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681节

二公子曹丕坐镇相府,并节制许昌驻军,遇到了紧急情况,有‘先斩后奏’之权,荀彧、荀攸辅佐左右,帮助处理大小政务,征调赋税,筹措粮草,保证大军的后勤供应!

另外吗,特意任命宗族子弟曹休、曹真,统领禁卫人马,守护皇宫安全,实际把小皇帝软禁起来了,以免有人图谋不轨,曹操还下了一道密令:“皇城重地,不得有失,若有异变,暗手屠龙!”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手中一张政治王牌,到了关键时刻,宁可毁掉,也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否则后患无穷,反正汉室宗亲人数众多,换上一个姓‘刘’的依旧做皇帝!

安排好了各项事情,曹操把曹丕叫到密室,给了他三个锦囊,反复嘱咐:“江东有变,打开第一个锦囊,朝廷有变,打开第二个锦囊,若是无愁侯府有变,那就打开第三个,只要心肠够狠,依计行事,可保相府平安无事,不过吗,第三个锦囊,最好永远不要打开呀!”

预先留下三个锦囊,并非曹操生性多疑,而是作为一名政治家,他必须做好一切准备,此番决战,关系到曹家的生死存亡,也会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在绝对的权利面前,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完全信任,这就是奸雄心性了!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按照出征的流程,曹操做了三件事情,第一:辞别天子,登台拜将

自从汉高祖-刘邦登上高台,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这套规矩就流传下来了,凡是大军出征,汉家天子必须斋戒、沐浴、择良辰、登高台,正式赐予虎符、令旗,以示尊重大将!

统军之权,不可撼动,从这一刻起,如果‘圣旨’与‘军令’发生了冲突,将士们只会服从后者,这就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摄政,早就掌握了军政大权,虎符、令旗也在自己手中,根本不用天子赐予,所以吗,这场‘登台拜将’的仪式就简化了,曹操身披甲胄,走上麒麟殿,躬身行了一礼,小皇帝从龙椅上站起,抬手回了半礼,仪式就算结束了!

第二件事,就是祭拜魔神-蚩尤,这个规矩更加久远,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大军出征之前,可以不拜炎、黄二帝,可以不管各路神灵,却必须祭拜一下蚩尤,祈求‘魔神’保佑,大军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对于这件事情,曹操也不敢马虎,斋戒、沐浴之后,亲自领着一群文武大员,来到了魔神-蚩尤庙,焚香上拜,虔诚叩首,还许下了宏愿:“此番出征,若能得胜,大军凯旋之后,必然给魔神大人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三牲大贡、童男童女、金银珠宝”

人争一口气,神争一炷香,有了如此多的贡品,相信魔神-蚩尤一定会护佑曹军,大胜凯旋而归的!

第三件事情,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选派先锋大将,出兵迎敌

建安三年-秋,十月十五日,黄道吉日,五星连珠,利在东方,出兵大吉!

“咚!--咚!咚!”

“呜!--呜!呜!”

许昌城南-大校军场上,战鼓如雷,号角连绵,各部出征将士,共计一十七万人马,整齐的列阵于此,放眼望去,旌旗飘扬,人马如潮,刀枪闪烁,杀气冲天,此情此景,真是笔墨难写,图画难绘,唯有站列其中,方能感受到军旅的阳刚之气!

“袁绍欺天罔地,叛逆朝廷,荼毒百姓,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诏书,统领三军,誓欲扫清河北四州,剿戮袁氏,扶持汉室,拯救黎民”

点将台上,曹操金盔金甲、大红色披风,腰横倚天剑,用自己充满磁性的声音,大声朗读着出征誓词

“刷!--刷!刷!”

与此同时,‘虎豹骑’押送上来八十一名死囚,按在地上,高举大刀,一声令下,人头落地,用木桶接住喷涌的血液,再涂抹到五色旌旗上,这叫做‘血祭旌旗,出师必胜!’

誓词念完了,战旗血祭了,下一步,就是挑选‘先锋大将’,冲锋陷阵,拼死相搏,以敌之血,换我威名,对于武将们来说,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呀!

想到这里,宗族将领与异姓将领上前一步,纷纷的目视曹操,希望担任先锋大将,片刻之后,两批人互相对视起来,横眉立目,嘴巴张开,开始了无声的争斗,犹如两群斗鸡,谁也不肯退后半步!

再看曹操,手持令旗,傲立在点将台上,身体丝毫不动,稳如泰山一般,根本没有选人的意思,又似乎在等待什么人呢?

一刻钟,两刻钟,三刻钟整整半个时辰过去了,将领们脖子伸长了,眼睛也瞪酸了,还是没听到任何命令,出征仪式上,不能私下乱语,人们只好胡乱猜想了

“丞相大人一向遇事果决,今天怎么犹豫起来了呢?”

“还不选派先锋大将呀,难道说满营将校没一个合适的,不能够吧,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呀?”

“您好歹选一个人呢,错过了出征吉时,那就不好玩了!”

“嗒!--嗒!嗒!”

正在众人暗暗焦急的时候,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片刻之后,几名骑手来到点将台下,飞身下马,向台上跑去

为首的一名少年,身材挺拔,眉清目秀,充满了书卷之气,正是四公子-曹植,原本出使宛城的,没想到此时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人,身披精钢铠甲,手握青锋宝剑,神色略有一些紧张,正是新册封的‘镇南将军’--张绣!

“刷!刷!”

看到张绣之后,众将校第一个反应就是拔剑,手都摸到剑柄了,这才突然想起来,双方已经议和,丞相大人还跟张绣成了儿女亲家呢!

“末将参拜丞相大人,今日出征,还请授予先锋之职,上阵杀敌,战将夺旗,扬我军威!”

张绣走到进前,单膝跪地行礼,一脸的风霜之色,宛城到许昌六百余里,他累垮了八匹骏马,用了两天两夜时间,终于赶上了出征仪式,就是要担任先锋大将,用战功来证明自己,也是将功赎罪!

“将军快快请起,今日老夫誓师出征,先锋大将的位置吗,非将军莫属呀还望奋勇先前,杀敌立功!”

曹操上前搀扶,又拍拍张绣的肩膀,以示信任之意,而后拿出一枚‘先锋将军’金印,郑重的递了过去,与杀子仇人议和,并且委以重任,这样绝妙的事情,唯有奸雄想的出来、做的出来呀!

“末将遵命-为报丞相赏识之恩,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张绣双手接过金印,高高举过头顶,示意三军将士,而后走下点将台,迅速离开了自己赶到许昌了,数万人马还在路上呢,必须加快行军速度!

与此同时,曹操挺胸抬头,振作精神,拔出了倚天剑,斜指向天“三军将士们--出征!”

“出征!出征!出征!”

第二百零七章兵进白马

俗话说:‘兵贵神速,决胜千里’,两军对垒的时候,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谁的胜算也就多一些,曹操精通韬略,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了,祭旗仪式之后,大队人马日夜兼程,滚滚而行,只用了四天时间,就赶到了北部重镇--官渡!

官渡位于许昌以北二百里,此地东接鸿沟、西连济水、北通濮水,四通八达,运输极为方便,就以地势来说,三水环绕,易守难攻,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曹操预设的主战场!

把官渡设为主战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打开地图查看一下,心里也就明白了,曹、袁两家南北对峙,隔着一条波涛滚滚的黄河,最为重要的渡口,就是上游延津、下游白马,两个地方犹如铁索一般,死死的锁住了交通要道,也是双方人马争夺的焦点!

不过吗,在白马、延津一线决战,就以地势而言,对曹军极为不利,两地距离大本营-许昌四百余里,路途遥远不说,中间还隔着鸿沟、济水、濮水,河面宽阔,水流湍急,舟船难渡,运送起军械、粮草极为不便,一旦后勤出现问题,几十万人马就会陷入绝地呀!

相反的,袁军的大本营在黎阳城,距离白马只有五十里,到延津也就一百多里,中间是一马平川,道路通畅,运输方便,粮草源源不断的送上来,如此地势对比,两军尚未交战,曹军就失了三分胜算呀!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两年之前,曹操就派出大量的人马,在官渡修筑壁垒,挖掘壕沟,扎下一座坚固的大营,一旦白马、延津防线失守了,官渡就是第二道防线,可以凭借有利地形,阻挡住河北人马的推进,为大决战赢得准备时间!

除了地势不利,实力也是个问题,此番出征,曹操调集了十七万精锐人马,加上张绣带来的西凉兵,还有白马、延津、官渡附近的驻军,总兵力是二十五万左右,至于粮草方面吗,只能说勉强支撑着,可以维持几个月的时间!

再看袁军一方,黄河沿岸本有十万守军,加上袁绍带来的主力人马,总兵力高达五十万之众,是曹军兵力的两倍有余,而且器械精良,粮草充足,运输也没有问题,可谓实力雄厚呀!

地势不利,兵力又少,加上粮草不足,这一仗真心不好打呀,曹操能够依靠的:一是自己的文韬武略,远胜对手数筹不止;二是全军上下一心,舍死忘生,奋勇一搏了!

“哎!若是萧郎在此,带领上一支偏师,左右冲杀,互相呼应,老夫也会安心许多呀!”

大战来临,曹操想起自家女婿来了,以往出征,总是自己坐镇中军,萧逸冲锋陷阵,二人紧密配合,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可惜呀,萧逸还在天牢待着呢,手下的将领也劝谏过,放出大司马,让他戴罪立功,沙场决胜,全被曹操给拒绝了,此番决战,事关生死存亡,肯定有许多的变数,不到关键时刻,‘无双神剑’绝不能出鞘,一旦出鞘了,必须一击毙命!

首节 上一节 681/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