绝对有二十米以上的长度,背部看上去呈现蓝白的斑点,腹部则是一片的米黄色。
斑点并不是它本来的肤色,它的本来肤色是呈现蓝灰色,斑点其实是一些贝壳类的驻留生物寄居留下。
骞建同被惊呆了还没有回过神来,远处又是一道巨大的身影扑腾而起。
这一条的身躯可是比刚才还要庞大,目测应该是逼近三十米的长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骞建同听到声音扭头,看到的是一脸笑吟吟的司宏壮。
“这玩意当然不是鲲鹏啦,是鲸。”司宏壮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见过市面的人,带着十足的优越感对脸上还有震惊神色的骞建同说:“是不是很惊讶,是不是很神奇?”
前面那一段当然是《山海经》的一个片段,当前也已经有《山海经》这一本著作,只是版本与后世并不相同。说白了《山海经》并不是由一个人来著作,是不同时代的一些人不断补充完整。当前的《山海经》是未完成作品,缺失了两晋之后的内容。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司宏壮坏笑着问:“肯定读过吧?”
骞建同脸色发木地点头。
“说的就是孔雀啊。”司宏壮继续往下念:“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知道了。”骞建同脸色难看地说:“是说犀牛。”
以前汉人只是窝在诸夏旧地,看《山海经》的时候就是在看一本神奇地精怪奇书。
等待汉人的脚步迈向诸夏之地外面,不断能从异域发现一些与《山海经》描述异兽没什么区别的动物。
一只两只可以是巧合,可是不断寻找到《山海经》里面描述到的“神兽”,那就绝对不是什么巧合。
他们应该惊奇和震惊的是,难道很久的时候就有先辈踏出族地,远走不止几里之遥,还能安全返回族地,用文字留下了自己游历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