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第217节

准备工业化大生产的黄汉怎么能凭借运气把握船舶的质量?因此主龙骨和肋骨都是锻钢打制后镀锡防腐。

为了循序渐进,黄汉没有直接开金手指建造风帆船舶的终结者“飞剪式帆船”,投入生产的是工艺简单,性价比高的老闸船也就是满清时期的“红单船”。

这种船型装载量大,比传统中国帆船速度快,比西式帆船操作更加容易,乃是中国硬帆结合西洋软帆的混搭,属于中西结合的典型产品。

最有竞争力的就是造价便宜,投入运营时使用的水手少了一半,增加了运力,节约了大量成本。

但是这种船型都是中小型船舶,普遍吨位在一百至五百吨之间,黄汉知道这样的船型比二号、三号福船的建造简单多了,手底下曾经建造过福船的工匠完能够胜任。

因此他一下子投入生产十五艘,其中排水量五百吨装载量达到三百余吨的有七艘,排水量三四百吨的八艘。

水营现有的船舶进船坞维修保养,水手们没有放假,他们被组织起来读书、识字、学军纪,学习期间军饷照样足额发放。

水手、炮手们上了岸每天训练学习吃三餐拿到足额军饷,本来萎靡不振的五百余人现在一个个精神抖擞。水手、炮手大多数是老弱根本不打紧。

黄汉又没指望他们去跟敌人殊死搏斗,他需要的是这些人的航海经验。

经过不断找水手们交流,黄汉认识了许多在水师服役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老水兵,这些人大多数去过日本,有些人甚至去过吕宋。

这不奇怪,用朝廷的船跑私人的生意乃是文官武将的生财之道,大明的海贸当然是以跑东洋、南洋为主。

水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这时黄汉拥有的水营战斗力基本上没有,但是也不能放松管理,拥有正五品千户官衔的黄勇被任命为水营实授千总虚衘提两级以抚宁卫正四品签事向兵部报备。

黄汉从年满十三岁的少年学兵中挑选出三个总旗配发鸟铳补入水营,他们即将是第一批水师陆战队,从沿海渔民中招募五百青壮年由老水手一对一培训,争取半年内这些渔民就能够获得独立操帆的技能。

另外有十个总旗的少年学兵即将学习操控红夷大炮,他们是第一批知识青年炮兵。

传授打炮流程的老兵有二十人,是黄汉亲自从一百余会打炮的水营老兵中选拔出来的,这些人在万历末年就服役,如今已经有了超过十年的军龄可谓经验丰富。

少年学兵会在学习中规范打放流程然后形成文字,相信当“红旗军”自产的火炮交给他们实弹打放几个月,炮兵操典就会应运而生,以后不断积累操作经验不断优化改进即可。

有了“虎穴”城作为根据地后,黄汉再次进行了大投入。

现在他不仅仅亲自指导铁匠大师傅们采用钢模空心铸件法铸造钢炮,采取热锻工艺锻接长达三四十米的锻钢龙骨,还指点琉璃厂进行了升级改造。

生产玻璃的原材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很容易获得,由于有了风温技术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加热的高温一千五百余度在“红旗军”体系已经不是难题。

高温使配比的原材料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然后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再进行热处理。

经过几十次失败后,琉璃厂的大师傅成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汉人学不会的东西,哪怕山寨起家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把原创挤压得破产倒闭。

现在“虎穴”城琉璃厂玻璃和玻璃制品的生产已经开始进行,打磨镜片挑选合格的组装单筒望远镜,已经有几十个专业打磨珠宝加工首饰的工匠在生产。

没多久黄氏出品的八倍距单筒望远镜问世,这不是商品而是总旗以上级军官和斥候的制式装备。

有了玻璃,做出如此简单的单筒望远镜需要的技术不值一提,黄汉只不过召集加工玉石的工匠讲明白了望远镜的原理,他们基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其中还有一个叫做彭家旺的工匠居然在京师见过弗朗机人的千里镜,彭家旺今年三十五岁,是黄汉从京师搞来的一百几十个匠户之一。

他有着精湛的加工玉石的手艺,加工琉璃不在话下,如今知道了曾经在京师之时被同僚们当做宝贝的千里镜的原理如此简单,加工工艺根本比不上给皇室加工珠宝乐得合不拢嘴。

第二百八十五章:弗朗机教官

一开始发展黄汉就本着善待工匠的思路,来到“虎穴”城的大师傅得到的月饷不低于“红旗军”营兵标准。

他们不仅仅得到尊重还会得到提拔的机会,已经有杨老实、沈存力、彭家旺等等十几个工匠得到了七品、从七品的军官待遇。

工厂还加大宣传力度,给予勇于研发搞发明创造的大工匠戴大红花骑马游街的精神奖励,给他们记功、加月饷、给现银赏赐等等不一而足的物质奖励,有新发明的大工匠还是优先提拔的对象。

待遇好有人权的工作氛围人人喜欢,匠户们每天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心生产,黄氏出品必是精品会成为企业文化。

离“虎穴”城十余里还有一座城池,那就是原抚宁卫千户所城。

现在也进行了修缮和加固,抚宁卫指挥使的衙门和参将行辕设在此处。

由于朝廷没有拨付维修卫所的费用,永平府也只是派了一些徭役,因此黄汉只修建了一座千户所城作为抚宁卫指挥中枢,其余的千户所、百户所城以及墩堡都被黄汉放弃了。

敌人来了靠分散防御顶个屁用,唯有集中兵力予以打击才能够力挽狂澜,卫城紧靠“虎穴”城,敌人敢来围攻,“红旗军”最少会让敌军留下五千人马。

朝廷来人的接待都是安排在卫城,朝廷派来官吏的办公地点也是坐落在卫城内,“虎穴”城是黄汉的私人堡垒,拒绝访客。

抚宁卫城和“虎穴”城之间有特意修建的大马路相连,宽度是官道平均值的三倍有余,现在路两侧的地皮暴涨。

许多商贾认为“虎穴”城和抚宁卫城人口多、钱多,而这两座城太小已经接近满负荷,两城之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池的外郭,因此纷纷买地皮造房子开店做生意。

见到这里渐渐地繁荣,生活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买卖东西又很方便,没有在城池里安家的老百姓也选择来到两城之间安家落户。

四月初,调拨的船舶经过检修保养后再次下水,黄汉开始训练所有的步兵、骑兵适应航海,还要挑选一些战马来适应乘船。

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经常乘船出海才能够让所有人马得到锻炼,经过多次尝试还晕船的兵丁只能放弃带他们出海作战。

黄汉特意带着船队赶去登州拜访师兄孙元化,送上了三千两银子的见面礼和一副黄金甲。

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的孙元化见到了师傅的关门弟子很是热情,他此时正是坐镇一方踌躇满志的时候,当然会提携小师弟。

听说“红旗军”要组建炮兵急缺教官他二话没说直接给了拂朗亚兰达、方斯谷、额弘略、恭撒彔四个弗朗机教官和二十个已经出师的明军炮兵,给了四门老旧十二磅炮用作教学。

但是他有前提,这些人去“红旗军”支教一年后还是要回登州。

黄汉知道孙元化巡抚登莱之时,辽人避战乱居山东者高达十几万,登莱的辽民恐怕要有六七万,如此之多的人口涌入已经成为了当地的负担。

因为孙元化等等文官武将的做法跟黄汉投资厂矿、增加田亩安置老百姓完全不同,他们解决流民问题唯有靠朝廷下拨救济粮。

如果孔有德还是会如历史上那样祸害登莱,这些辽民一定会参与兴风作浪,此时能够弄走一些人口乃是做加法,大明会少了这些敌人,多出纳税人和兵源。

他跟孙元化协商,告知师兄如今抚宁卫的军户严重不足,自己搞了大量田亩需要解决耕种的人手问题。

孙元化的问题是人手太多,田亩不足,因为他也是士大夫,也是东林党员,他不可能下手去损害士大夫利益,况且登莱又没有被建奴肆掠损失人口,恰恰相反,去年春天还逃来了不少北直隶流民。

他当然知道北直隶被后金军掳走了不少老百姓,黄汉地多缺人乃是情理之中,他支持黄汉来登莱捞人,立刻布置总兵官张可大和副将张焘协助办理。

介于运力有限,虽然有登莱水师帮忙运输,黄汉回“虎穴”城之时只带回来一千户辽民。

接下来会有更多船舶参与去登莱运辽民,如此釜底抽薪即便孔有德为祸登莱也会导致大明损失下降不少,最起码黄汉搞回“虎穴”城的这些人会保住了性命。

首节 上一节 217/7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