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832节

“无耻败类高干,竟然引狼入室,祸害汉家同胞,本大司马对天盟誓,一定斩下你的狗头,扔进粪坑之中,让你遗臭万年!”

萧逸拔剑在手,遥指马邑方向,浑身杀气腾腾,自己平生最恨两种人:一是卖主求荣、二是背叛国家、三是不识数的蠢货

用兵如用药,病万变,药亦万变,敌情出现了变化,原作战计划破产,必须另谋良策了,萧逸当即下令,大军停止前进,暂且安营休息,同时召集几名心腹,商议军机大事!

一声令下如山倒,大军立刻埋锅造饭,吃饱喝足之后,全都钻进帐篷呼呼大睡了,一连几日的急行军,士兵们体力消耗极大,正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与此同时,军事会议召开,参加的有马六、大牛、高顺、张绣、贾诩、逢纪曹丕带着司马懿,也位列其中!

“高干引狼入室,打开长城防线,放匈奴人进入汉境,占我城池,杀我百姓,此仇此恨,不共戴天,诸位有何良策,还请畅所欲言!”

萧逸取出一份地图,标注着敌我态势,现在的战场情况,可用八个字形容:敌强我弱,先机已失!

匈奴人十万大军,铁蹄弯刀,战力强悍,加上高干两万残部,总兵力高达十二万,统军的刘豹、乌维二人,精通兵法,骁勇善战,让人不敢轻视呢!

萧逸本有十万大军,可是北伐以来,将士们死伤不少,又要分兵占领城池,能用来作战的人马,已经不足六万了,只是敌人的一半!

沿途收编的袁军,也有数万之众,可惜外强中干,如果放到战场上,非但帮不上忙,反而会坏事呢,因此上,萧逸把他们放在后方,全都押运粮草去了!

另外吗,匈奴人占据马邑要塞,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乃是一直精锐之师;萧逸的人马血战不断,长途跋涉而来,却是一支疲惫之师,力量相差悬殊,未战先失三分胜算!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又失去了先手,这样的不利局势下,纵然孙武、白起复生,也没有必胜把握了,老夫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大司马抉择”

贾诩足智多谋,片刻之间,就想出了三条对策,不愧是乱国毒士,让人心生敬佩,众人都虚心聆听!

“上策:以退为进,等待时机--放弃雁门、新兴、太原三郡,人马退回壶口关,留下一支人马驻守,大司马则挥师东进,与丞相大人合兵一处,先攻取冀、青、幽三州城池,而后以全军之力,再对付匈奴人不迟!

中策:原地筑城,比拼消耗--立刻聚集民夫、俘虏,挑土运石,修筑城池,厄守南下通道,打一场消耗战,匈奴人从不携带粮草,打仗以劫掠为生,只要坚守四五个月,敌军吃光雁门、新兴两郡粮食,自然引兵撤退了!

下策:出兵北上,决一死战--趁着匈奴人立足未稳,我军大举杀过去,猛攻马邑要塞,凭着大司马之谋略,六万将士之骁勇,只要指挥得当,还有五成胜算的!”

“匈奴人占我城池、杀我百姓,可谓人神共愤,我军不战而退,岂非丢了大汉的脸面,丞相大人也会怪罪的!”

“敌众我寡,又是以逸待劳,现在进攻马邑,无异于以卵击石,我军若是战败了,恐怕整个并州难保呢!”

听完贾诩的计策,众人沉思片刻,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大多数人认为,上策太窝囊,下册太冒险,还是中策稳妥一些,不过四五个月时间,将士们勒紧腰带,还是能坚持住的!

当然了,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究竟是进是退、是战是守,还得听大司马决策,众人目光凝聚,全落到了萧逸身上看到一张面露微笑、杀气腾腾的小黑脸!

“先人有云: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匈奴人杀进汉境了,我军畏惧不战,上愧列祖列宗,下羞子孙后代,如何立于天地之间?”

男子汉,大丈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萧逸拔剑在手,传令全军将士:修整三日之后,开赴马邑要塞,与匈奴人决一死战!

“开赴马邑,决战匈奴,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开赴马邑,决战匈奴,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军令下达,也就不容置疑了,众人拔出宝剑,振臂高呼,拼的一腔男儿血,不让匈奴窥视汉土,就连毒士-贾诩、阴雄-司马懿,也在高声呐喊着,他们虽然心性阴毒,却也是汉家男儿,民族大义绝不含糊!

当然了,打仗靠的是谋略,而不是一时冲动,决战之心已定,萧逸开始排兵布阵了,局势纵然不利,也要想办法扭转,一切皆在人为

“其一,让陈群代行并州刺史,安抚百姓,剿灭流寇,疏通后方道路,一定要保证粮草、军械,源源不断供应大军!

其二,传令凉州刺史-钟繇,挑选小股精锐骑兵,从出发,深入匈奴腹地,杀戮牧民,焚烧草场,扰乱他们的王庭,让刘豹、乌维腹背受敌,寝食难安!

其三,传令黑山军-张燕,挑选本部精锐两万人,速速的挥师西进,到马邑与我汇合,打败匈奴之后,我会向丞相大人举荐,册封他为镇北将军、位列亭侯!”

萧逸连下三道命令,都是扭转局势的良策,而后提笔在手,写了一封书信,派遣心腹之人,从小道前往草原上,送给自次王-赵浪!

匈奴三大巨头:刘豹、乌维、赵浪,皆是拥兵数万,称霸一方的豪杰,如果三人结盟,一起出兵南下,萧逸也得退避三舍,万幸的是,他们内部不和,一直互相算计着!

萧逸写信的目的,不求赵浪出兵助阵,只要他两不相帮就好了,以大舅哥的狡猾心性,想来不会拒绝的,双方毕竟是亲戚吗!

当然了,在政治利益面前,亲戚也是白搭的,关键是胜负、强弱,如果萧逸打败了,赵浪肯定落井下石,出兵分一杯羹的,相反的,如果萧逸取胜了,赵浪同样会出兵,血洗匈奴王庭,抄了刘豹的老窝!

安排完毕之后,萧逸秉退众人,独坐帐内思考,对付匈奴人的办法,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局很多,就看统帅的本领了,只要运用得当,风霜雨雪、雷电水火一切自然之力,即可帮助杀敌!

其中最厉害的是水、火,正所谓水火无情,华夏历史上的大仗,经常是火烧、水淹,动辄伏尸百万,问题是,自己如何借用水火呢?

“弟兄们辛苦了,有了这些黑石头,咱们不用天天砍柴了!”

“这些可是宝贝呀,又火硬、又耐烧,还不冒黑烟,咱们多挖一些回来!”

正苦苦思索着呢,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萧逸连忙派人打探,原来是‘掘子军’的人,在附近找到一处煤矿,埋藏很浅,储量丰富,如此一来,将士们煮饭方便,不用为薪柴发愁了!

煤炭这种东西,《山海经》中就有记载了,称之为‘石涅’,或者‘石墨’,可惜没人会使用,萧逸做山阳太守之时,恰好找到一处露天煤矿,解决了难民取暖问题,从那以后,人们开始使用煤炭了,喜欢的不得了呢!

不过吗,这个时代技术落后,煤炭又埋藏较深,开采很是困难,因此上,煤炭相当稀缺,只供应达官显贵、军中将士使用,老百姓还得砍柴做饭呢!

弄清情况之后,萧逸哑然一笑,并州就是后世的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冠绝天下各省,如果是天平岁月,自己卸甲归田之后,来此做一个‘煤老板’,也是一条不错的财路!

“嗯煤炭可烧火,烈焰可灭敌,真是天助我也,让黄鼠速来见我,有重要事情安排!”

“诺!”

第六十九章死山绝地--黄石谷!

“雄赳赳,气昂昂,勇士上战场,驱夷狄,斩胡虏,就是保家乡,大汉好儿郎,紧握住刀枪,决一死战,杀光匈奴草原狼!”

修整三天之后,大军继续挺进,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畏艰难险阻,为了鼓舞士气,萧逸又做了一次‘文抄公’,行军途中填赋一首,让将士们高声传唱,一时之间,歌声震动山河,士气直冲云霄!

四天之后,人马进入雁门郡境内,而后驻扎在神池,此处有一处天然湖泊,水草丰美,游鱼成群,非常适合大军安营,距离马邑六十余里,又能监视匈奴大军,可谓一举两得!

要想打败敌人,先得站稳脚跟,六万大军安营扎寨、修筑壁垒,为了防备敌军偷袭,又挖掘了三道壕沟,引入神池之水,环绕在大营周围,确保万无一失!

一切安排妥当了,让马六坐镇大营,处理日常事务,萧逸带着典韦、曹性、黄鼠以及一百余名骑兵,直奔马邑要塞,实地侦查敌情去了,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两侧高山耸立,中间雄关挡道,纵有千军万马,也难逾越此处,马邑号称‘并州三大天险之一’,果然名不虚传,就以地势雄厚而论,犹胜壶口关三分呢!”

萧逸等人潜伏行踪,来到一处高坡上,俯视地形之后,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果然是一处好战场,也是英雄埋骨之地!

马邑的地理形势,就像一个大葫芦,两头细,中间宽,四周高山环绕,里面地形开阔,能装下几十万兵马,只要封堵住了两端,也就插翅难逃了,难怪当年汉军设伏,选了这块地方呢!

刘豹也很会用兵,十万人马分布两侧,居高临下,严阵以待,只要汉军进入包围圈,铁骑直冲而下、势不可挡,全部踏成肉泥了,想逃都没出路呢!

话又说回来了,人无完人,再精明的统帅,也有漏算之处,萧逸仔细侦查一番,终于找到了匈奴人的弱点--‘有前拳而无后手,也就是棋胜不顾家了!’

刘豹的十万铁骑,全都分布两侧,中间的马邑要塞,交给了高干残部驻守,只有少量匈奴人监视,这样的排兵布阵,攻击力强大,防守却薄弱,打了胜仗没什么,一旦战局失利,让人夺了马邑要塞,十万匈奴人就是瓮中之鳖!

首节 上一节 832/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