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141节

而他不得不承认的是,依旧还有不死心的东林官员不甘心失去对政治的控制权。

对利益的追逐,促使这群所谓的精英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朱由检的底线,当然也不仅仅是朱由检不得不与他们为敌。

事实,在原本历史,等到满清一统原后,这些投降满清企图继续二等主子的东林党官员们也不甘心政治权力被剥夺,开始降而复叛。

如钱谦益之流,若真是心向大明,为华夏而战,何必等到大局已定才突然要为大明斗争呢,明显是对满清军事贵族没有给予他们理想的政治待遇而不满。

朱由检有一种如履薄冰般的感觉,仿佛是在刀尖跳舞,不经意间会被刺的浑身是血。

不过,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并不完全被自己阶级利益蒙蔽双眼的理智人,高弘图虽是东林大佬,或许性格也偏懦弱,但至少是明辨是非的,在被朱由检用梁云构的人头震慑之后,最终选择了站在帝王这边。

朱由检本来的目的是这个,他要通过一定的手段瓦解东林党内部。

东林党只是一个代表着江南士绅集团的集体,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领导层,从某种角度而言,它也不过是一般散沙,算不是一个政党,和近代那种可以主导天下乃至全球局势的政党差的更远。

因而,朱由检的目的很容易达成,如高弘图这样的人一旦意识到背叛君王的代价与巩固自己阶层利益之间的得失不成例后,他会毫不犹豫地背叛东林党的其他人,毕竟现今的东林党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信仰,无非是争一争朝堂的内阁六部有多少是为商人为江南士绅说话的人而已。

朱由检没有选择处决高弘图则是因为他需要这种背叛自己阶层的人,这种人一旦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成了孤家寡人,只能和自己并肩作战,成为自己的心腹。

因而,朱由检还会继续重用高弘图,现在他便让高弘图继续以内阁次辅的身份在自己和东林党之间扮演双料间谍的角色。

或者张慎言等人以为绑架了内阁次辅高弘图等于在朱由检身边安插了眼线,也可以制造明面的东林党党魁,即便发动攻势也是让高弘图的门生去干,而他自己做幕后大佬,如同当年东林书院的创建者顾宪成所玩的把戏一样。

然而,张慎言不知道的是,内阁次辅高弘图不是万历朝的王家屏,朱由检也不是万历朱翊钧,如今的大明也不是盛世仍在的万历时期。

张慎言自然也不会想到高弘图其实已经成了皇帝朱由检安插在东林党内部的眼线。

在崇祯帝朱由检让高弘图继续以内阁次辅,东林大佬的身份将戏演下去的同时,朱由检立即召集了大元帅府和兵部官员商议崇祯十八年的军事总战略。

高弘图的告密透露了一个较重要的军事情报,那是东林党在南京城附近也有自己的军队,而这支军队虽说数量不多,但居然是骑兵,虽说也不是多大的威胁,但也不能不重视。

李邦华、周遇吉、马士英、刘芳亮、李明睿、史可法、金炫、路振飞、刘孔昭九人先后奉命进了宫。

待涉及军队体系的要员全部到齐后,朱由检才开始将这些大臣集合到乾清宫大元帅府。

所谓的大元帅府坐落之地其实是朱由检在乾清门左侧隆宗门内的一排低矮厢房组成的军事机构,这在原本历史的满清雍正时代叫做军机处,当然现在是在南京而且是在大明,所以便叫做了大元帅府。

大明的内阁在渊阁,而大元帅府在乾清门,大元帅府明显要离朱由检这个皇帝最近,也无异表明大元帅府的军权凌驾于内阁之。

由于现在正是战争时代,朱由检要强调军事统治,自然也没人提出反对。

只是值得一提的是,从此以后,兵部算是较复杂的一个部门,因为它得接受大元帅府和内阁的双重领导。

好在,兵部尚书马士英既是内阁成员又是大元帅府成员,因而他这个兵部尚书管理兵部倒也方便。

但这样一来,他的职权也不可谓不重,俨然相当于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

在朱由检有意明确军政大权分开的当下,能如马士英这样军政一把抓的大员为数不多,再加他是阉党的原因,使得他很容易遭到东林党的妒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虽说眼下入了春,但诸位与朕一样,都担着这锦绣河山的安危重任,都背负着大明列祖列宗与亿万黎庶收复北都的殷切盼望,万不可有丝毫懈怠,朕能有预感,相信你们也能意识得到,崇祯十八年的半年绝对崇祯十七年还要危险重重,鞑子休整了大半年,兵精粮足,流贼李自成部休养生息也有小半年,南窥之心昭然若揭,左良玉这个家贼更是要举百万兵过大江,丝毫不保密,连江南小孩都知道他要起兵,可见此人有多狂妄!”

“马士英你是大元帅府参谋部参谋总长,由你说说,现在我大明各军兵力,眼下这几股敌人的真正实力,然后我们再议议如何准备!”

朱由检说后让在场的官员都坐下,虽说君臣有别,但也没必要为了强调等级秩序,而忽略人的生理结构,长时间站着的确也没办法集思绪思考策略。

更何况,大家都是既忙着整军备战,又得忙着应对朝的政局,都疲惫的很,朱由检赐坐议事,也算是示以恩宠。

马士英根据锦衣卫吴孟明提供的消息,做了一夜的准备,此刻站出来时倒也是颇有底气地回道:“诸位都知道,我大明朝廷现在控制的军队主要有近卫军和卫所兵两种,按照兵部统计,现在这两种军队共有一百八十万余军队!”

137.第137章 强敌众多

乾清门左侧的大元帅府所在地,房屋虽多却狭窄的很。

君臣数人几乎是鼻子对鼻子,眼睛对眼睛坐在被炭火映得通红的暖阁里议事。

因而,马士英刚才说出的话,在场的官员几乎都听得很清楚。

武英殿大学士近卫军第三军总督李邦华此时笑将起来:“一百八十万,如此说来,我朝廷也是有百万之师的,何惧他左良玉哉!”

“李阁老此言说的倒也是,不过微臣接下来要说的是;

我朝虽有一百八十万总兵力,但大部分都是散落在各地的卫所兵,这些卫所兵维持治安还可,作战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打群架好不了多少,而且以我朝现今之吏治,微臣斗胆说句实话,这个数字至少有一半被各地卫所的官员吃了空额。

真正具备作战能力的也只有近卫军七个军,另外五个军还没来得及组建,而除去近卫第一二三军外,另外四个军实际兵力也少于每军十五万的规格,原因自然也是官员吃空额。

所以,总的来讲,大明可战之兵不过八十余万,精兵只有二十余万!”

“左良玉号称雄师百万,但至少四十万是裹挟的流民,真正百战老兵应在五六十万左右,这些老兵其实大多数兵痞子,也不足为惧,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左良玉麾下金声桓、罗岱、道兴乘这几部人马,左良玉与李自成张献忠大战数次到现在成一方诸侯,这三人的助益最大,这三部人马都有精骑数千,不可不慎重对待。”

朱由检也承认马士英说的话一点都没错,左良玉麾下最值得重视的便是这三人,尤其是金声桓!

在原本历史的南明史,金声桓便是一威名显赫的战将,同李成栋发动嘉定三屠一样,他也发动了赣州大屠杀,后又叛清,几乎收复赣州全境,足以看出此人军事能力的确不弱。

接下来,马士英继续说着其他几股敌人:

“由鞑虏建立的清国如今也有了数十万精兵,投降清国的吴三桂以及姜瓖唐通等都是我大明昔日边军统帅,其战力又在左良玉所部之,更别提天下无人可敌的建奴八旗铁骑,可以说这才是我大明面对的最强大的敌人;流贼李自成部虽兵败从山海关退到北京再退到陕西,但麾下主力仍有数十万老流贼,刘宗敏、李过等部主力还在。且也有从湖广进军江南之意图。另外还有割据四川的张献忠部其兵力也不下五十万,其麾下四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秀、艾能都不是简单之辈,再加占据天府之国,物丰粮多,几年之后养兵百万当不成问题。”

“陛下,微臣说完了,眼下这是我大明面对的几股敌人的基本情况”,兵部尚书马士英说道。

朱由检站了起来,走到马士英一旁的地图前面:“不,你说漏了两个,一个是福建沿海的郑氏集团,一个是南京京畿附近一些不老实或者说是投机取巧的人,目前至少明确的一个消息是应天卫有怀宁侯孙维诚的三千骑兵,至于还有没有其他奸臣贼子企图趁机作乱,也未可知,你这个兵部尚书知道吗?”

“微臣惭愧,对此竟一无所知!”

马士英被朱由检的话给震惊住了,他没想到南京附近果然有企图不轨的军队,虽说是三千骑兵,但因为是骑兵,所以不可小觑,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突袭入南京城,威胁整个南京朝廷的安全!

李邦华、周遇吉等人也都站了起来,其刘芳亮更是喊着要替崇祯帝朱由检收拾了这群吃里扒外的军队。

朱由检没有答应刘芳亮的请求,只要左良玉还没起兵,三千骑兵还不会有什么动静,而且现在朱由检不敢确定支持左良玉和东林党会不会不止这三千骑兵。

“我们先说情况,具体如何应对待会再谈,爱卿们想必现在也更加清楚明白,我大明可谓是危机四伏,内忧外患之状况崇祯十七年还要糟糕,而且这些鞑虏、流寇、军阀们都盯着我们所据的江南,都想来咬一口,当然这也没办法,江南乃天下最富之地,不据江南何以据天下,所以我们眼下,最重要的是保住江南,这块地我们不能丢,必须守住!”

朱由检这么一说,在场的官员都点了点头,也都明白现在的朝廷几乎是与各方面的势力为敌,甚至还与自己内部的图谋不轨者为敌,一个个看向外面春光灿烂的南京紫禁城,看见郁郁葱葱的钟山,此刻心里却只感到原来这里也即将不太平,甚至会成为人间的炼狱。

朱由检现在也发现,或许南明在原本历史灭亡不是她真的无能,而是她面对的是一个没有盟友只有敌人的糟糕局面,这与南宋不同,南宋只需面对金国一个敌人即可。

“朕知道你们选择肯定都在想,大明会不会真的因此而亡,这剩下的半壁江山还能不能保住,朕现在给你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大明不会亡!江南也能守得住!张献忠和李自成这些流贼可以暂不可考虑,他们现在没有对我们直接的威胁,接下来真正威胁我们的只有建奴、左良玉和朝廷内的那些居心叵测的人!”

首节 上一节 141/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