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点,礼部便聚集在一起直奔目的地。目的地是个商业区,聚集了十好几家餐馆。在路口旁边有一个引水用喷泉,清冽的水从最顶端的池子中的喷口汩汩而出。那些商家都从这里打水。完全澄清透明的水看着就让人喜欢。大家在下层的池子里洗了手,有些还捧起水擦把脸。这才直奔选好的店里。
包间已经定下,众人坐定。熊裳就宣布,“朝廷已经宣布,到明年元旦之后,大家的俸禄恢复正常。”
不管是知道或者不知道这个消息的,众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熬了这么些年,俸禄终于正常啦。这之后的日子要好过起来啦。此时作为福利的朗姆酒给倒上,众人举起酒盏,纷纷开口,“感谢朝廷!”“感谢太尉!”
因为是事先定好,提前通知,店家上菜非常快。醋泡双生,炒鸡蛋,小磨豆腐,咸菜条子。这些前菜上了没多久,主菜就上来了。鸡鸭鱼肉之类的很快就摆了一桌子。这是个旋转桌面,众人好歹都是礼部工作人员,很喜欢这种不用站起来夹菜的方式。
吃了一圈之后,有位兄弟忍不住说道:“我总觉得这个鸡肉啊,没有以前香。”
即便是礼部的工作人员,一听这个和吃有关的话题,吃货帝国的人民的本能立刻就爆发出来。众人纷纷表示的确如此。虽然现在的鸡肉便宜了,供应量很足,可味道上真的略显不足。
熊裳尚书本来自持身份,不太想言利。然而身为大吃货帝国的人民,他还是没忍住,就把从国营饲养场的亲戚那边听来的消息告诉大伙。
现在国营饲养场进行了科学饲养,就是想办法让猪、鸡等牲口,多吃,少动,多睡。原来一只鸡得半年甚至八九月才杀了吃肉,现在的肉鸡都是选择的那种超懒的品种,大规模饲养,闹鸡瘟的话就成批屠杀埋掉。从破壳到杀了吃肉,这些鸡大概三个月就出笼。某种意义上,这些肉鸡都是鸡类中的病夫,肉质当然不如那种散养的。
众人听了之后都是连连惊叹。这就鼓动了熊尚书显摆的情绪,他又把养猪的情况给介绍了一下。小猪到一定的时间,就给送进猪栏里面。那些猪栏就跟监狱一样窄小,只能让猪站着,或者四蹄向下的卧倒。进栏之后的猪几个月时间里身体始终保持同一个方向,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各个养的肥大。原本需要一两年出栏的猪,现在出栏只需要六个到八个月。
“不应该啊。”有位侍郎不解地说道,“不该是养的大,长得肉多么?”
熊尚书听了之后心里面一阵得意。他也问过亲戚这个问题,亲戚当时也解释不出来。后来亲戚专门询问了饲养场的负责人,得到了明确的答复,又专门跑来给熊尚书解释。
于是熊尚书带着风轻云淡的表情答道:“猪是有猪瘟的。养的时间越久,得猪瘟的可能越大。一旦得了猪瘟,几百斤的猪就全完了。杀的越早,得猪瘟的几率越低。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嗯嗯!”一群吃货们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另外,他们有一个出肉比的计算。就是某个时段,乃是吃的饲料与长出的肉最大比例的时候。这时候杀了,最符合成本。好像就是这个意思。”熊尚书对这段就不是那么自信。
这个就牵扯到了坐标的理念,考科举出身的熊尚书虽然大概能理解,却没概念。而其他人员听他说的语焉不详,也有些迷惑。
宋公明是制科考试毕业进入礼部工作。一听这个倒是有些明白,他此时多喝了几杯,趁着酒兴起身,给大家画了个坐标图。标出饲料与猪肉,然后画出曲线。礼部和其他部门一样都要进行学习。能在礼部混的人智商都没问题,看了这个,再讨论一下,于是都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无商不奸!”“巧取豪夺!”大家就大骂国营饲养场都是奸商。
骂归骂,当吃的满嘴流油的时候,大吃货帝国的人民可是爽得很呢。
第011章 开始集结的反对者(二)
酒席上总是要各种话题,礼部这帮人讨论完了恢复俸禄,又讨论了啥时候有可能恢复画舫。到了没有公共话题的时候,有人问派遣去大元的宋公明,“太尉下令,从明年开始扩军,由十五个师扩编到三十个师。蒙古人有没有吓得哭爹喊娘?”
“我在大都的时候没听说这件事啊。”宋公明被这个最新消息弄到有些不解。
宋公明的回答让礼部的干部很是讶异,“这边都说了快一个月啦。大都怎么都该知道这么一回事才对。”
“也许是路上传递速度慢。”宋公明有些明白怎么回事了。他回来的时候坐船乘北风而下,几天就到了松江府。而消息从杭州传递到大都,几千里地怎么都得大半个月。现在大都才应该刚知道这个消息才对。
弄清楚问题所在,宋公明就被最新的扩军计划的规模给弄的心情激动。十五万的宋军已经能够击败同等数量的蒙古军,三十万宋军就可以击败三十万蒙古军……
“要是再来一场黄河战役,蒙古人能坚持住么?”礼部的人员多数没有去过大元,所以对宋公明这个去过几趟的人员意见很有兴趣。
宋公明摇摇头,“蒙古人和咱们大宋不同,大宋的造船厂,还有一系列的厂家,还有这个饲养场,在里面干活的都是愿意干这个讨生活。蒙古人还是匠户,还是军户。他们其实耗不起。”
这么个意见并没有得到立刻的赞同,便有人疑惑地问道:“便是太尉扩军,也不过三十万人。不是说蒙古人全民皆兵,到了打仗之时部族男人全部上阵么?”
有过实际调查,宋公明笑道:“那是蒙古,不是大元。我看到的黄河以北其实还是汉人多数。蒙古人也就在大都才多些。大元的军队里面还是汉人居多。我们若是想真的去打蒙古人,得先收复了河北陕西等地。太尉说,混一华夏……原来太尉说话真的没有大言欺人!”
宋代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所以对上位者的吹捧那多数都是场面话。这种场面下的吹捧并不多见。礼部的人听宋公明突然吹捧起赵嘉仁,哪怕只是赞一句没有大言欺人,大家也觉得很讶异。
宋公明则接着说道:“若是不能混一华夏,我们还没机会打蒙古人。在河北的敌人以北方汉人为主。”
得到专家的解释,大宋礼部官员们倒是明白许多。这也不能怪他们见识短浅,在面临灭国大祸的时候,谁还有余力去分辨谁是敌人。就如另一个时空里面,有人写‘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其实张弘范,张弘范他爹,张弘范他爷爷,从来没有当过一天的宋人。
现在大宋与大元之间的攻守之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进攻一方为了追求效率,才会对敌人进行详细的区分。
讨论完这个和战争有关的议题,众人最后稍微接触了一下房子问题。赵太尉的新杭州城中的房子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务员房,以及“店宅务”。公务员租用公务员房,在大宋很正常。至于“店宅务”,就是大宋的廉租房体系。城市里面房产值钱,而城市本身还需要为务工人员提供大量住所。所以大宋很早就有“店宅务”,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提到房子,这帮礼部公务员们就开始哭穷。单靠他们的工资想在汴梁买个‘符合期待’的房子,那是非常的吃力。到了这个阶段,酒也吃的差不多了。于是众人便各自出钱埋单,随即散了。
大宋公务员体系大概就是这样,或者说近现代的公务员体系都这样。大家期待着增加俸禄,多给福利,然后哭穷,关心国事,希望能够找到赚钱的渠道。吃吃喝喝,各回各家。
在北边的大元,那些人情况就大大不同。因为制度更加封建,所以朝臣分成两种。一种是代表各个势力的部族头人。譬如孛儿只斤·郝仁万户,他在河北就有货真价实的一万户。这一万户并不向朝廷缴纳一文钱的财税,这些人只向孛儿只斤·郝仁万户交税。交多少税,是郝仁万户自行制定。
还有的就如京兆尹廉希宪这样的廷臣。廉希宪的经济收入并非来自他手下有多少户口,而是来自他的职务俸禄。如果廉希宪被罢官,他就只能回家吃自己了。
大宋官员们吃酒的时候,两种不同类型的大元官员也在大都开始吃酒。他们讨论的是刚传到大都没多久的消息,大宋的赵太尉正式宣布,从大宋共和六年开始,大宋的军队数量扩充一倍,从十五万变成三十万。
“万户是想让尽早推行府兵制?这是为何?”身为廷臣,廉希宪有着廷臣的特点,那就是忠诚。就算不讨厌郝仁万户,廉希宪依旧有着他自己的警觉。他尝试确定郝仁的真心目的。
“我大元的军队都身经百战,想来京兆知道这些。”郝仁说道。
廉希宪点点头。在大元当兵是个终身职业,探马赤军就是这种。现在探马赤军里面不少人曾经参加过将近二十年前鄂州之战的老军人。
“京兆,你可知对面那些宋军都是从军多久?”郝仁问。
“多久?”廉希宪问。
“宋军从军有兵役期,服役三年。除了将校之外,我大元对面的宋军从军都不超过三年。”郝仁答道。
“不到三年?”廉希宪稍微一愣,然后怒道:“听闻那些签军打仗很不卖力。”
对京兆尹廉希宪这般反应,郝仁万户觉得自己很崩溃。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签军不是正规军,蒙古也没有常备军训等社会制度,导致了签军的装备训练都很差。若是有战无不胜的精锐带队,他们也能起作用。没有精锐部队带队,就完全不用考虑签军来挑大梁的可能。
郝仁万户觉得自己方才的话将谈话引向了非他本意的方向,于是就转换了话题,介绍了一下大宋的历史。三十万军队在大宋历史上并不算多,北宋八十万禁军,加上其他的厢军,百万大军大概是有的。从襄阳陷落到临安总投降,被歼灭,被击溃,以及投降蒙古军的宋军加起来也超过三十万。
听了大宋历史的廉希宪有些虚张声势地怒道:“宋国着实可恨。议和不过是他们的缓兵之计,趁着议和扩军备战。南蛮子都靠不住!”
郝仁万户心里面对这话评价不高,却也尽可能的附和了廉希宪的话,“正因为如此,我等才要推进府兵制。我觉得宋军能赢,就是他们的兵卒皆是年轻气壮之辈,若是我们有一支年轻的府兵,应当能够赢宋军!”
“嗯……也有道理。”廉希宪看着很认真地答道。
有道理个屁!孛儿只斤·郝仁心中怒道。
交换俘虏之后,越来越多黄河战的细节被披露出来。原本郝仁万户还以为蒙古军是在战争中做出了什么错误的应对,或者因为什么意外的局面而导致了战败。经过复盘之后,他发现蒙古军的应对毫无问题,忽必烈大汗以及伯颜大帅的指挥都可以说无懈可击。每一场战斗的战败原因完全相同,蒙古军在与宋军接战后被彻底击败了。
郝仁万户完全不敢去指责忽必烈大汗与伯颜大帅,他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尝试解决问题。看遍了周围,他不得不选择廉希宪这个廷臣做他的改革盟友。如果能够进行府兵制改革的话,郝仁万户觉得自己未必不能扭转战争的局面。
即便廉希宪的回答十分傻缺,郝仁还是忍了。他笑道:“府兵制就是让地方上的签军能够经常训练,上阵之时可以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