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540节

“曹、袁两家一向和睦相处,从未动过刀兵,如今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都督生怕伤了和气,这才派本使前来,一则显示诚意,睦邻友好,二则商议大事,平分西凉之地!

说话间,司马懿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是萧逸写给袁尚的亲笔,里面的言辞颇为客气,大谈仰慕袁家四世三公的盛名,欣赏三公子的文韬武略,希望和平共处,抵御异族

“来人呀,摆下酒宴,本公子要款待贵使者,商议两家和睦之事!”在男人眼里,面子比天还大,堂堂的‘鬼面萧郎’-大汉第一勇士,卑词厚礼,派来使者议和,袁尚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小脸上也有了笑容!

刀斧手撤下,丰盛酒宴摆上,那口准备炸人的巨鼎里,扔进一只剥洗干净的肥羊,上下翻滚,香气四溢!

“贵使原来出身河内名门-司马氏,难怪神态俊朗,一表人才-胜饮!”酒席宴上,袁尚得知司马懿的出身后,更加殷勤相待,天下名门望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袁家身为门阀之首,对士族出身的官员,必然高看一眼!

“司马氏底蕴浅薄,略有虚名而已,怎比的河北袁家,四世三公,海内仰望,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号称‘天下门阀之首’,三公子更是英明神武,当代俊杰,普天之下,难有匹敌大将军有子如此,后继有人,霸业可成呀!”

酒席宴上,司马懿高谈雄辩,口若悬河,吹捧起袁家父子来,更是滔滔不绝,就连那些以溜须为职业的门客们,也不禁暗暗佩服,“这家伙要是到了三公子身边,咱们的饭碗就砸了,真是溜须圣手,拍马无敌呀!”

“贵使刚才说到,萧大都督有意和平相处,平分西凉十二郡的城池,不知怎么分?何时分?河北兵马,又要做些什么呢?”

袁尚被忽悠晕了,审配却很清醒,立刻把话题引到了正事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方来此,必有目的!

“西凉叛乱,民不聊生,曹、袁两家同时出兵平叛,事后平分城池,也是应当之事,至于如何分法吗?”说话间,司马懿从怀里又摸出一份卷轴,打开之后,是西凉十二郡的地图,上面有一条醒目的红线,正好一分为二!

“羯人凶恶,占我汉土,我家大都督即将西征,可惜甲兵、粮草略有不足,还望三公子能助上一臂之力,事成之后,敦煌、酒泉、张掖、扶风、陇西、金城六郡归曹营,西平、武威、北地、安定、汉阳、武都六郡归袁家,另外,金山的矿区,可以两家共有,平分秋色!”

“六郡城池,再加上半座金山,鬼面萧郎真是好大的手笔呀!”审配、逢纪对视一眼,都有些心动了,至于袁尚,目光发赤、口水流出,激动的双手都颤抖起来!

“好,一言为定,本公子资助甲胄、器械、粮草,事成之后,平分西凉!”

第五十七章沙漠之舟

平分西凉,事关重大,袁尚也不敢等闲视之,宴饮结束之后,这位三公子强忍着回到大床上的冲动,带着审配、逢纪二谋士,又请来颜良、文丑二将军,一同来到府邸密室中,商议对策!

羊皮地图打开,看着上面的十二郡城池,五个人、十双眼睛,全都发出炙热的光芒,天下诸侯最看重的就是地盘,有了土地、城池,就有数不尽的财富,就有滔天的权势,试问,谁不心动呢?

“六郡之地,半座金山,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呀!”逢纪以拳击掌,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大好河山,谁不想掌握手中!

“六郡之地,半座金山,也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呀!”审配神色沉稳,说出了大家心中的顾忌,‘鬼面萧郎’抛出的诱饵,岂是那么好吃的!

“事关成败,纵然暗藏钢钩,本公子也要把诱饵吃下去,二位先生足智多谋,还望有以教我!”袁尚紧咬牙关,死死盯着地图,对他而言,这不止是六郡城池的得失,更关系到河北四州的归属呀!

这次征伐西凉,袁尚身负重任,也是他建立功勋,提升个人威望的大好机会,能和萧逸平分十二郡土地,在天下人面前,绝对是一件荣耀的事情,足以证明自己的英明神武,当然了,若是能打败这头‘贪狼’,吞并整个西凉,那就再好不过了!

“送给萧逸军械、粮草,让他出兵西征,跟羯人拼个死活,若是羯人胜了,萧逸必死无疑,若是萧逸胜了吗,呵呵”逢纪手指地图上的河西走廊,用力一顿,“咱们就截断归路,断绝他的粮草补给线,不出半个月,其军必散,我军不战而胜!”

“萧郎奸诈如狐,悍勇如狼,万万不可轻视,只提供军械还不够,最好派出一支人马,共同出征,一则可以就近监视他们的动向,了解内情,二则,咱们也就有了讨价还价的本钱,共同出兵,平分西凉,天经地义!”审配生性谨慎,想战胜萧逸又谈何容易,能够平分秋色就不错了!

“蒋奇忠勇,有才略,为人又灵活多变,可当此任!”颜良、文丑对视一眼,推荐了麾下一名将领,与‘狼’共舞的差事,可不是谁都能做的!

“二位先生言之有理,本公子就派蒋奇领兵两万,随军出征,再让颜良、文丑二位将军,屯兵要害,观望成败,事成则独霸西凉,不成,也能分到六郡城池,何乐而不为呀!”袁尚仰天大笑,能够坐收渔人之利,算计威震天下的‘鬼面萧郎’一把,却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司马懿足智多谋,仪表不凡,又是名门望族出身,公子可以把他留下,好生款待,一则作为人质,防止萧郎突然生变,二则,收买此人,进而拉拢住整个司马家族,对主公的霸业也是大有裨益呀!”沉思片刻,审配又补了一刀,回想大堂上的对话,这个年轻人绝非等闲之辈!

“大善,本公子对此人也很欣赏,高谈雄辨,风度翩翩,称的上青年俊杰,萧逸用为使者,却是屈才了,容我收服之!”

第二天,袁尚亲笔作书,派出使者前往金城,商议两家联军出兵的事宜,司马懿暂留府中,要好生款待一番,以示诚意!

对比,司马懿也没反对,大大方方的住进了袁尚的府邸,他本是士族子弟出身,自幼受到熏陶,除了会学,也会玩,什么琴棋书画,射猎钓鱼,走马观花,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短短几天,司马懿就成了袁尚最好的玩伴,二人形影不离,坐则同榻,出则同车,待遇之厚,让一群袁家门客嫉妒无比,却又毫无办法,论心机,人家也能碾压他们这些人呀!

游玩之时,袁尚自然是百般招揽了,金银珠宝,绝色美女,高官厚禄,全都许诺了出来,对此,司马懿笑而不答,既没有否定,也没有应承!

诸侯争霸,曹、袁最强,如果没见到袁尚之前,司马懿还会考虑一下,投靠河北集团,可是见识过这位三公子的品性后,他可以非常的肯定,中原霸主非曹家莫属,作为一个聪明人,自然要站在胜利者一方了!

只有站在胜利者一方,自己才有机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金城中,萧逸正在积极准备出征,西凉之地,纵横两千余里,越是往西,环境越是恶劣,大风漫天,黄沙滚滚,水源极其缺少,白天炙热难当,能把鸡蛋都烤熟,晚上又寒冷无比,滴水成冰,行走其中,如坠地狱一般!

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行军,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为了保持士兵的体力,必须准备大量的物资,帐篷、干粮、饮水、衣物、药品、柴草、马料林林总总,一样也不能缺少!

其实筹集物资不算难,金城富庶,人口众多,只要肯花钱,东西都能弄到,真正让萧逸头疼的,还是运输问题,两千里路程,山脉、戈壁、沙漠,道路崎岖难行,想把如此众多的淄重运送过去,保证大军的日常消耗,何其难也!

数百年前,‘冠军侯’-霍去病西征匈奴,抢夺祁连山脉,汉武帝可是倾尽国力支持的,为了运送粮草,光是牛就调用了十万头之多,又征发民夫五十万众,肩挑人扛,才保证了十万将士的后勤供给,损耗之大,几乎动摇国本!

萧逸也准备统领十万大军西征,背后却没有一个汉武帝作为依靠,一切只能自筹自划、自给自足了,为此,他绞尽脑汁,四处走访,终于找到一个运输淄重的神物--骆驼!

骆驼的体型远大于牛马,能够力驮六七百斤的淄重,长途跋涉,数百万年的进化下来,这种动物完全适应了沙漠的恶劣环境,蹄有肉垫厚皮,可以在沙漠中自如行走,鼻孔能开闭,可以有效的阻挡风沙,最妙的是骆驼的两个驼峰,能够储存养分,一次吃饱喝足之后,可以半月不饮不食,简直就是天赐神兽-沙漠之舟!

军中没有骆驼,想要的话就得四处征集,考虑一番之后,萧逸把重任交给了梁兴,此人是西凉的地头蛇,还是胡、汉混血儿,性格奸诈,又不择手段,是最佳人选了,不过吗,想让一条狐狸卖力,必须给点甜头才行!

“一个月内,征集五万头骆驼,事成之后,你就是金城之主!”萧逸大手一挥,一枚金城郡守的大印就飞了出去,金城为凉州治所,控制这里,就等于坐上凉州牧的宝座了!

“大都督放心,末将竭尽全力,定不辱命!”梁兴紧紧抱住大印,激动的浑身颤抖,二人的命运现在联系在一起了,只有萧逸西征获胜,自己才能当上凉州刺史!

有了诱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梁兴调动人手,开始拼命的收集骆驼,以及带队的驼手,总得来说,有三个办法:

第一,征集,西凉人有养骆驼的传统,尤其地方豪强手中,多则上千,少则数百,都养有驼群,梁兴凭着自己的关系,出面征集,软硬兼施,没人敢不答应!

第二,购买,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是骆驼呢,打开府库,真金白银的摆出来,明码实价,从牧民手中购买骆驼!

第三,抢夺,凉州连通中原、西域,经常有商旅往来,这些人为了通过沙漠,也会携带大量的骆驼,梁兴就以‘搜查奸细’为名,扣押商队,骆驼全部充公!

就这样,各种手段齐出,大量的骆驼群汇聚到金城外,每日里鸣叫声不断,放眼望去,驼峰起伏,壮观无比,各部将士也开始熟悉这些‘沙漠之舟’,训练、喂养、骑乘,为西征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一道鸿翎急报,自金城出发,直奔许昌,萧逸身后没有一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却有一个文治武功,不逊色任何帝王的丞相大人,如此靠山,自然要用一用了!

第五十八章风雨雷电

许昌-丞相府-书房中,公文堆积如山,军报往来不断,大汉丞相-曹操埋头其中,日夜不休,批阅处理,精力之旺盛,心思之敏捷,让人赞叹不已!

天下事,一局棋,西凉战事如火如荼,将士死伤不计其数,可是放到整个天下,也不过是棋局一隅罢了,张绣割据宛城,屡屡挑衅,袁绍称雄河北,虎视眈眈,地方上灾情不断,需要救济,朝廷中公卿为患,大棒镇压,一桩桩,一件件,千头万绪,纷乱不堪,都要曹操一一化解,又谈何容易呀?

“腐儒无用,满口仁义道德,实则误国误民,全都该死!”曹操怒斥之后,一封奏折就扔了出去,落进数米外的竹篓中,动作熟练,角度精准,想来扔过很多次了!

竹篓中堆满了奏折,足有数百封之多,全是群臣参奏‘征西大都督’萧逸的,“说他统兵出征以来,不行仁义之道,反以杀戮为能事,屠灭氐族,血流千里,西凉之地,白骨堆积如山,百姓彻夜哀嚎,实在有损汉家仁爱之风,理应严惩”

对于这些奏折,曹操先是逐一批示,反驳训斥,后来数量太多了,根本处理不过来,干脆在书房里放个竹篓,扔掉了事!

汉家威仪,是用刀剑杀出来的,不是口水喷出来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民族政策上,曹操和萧逸保持高度的一致--“以汉家之剑,开拓汉家之土,养育汉家之民!”

首节 上一节 540/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