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354节

情报局越来越觉得担心,这样的变化搞不好是要出什么大事吧。难道是蒙古人准备先在这边大卖一票,然后突然过来抢一把?又或者是马匹有什么暗伤,送来之后很快就死掉?又或者是根本没有生育能力?

没人敢对这样的局面视若无睹,情报局除了将最新情况通报给济南战区的负责人,还给大宋情报局总局发了电报。情报总局也分析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不过总局位于杭州,大家完全不担心蒙古人会打过来。他们除了要求河南情报处配合了解之外,还要煽动情报处的人员小心谨慎,不要松弛,也不要过分紧张。

这样的话送到山东,大概也只有安抚的作用。至少山东情报处的人员只是明白总局并没有对大家横加指责,而且知道有这么回事。在整体事件上并没让此事格外的推进。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大家很讶异。

第076章 多养了几匹马(上)

黄河北归之后,德州再次成了黄河岸边的城市。在靠黄河的所在,有个小镇。论距离,倒是与黄河南边的那个镇子呈现一种对应模样。

此时小镇上两边临时搭建的草棚子里面已经住满了人。每个草棚外面都有马匹,浓郁的牲口气息洋溢在能容六七匹马并排走的土路上。在街道的路头,不少人聚集在一个有土墙的大草棚外,朝晨的太阳光从草棚前面让人歇脚的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的那些留着发髻的男人身上。

那些发髻男到了这里,都先向这边挤,虽然在大草棚外面就挂了价目板,这些人只是随便看看,就来到柜台前面询问。“公马十五贯,母马二十五贯,小马十贯。”柜台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发髻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大家都呆了。

“在去年六月里,公马不是收二十五贯元宝交钞么?”

“别说是过去,现在来一匹好马,三十贯收也行,不要说二十五贯。”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马纷纷往这里来,我们也得挑选一下!”

新来询问的这帮人那股子赛马的劲头顷刻在身体里荡然无存。自从大宋让黄河改道之后,突然成为黄河沿岸地区的百姓也已经习惯了。有了水,当地生活就变得好了起来。大元朝廷又开始征集府兵,加入府兵之后就能够有马,有了马之后大家就让母马生小马,或者偷偷从马场借此机会往回弄马。更令大家高兴的是,大宋也开始买马,所有周边有机会的人心思都活络起来。

那些弄到马的,或者母马生了小马的,都想趁此机会在这里赚一笔。哪里知道临到最后,却得到并不好的消息!

“还是不要卖的好,我们把马带回去在家里继续养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卖,我们就饿死了么?现在卖马的人有的是,我们买马并不是自己用,而是当种马。种马,自然是要最好的。你们不卖,比你们有钱的人也会卖。你们弄到的马和他们一比,可差的远呢。”

有钱人,好马,对这些人都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而不卖已经送到这里来的马,却只能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罢了。怎么能够不卖呢?每年的税是要缴的,之前为了买马匹,买盔甲,喂马用的饲料,借下的债是要还的。

“我们到德州城里去卖吧。”在德州,或许有比较好的命运等候着他们,有人这么想。

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捻着稀微的短须说道:“到德州价钱更低,到其他地方也是一样。你觉得我们的价钱只对你们么?我们这价钱是对所有人。他们凭什么要卖你们的马,不就是为了收了之后卖给我们么?他们肯定要压你们的价钱,不然哪里有钱赚?”

“到德州肯定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这里到德州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就按他们要的捐,哪里来的现钱?”

“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差不多是哀求的声气。

“我们说了,我们自己不用马,收了马匹是要开马场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我们收了劣马,生出来的马驹也不会是好马。现在卖好马的越来越多,我们要这些劣马又有什么用。现在收,是因为马匹没收够,等到收够,我们便要撤摊啦。”

“这个价钱实在太低了,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哪里说公马卖到十五贯的,不,你先生说的,三十贯也卖过;我们想,总该比十五贯多一点吧。”

“先生,就是去年的老价钱,七块半吧。”

“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行好心,少赚一点吧。”

另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睁大了眼睛说:“你们嫌价钱低,不要卖好了。是你们自己来的,并没有请你们来。只管多啰嗦做什么!不买你们的,有别人的好买。你们看,又有几个人来了。”

三四个梳着发髻的从道路上走来,发髻下面是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脸。他们随即加入先到的一群。斜伸下来的光柱子落在他们的破布袄的肩背上。

“听听看,今年什么价钱。”

“比去年都不如,只有十五贯!”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神色。

“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带来的马可总得卖出;而且命里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马行。马行里有的是交钞,而破麻袄的空口袋里正需要现钱。

在马匹的好和坏的辩论之中,在价钱的争持之下,最后交易终于成了。发髻朋友把自己带来的马交给马行,换到手的是或多或少的一叠交钞。也有至少一半的人不要交钞,他们跟着马行的人准备过河,过河之后就有宋国的镇子。里面有着大伙急需的东西。

一批人咕噜着离开了马行,另一批人又从到了马行门前。同样地,在柜台前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精心照料马匹得到的快乐。同样地,把万分舍不得的马送进马行,换到了一摞摞不同面额的大元中统元宝交钞。

有些人就散了,他们本来就是为了交钞,拿到交钞之后便赶紧走路。有些则是为了更多,便要跟着马行的人一起过河。中午刚过,马行的人便收了铺子,留下一个空荡荡的有土墙的大茅草屋不顾,在拿着一些铁短筒的武伴当护送下,带了马匹和他们的箱子往南走。

到了渡口,已经有好几艘大船在等着。马匹先被装进笼子,笼子上蒙了黑布。然后用些奇怪的家伙把整个笼子吊起,平稳的放到大船上。装好了马之后,才让上人。最后大船启动,向着黄河南岸缓缓驶去。

第077章 多养了几匹马(下)

下午开始渡河,发髻朋友很少乘船,各个紧拽着身边能稳住身形的东西,一动都不敢动。到了对面惠民镇已经是傍晚。那些晕船的先被抬下去,之后才是这帮没晕的客人。好在这边的也有些屋子,凡是过来买货的都可以免费住,也不至于让他们露宿野外。黄河以北的草屋完全是草席搭在木架子上,宋国这边的都有个夯土墙,上面甚至有木梁。厚厚的茅草覆盖在上面,屋里面更暖和一些。

这边镇里提供热水,众人要么用自己带的葫芦装水。只用一拨就能流出热水的水龙头让大家很是讶异。有了热水,配合携带的干粮,就能舒舒服服的吃口热乎饭。

晚上,大家躺在垫了厚厚草垫的铺上,白天的疲惫劲头上来,各个摸了摸贴身藏好的钱财,很快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这边的市场就开了门。

发髻朋友今天上镇来,原来有很多的计划的。宋国镰刀要买,宋国锄头要买,宋国铁锅要买,宋国铁钉要买,宋国皮具同样要买。这些都在同村或者邻村的人那里见过摸过,还是自家亲戚推荐过。

油灯用的宋国灯油向挑着担子到村里去的小贩买,十文大元中统元宝交钞只有这么一小瓢,太吃亏了。如果几家人家合买一桶分来用,就便宜得多。

也有些发髻朋友带了女眷到了这里,能来的女眷们都有自己的购物计划。宋国肥皂用完了,须得买十块八块回去。宋火也要带几匣。陈列在橱窗里的花花绿绿的宋布听说只要八文半一尺,女眷们看过同级别家族的女眷穿过,早已眼红了好久。得知要家里人要出来,早就想方设法的要一同出来。自己几尺,家里老老少少几尺,都有了预算。

那些有自己嫁妆,并不缺钱的女人的预算里还有给爹妈买的宋布,几面蛋圆的宋镜,几方雪白的毛巾,或者几顶结得很好看的绒线娃娃帽。

女眷跟在家人身边,或者一只手牵着小孩,眼光只是向两旁的店家直溜。小孩给橡胶制的娃娃,老虎,狗,以及红红绿绿的铁铜鼓,铁喇叭勾引住了,赖在那里不肯走开。

“小弟弟,好玩呢,铜鼓,喇叭,买一个去。”故意作一种引诱的声调。接着是‘咚咚咚’‘叭叭叭’。

当,当,当,——“搪瓷面盆刮刮叫,一只真公道,乡亲,带一只去吧。”

“喂,乡亲,这里有各色花布,特别大减价,八文五一尺,足尺加三,要不要剪些回去?”

对那些已经来过的发髻朋友,见到宋国东西的价钱没变,心里面都稍微好受了一点。马匹价格已经下跌,若是宋国货再涨价,那就真的受不了啦。

对于第一次来这里发髻朋友而言,他们只是听说这里有这样的市场,用在大元想都没办法想的低价在卖东西。真正见到之后,才知道果然如此。他们原本就是初来,马匹和马驹在当地并非稀罕货,根本卖不了那么贵。在他们居住的本地,想买到宋国市面上的货物,不多出三五倍的价钱一定买不到。

能拿出马匹马驹来卖的,要么本来就是富户,要么是新成为府兵,见到这些物件,哪里还肯放过。立刻一家家问过。

“你问我们的铜壶为何比另外一家的便宜?他们家用的是紫铜,我们家用的是黄铜。这不是一回事。要是觉得铜壶贵,我觉得你们不妨可以试试铁锅烧水的味道……”

售货员们根据接受的培训做着解释。听了味道这么奢侈的标准,发髻朋友变忍不住反驳,觉得瓦罐烧水味道也许更高。

对这么一个接受过培训的话题,售货员笑道:“你们问为啥要用这么贵的铁锅,而不是瓦罐?你们觉得自己的力气就不要钱么?砍柴,拾柴,都要花力气。同样的柴火,烧开的水完全不同。铜壶铁锅便是落地,也不容易摔坏,瓦罐便是不摔,用一阵子也会开裂。一样的钱买了铜壶铁锅,用的更长久。”

首节 上一节 354/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