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贞不解的看着赵嘉仁,便是聪明如她也没办法想象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对赵嘉仁来说,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可都是他有所了解的。据说随着知青下乡之类的技术普及,村头都立起了大喇叭。每天来个‘最高指示’,虽然村民对于遥远北京的事情其实没啥概念,但是这样的存在让大家知道中央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是每天都存在于身边。后来有了电视,大家的认识范围就更大。制度就是存在,并且起作用,还在慢慢变好。
然而在大宋,这个制度根本就没有覆盖多少人,能提供的社会服务更少。不管是拦路喊冤的那个人,或者是愤青徐俊如,又或者是官家赵嘉仁,都面临这个问题。
不管赵嘉仁怎么想,一天24四小时一秒不会多,一秒也不会少。只要是工作日,他就得忙碌。两淮产业布局会议完成之后,那帮知州们中进士出身的家伙对于在两淮实施土改意兴阑珊。那些非进士出身的虽然热情很高,却明显不知道该怎么做。
赵嘉仁在周休日那天请文天祥到家吃饭,文天祥上来就先问有关理学和土地私有制之间的关系。赵嘉仁便从书房拿了一个册子给文天祥。这是赵嘉仁审定的《秦汉土地所有制以及土地经营初探》。
依托大宋的文化水平,赵嘉仁从故纸堆里面找出了他想要的资料。这个资料理出了一个体系,在当年的关中、巴蜀、汉中三大平原上,秦国制订了各种管理体系,从种植的作物,耕种,播种,降水管理,层层明确的体系确保了粮食生产最有利于国家管理。
文天祥一目十行的看过去,他这样的状元自有过人之处。看完之后文天祥又返回头看了一遍,这才满足地说道:“官家,人说朝闻道夕可死矣。这次叹服的感觉尤其真心。”
听了文天祥的话,正伏案写东西的赵嘉仁抬起头,用嘲讽的语气说道:“宋瑞,你可知道我为何看不起文人。秦汉过去千年,文人竟然写不出一篇能够讲述秦汉强盛道理的论文。真真是无用至极。”
文天祥年轻时候就颇为自傲,以文人相轻的态度,加上文天祥家的豪富,他当然看不起其他文人。现在又经历许多,听了赵嘉仁的话,自然是点头表示赞同。
赵嘉仁放下笔,“这个书我准备全国发行。而且在报纸上要做宣传。”
“给书做宣传,官家不怕弄到洛阳纸贵么?”文天祥笑道。
“我这么做是为了实施土地国有制做准备,认同这个制度的人越多,在未来的斗争中胜利的几率越大。你想,那些进士地主若是坚持反对土改的态度,那是一定要乱。”赵嘉仁给了答案。
文天祥文:“官家是想通过这些书让进士们选择支持土改?”
赵嘉仁摇头,“我可不敢妄想我是靠一张嘴就能说服世界的人,这个书顶多是批判的武器,进行武器的批判,也势在必行。”
文天祥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赵嘉仁说的都是大实话,肯定会有许多进士和地主们选择对抗,甚至是武力对抗。到现在为止,的确不少人歌颂赵嘉仁的文治和仁德,但是压倒性多数的人都称赞的是赵嘉仁的赫赫武功。赵官家手里掌握着现在全天下最强大的军队,赵官家也是现在天下最会用兵之人。
“官家要我做什么?”文天祥开始下一个问题。
“我想让你做两淮提点刑狱,兼了两淮的学社总长,在两淮巡视。我已经选定了几个地方准备全面开始土改,你还得多给这帮年轻人些指点。”
“可我现在还负责谢道清等人的事情。”文天祥说道。
“哼!”赵嘉仁忍不住哼了一声。他原本很想用非常现代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现在看冷宫也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赵嘉仁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不过赵嘉仁最后还是忍住了这个诱惑。他说道:“我想由我来出资,建立一个安抚机构。用来赡养那些鳏寡孤独之人。”
“官家若是这么想,的确是善举。”文天祥立刻表示赞同。
“或者从户部里面分出民政部和税务局。”赵嘉仁接着问。
“又要分一个出来?”文天祥很是讶异。
六部制度一直是传统的中国模式,各朝各代都有自己在六部下建立的各司。赵嘉仁的模式是干脆建立新的部,虽然新部的首长名叫部长,六部的首长还叫做尚书。可是这变化还是过于激烈。
“是两个。而且我准备制定宪法。以后所谓的祖宗制度就不再存在,官家也不再是口含天宪。而是有明确的宪法。”赵嘉仁说着就有些激动起来。
“为何要这么麻烦?”文天祥很不解。
“有了明文的宪法,就有了讨论的基础。譬如,宪法规定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大宋作为唯物主义国家,不提供宗教组织肆意横行的自由。”赵嘉仁讲道。
“这……倒是有道理。”文天祥微微点头,“可这还是有蛇足之嫌。”
“不。有了宪法,就有了法律基础。而且也有了明确的敌我之分。反对法律的,自然是违法,违法当然有国家的制度来应对。如果规定了土地国有的制度,那么坚持土地国有的就可以根据宪法采取处置手段。而且以后若是发生变化,只要宪法还在,就可以针对不符合宪法的情况拨乱反正。”
“这……官家下旨不就行了?”
“切。宋度宗下过什么像样的旨意。”
这话一出,文天祥脸上的表情非常精彩。好不容易把大笑给憋回去,文天祥说道:“官家,你和我谈这个,我是不是该两股战战汗不敢出?”
赵嘉仁与文天祥都是洒脱人,这话一出,两人忍不住都大笑起来。一位官家谈论之前的官家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上,那大概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要对之前的权臣大开杀戒。然而赵嘉仁没有这个意思,文天祥也知道赵嘉仁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件事就变得非常有喜感了。
笑了一阵之后,文天祥擦掉眼角笑出来的泪花,对赵嘉仁说道:“官家,我读出师表,看诸葛丞相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时候觉得这种事情非常悲愤,没想到真的与官家谈论此事,竟然如此开心。”
“若不是心有怨恨,我等当然不会伤心。”赵嘉仁也爽快地答道。
这一对君臣讨论着他们的理想,倒是非常开心。而宋度宗时代最大权臣的贾似道此时则看完了《秦汉土地所有制以及土地经营初探》,他放下小册子,叹了口气,对长孙贾唯信说道:“大郎,你那这个过来想问什么?”
“阿祖。我想问这个可否真如此。”贾唯信答道。
“是真的又如何,是假的又如何。”贾似道看着非常感慨。
心中感慨了一阵,贾似道看着家里最有前途的长孙还是沉默的等待答案,他也只能思忖起来。贾似道虽然坏了事,被贬斥到广州,但是贾似道毕竟不是宋奸,也不是不坚定份子,而只是个罪人罢了。
大宋对于宋奸和不坚定份子有很多隐性株连,但是对于罪人就没有这个限制。所以贾家在大宋危难之时投奔赵嘉仁,继续坚持抗击蒙古入侵。反倒是意外的获得了重整旗鼓的机会。
现在贾似道的长孙贾唯信已经因为赵官家推行桑蚕生产而得到重用,现在成了杭州农业厅的实权正处。即便谈不上炙手可热,却也是前途似锦。
然而对于《秦汉土地所有制以及土地经营初探》,贾似道心里面是非常不满赵嘉仁的。若是在贾似道公田改革之时,赵嘉仁就能把这个拿出来,贾似道就一定不会走错路。而这里面的内容明显是赵嘉仁当时执行的手段。也就是说赵嘉仁在当时大大的藏了一手,借着贾似道的改革,暗中增加了赵嘉仁的力量。
“赵嘉仁那小子阴险狡诈,这个书……”贾似道开口了。
贾唯信听的认真,就在他觉得爷爷要批判这本小册子的时候,就听贾似道说道:“这个必然是真的。”
第027章 官家无私事(二)
“给我倒杯茶。”贾似道命道。
贾唯信刚站起,就听到爷爷贾似道跟了叮嘱,“用山泉水,不要用那自来水。一股子怪味。”
“是。”贾唯信应道。他觉得自己没喝出什么怪味道,价格一担十文的山泉水和自来水相比的区别也不明显,但是爷爷贾似道总是能非常清晰的分辨出来。之前贾唯信因为家里的山泉水用尽,不得不烧了一壶半是山泉水半是自来水混合水。喝了这个水烹煮的茶叶之后,爷爷贾似道皱着眉问道:“这水怎么混了。”
将事情吩咐下去,贾唯信回到书房。就见到爷爷带着老花镜,有开始看起小册子。
“阿祖,已经开始烧水了。我还想问问,你觉得这里面最要紧的是哪部分?”
贾似道抬起眼,从老花镜的边框上投给长孙一个不满的注视,然后他低下目光叹道:“自然是讲述的权、责、利。赵嘉仁这小子最会收买人心。”
贾唯信听了之后心中大为讶异。他读了这个之后最沉迷的就是对土地制度的描述,秦汉有制度,各种林地,农地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划。到了汉代,随着对淮河流域的开发,开辟了几十条运河。隋炀帝并不是挖出了一条全新的大运河,而是把汉代开辟的运河给沟通起来。这些运河在杜充掘开黄河之后都被冲毁或者淤塞而完蛋。
除了这些规模巨大的建设之外,细节上也有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怎么种田,怎么播种。包括饲养牛的时候不允许过度使用牛耕,还有国家提供铁农具,便是铁农具损坏,只要把那些损坏的部件都拿去给官府,可以换新农具,也不用赔钱。官府只是把这些农具回收之后重新熔铸成新的铁农具。
这种种绝对能称为仁政的制度不仅为贾唯信揭开了过去历史的面纱,让他窥到从所未见的风景。更大大动摇了贾唯信对秦汉的看法。但是自家爷爷对这本小册子的要点评价更是出他意料之外。
贾似道没有卖关子,他继续解释道:“赵嘉仁此次所做的就是要废除私田,恢复公田。若是恢复公田,定然有很多官员要变着法子当公田的地主。哼,当年我的公田改革就是毁在这些人手里。赵嘉仁不想重蹈覆辙,就把权、责、利先讲清楚。权分为所有权和使用权,责任是配套管理,利则是如何分配种出的粮食与其他产物。只要这个区分清楚,那些地主就再无容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