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赵官家命令的贾唯信急急忙忙的接待着这帮福建人员。他安排了一个非常紧凑的行程,从讲课到参观,中间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航海行会的代表完成了这次为期八天的行程之后都懵了。之前的时候福建这帮人都是觉得其他地方的日子都过的太懒散太安逸,认为福建人每日里忙忙碌碌,富阳县人民表现出来的勤劳让这帮家伙发自内心的自愧不如。
贾唯信很庆幸,接待完这帮人的时候还没进入梅雨季节,一旦进入梅雨季节,道路很糟糕,讲课也会很糟糕。只怕就耽误了赵官家的命令。此时他对自己的情况极为满意,光明的未来靠的是有效的工作。梅雨季节无疑会降低效率,更有可能让赵官家不高兴。
航海行会的这帮人并不知道贾唯信的想法,他们就跟着贾唯信的建议到枣庄的机械厂,那边的机械厂生产大量蒸汽机部件。这次官家能够提高产量的根本原因就是蒸汽机投入到生产领域。
这帮人走了没多久,江南的梅雨季节就到了。
第166章 贬值第一波(十)
雨下啊下啊,不停的下。
本就沉重的桑叶湿漉漉的,就更加沉重起来。加上要带斗笠穿蓑衣,董婉娘背着沉重的竹篓,觉得脚下都在晃悠。山路本就湿滑,这些日子以来走的人特别多。董婉娘一脚没踩稳,就滑倒了。
等到她背着脏兮兮的桑叶回到村里面养蚕的地方之时,脑袋上伤口处凝固的血块看着仿佛还要渗出血来。别人看着这局面是心悸,胡大全身为军人,接受过伤口处理的训练,他就给董婉娘处理一下伤口。看着董婉娘先是哭了片刻,却又收起了哭泣,连受伤的心情都被她给收了起来。这下胡大全觉得自己不能视而不见了。
在军队里面,受伤之后不许惨叫,要忍住。大家都在打仗,伤员在旁边惨叫,那只会影响战斗意志。董婉娘虽然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和教育,却表现出这样的素质。于是胡大全就把董婉娘的继母叫到办公地,他对这位三十岁左右的女子说道:“董家娘子,今天见到你家大娘摔了一跤,我觉得她这么大的孩子不太能干这么重的活。我觉得你们这么辛苦,求的不就是多挣些钱养家。”
董家娘子听了这话,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胡大全本就心中无愧,所以自顾自的说了下去。“董家娘子,我觉得你们家不妨到县里的缫丝厂领个差事吧。县里这个缫丝厂是官家出钱修的,现在缺人。那边的管事乃是我的老战友,人靠得住。到了那边之后你们母女都能有个差事,比你们自己在家养蚕收入高些。”
“多谢胡村长。我们不想离开村子。”董家娘子说道。
谁都不想背井离乡,胡大全能理解这个问题。他就拿出了一张招工的简介递给董家娘子,“你拿回去看看,去缫丝厂干活虽然不是成了公家人,至少也是在公家有了份差事。就我知道的,在那边一个月能挣几贯钱。看着没有这边多,可一年积累下来也不算少。现在都是和你这样不愿意去的,所以那边招人不限制。就跟以前我当兵一样,大家都不肯去,所以招人就比较宽松。可这几年当兵之后就能当公家人,你看当兵挤成什么样子了。”
对于胡大全的话,董家娘子没有立刻回答。哪怕胡大全说的没错,现在当兵真的是极为困哪,那也是胡大全的事情。董家娘子拿了简介就走了。
胡大全觉得自己的善心已经到位,就没有再想此事。他的注意力都投放到了梅雨季节继续饲养的工作中。以前的时候可没人敢这么弄,用雨水淋过的桑叶喂蚕的结果定然很不妙。然而现在的新的处理模式之下,桑叶虽然湿度比较大,蚕吃了之后却没有生病,还是继续不断长大。村民觉得这是上天保佑,胡大全却觉得这个‘上天’无疑是天子赵嘉仁。上天存在了几千年,每年百姓饲养的蚕大量生病死亡。只有采取了赵官家提供的技术,才勉强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份功劳无论如何都算不到老天的账上。
两天之后,在胡大全终于放下心的时候,董家娘子竟然带着她的哥哥一起来了。来了之后,董家娘子就把招工告示放在胡大全面前,询问第五条,“胡村长,这第五条里面讲,带孩子的工人可以让孩子到缫丝厂的学校上学。这可是真的?”
胡大全并没有特别注意这个问题,被董家娘子这么讲,他拿起简介仔细看了一遍,这才说道:“既然是简介上写的,就应该是真的。赵官家最爱的就是教我们认字,教我们读书。我当兵之前大字不识几个,当兵之后也学了几百字在肚里。那还是以前,现在应该更好。”
听胡大全拿他自己当例子,董家娘子的哥哥说道:“请问胡村长,这个学校里面教的是什么?四书五经,还是制科。”
“嗯,我倒是不知道。依照赵官家的习惯,应该是制科学校。我这么多年就从来没听他办过科举的学校。”
几天后,董家娘子又来找胡大全,请他写了推荐信,便前往县里。看着头上伤口已经完全结痂的董婉娘,胡大全说道:“到了县里就好好干活,该上学的时候就上学。那是赵官家办的厂子,赵官家就喜欢有文化的人。”
其实这和赵官家喜欢什么人没关系,之所以这么交代是因为胡大全之前是想让董婉娘能够量力而行,不要干她承担不了的差事。但是想到这话很可能会被理解为指责董家娘子这个后妈。所以就只能换这个鼓励董婉娘上进的说法。在董家娘子提出问题之后,胡大全又把整个简介看了一遍,这次看完才赫然发现,工厂不仅针对职工的子女提供学习,还向职工提供夜校教育。如果能够上学的话,想来董婉娘也能有些属于她自己的能力。
董家人离开之后,胡大全觉得责任已经尽到,很快就把此事抛在脑后。梅雨季节结束之后,火辣辣的太阳再次明亮的照耀着大地。因为公家这边不断提供着刚孵化的蚕种,养蚕的工作始终没有停歇。沉重的体力劳动一天接一天的周而复始,不断的进行下去。
头几次收钱的时候,胡大全还觉得非常兴奋,这么多钱是他从来没见到过的。他还能想象一下如何用钱的快乐。后来他收了钱之后就疲惫的把钱收起来藏好。能好好的睡一觉,让身体的酸痛得到缓解,这就是胡大全最大的期待。
日子一天天一月月的过去,挥汗如雨劳动的夏天终于熬过去了,金秋季节到来。除了收割粮食之外,桑树也不再生长,养蚕的差事也终于结束。
此时,胡大全接到了最新的命令。在村里面建设一个供销社,定期向村里销售产品。看着命令,胡大全觉得这和普通行走的商人没啥区别。直到他看到了上面的一项商品。
第167章 贬值第一波(十一)
秋天到了,养蚕期终于结束。技术人员打包准备回临安。这些人在村里待了大半年,中间虽然也抽空回杭州,然而此次终于能够真正回去,看得出每人的笑容都发自内心。
“诸位辛苦了。”身为村长,胡大全自然要摆酒相送,“来,先干了这杯。”
酒桌上的有胡大全,有技术人员,还有村里各家的家主,大家一起举杯相庆这个美好的年景。今年每家的收入是去年的四倍到八倍之间,虽然村民并没有凑钱摆这次的酒席,全是村长胡大全掏钱摆的这一席,然而村民来参加此次的酒席的心情很诚恳。他们最初对这帮公家派来的人员很怀疑,辛苦半年之后,村民对这些技术人员都抱以真诚的感谢。
这个也敬酒,那个也敬酒,技术人员很快就扛不住了。趁着技术人员晕乎乎的时候,胡大全问道:“这几位同志,之前的村里用的煤炭都是朝廷给的。我看现在新筹建的供销社单子上,煤炭在上面。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难倒朝廷以后不给煤炭了么?”
“不给煤炭?”年轻的技术人员晕乎乎的不知道胡大全在说什么。
“就是烧石灰烧热水的煤炭。”胡大全尽力提醒着这些晕乎乎的技术人员。他们虽然在干活上还不错,空着肚子被一众村民热情敬酒,立刻就呈现出醉猫的状态。
好在年轻人的酒量也没有那么差,还是有人答道:“这个就得看朝廷。在杭州,自家烧煤炭一直是用钱买,这次朝廷是自己掏钱让大家用煤炭。以后可就不知道了。”
听到这个,胡大全心里面还希望这不是真的。就想趁着这些技术人员喝的晕乎乎的时候,从他们这里多套出些他想听到的消息。然而这帮技术人员本就不知道那么多,村民们又非得各个上去敬酒,各个上前套近乎。尝试套出些养蚕的诀窍。
等胡大全发现这波操作有些过份的时候,那些空着肚子喝酒的技术人员已经被灌倒了。这下没了主角,村里人只能先把技术人员搀扶进屋休息,自己随即吃喝起来。酒席上的气氛很开心,官府收生丝的时候都直接给钱,不刁难,不拖欠。也没有凶猛的税吏跑来催逼钱粮,如此多的钱直接进了口袋,所有人都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至于明年的事情,蚕种已经留下了,竹制的器具都由村民们亲自打造,制作不是问题。铁质器具都被大伙给藏了起来,只要官府不派人强行索要,这些东西就归村里所有。掌握了这些技术与设备,大伙觉得靠自己就能应付明年的局面。
众人越聊越是开心,满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豪情。胡大全见到村民如此高兴,心里面反倒隐隐感觉到不安。要是好日子这么容易就能到来,为何之前的几百年上千年就没出过这样的局面?虽然不至于要求村民事事都把赵官家挂在嘴上,可当下局面必然是赵官家强力推动的结果。然而村民不自觉流漏出防备官府的心思,让胡大全感觉有点莫名其妙的不对劲。
村民们喝的尽兴而去。第二天,基本什么都没吃就被灌翻的技术人员脸色发白的爬起来。他们一个个用拳头敲打着自己的脑袋,看来是头痛的厉害。
胡大全觉得心里面有些过意不去,但他还是忍不住套话。供销社的清单上有关煤炭的部分让胡大全感觉非常不舒服。煤炭是个好东西,用起来比木头和稻草可要好太多。胡大全和村民一样偷拿烧石灰用的煤炭自家用,他已经开始习惯这东西。然而用钱买煤炭的话,会不会很贵?有没有办法和之前一样薅朝廷的羊毛?
技术人员一来根本不知道这等消息,二来头痛的很。胡大全最后什么消息都没得到。又过一天,终于缓过来劲的技术人员给留下话,要村民派人在十一月十五到县城接受养蚕培训。每个村可以派十个人,男女不限。
“我们也不可能每年都来带着大家养蚕,所以今年就请大伙到县里学习,明年我们就不到村里。”
讲完了理由,技术人员拿起行礼就告辞离开。把技术人员送到村口,胡大全觉得依依不舍,又多送了几里路。看着那些年轻人的背影,这位前班长觉得大大的失落。他能依赖的靠山离开了,能真正说些正经话的人离开了。在秋风中,胡大全只觉得很是落寞。
感受着从窗户中吹进来的秋风,赵官家的心情非常愉悦。到处都是好消息,以至于赵官家在看在四份报告书之前要先给报告排排顺序。
第一份被拿起来的是海事局的消息。占领海峡之后,大宋在海峡中建立了数个港口,航路畅通无阻。进入到天竺洋的船队无论是数量或者是吨位都创新高。
第二份是生产蒸汽机的企业终于持平了营收。在强劲的需求下,以往得靠赵嘉仁不断投资来维持营运的机械动力企业都靠卖设备不再赔钱。
这是一场长达二十年的持续投资,赵嘉仁看着盈余表,那四家企业的盈余从两千多贯到四千多贯。和二十年来的投资相比,这个盈余实在是勾不起赵嘉仁的丝毫兴趣。他曾经以为重工业很容易就能赚到钱,事实给赵嘉仁好好的上了一课,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的重工业想赚钱实在是太难了。赵嘉仁根本记不清在这一路之上到底有多少次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他能记得的只有每一次的期待最终都是失望。
心中大大的唏嘘一番,赵嘉仁拿起了第三份报告。经过过去的半年时间,大宋在黄河以南开垦出五十几万亩南瓜田和玉米田。报告上讲,每一亩地能够提供超过五十斤的作物。也就是说,能提供两千五百万斤食物。六十万人的军队能够靠这些粮食作战四十到五十天。
这些土地都是由黄河以北逃到黄河以南的难民所开垦。大半年的时间以来,蒙古使用他们最擅长的屠杀手段,在黄河以北建设了一条大概一百里的无人区。在黄河以南新开辟的土地大多都是由红巾军拯救的河北人口。
现在张世杰、刘宠、林登万等将领正领着红巾军在无人区中建立起交通线,越过无人区在更北的地方作战。从地图上看,大都政权距离红巾军的前锋不过四百里地,宋军可以在八天里面越过这个距离,抵达大都城下。
赵嘉仁以前觉得人民战争很厉害,等回到宋代之后,他又觉得人民战争也就那样。蒙古人屠杀了无数的大宋百姓,大宋的朝廷也竭尽全力的呼吁过,动员过,组织过。然而没什么卵用。起作用的只是赵嘉仁麾下组织得力训练有素的常备军,这支常备军把蒙古军与各种宋奸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红巾军又让赵嘉仁看到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河北风起云涌的战争只是源自赵嘉仁一道三心二意的命令,‘允许在黄河以南的百姓把黄河以北的亲戚接过来逃荒’。
从事后分析,这道命令出于人情,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执行的时候不强迫,不拐卖。政策准确击中河北受灾人民最需要的部分。
然而赵嘉仁自己最清楚,这不过是他一时怜悯的决定。其中也稍微糅合了一点希望能够借此手段去发展大宋在河北情报网络的小心思。根本就没想到不久还在拼命利用河北百姓从军的蒙古大都朝廷翻脸如翻书,转眼就用屠杀来对付河北百姓,以至于把河北人民逼到了大宋这边。
赵嘉仁思索好一阵,觉得自己一个人并没有能力把所有内容都考虑到。便在写了‘交学社总社会议讨论’的标签,贴在了报告书上。
处理完前三份报告书。赵嘉仁喝了杯茶,定了定神,这才打开最后一份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