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军争篇”讲,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意思就是快速行军看似能后发先至的给敌人措手不及的打击,可行军很辛苦,强壮的士兵跑得快,瘦弱的士兵跑得慢,如果是一日夜跑一百里,大概能按时到达的只有十分之一。三军统帅身边没有这么点军队,会有危险。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五十里,顶多到一半人,上将军会因此遇到危险。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三十里,大概只有三分之二能抵达。
以宋军的这个行军水平,他们一天跑了六十里,此时部队定然只有一半到达。张弘范感觉战机已经抵达,立刻下令他的两万人开始南下。
忽必烈对宋国的战争中使用的元军基本都是汉军,所以部队里面骑兵的数量不到两成。张弘范带出来两万人马,有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其他的都是步兵。之前张弘范不想被宋军发现他的动向,所以收缩部队。此时觉得战局不可失去,便带了三千骑兵直接南下。
平原容易行军,张弘范的部队如同虎狼般冲出,这一路上感觉可实在是威风。然而张元帅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宋军应该分成好几路出击,而且队伍会拖很长,张弘范应该很快就会遇到宋军。可这两万人走出去十几里地之后竟然没见到任何宋军的迹象。张弘范知道蒙古大汗绝不会故意坑他,既然说宋军已经有行动,那就一定有行动。
十几里地对骑兵来讲并不是多大问题,张弘范虽然谨慎,却不是个胆小如鼠之辈。既然十几里没有看到宋军,他便继续前进。又向前走了十里地,张弘范终于看到了宋军的旗号。他能见到在大道上距离蒙古军四五里远的地方有个黄橙橙的城寨,上面有高高的望楼,并且打起宋国的旗帜。
见到宋军这么快就完成了一个城寨,张弘范就感觉事情不对。催马靠近,就见城寨的墙好像是稻草编成,但是墙壁,壕沟,拒马全部都有。看着竟然是城防坚固的样子。张弘范下令,“用火箭射一下!”既然城墙外面是稻草的样子,火箭大概是能让它燃烧的。
火箭没办法射太远,骑兵中的长弓手刚靠近到城寨五十步左右,墙壁上就冒出一股股白烟,张弘范估摸着城内就该有防御部队,倒也不惊讶。然而成为重点打击目标几名长弓手就已经被打倒在地,惨叫声传来,士兵们都变了脸色。有人想去救援,半路上也被打倒。这下可没人愿意再去送死。
张弘范叹口气,虽然这对士气有伤害,却也只能让那几名过于忠心的弓箭手自己撤下来。他命道:“先退后三里扎寨!”
最后张弘范的大营在距离路边七八里的一个小村子里,抓了些村民询问,村民讲说这几天宋军一度络绎不绝的向东而去,也不知道为啥现在突然没了人。张弘范也很奇怪,这不符合道理。除非是宋军全军全部保持每天六十里的速度行军然而这等事也就是想想,这等军队都是精锐,有个几千人已经不得了。蒙古能够肆虐天下,就是数以万计的蒙古骑兵都有着非常高的素质。张弘范虽然知道宋军装备很好,却还是认为这帮南蛮子都是瘦弱的。
第二天一早,张弘范开始埋锅造饭。而距离张弘范大概五十里外的滑县,被认为身体素质不高的南蛮子们已经吃完了早饭。宋军在沿途上留下一万人马守各个兵站,六万军队中一万作为预备队,其他五万全部从距离滑县十里外的营地出击。
十里路不过是一个小时的路程,而且蒙古军从昨天晚上确定宋军在十里外扎营,便也在城外扎下营地。
忽必烈把三万不中用的部队留在城内,他认为这帮人守城的能耐总是该有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与大帅伯颜分别带领部队移动到了宋军两侧,加上确定断了宋军后路的张弘范,蒙古大汗觉得宋军如此莽撞的行为就是赵嘉仁过度膨胀的结果。
忽必烈大汗想的没错,赵嘉仁的确很膨胀。之前的每一次胜利都让他膨胀一点,一直膨胀到现在,赵嘉仁积累了足够的讨论,所以他开始觉得现在已经拥有了17XX年欧洲军队水平的宋军已经可以和蒙古军一战啦。
此时在军阵中的赵嘉仁眼中并没有后面那些机动的蒙古军,他此时眼中的乃是滑县县城。提起县城,大家都会想起灰色砖石修建的结实城墙。赵嘉仁以前也曾经这么认为。直到他回到了宋代,他才知道那些砖墙一定是明清时代修建的。宋代会这么建筑的怎么也得是个州府。
现在滑县的城墙是夯土制成的,高度也就是两米多。这种玩意对于普通人的确有阻挡作用,而且现在城墙上满是蒙古军,他们不仅有长弓手,弓箭手,还能看到火炮的身影呢。
这些玩意对赵嘉仁毫无威慑作用,他语气轻松的下令,“进攻!”
第136章 不情愿的和平(十)
无视几百步之外蒙古步军的呐喊,无视一百步之外蒙古骑兵往来奔驰。宋军军乐队吹奏着轻松的音乐,和最前排教导队成员踩着鼓点迈步向前。有这样的表率,后面的宋军大队同样踩着鼓点在战场上前进。
蒙古大汗忽必烈在一个土坡高处勒马观看。他有一双细长的眼睛,如果有人此时给他做画像的话,应该会画成圆眼。蒙古大汗从来没见识过这样有纪律的军队,从未见过纪律能够压倒人类恐惧本能的军队。
宋军并非都旁若无人的行动,处于外围的宋军在战斗。他们排成细长的横向战线,将战友们挡在身后。令蒙古大汗讶异的是,长枪队竟然站在火枪队后面。那些宋军火枪队精锐的难以形容,只有蒙古军的骑兵或者步兵抵达距离他们五十步的时候,他们才会开枪。
成排的火枪喷吐出来的白色烟雾在这些军队面前形成了烟雾的屏障,与这种整齐划一的行动相比,蒙古军怎么看都混乱不堪。队形混乱,组织混乱,甚至当蒙古军被成排打死的时候,倒下的蒙古军看着也乱七八糟。
既然蒙古军无法突破这样单薄的屏障,宋军大队就在战场上从容行动,等忽必烈大汗看明白的时候,投入战场的宋军六个师已经将滑县县城给包围起来。
赵嘉仁此时也在军中。宋军此时的六个师中,三个师分布在滑县西边,在滑县县城东门、北门、南门外,各有宋军一个师的兵力。宋军包围圈即将完成之时,城内派遣蒙古军从城内冲了出来,在城外整齐列阵。
“吼吼,在城内有靠谱的将领。”赵嘉仁忍不住欢喜地说道。如果是一般的将领,在宋军攻城的时候就会固守不出。除非是兵力极度劣势的局面,或者双方战斗力相差太远,守军才不得不躲在城内。现阶段蒙古军并不认为自己的战斗力比宋军差太多,所以他们就应该派出兵马在城外保护城墙。
不管现实中蒙古军与宋军的战斗力相差多少,至少这名将领的水平不一般。赵嘉仁觉得不能放过这样的将领。就在此时,有传令兵被带到赵嘉仁面前,传兵令大声说道:“禀报太尉,我们乃是城北的第七师,蒙古军准备在我们这边用重骑兵冲阵。”
听了这话,赵嘉仁眼前一亮。中国很早就有具甲冲阵的重骑兵,金人有铁甲连环马,号称每战杀人以十万计。蒙古军也有这种重骑兵,宋军战前的参谋会议上就有人负责列出所有蒙古兵种,大家在即将进行战斗的地盘上进行各种推演。种种套路就是在这些推演中得出,并且在操演与战斗中逐渐完善。
有能力的将领们自然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指挥蒙古军两支野战部队北边那支的伯颜大帅确定宋军的兵力运动之后,心中暗道糟了!当宋军以完全违背这时代军事常识的做法,进入‘前有坚城,后有追兵’的包围圈时,伯颜大帅虽然不知道宋军想做什么,却还挺期待出现这样的局面。等宋军在蒙古军的夹击中完成对滑县的包围,伯颜大帅就感觉到了强烈的不安。
如果宋军真的能够完成他们的军事目标,扛住蒙古野战军猛攻的同时还能攻克滑县县城,蒙古军就失去了他们的大营。完美的包围圈顷刻就变成了笑话。八万蒙古军将没有辎重,没有粮食,孤零零的待在野地里。
“准备冲阵!”伯颜大帅声音冷淡的下达了命令。呜呜的低沉号角声响起,蒙古骑兵们从松散的队形集结成了密集队形。这帮蒙古兵并没有立刻冲击,他们开始给马匹与骑士披挂重甲。
没有甲胄,或者只有皮甲的轻骑兵们并不适合冲阵。只要是稍微有些军事知识的将领都知道该用长枪队来抵抗轻骑兵冲击。骑兵对应对长枪阵的应对方法就是给自己和战马披上厚厚的甲胄。这种重甲有几十斤,披挂上这些后,马匹没办法长途奔跑,所以他们在比较近的地方披挂。宋军看到这些之后,立刻回禀了赵太尉。
赵嘉仁毫不迟疑的骑马直奔城北军中。在这种时候,他得前往城北帮着稳定军心,同时也满足一下赵嘉仁自己的好奇心。重骑兵冲阵在火器发展后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甚至是大名鼎鼎的法国胸甲骑兵,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战败之前,年轻的骑兵们就开始抛弃胸甲。他们觉得这玩意的实用性比较低。
赵嘉仁离开城西军中之时,宋军已经开始发动攻城。对面是个两米多高的小城,攻城方式就和攻打汴梁之类的大城完全不同。等赵嘉仁驰入城北军中,就见城北军中所有野战炮都拖到了面对蒙古重骑兵的方向。部队里面如临大敌,表情相当严肃。
师长与参谋等人正在紧张的进行最后的指挥,见到赵嘉仁过来,立刻敬礼。赵嘉仁回礼之后说道:“我来此地是不是要接掌你们的指挥权,我到此地就是看看你们怎么打败这些重骑兵。你们继续指挥。”
此时也没有让这帮人瞎客气的空间,听了赵嘉仁的话,第七师师部继续运作。赵嘉仁则前往瞭望台。因为蒙古军没有野战炮,宋军抵达进攻位置之后就在军阵里面快速垒起了瞭望台,能够居高临下的查看敌人动向。
城北修建了三个台子,两个有三四米高,一个直接修了五米。赵嘉仁上了三四米高的台子,立刻就感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向北看,那些蒙古军给马匹皮甲,自己穿甲的清晰可见。眼见那些阵列已经差不多完毕,要不了太久就可以实施进攻。
扭回头向南看,城内蒙古军的动向也清晰可见。城西,城东,城南都有白烟升腾,不用讲,那都是使用火药武器的结果。在猛烈的轰击下,城头上的蒙古军已经开始混乱。然后城西城墙处猛然升腾起一股巨大的烟尘,然后赵嘉仁觉得脚下的台子开始颤动起来,然后才有沉闷的爆炸声传来。
即便是有了很好的火药,也没办法轻松炸开砖石城墙,但是对土城墙就没有这么多的讲究。再加上时间限制,此次攻城计划非常简单粗暴。先利用强大的火力压制蒙古军,接着用炸药炸开城墙,至少炸塌一部分土城墙,提供让部队冲上城头的通道。长梯也不是不行,但是效率比较低。
经过这么一炸,城西的蒙古军立刻慌乱起来,看得出城内的大量部队开始向城西涌去。然后城东接连升腾起三股烟尘,说明城东宋军也已经击破了出城的蒙古军,开始破坏城墙。
到底是城西先登城,还是城东先登城?赵嘉仁正在观望之时,就听侍从说道:“太尉,蒙古军开始冲击了!”
扭回头,果然见到蒙古重骑兵前面的蒙古军步军让开道路。赵嘉仁对这简直是脱裤子放屁的举动感到意外,接着就忍不住失笑。之所以觉得蒙古军多事,那是因为赵嘉仁站在一个高台上。要是在地面上看,那帮步兵的确能够有效的阻挡视线人,让重骑兵冲锋更具突然性。
此时蒙古重骑兵面前没有任何阻碍,他们直面宋军的步兵方阵。这些骑兵们催动坐骑,排着整齐的队列开始前进。从三百米行进到两百米,这帮重骑兵们的队列依旧整齐。赵嘉仁心中感叹,蒙古骑兵们的纪律性比蒙古步兵还高呢。
感叹不过一秒,宋军的野战炮就开始吼叫起来。蒙古重骑兵后排先挨了一炮,整齐的队列中就少了小小的一块。那是在三百米之外的一小块,赵嘉仁虽然没做过针对性的比对,但是那个挨了五斤炮的位置绝非只被打死一名蒙古重骑兵。接下来,五斤炮与两斤炮就开始接二连三的射入到蒙古重骑兵的队列当中。只要被命中一发,即便是只被两斤炮的炮弹命中,蒙古重骑兵最幸运的情况下也会立刻失去战斗力。
从效果上看,幸运的蒙古重骑兵貌似不多。就见骑士落马,或者战马倒地。每次都让原本看着整齐的队列变得混乱一点。
赵嘉仁低头看着猛烈开火的炮兵营,心中也颇为感慨。现在赵嘉仁装备的都是加农炮,这种火炮弹道平直,没办法直接打击遮蔽物之后的敌人。炮兵的单位是炮兵连开始的,一个连六个炮组,也就是六门炮。一个步兵营六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营也是六个炮兵连,三十六个炮组。
现在宋军当中长枪兵的数量大大降低,所以部队在组织上有了各种新建议。每个师里面到底是一个炮兵营还是两个炮兵营的争论很大。现阶段宋军没有完全取消长枪兵,所以每个师里面只有一个炮兵营。
即便如此,三十六门炮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里面就发射出去了一百多发炮弹。这些炮弹很有效的降低了蒙古军的冲击速度。最前排的蒙古军距离宋军也只有一百米。
火枪手们与炮组并排而站,他们开始以四段击的速度猛烈开火。纸壳子弹火帽枪的射速能达到一分钟六发,飞蝗般的子弹成片的飞向了重骑兵,仿佛死神的镰刀挥过,最前排的那一列重骑兵倒下了超过一半。
看到了步兵火力强度,赵嘉仁露出了笑容。打靶时间开始了!
第137章 不情愿的和平(十一)
战场上烟雾弥漫。从PM2.5到PM250,各种程度的微粒组成了一层覆盖整个战场的雾霾。滑县县城内的战斗引燃了易燃物,烟柱升腾向上,大有想遮蔽天空的意思。
忽必烈大汗戎马一生,烧杀抢掠无数,这么小县城便是全部燃烧起来也动摇不了他的任何心情。此时大汗的痛苦表情只是因为他方才亲眼目睹重骑兵这个冲阵利器在他眼前覆灭了。
就在伯颜大帅派出重骑兵冲阵之时,忽必烈大汗也做出了同样的命令。那些宋军的战线不过前后两层,每一层也不过区区数列。他们依靠犀利的火枪挡住了蒙古军的进攻,保护着宋军步军大队围住了滑县县城。大汗也认为必须冲破宋军的战线,打乱他们,完成一个精彩的内外包夹。然后忽必烈大汗亲眼看着重骑兵就在宋军薄薄的战线前面撞得粉碎。
大汗在十几年前亲眼见到过宋军火炮的威力,等蒙古仿造火炮成功之后,蒙古大汗才感觉好了点。现在宋军新火炮比起之前的威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宋军更是能一支火枪杀死一名重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