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第295节

辽西走廊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河套土地肥沃还是长日照地区,更加适合农作物生长、小流域治理。

修建了中小型水库保证能够蓄得住水,完全能够应对三十年一遇的旱情,修通了沟渠在涝灾来临之时又能够利用落差快速排水。

拥有了旱涝保收的粮食产区,拥有了宁远到山海关之间的三百余万亩无主良田能够养军民百万,在粮食危机的明末乱世太重要了。

黄汉的下一步计划就会谋求控制山海关,接下来山海关到抚宁卫、开平镇之间的大量良田又能够较好地掌握,即便不能全部拿下,搞一两成也有几百万亩之多。

估摸着今年春天接家小来关外屯垦的现象少之甚少,到了秋天就会截然不同。

因为不见兔子不撒鹰是精明汉人的通病,那时他们会获得收成,得到了粮食和银子,会产生出带上家小吃饱肚子的心思。

这些老弱之兵绝大多数在营伍里也是被欺负的存在,名义上月饷是一两左右银子,真的到手的数目不可能超过五钱。

就这样还经常一欠就是半年,现在每个月实发六钱银子五斗杂粮,大部分人心满意足。

这些粮饷也足以维持两三个人饱食,混些野菜、树皮让四五个人不挨饿也能够做到,毕竟六钱银子可以买二百斤甘薯干。

宁远城里的老百姓有一半是驻军的家属,一部分是失去家园逃来的辽民,还有些就是内地卫所派来服役的班军,这些人退化得跟农民差不离。

屯垦能不能成功没有人能够预知,靠这个时代军民的自觉性乃是笑话,三年内采取强制手段势在必行,已经在关外的军民一个人也不放归是原则。

班军、老百姓,黄汉同样采取每一个有丁口的家庭给田五十亩的办法进行军屯,愿意接家小来的免费,想回家的先完成三年屯垦看劳动表现。

刘在旗的宣传队也扩军了,如今有了一个百总,他现在拥有正八品赞画的文官品级领宣传队百总,麾下两个总旗官得到了正九品主簿文职。

大明官场文武殊途,能够得到朝廷承认的文官品级使得刘在旗有了一步登天的成就感,他亲自带了一个总旗宣传队员来到宁远宣传军屯的必要性和给予屯民创造的条件。

宣传队还有一个总旗留在金州,一大半人的任务是充当学习班的老师。

想必有了几十个童生、秀才天天跟那些将领磨嘴皮,起到的效果一定不错,最起码这些人离开学习班后肯定再也不想回头听他们唠叨。

刚刚开始颁布屯垦的法令基本上没有军民敢搭腔,因为建奴不时就会来宁远转一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麦子都有可能等不到收获就便宜了建奴。

为了打消军民的后顾之忧,宣传队把黄汉的应对办法广泛宣传。

宁远西到山海关北这片广袤的地盘皆可挑选地肥水美之地屯垦,“红旗军”保证所有屯垦军民的收成。

如果屯田被建奴毁了,每毁一亩田“红旗军”赔偿麦子五斗,如果屯民被建奴杀了,不分老幼妇孺,每一个人都会得到“红旗军”三十两银子的赔偿。

军民所种的田亩以一丁五十亩定额,收成“红旗军”和军民各得一半,在屯垦期,所有屯民家庭的男丁都可以享受每个月六钱银子五斗杂粮的卫所军待遇。

屯民也需要参加红旗军组织的水利工程、防御工程建设,参加集体工程之时无需自带伙食,所有人都会得到定量供应的食物,干活卖力者给赏钱,偷奸耍滑者扣伙食的定量、情节严重者鞭挞。

宣传队解释了什么叫做扣伙食的定量,“红旗军”组织劳动力做体力活,人人都能够吃早、中、晚三餐,被认定偷奸耍滑的人晚饭没得吃,屡教不改才会挨鞭子。

宣传毕竟是停留在口头上,许多人将信将疑,接下来就没有人不相信了,因为“红旗军”真的发下了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黍米,只不过要拿到手六钱银子和五斗杂粮必须建立户籍。

无丁不成户,于是乎许多被裁汰的老卒跟失去了男人的家庭重新结合,渐渐的女人很明显不够男丁成家。

宣传队紧急动员了从复州、金州解救的妇女两三千来到宁远跟老卒配对,这些女人绝大多数是建奴的玩物,能够得到做人妻的机会都很珍惜,也少有人挑肥拣瘦。

毕竟这个时代婚姻自主者不多,基本上是父母做主,“红旗军”会保护所有解救的女人,也是成千上万可怜女子的娘家人。

如果谁遭遇家暴可以跟负责帮扶的“红旗军”少年学兵倾诉、也可以找宣传队员、镇抚官做主,届时施暴的男人会被教育,情节严重的完全有可能判处男人劳改,判女人改嫁。

第三百九十五章:防御体系

其实绝大多数老卒是穷得娶不上媳妇的人,他们这才单身在军队里混日子图个衣食,在军营里别说见到女人,见到母猪都有想法。

得到了娶媳妇的机会,哪有人会不乐意,况且带来让他们相亲的女人都没有残疾,身体健康。

最后高有谋带着一帮宁远吏员统计出屯民九千几百户,人口接近三万,孩子和老人很少,大部分都是男女劳力。

吃饱了肚子,娶上了媳妇,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凭力气下功夫种好五十亩良田,大部分被裁汰的营兵有了因祸得福的感觉。

宁远城里的战争难民和班军也激情似火,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命金贵,居然值三十两银子,他们相信了“红旗军”能够提供保护。

否则被建奴祸害一个人“红旗军”赔偿三十两雪花银,毁了一亩田的收成陪五斗麦子,长期以往谁赔得起?

“红旗军”展示军威每天都在进行中,彪悍的铁甲骑兵队经常出现在数万军民的眼前,火器部队的野战炮兵营也经常在老百姓眼皮底下操练。

老百姓不懂何为强军,但是他们懂得相互比较,发现“红旗军”果然不同凡响,人心安定许多。裁汰下来的营兵一个个都是内行,他们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

屯垦的军民对宁远守军有了信心,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春耕忙得不亦乐乎。

在管理军屯的同时强化训练也紧锣密鼓开始了,原宁远驻军中的老弱被排除,武官家丁大量跟随主将调离,普通兵丁每天吃三餐并且吃到了鸡蛋和海鱼,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没有人是瞎子,跟军人相处根本不需要太多废话,看行动即可!

由于原宁远兵丁百总以上级军官一个都不在,依旧留下带兵的百总、总旗官也是瞧上去或者风评不错的基层军官。

黄沂州训话更加简单,他告诉大家从今天开始按时、按实发饷,而且是发放到每一个士卒手中,不许任何人克扣。

接下来留下的七千余营兵就被打散和滦州守备营、“红旗军”混编,介于宁远周围地域广阔防线比较长,憨子的骑兵也全部集中到这里训练。

加上了宁远骑兵两千余,滦州守备营四百骑兵,“红旗军”骑兵有了三千二百冷兵器骑兵,两千八百骑兵火枪手。

前宁远的骑兵也有一小半使用热兵器,他们大多数是使用三眼铳,黄汉瞧不上这东西,因为射程太短有效杀伤距离还不如弓箭,况且骑在马上利用火折子或者火绳点火太容易失误。

兵器是战士们的依仗,必须能够让人彻底放心才行,因此吞了宁远驻防骑兵后,使用三眼铳的骑兵全部换装自生铳。

在辽东经营多年的袁崇焕和孙承宗都是崇尚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对阵建奴,都不遗余力修建堡垒执行塔攻计划。

历史记载孙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墩台若干就可见一斑,因此宁远附近简直是墩堡林立。

黄汉终于拣着大便宜了,大明在辽西走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防御体系在原本的历史上形同虚设,建奴隔三差五就越过宁远防线威胁山海关。

那是由于关宁军没有战心,更加没有为国杀敌的责任感,倒不是他们的战斗力比建奴相差十万八千里。

关宁军的战斗力是不如后金军,但是在建奴深入辽西走廊进兵到了山海关之时,如果关宁军将士们有为国而战的豪情,扑上去依托防御体系层层阻截,打几个大胜仗消灭成千上万后金军也不在话下。

估摸着只要关宁军能够雄起一回,从今往后在没有攻取锦州和松山城、宁远、前屯卫、高台堡、杏山城、塔山城等等有关宁军坚守城堡的情况下再也不敢绕过城池深入关宁军驻防腹地四五百里。

现如今的历史有了小转折,宁远较早的被“红旗军”控制,黄汉依托三五里就会出现的坚固屯堡用热兵器部队来布防,凭借炮火杀敌相对容易太多。

首节 上一节 295/7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