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396节

不过,蒸汽机的制造成本却不低。

这样并没有达到降低纺织机生产布匹的成本反而会抬高成本。

唯一解决的办法是降低蒸汽机的制造成本且还要提升蒸汽机的动能效率,使得蒸汽机纺织机的工作效率导致的成本降低能超过蒸汽机制造带来的成本增加。

为此,朱由检决定专门成立一个攻关组。

由方以智牵头,联合大明科学院、大明工程院以及大明工业学堂和钢铁冶炼局和韩氏纺织机研发所的尖端人才组成攻关组,达到让蒸汽机标准化并降低制造成本和提供制造效率的目的。

攻关组的目标则是直到蒸汽纺织机生产布匹的成本低于人工半机械纺织机生产布匹成本为止。

只要蒸汽机能够应用于纺织工业,便意味着可以应用于军事工业乃至交通工业,甚至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不过这带来的社会冲击也是很巨大的。

朱由检作为皇帝,他有时候不仅仅要考虑生产技术改进带来的好处还带考虑生产技术带来的矛盾冲突。

如这纺织工业来说。

在此韩氏纺织机出现时已经出现过动乱,险些导致韩氏纺织作坊被砸的事件。

后来之所以没有酿成大的事故,是因为韩氏纺织之幕后老板韩守敬乃朱由检之宠臣。

且在大明皇帝朱由检干预下让韩氏竞争对手杨氏纺织也掌握了这项技术。

朱由检还利用自己皇帝身份发动官府将纺织业技术改进淘汰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其他行业后才使得风波没有闹得太大。

而这次纺织工业将再次面临巨大的变革。

大批纺织业的工人肯定会失业,而且失业数字肯定会一次。

因为这一次蒸汽机动力应用带来的变革是让整个纺织工业不再需要大量提供动力的织造工人,也意味着整个行业一大半的人将会失业。

朱由检不敢想象这个数字,这恐怕不止几十万之数。

大明江南素来是衣被天下之地,纺织业发达。

从事纺织业的人从事大明其他行业的人要多很多,一旦这些人无事可做,对于帝国稳定肯定是个巨大的威胁。

朱由检必须提前做好对这些劳动力重新利用的准备。

如何利用,只能继续扩大生产,让他们继续创造财富,继续扩建大明军工基地的产能继续加大基础建设的规模,同时加大高端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一些非体力劳动力优势人群如妇孺则需要这些行业去给她们提供业机会。

虽说这个时代不主张女子出门,但随着纺织业大肆兴起,很多作坊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是会收一些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做织工的。

而很多平民百姓家的男丁为增加家庭财富也不会反对自己妻女从事织工这个行业毕竟这也卖身强。

这也给传统理学带了很大的现实冲击,女子足不出户已经越来越不具备现实意义。

随着布匹成本降低,普通百姓穿衣肯定会从穿暖到穿的好的需求转变。

成衣即服装行业肯定会大幅度出现,且已经在应天和松江、杭州、苏州这些大都市出现,甚至出现一些品牌服装。

除此之外,绸缎绢罗等高档布料市场需求也开始增加。

朱由检作为皇家也开始大批采购最奢华的高档龙袍凤袍,甚至鼓励士绅也追求服侍华美,甚至着礼部进一步加强服饰礼仪的宣传,为的是促使高端服装行业出现。

当然,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还有一种最有效的办法,便是降低税率,降低贷款门槛,增加商业规模。

朱由检决定得是时候着户部对商业规模较小的商户降低商税了。

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为的是让更多的产业出现,造出更多的业岗位,让更多的劳动力得到利用。

461.第461章 线膛枪

除了生产技术改进带来的劳动力过剩问题。

作为帝国统治者的朱由检还得准备好应对好产能过剩带来的经济问题。

一旦布匹因为技术改进生产到供大于给的地步只能扩张贸易市场,将大明过剩的产能倾销到其他国度,以此达到占领国外市场,从国外赚取利益的目的。

这使得朱由检和他的大明帝国不得不因为经济利益而走对外扩张的道路,甚至要强迫一些海外封闭贸易的国家和大明贸易。

除此之外,不仅仅是纺织工业未来会产能过剩,蒸汽机一旦应用于生产,带来的技术革命将会导致其他各行各业都会产生技术革命。

军事工业自然也是如此,到时候过剩的枪炮需要倾销出去需要更多的战争去消耗掉这些产能。

除此之外,肯定会有很多劳动力转移到军队里,军队数量肯定会进一步扩大,这些军人们作为暴力集团要获得更多的利益自然也要对外扩张才行。

朱由检可以想象的是,蒸汽机带来的技术革命将会使大明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国家垄断最先进的国民经济生产技术和最多的国民经济财富。

但现在说这些还早,在蒸汽机应用的早期,除了增加业压力外,国内的百姓生活质量肯定会提高,至少穿衣成本会降低。

而且制造工业肯定会大规模兴起,军队装备水平肯定会进一步提升。

“北伐越来越有必要了,不北伐怎么能把这些剩余劳动力继续利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战争带来的更高生产需求”。

朱由检如是想到。

时隔三月后,正是艳春时节。

朱由检打着伞再次来到了大明军械所新建的蒸汽机制造公司。

在这里,他将要观看三百台大明标准蒸汽纺织机与江宁织造的交接仪式。

由他这个皇帝亲自剪彩,算是他表示对改进生产技术的大力支持。

江宁织造府是韩氏纺织公司的官名,是如今大明最大的纺织企业。

朱由检的皇家资本也持有股份。

这江宁织造府有织机五万台,纺织工人六万余人,与之合作的丝织户达二十余万,年营业规模达数亿银元。

因而,江宁织造府不可谓不算财大气粗。

首节 上一节 396/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