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11月初,国王军出现在距离距伦敦只有7英里的布伦特福,在此危急时刻,议会组织了5000多名由手工业者、学徒和城市平民组成的民兵队伍火速开往前线,与埃塞克斯统率的议会军会合。
5000多名伦敦城民兵加入了议会军,议会军的人数恢复到了20000人,而国王军只有不到10000人!人数大增的议会因此士气大振,形势再度逆转!
伦敦城位于不列颠的东南部,这里是议会控制的核心地盘!
可能孙传庭和阿斯特利也没有想到伦敦城竟然会如此坚定地站在议会那一边,仅仅是伦敦城一座城池在国王军迫近的几日时间内就能够号召5000名民兵来到前线。
这样的进展和孙传庭的估计再次产生了偏差。国王军攻占了牛津之后将该城变成了自己的大本营,之后的行军变得缓慢,迟迟没有在议会军反应过来前进攻伦敦城。
“虽然进度比想象中的慢,但是我们初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将战线推到了议会控制区域的腹地,会让他们十分难受。同时我们的战略纵深变得更加广阔,可以从南部、西部、北部、威尔士、爱尔兰等地保王派那里获得支援,比起退守威尔士要好上许多。双方力量均衡的情况下,哪一方退缩到自己的地盘,胜利的天平就不会倾斜到他的那一方。”
“现在议会军得到伦敦城民兵的补充,人数超过20000人,我们兵力有限,没法一边攻城一边对付埃塞克斯伯爵带领的议会军。再加上冬天到来,天寒地冻,不适合进行攻城战和野外会战。所以我建议我们撤往牛津,在牛津过冬、积蓄力量。国王陛下您可以在这段时间号召更多的骑士和子民加入我们国王军,我们在这一段时间训练士兵,来年再战。”
孙传庭向查理一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国王军迫近伦敦城,让议会军和伦敦城的平民士气都降低到了冰点,但是伦敦城的平民迅速组建民兵参加议会军的行为让议会军重振士气。
孙传庭他不得不承认平民的力量,在双方的核心兵力为民兵时,人数带来的士气加成可是很有优势的。
“不打伦敦城也好,我们以牛津为据点,伺机袭击伦敦城。”查理一世对于打下伦敦城也没有信心,轻易便同意了孙传庭退兵的提议。
国王军的身影仅仅是在伦敦城外出现了一会儿,国王便被迫放弃了进攻伦敦的计划。
然而获得了更多兵力的埃塞克斯伯爵却下令不准追击撤退的国王,只打算被动地防守伦敦城,等待国王回心转意。
对于总司令埃塞克斯伯爵的命令,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一群贵族军官大为不满。这回不只是克伦威尔一个人,更多反对国王的贵族军官与克伦威尔一同来抨击埃塞克斯伯爵。
“根据我们的人收集到的情报,国王军在埃奇山会战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部队数量不足10000人,支持国王的人还没有来得及为国王军补充损失。现在他们在向牛津撤退,只要我们进行追击,不但可以沿途收复许多被占领的城镇,而且还可以彻底打败国王!”
这次不是克伦威尔,而是一个议会军的骑兵军官,他戴着红色的高筒帽子。
这个人以前孙传庭在纽卡斯尔会战中也见过,他从约克郡自行招募了一支红帽龙骑兵参与了纽卡斯尔会战,一个叫做费尔法克斯的年轻人。
本来他在和苏格兰人的战斗中还属于国王军的阵营,不过议会被皮姆、汉普顿等人重新组建之后,见识过国王军在苏格兰誓约军攻击下不堪一击的费尔法克斯对国王大失所望,他在不列颠内战爆发后参加了议会军,而不是国王军。
他与克伦威尔的想法相似,认为埃塞克斯伯爵的行为是在殆误战机!
“我才是议会军的总司令,议会的议员们信任我才会给我们这个职位。你们不要怀疑我的做法,我这也是为了议会和不列颠子民的福祉打算,不列颠不能没有国王。”
埃塞克斯伯爵将克伦威尔、费尔法克斯等抨击他的贵族军官赶了出去。
“无论是议会还是埃塞克斯伯爵,他们反对国王都不够彻底,他们害怕将来会被国王清算,所以一切的行动束手束脚,白白耽搁了许多的战机!国王还在诺丁汉的时候我们人多势众、埃奇山会战国王军即将崩溃、现如今国王向牛津撤退,我们有不下三次机会彻底打垮国王!然而现在国王军还活蹦乱跳,占领了牛津。我们是来打仗,而不是来同情国王!”
“埃塞克斯伯爵就是一个懦夫,我虽然也认为国王仍然是国王,但是从来没有在决斗的时候自己将自己的手脚捆绑起来和敌人交手的道理!”
克伦威尔和一群贵族军官郁闷不已。
固然国王军犯了不小的错误,但是议会军的埃塞克斯伯爵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更是愚蠢至极。
“不能够依靠埃塞克斯伯爵这一支军队……兵贵精不贵多,继续在他的指挥下,我们无论进行多少次的会战都没法彻底打赢国王。我们需要成立一支精锐的常备军,不用看埃塞克斯伯爵的脸色行事。”克伦威尔提议道。
“冬天估计双方都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会战,我打算返回约克郡征募更多的骑兵,将保王派从约克郡清扫出去。如果我能够占领约克郡,明年开春以后一定会南下支援你们。”费尔法克斯说道。
这些比较坚决反对国王的人间埃塞克斯伯爵的不作为,他们逐渐失望,有产生了另外建立新议会军的想法。
“除了建立新的军队以外,如果议会真的想要让国王屈服,就必须要先和议会决裂才行!”克伦威尔向这群实干的议会军军官建议。
“要怎样才能够让议会彻底和国王决裂?”部分军官不解地问道。
“议会逮捕了国王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此时他还被关在伦敦城的监狱里,若是在这个冬天对他进行审判和处决……”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运往欧洲
加尔各答城,这里成为了孟加拉湾最大的贸易中心,同时还是最大的租界,以城堡为中心方圆30里的地方都被租下来。不少印度商人为了方面和外界进行贸易选择了在城堡外面搭建起草棚和木棚居住,一些为外国商人提供服务的小商贩、手工业者、农民为了赚钱也会在附近聚居,导致加尔各答城附近的区域人数超过了20000人,从三个小村子变成了真正的城镇。
这里有着800名东印度派遣军,还有200名士兵在马德拉斯驻守。除了常备士兵,大约有7000名印度土邦雇佣兵,他们被大量地征募,甚至引起了孟加拉王公们的惊慌。当他们被告知这批雇佣兵是为了提供给其他地方而训练时,王公们稍稍安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王公们这就满意了。
以东印度公司名义在孟加拉当地招募年轻的劳动力充当雇佣兵,使得农业劳动力减少,对于依靠地租收成为生的孟加拉王公们而言无疑是一件令他们担忧的事情。
一支庞大的船队来到加尔各答,足足有20多条大帆船,除此之外还有好几艘大型运兵船。
“这就是你们训练出来的土邦雇佣兵?看上去身体素质都普遍较差,他们真的可靠吗?”负责带队前往西洋的军官巡视4000名即将随行的土邦雇佣兵。
“他们都是孟加拉的贫民,身体素质当然比不上我们招募的普通士兵。我在接收到命令后匆忙组织训练,主要是抓纪律,让他们学会排成队列,并且在火炮声和火枪声中前进。至于射击训练,因为我们火枪的数量不足,他们所有人平均下来只有射击过几发子弹的经验,所以到了西洋那边可能你们还需要对他们进行额外的射击训练。”秦佐明向到来的远西派遣军军官说道。
他们这两支部队都是海外驻军,只不过一个在西洋、一个在印度。西洋的派遣军距离更远,但是东印度公司也很难熬,他们所在的气候更加炎热。
“这些人都没有经过远洋航行,估计在大海上会有不小的损耗,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活着抵达西洋。”
“然而雇佣他们的成本很低,像是这样4000人的成本只相当于我们400人的常备兵,即使到西洋的途中有所损耗也可以快速地重新招募和补充。”
两个人边走边交谈,而还不知道自己会被运往哪里的土邦雇佣兵则好奇地望着停靠在河边的大帆船。
他们甚至无法理解西洋是哪里,只知道当了雇佣兵后能够吃饱肚子以及每个月获得一点零钱。对于他们这种没有土地而在当地身份低下的人而言,这就已经足够了。
“莫卧儿帝国的事情怎么样了?我听说你们在普拉西会战中打败了莫卧儿皇帝的大军,还将孟加拉邦强行从莫卧儿帝国分裂出来。”
“嘿,情报处的人从莫卧儿帝国皇帝阿格拉带回来消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在会战中因为淋雨和受到惊吓,患了重病,现在莫卧儿帝国的大部分政务都由大皇子代为处理。我们认为莫卧儿皇帝的病情应该难以治愈,很有可能无法撑过这个冬天。二皇子被我们关在孟加拉,四皇子年幼,能够和大皇子对抗的就只有三皇子奥朗则布。这个奥朗则布很小就率领军队,还在德干高原担任副王,很有可能会起兵和大皇子争夺皇位。”
“大皇子和三皇子打的死去活来不是正合我们的意思么?一个分裂的莫卧儿能够给我们更大的利益。”
“分裂的莫卧儿帝国当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就是害怕无论是大皇子还是三皇子在争夺皇位中获胜,都有可能将莫卧儿帝国巩固的更加牢靠。我们最近正在考虑如果莫卧儿的三皇子真的在德干高原起兵夺取皇位,我们该怎么插手他们莫卧儿帝国的事务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如果可能,我们甚至会利用被俘虏的二皇子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秦佐明向到来的人透露了一点有东印度派遣军的内容。
他们为了分裂莫卧儿帝国,理所当然要插手莫卧儿帝国的事情。
西洋派遣军只是稍微了解这边的事情,他们的船队在这里进行补给,以便进行阿拉伯海、西印度洋、东大西洋的一系列航行。
对于没有航海经验的土邦雇佣兵而言,这样强度的远洋航行足以让他们患上航海的疾病,说不定会有一批人支撑不住而在大海上牺牲。
“小伙子们,该上船了,到西方征战,为了粮食和军饷!”
秦佐明吆喝着让土邦雇佣兵登上运兵船,大概一艘大型的帆船要装上将近700到1000名土邦雇佣兵。大帆船上人满为患,到处都是人头涌动。
“为了节约成本,只能够尽可能地用少的船只堆积更多的雇佣兵,可以想象卫生条件应该会很差。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秦佐明只能够希望这些被雇佣的雇佣兵能过获得抵达不列颠,以及以后能够活着回来。
很多面黄肌瘦的土邦雇佣兵不清楚自己以后的命运,他们有些人脸上是在远洋前的新奇感,有些人脸上则充满了背井离乡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