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骨女仵作 第958节

  “怎么是他?”轻声嘀咕了一句。

  刚好宋止听到了。

  侧头问他:“方兄认识那个人?”

  方同赶紧摇头。

  否认道:“不认识。”

  显然是在撒谎。

  宋止又不傻,但是也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便罢了。

  又听到那个紫衣男人问众人:“怎么?没人能对出来?看来这二十两银子,怕是没人能拿了。”

  大伙面面相觑,盯着铺在桌上的那句诗看。

  议论纷纷。

  似乎想不到好的诗句去对!

  宋止挺好奇的,伸长脖子看了看,希望能看到那人在纸上写的诗,可就是太远,加上有人拦着,肯定看不见。

  正想着要不要过去看看的时候——

  对面的方同就已经起身走了过去。

  宋止看着他过去,坐在椅子上犹豫了一会。

  随即也跟了过去。

  走进了人群里。

  方同找到了也在围观的姜文,用胳膊撞了撞他,然后用目光点了点那个身着紫色绸缎的男子,轻声问,“你怎么不说他也在这?”

  姜文压低声音,说,“我忘记告诉你了。”

  “你……”

  “没事的,咱们都六年不见了,以前的事谁还提啊!”

  方同脸色难看,又问:“所以……他今年也来参见会试?”

  “是啊!你说奇怪吧?”

  确实奇怪!

  于是——方同陷入了沉默。

  

第1158章 入耳如尘趁相识

  

  关于那个紫衣男人,他究竟是谁?

  为何方同和姜文会有这番对话?

  宋止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们刚才的对话,也完全没有看到方同的脸色。

  他默默站在一旁,目光落在了写在纸上的那句诗。

  那行字,很工整。

  下笔也很有力!

  这样的字,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

  宋止也看清楚了上面的诗!

  写着——一言以似思别离。

  一言以似思别离!

  美!

  这是宋止看到那句诗的时候,冒出来的第一个字。

  他本就是写诗出身的,还出过诗集,想当年,多少名门世子都要跟他结交,就是看中他会写诗。

  说得夸张一些,他若写诗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可当看到这句诗时,他却心生佩服。

  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他觉得能作出这首诗的人,必定是个文墨了得的。

  故而,便抬起眸子,打量起那个紫衣男人。

  男人一身华服,浑身都散发着一身贵气。

  但眉目间也多了几分傲气。

  这人是谁?

  “他是谁?”宋止不由的问了出来。

  声音很小!

  但——

  旁边不知是谁却听到了,那人凑到他身边,跟他说,“他,你都不知道?”

  宋止摇头。

  不知道!

  “他叫薛和,是今科仕子中最有才华的一个,写文章可是一流,现在朝中不少大人都很欣赏他。”

  是吗?

  那人刚说完,又有人出声打岔,“我听说他六年前就参加过一次会试,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没中!后来就没有再考了,今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来考了,唉,咱们又多个竞争对手。”

  “据说,他背后有人撑腰,那人是个厉害的角色,今年若是不出意外,他必定能中三甲。”

  “是吗?他背后撑腰的人是谁啊?该不会是礼部哪个官员吧?”

  “比礼部尚书还厉害,可究竟是谁就不知道了。”

  “那咱们可要跟他多多结交才行。”

  “没错。”

  那两个围观的仕子达成了共识,想着如何去拍马屁。

  完全没有再顾及到旁边的宋止。

  宋止倒没想这么多。

  他只是在想,能写出那样诗句的人,若是将来殿试中了三甲也是应该的。

  此刻,薛和将笔放下,拿起旁边的二十两银子,在手中掂量了一下。

  目光环视众人。

  又问了一遍,“怎么?当真没人能对出我这句诗?”

  没人说话!

  薛和:“总之,这二十两就放在这里,今天一晚的时间,谁能对出来,银子就是他的,”

  说完,就将银子放在那首诗的旁边。

  随即,大伙窃窃私语,都想得到那笔银子。

  可是——

  却想不出佳句去对。

  宋止虽然不爱出风头,也不喜欢当拔尖的那个人,可是,那是二十两银子,如果能得到,他手头大概也能宽裕一些,也不用再继续顶着寒风去书局看书,可以将书买回去。

  所以,心头越发动摇。

  也在挣扎中。

  到底要不要去对那句诗?

  左右摆动了很久之后,他手一紧,咬咬牙,然后站了出来。

  朝薛和拱了拱手。

  “我来试试。”

  就在他站出来的那一刻。

  众人哗然!

  纷纷将目光盯着他。

  “这人是谁?”

  “没见过!”

  “他能对出来吗?”

  “不知道!”

  议论纷纷。

  方同和姜文同时愣住了。

  “他……”

  完全没有注意到宋止竟然站了出来。

  他们也来不及去拉!

  薛和看到有人出来,勾唇一笑。

  打量着他,然后笑着说,“谁都可以试,你也可以,请。”

  宋止往前又走了几步,看着那首诗,念叨,“一言以似思别离。”

  琢磨着。

  人人都在等他出诗去对!

  过了一会。

  他说,“入耳如尘趁相识。”

  一言以似思别离。

  入耳如尘趁相识!

  此诗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了。

  震惊不已!

  随即——

  “哇!”众人惊叹。

首节 上一节 958/1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