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赞叹道:“想不到黄守备亲冒矢石带领‘红旗军’冲锋破阵从建奴手里缴获的财帛都用在了升斗小民身上,老身自叹不如也!”
徐光启讶异道:“难道黄汉手里的那许多银子都是缴获?”
秦良玉道:“以老身判断十之八九,因为白杆兵参与伏击建奴一次,也得了可观的缴获。”
徐光启哈哈大笑道:“如此老夫放心了,本来老夫还担心黄汉的钱财来路不正呢!哈哈哈……”科学家心里的结解开终于释怀更加兴致勃勃,心里又对爱徒高看了十分。
跟随秦良玉的将领和卫队都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一个个唏嘘不已,能够把自己搏命得到的钱财用来帮助活不下去的升斗小民,这样的主将谁不爱戴?
秦妡怡心里更加觉得凄苦,眼看着就会见到那人了,她此时却担心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当场失声痛哭。
由于这段日子都跟徐光启同进同出,黄汉不是一身戎装,而是读书人打扮,这个亮相让白杆兵将领觉得耳目一新。
见到了结义兄弟,马祥麟迫不及待道:“贤弟呀,你如此打扮为兄都快不敢认了。不错、不错、恐怕如此英气逼人的将领咱大明可不多见。”
黄汉赶紧给众人施礼,秦良玉道:“黄守备你用不着管我等,正事要紧,我们随便看看而已。”
黄汉哪里会怠慢秦良玉,他对少年学兵道:“同学们,今天誉满天下的巾帼英雄近在眼前,大家欢迎秦将军给大家上一堂课好不好?”
顿时掌声如潮,少年们众口一词道:“恭请秦将军授业!”
秦良玉乃是带兵数万的将领,在成千上万的军人面前都谈笑自如,当然不怵即兴演讲,她大大方方开始给六百少年讲石柱风土人情。
黄汉此时却被白杆兵将领和卫队隔开了,亲兵卫队二十个川妹子都知道自家主将的心思,眼看着要离开永平,她们制造机会让秦妡怡单独和黄汉说几句话。
这其实是黄汉第二次跟秦妡怡对话而已,但是黄汉感觉到了秦妡怡态度的变化。
他很欣赏这个模特美人,见那些女兵都站得远远地,于是走近美人轻声道:“一个多月没见,姑娘貌似清减了许多,为何愁容满面啊?”
秦妡怡强忍着没有落泪带着哭腔道:“将军婚期定了吗?奴家恭喜将军抱得美人归。”
黄汉实话实说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尔,是不是抱得美人归那可不一定,我根本不认识郑姑娘,也不知她长相如何,性格又如何?”
这句话说中了秦妡怡的心思,她叹息一声道:“唉!这就是命啊!为何苍天总是如此弄人?”
秦妡怡失魂落魄的样子我见犹怜,黄汉忽然豪情万丈,他道:“苍天弄人犹不悔,明月清风自相随。姑娘你愿意等我创造机会风风光光娶你过门吗?”
想不到朝思暮想的春闺梦里人说话如此直白,秦妡怡顿时桃红满腮,但是她同时听出了黄汉话语里的霸气和自信。
她怔怔地看了黄汉良久,又是一声叹息道:“将军莫要天真了,即便奴家不在意名分,母亲、兄长也不可能答应,奴家不能嫁给将军也会为将军守节,从此孤老一生。”
这从何说起?如此岂不是害了美人一辈子?这个姑娘也太傻了,黄汉哪能背负如此大的感情债,他安慰秦妡怡道:“那不一定,有一个人能够让你母亲和兄长改变主意。”
秦妡怡不傻其实她很灵透,马上明白了黄汉的意思,想了想摇头道:“谈何容易,将军不必如此,今日得了将军准话得知奴家不是单相思心愿已了,奴家已经没有苛求。”
这是一个好姑娘啊!不仅仅模样可人身材出挑还如此纯情。黄汉不由得真的动了情。
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让这个模特美人成为自己的美娇娘,费些周折算得了什么,越是难得越显弥足珍贵呀!
黄汉很认真道:“以两年为限,我要在两年内立下军功争取再次面圣,届时我不要任何封赏,只求圣天子赐婚,只要天子给诰命,即便做平妻秦家也不会丢面子,你母亲和兄长肯定会顺水推舟。”
见黄汉信誓旦旦,美人眼睛亮了起来,她坚定道:“奴家会永远等着将军,无论多少年,哪怕海枯石烂。”
这个时代女子太执着,黄汉一时间情难自已张开双臂把美人紧紧地拥入怀中,两人就这样互相感觉对方的体温一动不动,心儿却都在狂跳不已……
人只要有希望就会有动力,第二天回永平之时,秦妡怡恍如换了一个人,再也不多愁善感睹物思人。
那个青春少女又回来了,依旧欢快得如同一只小燕子。
第一百九十三章:丰收在望
张凤仪其实远远地瞧见了小姑子和黄汉相拥的场景,她也不知黄汉给秦妡怡灌了什么迷汤?
这谁在乎呢?只要小姑子活得开心就好!
秦妡怡见了黄汉一面后反差如此之大,秦良玉也觉察出了端倪,她知道女儿的个性不想过于严苛,决定静观其变。
这个时代跟后世截然不同,没有一丝奉子成婚的可能性。
如果哪一家的女儿敢婚前有苟且,世家大族宁可杀了女儿也不会成人之美。
黄汉只能走正道争取让皇帝赐婚,他其实还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争取封爵,如果如同郑成功那样成为大明的郡王,那么就可以堂而皇之拥有王妃和几位王侧妃。
但是那太遥远,大明何其吝啬爵位,异姓王除了开国时有几个,后来一直到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才有了如郑成功、李定国等等这些不知所谓的王爵。
炙热的夏天渐渐地走远了,中秋节来临,三个月的时间里,黄汉和徐光启以及“红旗军”体都在忙碌,生产自救、安置灾民、基础建设、扩军、加强训练一直在进行中。
如今的“红旗军”势力范围秩序井然,老百姓虽然没有达到丰衣足食的地步但是基本上已经脱离了饥饿。..
徐光启不能够在开平跟黄汉一起欢度中秋节,因为他接到高升礼部尚书的圣旨必须即日回京。
科学家在永平工作三个月,跟黄汉相处出了感情,他多次向手下吐露心声,说自己蹉跎了大半辈子,唯有此次赈灾活民十数万才觉得有意义。
徐光启走了,只带走了两个书童,跟着他的那些具备农业技能的家丁和吏员都留给了黄汉,徐光启命令他们必须培养出能够替代他们的种田能手才能够回去。
眼看着甘薯和马铃薯就会收获,这两样东西在北方存储比较简单。
因为永平地界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有地窖,大概四度左右的恒温地窖用来存储甘薯和马铃薯,只要经常进去翻动、挑拣,保存一年以上都不成问题。
这两样农作物在大明不被人熟知,如何打开销路就是黄汉面临的大问题,毕竟他给了定金包销甘薯和马铃薯。
黄汉又在提前布局,他出银子制造用来烤红薯的炉子,一下子就下达了一千个的制造任务。
大明面临粮食危机,太多人饿肚子,因此酿酒的成本相对应高出太多,马铃薯和甘薯具备含氮物质高,有利于酵母生长的特点,可以作为酿酒需要的粮食。..
虽然鲜马铃薯、甘薯的出酒率低于谷类,但是这两样东西的亩产是谷类的五六倍,成本摊薄下来,生产白酒和酒精的成本只有谷类粮食酒的三成。
酿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酒糟又是喂养猪、牛、马、驴子、骡子的好饲料。
甘薯其实就是后世的地瓜、红薯,用来制造酒精酿造白酒其实并不复杂,工艺流程无非就是制曲、制酒母、蒸煮糊化、糖化发酵、最后一步乃是提高酒精度的关键所在——蒸馏。
明朝的白酒作坊多不胜数,拥有酿酒技术的师傅太多,之所以他们酿造的白酒度数不高就是因为蒸馏次数不够而已。
黄汉让酿酒师傅操作时根据需要增加蒸馏次数就可以得到高度白酒和纯度不是最高的酒精。
马铃薯和甘薯还是加工粉丝、粉条的原料,粉丝、粉条在常温下的保质期胜过稻谷,甚至于存储几年都不会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