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237节

焕儿连忙道:“公主虽然贪玩,但还是有分寸的,从来也没惹出大乱子,再说了,不是有您与皇上在吗,谁还能委屈公主不成?”

有些话张太后也没办法言说,又不自觉的叹口气。愁眉难展。

她以前一天到晚为朱栩担心,好不容易等朱栩长大了,千辛万苦的不去理会那些政事,偏又赶上小永宁到了年纪,一天到晚的惹是生非,弄到后宫鸡飞狗跳,没个安宁,令她不省心。

本想着小丫头年纪大一点会懂事,看眼下又为她未来担心,一阵阵愁绪上心头,锁住眉头。

小永宁在宫里玩的前所未有的开心,加上秦良玉在边上,就更加了不得,完全不知疲倦,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恨不得都来一遍。

刚从马上下来,小丫头就捧着一本厚厚的兵书要找秦良玉讨教,这让一直很平静的秦良玉也是不由得苦笑。

好在张太后看不下去了,出来拦住了小丫头,对着秦良玉道:“秦将军辛苦了,不用陪这丫头胡闹,有什么事情直管去忙。”

秦良玉对着张太后欠身,道:“是,臣告退。”

小丫头万般不舍,忽然双眼一睁,抱着书就要往外面跑。

张太后一把拉住,头疼的道:“闹也闹够了,还想干什么?”

小丫头抬着头,很是急切的道:“秦将军有事,她还有个儿媳妇没事,也是女将军,我去找……”

“你给我回去!”

张太后眉头愠恼,拎着小丫头往回走,同时教训道:“你这几日给我老实点,不准再去麻烦秦将军。你皇叔近来有重要的事情做,别给他添乱,不然有你好受的!”

听张太后提到朱栩,小丫头抿了抿嘴,还是挺害怕朱栩的惩罚的,但大眼睛依旧滴溜溜的转,忽然一个转身,脱离了张太后的手,一边小跑一边道:“我去找小婶聊天。”

张太后眉头一皱,想抓也来不及,只得探口气,让人去看着,免得又生乱。

后宫的事情朱栩已经顾不及,‘军改’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他在乾清宫与内阁之间穿梭,对一些细节,大框架进行交代,也与毕自严等人沟通。‘军改’并不是独立的一件事,离不开内阁。

傍晚,内阁小议事厅,孙承宗主持,兵部陪同,诸巡抚在坐,毕自严,汪乔年,靖王等人旁听,看似‘临时’,更像‘决断’。

第1022章 军权在手

郑友元发着内阁中书印刷的一道道‘军改’最新的大略,每一个人都打开,油墨未干,认真的看着。

一干人全都低头看着,没多久,不少总兵面露惊讶,旋即是喜色,之后又是怔怔,悄悄抬头对视,继而又低头看审视起来。

再到毕自严手上,毕自严慢慢翻着,看的眉头拧的成川字,神色凝重。

他是内阁‘首辅’,尽管这道文书很多问题用了‘模糊’的方式处置,他还是一眼看穿。

在地方上,这些总兵有了‘临机决断’之权,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没有旨意或者朝廷的命令,他们就能单独行动,对辖区内任何目标用兵。其他方面,除了粮饷,几乎都大大的放开,地方这些总兵像是即将去除了锁链的猛虎!

在朝廷上,‘大元帅府’的位置并没有明说,到底是挂在内阁之下还是如何,大元帅府的‘大元帅’虽然由皇帝兼任,可处理事务的是谁?具体如何运转,官员的任命,征讨命令从何而出等等,都有些含糊。

这不是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国体的方方面面!

毕自严已经摸透朱栩的脾性,心里了然透彻,这是故意的!

乾清宫里的那位故意留着这些‘破绽’,日后肯定会借此机会达成某些他们现在势必会反对的目的!

这种埋‘伏笔’的手段,过往出现了不知道多少次,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到底是什么目的?’毕自严心里暗道,他的眉头渐渐松开,没有过往那么忧虑,只是心里终归有些不舒服。

皇帝做事,要瞒着他们这些辅臣,是不信任,也是他们认知不够,能力不够!

这说出去,外人肯定不信,可历次事实证明,他们看的没有皇帝远,虽然不甘心,无奈,难受,可不得不承认!

放在以前,这样的‘军改’计划,毕自严是绝对不会答应的,非得与朱栩争一争不可。但现在的毕自严已经不会了,他的心思全数放在‘新政’上,他是来旁听,知晓即可,不会多言一字。

孙承宗坐在最前面,等了一阵,环顾众人一圈,沉声道:“你们都看过了,我说十点。第一,现在我大明各处民乱不断,匪寇四起,朝廷将视各地情况,放权不一,诸位总兵需要恪尽职守,不得逾矩。

“第二,各地的兵额将由兵部严格分配,核查,杜绝一切吃空饷,贪污粮饷等不法之事,兵部以及大元帅府每年都将进行多轮次交叉的核查。”

“第三,各地驻军、总兵,原则上驻扎一地不得超过五年,每二年轮调其中三分之一。”

“第四,驻军需严格准守相关朝廷纲纪,不得与地方产生冲突,但凡出现重大事件,一律严惩不贷!”

“第五,各地驻军的军饷,粮草,器械,用具,军装等等,由兵部统一配发,不得私自征集,任何进出都需严格向兵部奏报。”

“第六,‘大元帅府’是我大明最高的军事管理部门,任何的军队调派,战争征讨,人事更替等都需要由大元帅府决定,内阁以及兵部,不得旨意,无权调用。”

“第七,大元帅府最高职权隶属大元帅,大元帅由皇帝兼任,定制。”

“第八,大元帅府设一大元帅,二元帅,八大将军,九处十二局,伊始初建,诸多事项不全,需慢慢完善,这期间任何不可造次!”

“第九,大元帅府当前有两大要务,一个是国内必须稳定,任何叛乱,匪寇都要坚决镇压,消灭。另一个就是征讨察哈尔。察哈尔已成我大明咽喉之患,不得不除,皇上已经明确告诉本官,这一战,将由大元帅府来指挥,具体规划,本官会与皇上再做商讨。”

“第十,本官再次重申,这一次的‘军改’,事关我大明江山社稷,千秋万代,万不能大意分毫!本官丑话说在前头,若是有人在这件事上与朝廷,与皇上相左……诛九族!”

第十条一出,鸦雀无声!

一干总兵心神凛然,面色凝重。孙阁老显然是在警告他们,或者说,直接威胁!

孙承宗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看似威严,却从来不说狠话,当他说狠话的时候,没有谁敢不在意。

他说到做得到,他有这个能力!

曹文诏坐在孙承宗不远处,面色如常,一句话都没有出。

这道‘军改’大略,上面除了大明常规部队的改制外,还列出了一个‘皇家军团’,包括赤金卫,泰宁卫的两支骑兵,多尔衮的建奴骑兵,还有他的快反营,总共四支军队,人数有十二万人!

这些是不会裁减,不隶属兵部或者大元帅府,直接归属皇帝指挥,基本上算是皇帝的亲军!

这对孙承宗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让步!

其他人,自然也没什么话说,胳膊拗不过大腿,削减兵权势在必行,他们无能无力。

实际上,他们也确实做不了什么。

西方战区,秦良玉手握近十万大军,对皇帝忠心耿耿,她不说话,下面的六省谁敢多言一句?

南方战区,情势复杂,单左良玉所属的十万大军无声易手,就足够震慑所有人了。

首节 上一节 1237/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