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1128节

“第二拜,敬老将军之智,做事滴水不漏,仅仅略施小计,就让满营的文武官员,飞蛾扑火般跑过来了!”

“第三拜,敬老将军之忠,为了取信于丞相大人,顺利的传播疟疾病,竟然自灭一门老小,孙氏有此忠臣,不兴誓无天理也!”

身为敌对双方,对于黄盖诈降、传病的行为,萧逸自然深恶痛绝了,可是抛开政治立场,以公平的眼光看待,就只剩下深深的佩服了!

为了效忠孙氏,保全江东基业,先是不惜名誉、入敌营中诈降,而后牺牲全家人性命,顺利的推动了计划,这种的忠烈之举,足以敬天地、泣鬼神!

“哈哈!-承蒙大司马如此夸奖,老夫真是受宠若惊呀,如今疫气流行,曹军死伤无数、势必一败涂地,老夫死也含笑九泉了--只是可惜呀!”

黄盖过江诈降之时,就把自己当做死人了,如今大计顺利进行,江东六郡平安无事,心中也毫无牵挂了,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拉着眼前之人,一起共赴黄泉路,为小霸王报仇雪恨!

疟疾扩散开之后,曹军将士病死、病倒无数,就连曹操也传染上了,就算现在没有死,也该是奄奄一息了,没想江东最大的仇人萧逸,竟然一个喷嚏都没打!

听闻此人进入山谷,与十几万染病将士-同饮同食、同住同卧,竟然也是毫发未伤,简直抬不可思议了,莫非真如传说的,他是天上星君转世吗?

“老将军忠心耿耿,的确让人钦佩万分,不过吗,以瘟疫来杀军破敌,此计太过阴损恶毒了,老将军想过其中危害吗?”

“其中危害,此话怎讲?”

“曹军数十万将士,不可能尽丧于此,若是有人退回北方,必然把疟疾也带回去,届时流毒无穷、百姓受害,死者不计其数!”

“这个吗--老夫只想破敌,未料残害百姓!”

“疟疾传播之处,汉家元气大伤,那时候异族铁骑入侵,华夏祖先开创的基业,恐怕就要断送干净了,老将军就是千古罪人!”

“危害天下,千古罪人--老夫绝无此心呀!”

…………………………

听完一番话语,黄盖惊得冷汗淋漓,自己只想报效孙氏、保全江东六郡,从没想过成为千古罪人,难道自己的一番做为,竟然大错特错了吗?

“如今诈降之事败露,想活命是不可能了,死于无名小卒之手,有辱老将军一世英名,就让本大司马出手,送老将上黄泉路吧!”

说话间,萧逸拔出了斩蛟剑,猛砍在黄盖的脖子上,腔血飞溅过丈,人头翻滚落地,一双睁大的眼睛中、仍充满了疑问之色--诈降之事,是对是错?

接下来,萧逸让手下人、收敛黄盖的尸首,用针线缝合起来,而后隆重入土为安,让他与家人团聚去了!

至于数百名降兵,则押送到了黄枫谷内,挨个的割血入药,治疗十几万染病的将士,疟疾是他们传染的,再用他们来治疗好,也算因果循环吧!

第1299章 水道截断,后退无路!(上)

以鲜血为药引子,克制住了疟疾病毒,染病将士纷纷好转了,曹军上下欢欣鼓舞,可是一场瘟疫下来,损失极为惨重的:重臣病逝十余人,将士折损两万有余,剩下的也是身心俱疲、斗志全无了!

到了这个地步,继续东征不可能了,曹营统一天下的大战略、也要暂时停止下来了,迅速的脱离战场,大军返回中原内地-休养生息、秣兵历马,才是上上之策!

不过在撤退之前,必须拔除一根‘毒钉’,就是那个凤雏-庞统,此人投奔曹营以来,出的全是馊主意,其对曹军危害之大、更胜疟疾十倍呢!

萧逸一直在怀疑呢,庞统居心叵测,名为投奔曹营,实为刘氏卧底,只是他做事滴水不漏,让人抓不住任何把柄,加上曹操百般维护,这才没能下手锄奸!

现在不一样了,黄盖诈降、传播疟疾,祸害了无数曹军将士,这盆脏水正好泼庞统身上,反正他也不是清白的,更加重要的是,曹操的盖世雄姿不复矣!

黄巾之乱以来,曹操趁天时崛起,割据有利之地,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蓄兵马以讨不臣,十几年南征北战,连灭吕布、李傕、郭汜、袁术、韩遂、袁绍、公孙度各路诸侯!

彼时奸雄意气风发,兵锋所致莫不臣服,上到大汉天子、下到黎民百姓,谁不是诚惶诚恐呀,文武双全如萧逸者,也得退避三舍,摆出一副臣服的姿态,还受了不少的窝囊气!

可是大军南征以来,曹操变得骄横跋扈,决策上屡屡失误,政治上任人唯亲,军事上连吃败仗……以至陷几十万大军于险境,差一点全军覆灭呀!

此一战过后,奸雄的威望必然下降,再想上欺天子、下压百官,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而萧逸力挽狂澜、救了无数将士性命,威望却是直线上升,此消彼长之下,曹营集团也发生了变化!

原来是曹氏为主、萧氏为辅,双方七三开的比例,现在则是并驾齐驱,变成五五开的局面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曹氏会日薄西山,萧氏则旭日东升!

这种情况下,萧逸可以扬眉吐气了,也不必忌讳的太多,故而传下命令:“抓捕庞统,大刑审问,一定问个水落石出!”

“启禀大司马-中军帐不见庞统踪迹,据说去各营巡视了!”

“启禀大司马-各营不见庞统踪迹,据说出营查看水情了!”

“好狡猾的凤雏,莫非见势不妙,脚底抹油溜了……立刻派出游骑兵,四处搜捕此人,见到格杀勿论!”

一声令下,游骑四出,曹营方圆百里之内:荒山、树林、草滩……全部仔细搜查一遍,就是不见庞统的踪影,反倒是孙、刘联军的探子,抓住了数十人之多!

根据情况推断,在曹操病重期间,庞统预感大事不妙,偷偷的逃离了大营,萧逸忙于救治将士、忽略了这件事情,以至下手慢了半分!

不过搜查大营之时,在庞统居住的帐篷内,发现了一封书信,指名呈送萧逸的,士兵们立刻献了上来!

“山野草民庞士元,致书于大司马萧逸之前:统投奔曹营以来,承蒙丞相大人器重-加官进爵,信赖有价,人臣之宠可谓厚矣,然则古圣人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统不敢因私人荣宠,而废天下公正之事也!

丞相性奸诈,皇叔性宽厚,丞相尚权谋,皇叔施仁义……前者乱世之奸雄,后者救世之明主,故而应孔明之请,统出仕辅佐刘皇叔,以期平定乱世,中兴大汉天下!

卧底之事,形势所迫,只有争夺胜败之意,并无残害生灵之心,江东以瘟疫之法杀军,乃祸国殃民之举,统亦深恶痛绝也,望大司马小心应对--克制瘟疫,拯救苍生!

统当劝说刘皇叔,以天下苍生为念,暂停刀兵之争、克制瘟疫为重,日后若有机会,与大司马相逢沙场之上,自当竭尽全力,以做龙争虎斗,纵然醉卧沙场,亦可含笑九泉!”

……………………

庞统容貌丑陋,字迹却很端正,说明他有一颗光明的心,信中讲述了自己辅佐刘备的原因,以及来曹营卧底的经过!

至于江东传播疟疾之事,庞统事先并不知情,事后则极为懊悔,还会努力劝说刘备,近期不会进攻曹营,让萧逸有充足时间、专心克制疟疾之毒!

“庞统目光深远、用计诡诈,乃是一名统帅之才,有他统兵于阵前,孔明运筹于幕后,加上徐庶、关羽、张飞等人辅佐,刘备必然趁势崛起,称霸一方!”

看完书信之后,萧逸唏嘘不已,能够青史留名之人,果然没有善与之辈,同时也暗下决心,下一次沙场相逢,一定送庞统下黄泉!

不过以庞统的性格,用计颇有白起狠辣之风,他不会主动进攻曹军,也不会放曹军安然离开,必有更厉害的计策,在暗暗的布局之中,自己一定要小心应对了!

“启禀大司马-丞相大人苏醒了,要立刻见您一面!”

“知道了--回中军大帐!”

…………………………………………………………

中军帐内,曹操苏醒过来了,依靠在丝绸软榻之上,虽然手脚无力、说话困难,可是目光颇为灵动,显然意识是清醒的!

重臣、郎中、侍从们围拢四周,小心谨慎的照顾着,生怕病情再有反复,那就真的吓死人了,不过现在的曹丞相,让人看着很是陌生:

以前的曹操-信心十足,意气风发,举手抬足间的魅力,都能感染身边的人,甘愿为他尽忠竭力,不客气的说,曹操就是一根擎天柱,支撑着大汉的天空!

首节 上一节 1128/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