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633节

“大将军有令:为了躲避战祸,邺城周围的百姓,一律迁移安置,房舍、存粮尽数焚毁,敢有违抗者,以通敌罪论处--杀无赦!”

一队袁兵冲进了村子,宣布告示之后,就用暴力手段驱赶村民,同时掩埋水井,焚毁房舍

“这位军爷,小的们奉公守法,从来没有拖欠赋税,更不敢勾结贼人如今天寒地冻的,要是烧了房舍,没了存粮,让乡亲们如何活命呢,这是一点小意思,还请笑纳!”

一名白发苍苍的亭长站出来,掏出一些碎银子,想要买个太平无事,官兵一向贪财,这次也不会例外吧?

“大胆贼人,抗拒军令,又敢贿赂本官,定是黄巾贼子无疑杀!”

带队的校尉目露凶光,拔出腰间长刀,寒光一闪,亭长的人头落地,献血飞溅一仗多远,自己要的不是一点钱财,而是全部东西!

“杀呀!剿灭贼人,一个不留!”

与此同时,袁军士兵挥舞兵刃,开始斩杀村民,抢夺妇女,又冲进村舍里,搜刮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掉!

乱世之中,兵匪一家,袁军士兵四处奔波,不弄点好处回去,如何对得起这份辛苦呢,所以他们才会栽赃陷害,进而血洗村落,发上一笔横财!

很快的,一座繁华富庶的村子,就在熊熊烈火之中,化成了一片废墟,也遮掩了无数的罪恶,乱世百姓,不如鸡犬呀!

这样的事情,在邺城周围比比皆是,原本繁华富庶的精华之地,短短几天时间,就变成了一片废墟,村村过火,家家挂孝,没有一二十年时间,休想恢复元气,真是‘未伤敌,先伤己’呀!

部下们做的‘好事’,大将军袁绍一清二楚,可是强敌压境,为了守住自己的基业,也只有行此下策了,不管怎么说,乡镇烧成一片废墟,依旧是姓袁的地盘,如果不烧掉的话,就要变成别人的了!

同样的,生死关头,河北文武也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他们日夜巡视城防,争取不出现一个漏洞,众志成城,严防死守!

总之一句话,袁氏集团做好了守城的准备,也拿出了玉石俱焚的勇气,就等着黄巾军出现,双方决一死战了,那知道,天无绝人之路,敌人没有出现,援兵却来到了!

得知黄巾军南下的消息,并州刺史-高干尽起本部人马,共计马、步军八万,日夜兼程,前来驰援邺城!

袁绍闻之大喜,让诅授带着大量财物,出城犒赏将士,收拢人心,鼓舞士气,又命令高干屯兵城南,形成犄角之势,准备与黄巾军决一死战!

没过三日,又有喜讯传来,田丰所献‘远交近攻’之计成功了,江东-孙策、荆州-刘表纷纷调动人马,做出大举北上的姿态,为了许昌的安危考虑,曹操不得不抽调人马,屯驻南部边界,抗拒两路诸侯大军!

趁此机会,大公子袁谭抽调五万人马,命令心腹将领马延、张顗二人统帅,前来支援邺城,大营驻扎城东,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坚固防线!

与此同时,驻守长城的大将高览,也尽起本部人马南下,进逼巨鹿城,准备背后偷袭黄巾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战场局势出现了逆转!

城内粮草充足,各路援兵赶到,袁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各部人马聚拢之后,兵力上超过了三十万,又有坚城为依托,足矣对抗黄巾军了,指挥得当的话,一举全歼强敌,也不是不可能呀!

下一步,就看黄巾军何时出现了,深坑已经挖下,就等虎豹入网了!

从巨鹿到邺城,不过三百里的路程,中途又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天险阻隔,以黄巾军的推进速度,快则十天,慢则半月,必然出现在邺城外围,进而大举进攻!

可是整整二十天过去了,袁军上下日夜警惕,眼睛都快瞪成金鱼了,也没有看到黄巾军的一兵一卒,难道说,敌人是爬过来的吗?

心中忐忑不安,袁绍派出大量的游骑兵,秘密侦查敌人的动态,数十万人马呀,总不能凭空消失了吧?

又过了三天,一条准确的消息传来,惊的河北文武目瞪口呆,黄巾军大举南下,不过是虚晃一枪,就在他们修筑壁垒,积极备战的时候,人家的数十万大军,突然掉头西进,杀进并州腹地去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挥师西进

数十万黄巾军假意南下,虚晃一枪之后,突然调头西进,杀奔并州去了消息传到邺城,袁绍气的七窍生烟,直接喷出了一口老血,瘫坐在帅位上,精、气、神三者俱伤,浑身上下无处不痛呀!

为了固守邺城,袁军焚烧乡镇,杀戮百姓,弄的冀州南部元气大伤,又四处抽调兵马,布下了重重埋伏,原想着跟黄巾军决一死战,彻底消灭强敌呢,那知道一场辛苦,全部赴之流水了!

这好比一名武功高手,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狠狠的一拳击出,结果打到了空处,劲道逆转之下,全作用在自己身上,其中滋味可想而知了!

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发生了,原来的战略部署作废,必须谋划新的对策了,袁绍立刻召集文武大员,商议应对的办法,正所谓‘用兵犹如用药,病万变,药亦万变’,如今就看谁的谋划更高明了!

袁绍能够称雄河北四州,手下并非无人,相反的,大将军幕府之中,可是人才济济的,田丰、沮授、郭图、审配、许攸皆为智谋之士,对于战局认识的很清楚,他们反复推测过,认为黄巾军有上、中、下三条路可走

上策-大举南下,鲸吞冀州;趁着巨鹿大战获胜,全军士气高昂之际,数十万人马迅速南下,扫荡冀州南部诸郡,进而攻打邺城对此,袁氏集团早有准备,他们设下了重重埋伏,黄巾军若敢前来,必然是有来无回的结局!

中策-向东进军,入侵青州;那里城池密集,人口众多,生活上比较富庶,黄巾军可以劫掠钱粮,大肆的扩充实力,不过吗,沿海一带地形狭窄,没有迂回的战略空间,袁军步步为营,花费上一些力气,也能战胜敌人!

下策-北上幽州,割据一方;塞北之地,山岭纵横,黄巾军本就是一群流寇,很容易的就能扎下根,再联系上匈奴人、乌丸人为外援,就会成为袁氏集团的心腹大患,没有十年八载的功夫,休想剿灭干净!

三条道路中,南下的机率最高,东进其次之,北上再次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黄巾军没走任何一条路,而是挥师西进,杀入并州去了,真是不可思议呀?

河北四州,并州地域最大,北到雁门,南到黄河,东接太行,西通草原,纵横两千余里,战略空间极为辽阔,也是华夏文明与游牧部落拉锯的地方,战事连绵不断!

同样的,并州也是最穷的一个州,山脉众多,环境恶劣,粮食出产极为有限,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百姓们饥寒交迫,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更别提养活一支大军了!

数十万黄巾军流窜并州,根本弄不到足够的粮食,不用袁军前去攻打,最多几个月时间,他们就会自生自灭了,因此在部署战略的时候,谁也没往并州考虑,那里就是一条死路,笨蛋才会走进去呢!

问题是,黄巾军真的西进了,而且行军速度极快,短短几天时间就深入百余里,事出反常,必有怪异呀?

如果是数月之前,袁氏集团还会轻敌大意,嘲笑黄巾军是一群乌合之众,不懂得战略战术,自寻死路去了,可是一场巨鹿大战,改变了所有人的看法,上到主公袁绍,下至文武大员,全都清醒过来了,黄巾军能够绝处逢生,营中必有能人谋划呀!

这段时间以来,袁氏集团也收集到一些消息,说是黄巾军中出现一位异人,此人神通广大,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被尊称为‘上师’,另外吗,巨鹿大战就是此人指挥的,对于战术的运用,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立刻派出游骑、密探、刺客,不论花费多少钱财,一定要弄清此人的来历,另外有刺杀此人者,赏千金,封一县之地,有生擒此人者,赏万金,封一郡之地,再赐予将军之职!”

事关重大,袁绍也豁出去了,一改往日吝啬的禀性,发布了重赏,刺探对手的虚实,要知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呀!

金钱者-役鬼通神,没过几天,袁绍等人就收到一条可靠消息,这位‘上师’的身份弄清楚了,就是曹营首席大将--萧逸!

“好一个鬼面萧郎,世人评价他是‘奸狡如狐,凶狠如狼,勇猛如虎’,如今再加上一条-阴险如蛇!”

得知消息后,袁氏集团上下人等,无不倒吸一口冷气,浑身冷汗直冒,那种感觉,就像一条毒蛇掉进了脖子里吓死个人呀!

蛇这种生物并不起眼,总是盘踞在阴暗的角落中,隐介藏行,无声无息,慢慢的接近猎物,趁着对方麻痹大意,突然发起袭击,只要被它咬上一口,猎物必死无疑!

萧逸表现的手段,跟一条毒蛇毫无区别,堂堂的当朝大司马,竟然孤身潜入河北,混入了黄巾军之中,还成为了统领几十万人的‘上师’,又巧施妙计,连败袁军三路人马,一举扭转了战局,真是令人生畏,也让人钦佩,萧郎不愧是萧郎!

弄清楚了‘上师’的身份,也就明白了黄巾军为何西进了,萧逸的目的不是夺占城池,对并州也没有兴趣,他是想南渡黄河,进入曹营集团的势力范围呀!

“立刻点兵出征,无论如何,也不能他们渡过黄河,数十万人马呀,一旦被曹营收编过去,河北大事休矣!”

袁绍出身门阀世家,眼高于顶,一向看不起寒族出身的人,可是他心里也明白,要想称霸天下,缺不了蝼蚁一样的百姓!

一个完整的政权,就像是一座金字塔,没有了黎民百姓,谁来从军出征,谁又缴纳赋税呢,萧逸大肆裹挟人口,就是要断绝袁氏集团的根基呀!

生死关头,袁绍爆发出莫大的勇气,令谋士审配、沮授统兵八万,留守邺城老巢,自己亲领二十万人马,以张郃、蒋奇为将军,田丰、郭图、许攸为谋士,外甥高干为先锋,浩浩荡荡的出征了!

另外,他把原来设定的奖赏,整整提高了十倍,亲自下达了军令:“不论是军士、百姓、贼寇,有能斩杀,或生擒萧郎者,赏黄金十万,册封为一州之主!”

首节 上一节 633/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