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的人,杜如晦是有点不喜欢的,不过很快他又觉得不太可能,这个韩非言的才情是有的,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去府上说吧。”
杜如晦下车,带着韩非言进了府邸,杜如晦的府邸不大,但却十分干净,有情调,而且府上种着许多的花草,很是好看。
两人找了个地方坐下,杜如晦道:“你要说何事?”
韩非言道:“今天晚辈遇见了一件事情,特来向杜大人请教,请问,今年科举考试的试题,是不是治国之道?”
听到治国之道这四个字后,杜如晦的眼眉顿时凝了起来,紧接着问道:“你从何处得知的这个?”
见杜如晦有点紧张,韩非言道:“如此,也就说的确是治国之道了?”
杜如晦脸色有点难看,但如今韩非言都找上来了,他也不是很急,道:“不过,今年的策论,的确是治国之道,你从何处的来的?”
见此,韩非言不敢再有所隐瞒,连忙把今天的事情跟杜如晦说了一下,杜如晦听完,大惊。
“考题泄露?”考题十分的严密,所接触的没有几个人,但是却泄露了,这让杜如晦很是震惊,本来改革科举制度,就是为了公平,不曾想竟然有人窃取试题。
而能够窃取试题的人,只怕身份很不一般。
杜如晦凝眉,来回的走着,最后看了一眼韩非言,道:“好了,你可以回去了,急着,此事不要向任何人提起,我会向圣上言明,为你请功。”
韩非言道:“请功不请功,无所谓,只要此事对杜大人有帮助就行,告辞。”
说罢,韩非言也没有多做停留,直接就走,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考题泄露这事既然是真的,杜如晦肯定是要做出应对的,但这应对,却不是他应该知道的。
韩非言离开之后,杜如晦也没有在府上停留,直接就骑马去了皇宫。
御书房,他见到唐煜之后,立马就把情况给说了一下。
唐煜听到杜如晦的叙述后,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什么,考题泄露?”
杜如晦点点头:“是啊,圣上,眼看后天就考试了,结果却出现了这事,这可如何是好,圣上,要不要推迟一下,等将此事调查清楚后,再行定夺?”
在杜如晦看来,此事必须调查清楚才行,唐煜却是在思虑之后,摇摇头,此事只怕是那些权贵搞的鬼,调查的话,牵连甚大。
“不,科举考试,后天仍旧继续进行,不过考题,都给我秘密的换一遍,朕要敲打一下那些人。”听到这话,杜如晦一愣。
第251章 诸国分析
天武元年的第一场春试考试,如期举行。
这天一早,当考场的大门打开之后,各地的士子便陆陆续续的向考场赶来。
每个考试入考场前,都会经过不同的搜身检验,直到确定没有作弊的工具后,才会准许他们进入考场。
辰时之后,考试开始。
每个考生单独呆在一个隔间里,在此后的差不多几个时辰里,他们都要在这个地方渡过。
考试准备就绪,杜如晦带人走了进来。
每个考生都在听着,他们要先写策论,而后,才会有人把四书五经的一些题目发给他们。
策论,是单独说出来的。
杜如晦敲了一下锣,而后宣布道:“今年的策论题目是,诸国分析,如今华夏诸国很多,你们要做的,就是选一个国家进行分析,分析的论点不限,现在开始。”
杜如晦这么说完之后,整个考场顿时传来一阵喊叫声,这在考场是很意外的。
一般情况下,考试开始之后,考场都会特别的安静,而不是喧闹,可这一次却是喧闹。
有不少士子,当成咒骂,还有昏厥的。
很显然,他们之前一直都以为策论的题目是治国之道,可谁曾想,竟然变成了诸国分析,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他们为治国之道准备了许久,现如今换成了诸国分析,这让他们怎么写?
策论,决定了他们能不能入朝为官,成为进士啊,这是看一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最为直接的办法。
至于四书五经的默写亦或者是分析,那都只不过是辅助。
他们觉得他们完了。
但考场中,韩非言这里,却是露出了一丝淡笑,他之前还担心题目不变,毕竟考试没有推迟嘛,现在看来,原来杜如晦早就想好了算计一下那些泄露考题的人啊。
这个算计很有意思,韩非言浅笑之后,便埋头写起策论来,策论写到一般的时候,开始有人发放四书五经的试题,这些主要靠你对四书五经的理解能力。
而就在这个时候,诸国分析这个题目,已经传了出去,而且很快传到了长孙无忌这里。
听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长孙无忌顿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试题是假的?”这个试题,是他的人从宫里传出来的,但他不认为会有假。
欧阳云凝着眉头,道:“老爷,我们只怕是嘀咕了这个圣上,他肯定已经知道试题泄露,所以才换了试题。”
“什么?”长孙无忌突然瘫坐在了椅子上,如果此事被唐煜察觉,那他岂不是要遭殃了?
“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不过老爷也不用担心,圣上既然没有调查此事,想来也不过是想敲打震慑一下,不过以后若是再犯,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说到这里,欧阳云又是苦笑了一下:“老爷还是想想怎么跟那些同僚解释吧。”
试题是假的,他们的人可都栽进去了,想考中进士,怕很难,如此,那些人能善罢甘休?
--------------------
科举考试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考生从考场出来的时候,都疲惫的很。
对于他们来说,一场考试,考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识能力,还有他们的体力,如果体力不好的话,想撑下来也不容易。
考试结束,很多考生都十分的落寞,他们这些人都是权贵子弟,之前早就知道试题的题目的,而且他们也早为这些试题找人写好了文章,就等考试的时候把腹稿写出来就行了。
可谁曾想,考试的时候竟然换题目了,这让他们始料未及,虽然慢慢的平静了下来,但发挥的,肯定是不怎么好。
他们觉得没有希望了。
不过有一些士子,相对来说就兴奋许多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卷子写的还不错,对于自己所选国家的分析,也十分的透彻。
韩非言自然是这些人中的之一,而他除了兴奋之外,多少也看出了唐煜的野心。
一个让考生分析诸国情况的天子,只怕早已经有了吞并天下之心吧?
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
皇宫。
唐煜在御书房托着下巴发呆,他知道今天的考试会很有戏剧性,但他现在发呆的不是这事,而是系统任务的事情。
系统有一个任务是灭国任务,他已经把齐国给灭了,但到目前为止,系统都没有提醒任务完成,这让他很奇怪。
“系统啊系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灭国是灭了,但你只灭了这个国家的形,没有灭掉这个国家的神,什么时候,大家都不再说齐国怎么样的时候,你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至于怎么达到这一点,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系统颇有些傲娇,唐煜很无奈的苦笑了一下。
而这个时候,一名宫人跑来道:“圣上,杜大人来了。”
“让他进来。”
不多时,杜如晦从外面急匆匆走了进来:“圣上,今年的科举考试,很成功啊,那些权贵子弟听到试题的名字换了之后,都傻眼了。”
杜如晦说的兴奋,唐煜点点头:“他们的确傻眼了,朕要让他们知道,没有真才实学,以后就别想进我这大殿上当官了,想当官,就好好学习去。”
“他们受了这个教训,肯定会明白的,就是这些人泄露试题,圣上难道真的不准备查了?”
在杜如晦看来,这有点不符合唐煜的性格,以前的唐煜,杀伐果断啊,这种偷试题的大事,竟然就这么算了,他实在不能理解。
唐煜见杜如晦问,也就解释了一下:“这些权贵,影响力还是有的,全部处罚,不妥,让他们知道厉害就行,不过宫里把试题传出去的那个太监,已经被朕给秘密杀了,这也是敲打震慑他们的手段。”
听到这个,杜如晦才松了一口气,这才是他们天子该有的气魄嘛,敢在他们头上动土,不让他们知道一下厉害,怎么能行?
“这些就不说了,那些考试的卷子,都给我好好的评选,最后把写的不错的,都给朕拿过来,朕要一个一个的看。”他正好通过这次考试,来看看诸国的情况。
第252章 魏国之隐患
春试结束之后,不少考官都在评阅考生的卷子。
而在这个时候,唐国各地,已经开始春耕了。
播种这件事情,很多地方的春耕是不一样的。
有的地方一熟,有的地方一年两熟,还有的地方一年三熟,南方诸国,一年三熟,所以粮食的补给相对很多。
中原的确,一年两熟,唐国有的地方就一年两熟,但也有的地方过于寒冷,一年就一熟。
一熟的话,就是立春之后,开始春耕。
春耕乃是国家的大事,如果春耕没有做好,那么接下来的一年里,收成就会不好,收成不好,对于唐国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立春之后,唐煜就已经派人组织百姓进行春耕了,除此之外,他还让工部的人制作了一些新的犁地工具:曲辕犁。
一直以来,他们这些人用的犁地工具都是直辕犁,这种直辕犁比较麻烦,而且操作困难,一两个人才行,但若是用曲辕犁的话,操作简单,而且犁地更深。
春试结束后,唐国各地开始春耕,唐煜在京城外面,带着群臣来了。
百姓正在耕种,或者说在抢种,看到唐煜之后,都很兴奋的跑了来。
“圣上万岁,圣上万岁……”
唐煜点点头,问道:“朕给你们送来的曲辕犁用着怎么样?”
曲辕犁工部做好后,就已经个各地的百姓分发过去了,一个村庄不用太多,一两个就行,这样能够提高速度,当然,有直辕犁的,也可以先用着。
今年的情况,太急了,曲辕犁没有做出来那么多,按照唐煜的意思,以后至少三户人家一个曲辕犁,这样能够更快的提高效率。
被唐煜问,这些百姓立马就兴奋是说了起来。
“圣上,这曲辕犁好用的很,老汉我一个人,就能把一块地给犁了。”
“圣上真是厉害,连耕地这种事情都懂。”
“嘿嘿……”
唐煜笑了笑,这些百姓里,竟然还有会拍马屁的。
“看你们用着方便,朕也就放心了,来,朕帮你们犁地。”
这话出口,群臣顿时神色微动,想要拦着,但那些百姓却是无所顾忌,顿时就兴奋起来,群臣一看这个,那还敢拦。
这正是唐煜得民心的好时候,不能拦着。
很快,唐煜来到了一块地里,宰相长孙无忌在前面牵着牛,唐煜在后面扶犁。
“长孙爱卿,走吧!”
唐煜喊了一声,长孙无忌就拍了一下牛屁股,然后那牛就在前面走了起来,牛走的有点快,长孙无忌在前面拉不住,他那种过地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
唐煜在后面扶的很是辛苦,最后,还是一个百姓跑了过去,帮长孙无忌控制住了牛,唐煜这才慢慢在后面适应这个节奏。
这样,来来回回,一亩地犁完之后,唐煜已经累的有点满头大汗了,他觉得犁地比打仗都累。犁完之后,唐煜站在田间地头,忍不住一声长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朕如今,方知种地之辛苦啊,乡亲们,你们辛苦了,朕为你们能够养活我唐国这么多人,向你们说
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