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258节

但偏偏现在秦良玉却要推辞,因而这让朱由检心里很是不爽,但他也知道换作任何一个人只要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也不敢做这权高震主的官。

“正因为爱卿乃一介妇孺,朕才放心将这天下兵马交给你,而且朝臣也才会放心,朕知道爱卿公忠体国,满门忠义,不会抗朕的旨意,这枢密使你放心的当,即便不为了朕也得为了天下的江山社稷着想,难道爱卿真的甘愿看着朕将大明的天下兵马交到一不知兵的人手里,让大明的儿郎白白在战场送死吗,不只是你们秦家与马家,整个大明也没多少好儿郎了,不能让他们再白白送了性命。”

朱由检这么一说,秦良玉只得答应下来。

从公而言,她的确不敢抗旨。

从私而言,她自己的兄弟子侄死了太多,而且其不少都是因为昔日官掌兵不知兵事而胡乱指挥白白牺牲,更何况她自己现在剩余的子侄辈还在近卫军,她也的确不想让自己失去更多的亲人。

秦良玉做了枢密使执掌大元帅府日常军务的消息很快便被整个朝堂官员所知,而整个朝堂的官员虽然也知道秦良玉是一介妇孺但也的确没多少人提出异议,有一个六科言官倒是了奏疏,想阻止此事,但直接被朱由检贬到了贵州当知县。

朱由检现在对大明的军界官员构成很满意,大元帅府即朝廷枢有秦良玉坐镇,还有李岩主持参谋部,而地方有周遇吉、刘芳亮、黄得功这样的骁将,年轻一辈,郑成功、阎应元、顾炎武、夏完淳等已开始崭露头角,即便未来统领清军南征大明的统帅真的是洪承畴,那个在崇祯年间与卢象升齐名的人物,朱由检不相信自己大元帅府里现在的这些人物还不能对付得了他。

秦良玉坐镇大元帅府后,朱由检也轻松了下来,基本日常军务,他也不再亲自处理,趁着这段时间他得再去一趟军械所和大明工程院以及大明科学院,看看大明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怎么样。

301.第301章 洪承畴的心思

自阿济格残部还京以后,多尔衮也把视线转回了国内,尽管此时的多尔衮对朱由检恨之入骨。

但多尔衮也知道如今的大清要想消灭大明,必须得给北方汉民以喘息之机,巩固自己大清在北方的统治根基,并积蓄力量准备他日再次南征。

正因为此,在顺治二年的下半年,清廷顺治帝便下诏开始明令禁止旗人过度圈地,有主之地被占应尽数归还于民,且还派出官员巡查,以此争得民心。

同时,清廷顺治帝还大量启用汉人为官,充实地方统治,鼓励农桑和垦荒,为减少人口损失还降低了逃人法的惩罚力度,不再实行连坐之罪。

清廷这么一搞,再加战争已经结束,北方也基本平静了下来,大批清廷官员也知道与民休息,一到地方开始兴修水利、垦荒剿匪。

而投充为旗人包衣的汉民此时也都认了命,毕竟即便从自耕农变成佃农也离不开土地,也是要种地的。

在多尔衮杀鸡儆猴般的处决了几个残虐害民的满洲官员后,满洲贵族也对汉民的剥削程度有所减轻,且满洲贵族也基本不过集在京畿之地与大城。

大部分北方地区也没再受多大的影响。

尽管这片土地染了不少同胞的血,尽管这片土地已经成了胡人的统治区,但幸存下来的百姓们还是该种田的该种田,而留在北方的士子们也还是该做官的做官。

孔子后裔也是明朝旧臣的孔闻贞被顺治帝封为衍生公,以此表明大清要奉儒家为正统,北方士绅皆称此乃明君之善政。

与此同时,清廷也开始也大练新兵,扩编绿营,大量北方流民被招入军,在崇祯十八年底,清廷绿营便扩兵达三十余万。

而阿济格并没有被多尔衮惩罚,依旧执掌着镶黄旗,甚至还接管了原由多铎执掌的正白旗,而大批关外的满洲铁骑也再次被调入关内,以此充实京城军事力量。

天下似乎此太平,大有明清南北分治而兵戈止息的样子,不只是大明这边的人如此想,此时的北方汉族士绅们也是这样认为。

不过也有很多清廷官僚不认为自己大清只能占据半壁江山,犹如多尔衮和洪承畴等人。

“王爷,天下最富之地莫过于江南,次则湖广、西蜀等地,皆是产粮之区,如今天时不好,北方是一年一年冷,粮食产粮也更低,我大清若不占据江南、湖广、西蜀等地,只怕将难以为继,而这些地方,除西蜀外,都在明廷手里,一旦让明廷借此恢复元气,只怕不是我们南征,而是明廷北伐了”,兵部尚书洪承畴很认真地向多尔衮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你说得没错,这明廷不灭,则我大清的江山不稳,可眼下还得等待时机,养精蓄锐才行,火器与火炮督造的如何,战船打造的如何,近来明廷的朱由检大力发展海军,得防着他到时候由海偷袭,务必告诫下去,从辽东到河间府,沿海一带要加强海防,禁止渔民出海!”

多尔衮的这个禁海的政令,作为闽人的洪承畴很是赞成,不只是洪承畴,北方汉人士绅们也很是赞成,对平民禁海,等于将海贸之利控扼在统治者手,尤其是控制他们这些沿海官绅手。

因而大多清廷的汉族官僚皆称摄政王是贤王,崇祯帝朱由检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

“回禀王爷,下已经着工匠加紧仿制明廷的崇祯十七式火枪,不过听工匠们说,这火枪虽说与鸟铳也差不多类似,但构造却极为精细,有几处构件不知是什么好铁打造的,现在还没有工匠打造的出来,还有枪管与枪管的刀把似乎也不是寻常的铁,如今即便造出来,只怕也与明廷的不一样,或许还要差些,只怕不能拿来当长矛用;另外,火炮也是如此,下官忝在明廷管了一段时间的兵部,也没想到过他们的工艺竟然改进得这么快,不但是这火枪,连火炮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同样规格的炮,明廷的是要轻得多。”

洪承畴尴尬地笑了笑,而多尔衮则不以为意地说道:“重金悬赏能仿制出来的人,不过即便不能完全仿制得一样也无所谓,只要射程够远,能连续射击行,能不能当长矛也没什么要紧,火炮笨重些笨重些,我大清还有铁骑,哪里需要他火枪当长矛使用冲锋,这明廷是怎么想的,居然会想都把火器当长矛用,多此一举!”

多尔衮说着的时候,便有官员来报:“王爷,这些都是南边最新传来的消息。”

多尔衮认认真真看了一会儿递给了洪承畴:“这个朱由检还真是会玩,居然在江南征起商税来,还自己开什么银行,不是钱庄而已,变着法得从士绅手里捞银子,你看看吧,还提出农商皆为本业,甚至鼓励商贸,却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朱明能有今日和南边的士绅官民皆从商逐利置败坏天下根基不无关心,如今看来这朱由检只怕也被南边的士绅依旧裹挟了,搞起发展商业的把戏来,不过他这商税到是算得善政,却又偏偏是得罪人的事,让本王还真是捉摸不透。”

洪承畴也细看了看,一时不由得笑了起来:“无论怎么说,根据这密报的消息来看,崇祯朱由检此举是得罪江南官绅,商业之利本是官绅专有,如今被崇祯朱由检夺了去,江南的士绅们能答应吗,可见眼下我们再次南征还是得民心之举。”

多尔衮点了点头,赞同了洪承畴的意见,他也的确不甘心这么放弃让自己大清一统天下的机会。

兵部尚书洪承畴见多尔衮赞同自己,心里也很是高兴,他知道自己是明朝降臣,资历不范程和宁完我等人在清廷的地位,如今他只能寄希望在再次南征的时候,自己可以成为主帅,挣下一份大功,以此取得自己在大清更高的地位。

“崇祯啊崇祯,或许老夫真的只能对不起你了,或许有一天杀死你的也会是本官,但本官也不愿意让你我君臣一场,走到那样的地步,不过你放心,若到了那一步,本官不会心慈手软,改朝换代,自古皆是是如此。”

洪承畴看着自己手里的茶杯暗暗出神,不多时却有自己下人来报:“老爷,平西王和张阁老求见。”

302.第302章 三足鼎立

洪承畴还有些愕然,他并不清楚自己的大清朝还有什么张阁老。!

平西王吴三桂他是知道的,十月的时候从河南败逃回北京,但因摄政王多尔衮与辅政王多尔衮都需要辽东汉族缙绅的支持,便没有借此削夺他的王爵,而只罚俸半月。

洪承畴也不好怠慢,毕竟吴三桂好歹也是大清的王爷,便忙命人将平西王吴三桂与一个什么张阁老请了进来。

张阁老便是张慎言,因他在去年被朱由检补进了内阁担任东阁大学士,因而他现在对外的名号依旧是阁老。

张慎言在随多铎南下伐明失败时趁机逃了出来,且也正巧在河南遇见了吴三桂,而也成了吴三桂现在身边的幕僚。

因而,当吴三桂进了洪承畴的府邸,并向洪承畴介绍张慎言时,洪承畴这才恍然明白过来,为何是以张阁老称呼。

现在的洪承畴对伐明之事最为关心,甚至其灭掉大明的积极性并不多尔衮差。

因而,现在的洪承畴对南方大明的事都特别关心,而张慎言是曾经有名的南京明廷官员,对明廷统治下的江南应该很是了解,所以在洪承畴对张慎言的出现很是兴奋。

“阁老请坐,在下倒也没有想到阁老也会归附我大清,若我大清皇帝陛下与摄政王知道了,定会高兴得很,有阁老的名望相助,将来何愁我大清大业不成!”

洪承畴能猜得到平西王吴三桂引张慎言来见自己,定然是为了让自己帮忙举荐张慎言。

洪承畴对这种举荐明廷官员的事还是很乐意的,毕竟如今明清都在争夺天下人心,摄政王多尔衮是很愿意下面的汉官多举荐几个汉人士子官员的。

张慎言的确是想通过洪承畴帮自己向摄政王多尔衮求官的,便笑着说道:“大司马您不必叫小民阁老了,小民已决意与暴明再无半点瓜葛,有意投我大清明主,还望大司马您帮忙。”

“好说好说,你我还有平西王,我们这些人都已经了南京明廷那个什么光华日报的汉0奸榜,还被铸成了白铁跪像于南京杭州等地,这算什么,这简直是对你我的耻大辱,如今若不灭了明廷,毁了那白铁跪像,你我颜面无存!”

洪承畴说着激动地一拍桌子,他现在一看见张慎言的确也想起来朱由检搞得一个汉0奸名单,再一想到曾经出现在自己府里的耿仲明人头,更是愤懑难平。

张慎言此时也很愤恨朱由检如此羞辱他们:“大司马息怒,明廷果然可恨,但这等衰败之朝灭亡不过旦夕之间,只有我大清才会日月同辉,光照古今!”

平西王吴三桂则在一旁沉默不语,他心里也对崇祯朱由检劫走陈圆圆甚至杀他吴家数十口人的事而对崇祯朱由检恨得咬牙切齿,但心里也对洪承畴与张慎言这样的读书人在这里一个劲地夸耀大清而贬斥自己以前效忠的大明,甚至把大明骂的是一不值而心里也对这些官有些不耻起来。

……

首节 上一节 258/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