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252节

赵嘉仁微微摇头,“这不是流放,谁会流放着让你赚钱呢。不说别人,就说现在的刑部尚书司马考,他堂兄先去广南东路种了两百亩剑麻,几年下来赚的比在姑苏多的多。所以司马家现在就请他带队在占城开了个新的剑麻园。有五千亩大小。一亩地就算是挣一百多文,一年下来也有一千贯。而且剑麻制成麻绳,或者做成麻袋,价格更高。姐夫家可以开厂么。”

听到这话,洪道通脸上就有些动念的表情。一年一千贯,在大宋就是一等户。至少洪道通靠自己的能耐,可没能挣到这一千贯。而赵明明脸上却有不认同的表情,为了钱跑的太远了,不管是身为妻子或者身为女性,她都不能接受。

“大娘,你三弟这些年东奔西走。我今日看报纸,鄂州大捷,光抓到和打死的蒙古人就有一万六千之多。你三弟十几年前就到过那里打仗。男孩子么,想挣钱就得敢闯荡!”赵夫人说道。在大宋,称呼家里的男孩就是用排行,‘X郎’。赵嘉仁排行老三,就是三郎。称呼女孩也用排行,赵明明是第一个女儿,就是大娘。譬如扈三娘的意思就是扈家的三闺女,而不是扈家的三妈。

听母亲这么讲,赵明明挤出个微笑来,“娘,道通他也四十多岁了,我担心他身体不好。”

这话说的还挺含蓄的。其实洪道通比赵嘉仁大十三岁,再过几个月虚岁都要五十了。他的长子现在都已经成亲,有了儿子,只是此次没来而已。

赵嘉仁想试试看,就继续劝道:“姐,我是这么想的。大宋这些年来已经没了开辟的进取心,于是就缩在这一片地上玩出各种把戏,那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南海开辟,土地一租就是五十年。也不问大家要租金。只是要求大家有产出,这雪茄,剑麻,还有以后的棕榈,橡胶。生产出来之后国家掏钱买,也可以自己运到市场上卖。家族多开辟一个产业,以后就多条路。如此才能生生不息,越来越强。窝在家里不动弹,对大家都没什么好处。”

这话虽然在理,但是开辟的事情哪里那么容易。凡是能开辟的祖辈,能在后辈中被传说几代甚至是十几代。因为开辟总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大人们沉默,娃娃们就不那么沉默。洪思思拉着赵嘉仁,低声问道:“三舅,我也能去开辟么?”

“当然能。”赵嘉仁笑道:“不过我觉得你现在应该好好学习,考上制科之后当官吧。”

“当官?”洪思思讶异起来。她很喜欢三舅,因为三舅可以拿来炫耀,而且三舅也从来不对她训斥。可当官是完全超出洪思思想象之外的事情。

“亲。你听说过身价百倍这个词吧?”赵嘉仁很认真的对外甥女说道。

“听说过。”洪思思答道。

“你现在要出嫁,比拼的是你爹妈对你的教育,比拼的是你爹妈的财力。别人对你的评价其实就是评价你的爹妈。如果你通过制科考上了公务员,证明的是你个人的能力。你以后的生活圈子,见到什么人,结交什么人。能从哪些人身上学到什么。这些都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你爹妈打下的身价已经很有价值,而你自己又让这个价值增加了很多很多。如果有人想让他的孩子,让他的家族能够在你的基础上向前走,那就一定要低下头来求亲。而且成亲之后,也一定要好好待你。”赵嘉仁虽然在给自己的外甥女讲话,其实心里面也希望他的姐夫能够受些影响。

小姑娘眼睛一转,问道:“三舅,我不要出嫁。在家里爹妈对我就很好啊。你也对我很好。”

“哈哈!”大人们听到这话都笑出声来。小孩子的话经常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赵嘉仁笑罢,认真的对自己的外甥女说道:“你要是觉得三舅真的对你好,就好好学习,考上制科!”

第078章 关乎最高当权者的问答

寿宴结束,赵夫人示意赵嘉仁留下来。送走了他贺寿的人,赵夫人问道:“三郎,你这孩子就是这么不讨喜。”

赵嘉仁立刻答道:“娘。我对太后尚且如此,对家里人当然不可能随便给他们一个坐着数钱的门路。”

赵夫人没想到儿子居然做这么一个比方。她叹口气,竟然无言以对。最近临安对于太后临朝的事情讨论的越来越多,正如赵嘉仁所讲,反对赵太尉对太后做法的人相当多。

赵知拙乃是赵嘉仁的老爹,想走赵知拙门路恢复官职的‘不坚定’份子很多。赵夫人早就要求老头子决不许给这些人帮忙,在赵嘉仁这里吃瘪,在赵嘉仁老爹这里碰了软钉子。气恼的家伙们丢下的话里面,都是反对赵太尉威福自用,反对赵太尉欺凌太后。

赵嘉仁对这些人烦不胜烦,他没好气地说道:“娘。太后就是觉得自己是太后,所以天生就该被人供养。你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指导我念书学习。教导我要为国效力。对我爹,你也是能劝就劝。可那杨太后除了给度宗生了儿子之外,她还干了什么?”

被这么对比,赵夫人倒是不生气,她叹道:“可她毕竟是太后。”

“就是这样的人在宫里,就是有这样的官在朝堂上,所以蒙古人南侵才能打得我大宋差点覆灭。才会打得临安总投降。现在太后不谈怎么反思自己的罪过,倒是想染指财权,拿到权力。有脸皮这么厚的吗?!”赵嘉仁并不是相对母亲发火,他只是忍不住生气。

赵夫人却叹道:“三郎。我知道你恨他们。可我想问你,你若是这么做,就是得罪了好些人。你能得罪到底么?”

赵嘉仁果断的点头,“所以我才鼓动一切的人都去努力。若是天下都如同这帮只想着稳稳当当坐着收钱的人,那就会被蒙古给灭亡。只有上进的人够多,我们才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强大。”

这话与其说是解释或者描述,不如说是赵嘉仁的期待。奋力开拓的人在一个国家里面永远都是少数。

见儿子如此坚持,本想让儿子能够柔滑处理的赵夫人也绝了这个心思。她回屋拿出一份名单,上面都是前后来找过赵知拙,想从他这里求官的人,还有他们求官的时间。赵夫人说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年纪大了,只能记下来这么多。至于以后,我让你爹什么都不参与。三郎,你就自己好好干吧。”

赵嘉仁回去的路上把名单简单的浏览了一番,然而他越看越觉得有趣。结合了肃奸委员会对反对者的调查,这些人的名字以及加入时间竟然与这份名单颇有契合的地方。好像很多人都是在找过赵知拙之后才最后失望,这才完全倒向反对者的行列。

赵太尉回到政事堂,先把陆秀夫叫来。陆秀夫负责临安府的土地国有化工作,这次和母亲讲完之后,赵嘉仁倒是想尽快解决杨太后的问题。等陆秀夫坐定,赵嘉仁说道:“你再去问问张世杰,看太后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你告诉张世杰,现在我军正在反攻。他若是想回到军中,那就尽快。等年轻一辈在这一两年里面起来,军中就再没有张世杰这种老将的位置!”

陆秀夫不太清楚赵太尉为何要他来办此事。可太尉交代,陆秀夫也没有拒绝的打算。他就找到张世杰,将话说了个清楚。张世杰沉默下来。这一段时间太后的意思是愿意答应赵嘉仁的要求。皇城与皇宫还不太一样,皇城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办公场所。皇宫则是皇室们居住的地方。杨太后若是能临朝,也就是在朝廷的朝会上露露面,有些公文要批示。她离开皇宫进入皇城并不频繁。所以令张世杰心焦的不是这个临朝的事情,而是赵嘉仁所讲的军事。

张世杰也算是戎马半生,若是不能现在返回军队,张世杰大概就只能以三百御林军统领的身份终其一生。想改变这种可能,就得扳倒赵嘉仁,张世杰到现在也没看到有这方面的机会。而且赵嘉仁现在不过三十五岁。若是不出什么大问题,他再干二十年毫无压力。张世杰觉得自己大概干不了十年就垂垂老矣。所以重回军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条件。

沉默了好一阵,张世杰叹道:“让我再想想。再想想就好!”

张世杰这边还在想,宋军那边就已经有了新战果。攻克鄂州的两天之后,宋军渡过长江包围了汉阳。攻城模式还是如法炮制,蒙古军根本没有反抗的手段。与鄂州不同,汉阳守军再也没有长江可以利用,宋军死死堵住从汉阳进入水道的通路。这才发动攻城。

此战也是大获全胜,在汉阳的一万守军被尽数歼灭。从鄂州逃出去的蒙古万户戈尔滕与汉军万户蒋清志都被俘获。至此,宋军完成了赵嘉仁制定的战略的第一步,不让蒙古军顺利的从汉水冲入长江。

赵嘉仁靠信鸽很快得到了消息。蒙古则靠马匹,在好几天后才得到了消息。大汗忽必烈听了之后勃然大怒。他没想到宋军的行动如此迅猛,之前双方约定停战的时候,大汗以为赵嘉仁打到汉阳怎么也得一年之后。

现在的局面就变成了蒙古军有些进退维谷。如果不管赵嘉仁的话,赵嘉仁就可以很轻松的顺汉水而上,进攻襄阳。如果失去了襄阳,就意味着蒙古退回到二十年前的战略局面。这让付出巨大代价才攻克襄阳的忽必烈非常生气。

在蒙古大汗召开朝会的同时,宋军稍加修整就沿着汉水北上。这是之前计划里面认为情况最好的预想。只要夺回襄阳与樊城,加上已经收复的河南南部,大宋的防御体系就可以再次完整起来。那时候蒙古人说什么都不重要。因为战争的前线就已经推倒河南去了。

在蒙古朝堂上,蒙古君臣也有同样的认真。为了能够攻克襄樊,蒙古动用了二十万军队,而且险些成功灭掉宋国。南征大元帅伯颜用他一贯的冷淡语气说道:“若是被宋国夺回襄阳,我们此生只怕再回不到那里。”

如果是在明清时代,这话大概会被一些人跳出来骂。然而在蒙古,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这些精通战争的重臣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包括忽必烈在内都知道这是唯一结果,所以蒙古大汗问道:“该如何处置?”

伯颜其实很想说,‘认了’。可他知道说出这话就意味着主张完全停战,蒙古内部有人这么想,有人不这么想。所以大元帅并没有说话,他等着其他人表达战略看法。

重臣们议论纷纷,而郝经开口了,“陛下,宋国任意妄行,不守约定。臣以为还是得加以教训才行。若是置之不理,便让他们不断蚕食。今日若是放弃襄阳,明日要不要放弃山东。”

一提起山东,忽必烈的脸色就变得更加不好看起来。蒙古在禹州到枣庄之间开矿炼铁,结果宋军到达之后,这些铁就没能继续送来。这些区域一马平川,适合蒙古骑兵驰骋。然而伯颜指挥十几万军队在更平坦的归德府外都被宋军击退,忽必烈可不想重蹈覆辙。

郝仁听着自家老师郝经的说法,心中也有些讶异。如果是以前,他的老师郝经一定会因为现在的局面而强调和平。没想到遭到了赵嘉仁的学术批评之后,老师就从坚定的主和派变成了某种程度的鹰牌。这种变化对于郝仁来说,是有些令他失望的。

见别人没说话,郝仁忍不住开口了。“大汗,襄阳的用处就在于我们能够走这里进攻宋国。不过以当下的局面,我们想和宋国打仗根本用不到襄阳。在山东,在河南,我们可以随时与宋国交战。既然如此,襄阳留着也没什么用处。若是大汗不想放弃襄阳,我倒是觉得可以与宋国由停战转为议和。议和中要求宋国割了襄阳给我们……”

忽必烈听的眉头皱起。这才是他感到最麻烦的事情。襄阳本身并没什么特别的意义,有意义的是襄阳能为之后的行动做准备罢了。现在蒙古对未来的期待中已经没有灭宋的选项。

转头看向张弘范,忽必烈问道:“张弘范,若是再征兵,你觉得可以征集到十万兵么?”

张弘范在此次伐宋当中名声赫赫,对于大汗的提问,张弘范连忙答道:“大汗,此事不易。之前的北方汉军已经在伐宋里面有收获,所以他们只想留在家里。”

“哼!前些日子我读了些诗词,有个《木兰辞》里面讲,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为何那时候就能征兵到如此程度?”忽必烈不满地说道。

这个问题比较深奥,张弘范低头不语。

倒是孛儿只斤·郝仁忍不住答道:“大汗,那时候是府兵。”

听到这么具有水准的回答,郝经这些汉臣都有些惊了。

忽必烈没有吃惊,他饶有兴趣地说道:“讲来听听。”

第079章 蒙古与大宋的初次议和(上)

首节 上一节 252/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