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852节

一个拴牛皮绳子、数手指头的民族,如何拿出古籍来,证明自己的疆域范围呢,赵浪气得满脸黑线,同时也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创造本民族文字!

知耻后勇,豪杰所为,赵浪回去之后,真的找来一些匈奴巫师,让他们日夜祈祷,与长生天相沟通,费了九牛二虎八个骆驼的力气,终于创造出一种象形文字,并刻在了阴山之上!

不过吗,这种文字书写困难、结构丑陋,数量也十分有限,根本无法传播开来,最后自生自灭了,若干年之后,学者们发现了这种文字,称之为:‘神秘的阴山刻画!’

阴山刻画一出现,立刻引起了轰动,国家聚集无数学者,花费了大量心血,终于破译出几句,乃是诉说一个悲惨的故事

华夏之地,藏有恶狼,爪牙锋利,嗜血成性,

恶狼西来,血流成河,夺我土地,杀我部众,

匈奴子民,泪洒草原,西渡黄河,寻找乐土

“匈奴分裂,依附大汉,安置在河套平原上,已经数百年之久了,各部落放马牧羊、繁衍生息,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园!

萧郎强夺草原,不知会多少牧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最终化为累累白骨,你就真的忍心吗?”

武力打不赢,道理说不过,赵浪打起了悲情牌,双手狂揉眼睛,还掉出几滴眼泪来,为了河套平原,他也是豁出去了!

“匈奴人四处漂泊、孤苦无依,的确很是可怜呢,不过吗,河套平原,国家所有,小弟不敢因公而废私呢!

自次王深明大义,何不顺势而为,带领部众迁入汉土,壮者从军,弱者为民,从此两家合二为一,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小弟以人格担保,一定妥善安置牧民,让他们居汉土、说汉话、习汉字,融入华夏民族之中,至于大舅哥吗,高官厚禄,子孙世袭!”

萧逸泪眼婆娑,跟着一起痛哭起来,言语上一点没松口,反而更加厉害了,不但要河套平原,还想吞并匈奴部众呢!

匈奴人只有几十万,一旦迁移进入汉土,接受华夏文化熏染,最多三代人时间,就会忘记祖先传统,彻底的变成汉家百姓,历史上无数蛮夷民族,就是这么消失掉的!

“萧郎好狠的心呢,这是要断我传承、绝我根源,彻底同化掉匈奴人!”

“匈奴本是夏之后裔,同属华夏民族一支,如今返回祖先故土,又有何不可呢?”

“今天给一句痛快话,河套平原给不给,八万匈奴铁骑,已经磨刀霍霍了?”

“我有十万汉家健儿,何惧区区八万匈奴,每人砍上一刀,就让你们亡族灭种了!”

恐吓、威胁、欺诈、诱骗二人唇枪舌剑,谁也不肯退让,几次差点拔刀火拼,又互相心存忌惮,只好继续的谈判下去,最后达成了一致:

前套归还汉家,重建朔方、五原两郡,西套归属赵浪,建立新的匈奴王庭,至于中间的后套吗,成为赵嫣然的私人封地,算是一股缓冲力量!

匈奴女子地位极高,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甚至是领兵征战,尤其大单于年幼、母后胭脂摄政期间,俨然是一个母系国度了,早在赵信城的时候,赵嫣然就有一片草原,以及大量的属民、牲畜,号称‘匈奴第一小富婆!’

在赵浪看来呢,嫣然是自己的妹妹,嫡亲骨肉,血浓于水,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后套草原归了妹妹,也就是归了自己,还是匈奴人的领土!

在萧逸看来呢,后套是小母狼的,小母狼是自己的,所以归根结底,后套还是汉家领土,虽说暂时姓赵了,只要自己晚上努力一点,多生几个儿子出来,草原以后必然姓‘萧’呢!

“河套平原,一人一半,契约已定,神灵共鉴,若有违背,天诛地灭--啪!啪!啪!”

协议达成之后,萧逸、赵浪相对而立,三次击掌盟誓,又取出一柄匕首,割开河套的地图,一人执一半在手中!

平心而论,萧逸不想分裂河套,更不想与匈奴人妥协,别看对方是大舅哥,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大义灭其不算什么!

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主力人马东进支援,马邑大营是空架子,真要是与匈奴人决战,必然是一败涂地,一半土地也弄不到了,还是见好就收吧!

天下之事,随机应变,萧逸的新计划是:占据前套、经营后套、窥视西套,慢慢的渗透,等到平定了河北,再来论个短长吧!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今日惜别,他朝再见--驾!驾!”

主意打定之后,萧逸翻身上马,带着亲兵们冲下土坡,经过草原猎场之时,一把掠过了赵嫣然,横放在马背上,直奔大营而去!

现在的第一要务吗,不是谋划军机,不是出兵灭敌,而是抓紧时间生孩子,只有萧氏子孙昌盛,才能占据更多的领土!

“世人皆言,匈奴人其性如狼,可是依我之见,萧逸才是一条凶恶的狼王,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哇!哇!”

望着离去的背影,赵浪咬牙切齿,又张开嘴巴,猛烈的呕吐起来,席间吃喝的酒菜,全都吐了个干净!

用族人的骷髅盏饮酒,心里阴影相当之大,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饮罢了,赵浪隐忍到现在,已经相当厉害了,这比挨几刀还痛苦呢!

呕吐干净之后,赵浪托着疲惫的身躯,带领护卫们返回大营,当即传令全军:”后退两百余里,前往黄河西岸,离汉军营地远一点!“

可是渡过黄河之后,匈奴人没有西进,反而安营扎寨,继续的窥视马邑城,监视汉军的一举一动!

协议达成了,土地也分了,可是赵浪的内心中,一直存在着疑惑,萧逸究竟兵强马壮、有恃无恐,还是故弄玄虚、兵不厌诈呢?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是很难,只要等几天就可以了,汉军如果兵强马壮,必然迅速占领前套,修筑城池、迁移百姓,形成有效的统治,如此一来,赵浪也就死心了,会遵守定下的盟约!

相反的,如果汉军迟迟不动,没有兵马派出来,说明萧逸在使诈术,并没有足够的力量,若是如此,赵浪立刻挥师东进,猛攻马邑城,至于签订的盟约,不过一张废纸罢了!

到了那个时候,前套、后套、西套皆归匈奴所有,就连并州的城池、土地,赵浪也要抢夺过来,为匈奴人出一口恶气!

是战是和,是敌是友,就看萧逸的表现了,他能在数天之内,派出一支大军入住前套吗?

第九十章化贼为兵,屯垦戍边!

“阴山为背,黄河为弦,人马为箭,城池为盾,北控万里草原,南锁关陇之地,真乃兵家形胜之地,难怪秦皇、汉武两位大帝,不惜耗费无数国力,也要抢占这片土地了!

就在朔方、五原的旧址上,重新修筑两座城池,隔河相对,互相支援,再修筑八座卫城,几百个壁垒、哨卡、烽火台,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马邑大营-中军帐内,萧逸盘膝而坐,聚精会神,使用黄泥、白沙、木块、石子制作了一座长九尺、宽六尺,比例精准的河套沙盘!

上面的山脉、河流、草原、沙漠制作的惟妙惟肖,还利用各种地形,巧妙的搭配,设置了一道军事防线,进可攻,退可守,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防线构思完成之后,萧逸一点也不高兴,反而面带愁云,原因也很简单,沙盘制作的再精细,也不过纸上谈兵罢了,要想变虚为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前套地区-依山傍水,方圆千里,要想牢牢的控制住,至少需要五万人马,为了供养这支军队,又需要三倍以上的人口,开垦土地,灌溉良田,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兵员,否则的话,无根之萍,断难长久!

问题是,主力大军东进增援,余者不过两三万将士,驻扎马邑、雁门一带城池,已经是捉襟见肘了,那有余力驻扎前套,构筑防御体系呢?

就算从关中、洛阳抽调驻军,随军人口也无法解决,天下大乱,连年征战,民间十室九空,如何迁移百姓,屯垦戍边呢?

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无法解决粮草、兵源问题,如果沿着秦直道,从关中向北运输的话,路途遥远、艰险难行不说,还要征调无数民夫,每运送一石粮食,中途消耗在四十倍以上,足以拖垮一个大帝国了!

无兵、无民、无粮--就是孙武、白起复生,也守不住河套地区,那样的话,匈奴人就要趁虚而入了!

军中游骑禀告,匈奴人并没有离开,而是驻扎黄河西岸,窥视着汉军的动静,而且准备木筏、修理军械,随时杀一个回马枪,对于黄河东岸的土地,他们还没有死心呢!

首节 上一节 852/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