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流寇肆掠湖广,不少信任“红旗军”的地主老财达官贵人寻到这里购买宅院躲避匪患。
人口中增加了不少有钱人,消费自然增多,带动了周边屯户的大生产,蔬菜、鸡鸭鹅、羊、生猪都能够卖上好价钱。
“长江分遣队”现在拥有战船一百八十余艘,水兵四千余。
最小的哨船乘员十一人,人人都有自生铳,船头和船尾各有一门一磅弗朗机炮,现如今的水兵都是全能,不仅仅能够操帆、划桨、掌舵,还人人都会打响弗朗机炮。
最大的内河战船排水量不足三百吨,乘员一个总旗五十六人,拥有两门三磅、四门一磅弗朗机炮和一门六磅红夷大炮,这样的火力在长江上可以横行无忌。
荆州地界二十几万隶属于“红旗军”体系的百姓已经完成了保甲联防,建立了户口本、粮本,这就意味着他们能够享受到平价粮和诸多官价商品。
自耕农把土地投献士大夫说不定还会被盘剥得山穷水尽,但是投献给“红旗军”从今往后就能够保证土地的足一半收益,而且土地所有权不变。
为“红旗军”种田当然成为体系内一份子,每家每户只要出一丁参与集训就能够按月领取五斗杂粮、六钱银子,不仅仅得到平价商品等等好处,还有了保护伞。
地方上的衙役、胥吏再也不会来派徭役收取苛捐杂税,任何要钱、要人的事由都有“红旗军”全部代付。
明末官府盘剥得民不聊生难道是崇祯愿意的吗?不是!怎么看辽饷加正税都不可能让老百姓流离失所,况且崇祯还经常给某地赈济、免税。
也不会是封疆大吏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而是那些最基层的小吏、衙役。
这些人扛着为朝廷办事的牌子,胡作非为,乱摊派吃拿卡要存属正常,但是这些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主,他们知道自己巧立名目的盘剥上不了台面,怎么可能敢跟“红旗军”叽叽歪歪?
以贪赃枉法收集一个胥吏、衙役的罪证容易得很,赵坤只不过安排了两三次,十几个衙役、胥吏被扔进徐明扬管理下的大狱,最后判处充军送去辽西,打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捋虎须。
徐明扬组织军民守城有功,前年已经官升一级当上了荆州府同知,这还是荆州地方官和乡绅联名上书挽留的结果,否则徐明扬升官后会调任。
这三年时间徐明扬真的很开心,眼看着荆州在自己参与管理下,几十万老百姓安居乐业,该完成的朝廷税赋从来不愁。
他更加深刻领悟到武力的重要性,他在执政期间也会遇到同僚的刁难。
每当觉得安民、养兵的政策受到了阻力之时,心腹家丁不知联系了什么人,紧接着就把那些不服管教官员的丑事收集了一箩筐。
用不着针锋相对,被拿住把柄的官员都有了觉悟,知道在荆州这一任还是规规矩矩拿俸禄过日子,想刮地皮有可能送了命。
现在荆州地方官都知道,在这里当官保准能够出政绩,但是也保证得不到实惠,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绝大多数官员都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再存有痴心妄想。
靠近长江的这个地肥水美的地方,只要不存在人祸,天灾的威力不可怕,人祸不仅仅是流寇打家劫舍,还包括官府横征暴敛。
荆州如今有了徐明扬这样的好官,有了“红旗军”这个坚强的后盾,这方水土何止能够养活这方人,还能够结余大量粮食支援山陕、河南。
这就是黄汉以后的执政纲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严格管理官员、吏员、衙役。
这些人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只要做到公务员不吃拿卡要依法办事,不懒政、怠政,这个国家自然欣欣向荣,老百姓肯定能够安居乐业。
第六百六十章:杀来了
教育很重要,提高升斗小民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自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荆州府的不少家庭加入“红旗军”体系,家中有一个男丁在农闲时节参与集训不仅仅练就杀敌技能,还能够感觉到集体的力量。
手里握着白蜡杆长枪,由于经常听“红旗军”宣传队员和镇抚官讲课,开始读书、识字、学习的升斗小民懂得了自尊自爱。
他们再也不会逆来顺受,村子里参与“红旗军”集训的青壮年多着呢,衙役、胥吏真的不敢放肆。
赵坤麾下有“红旗军”正兵五个千总,有训练时间超过一年的乡勇一万五千人,这段时间荆州沿江一百里内没有出现过大股流寇聚集。
现在赵坤不断出击,也在不遗余力收集战马、挽马,他争取组建一支两千骑规模的骑兵队伍,这样才能够做到把那些妄图接近荆州地区的小股流寇歼灭,而不是击溃。
安庆府“红旗军”染指时间仅仅一年而已,转正的乡勇不多,主将裴元武麾下的“红旗军”正兵只有五个把总一千八百人马,其中有骑兵三百六十,还有训练中的乡勇有三千。
由于这里读书人比例高,罗名士管理的宣传队人数倒是发展得很快,现在有足两个百总,包括罗名士在内都在苦练自生铳射击。
内地驻防的“红旗军”将领手里骑兵最多的是谷如山。
他如今拥有两个千总骑兵,都能够拥有双马骑乘,基本上是一匹中上等战马、一匹挽马或者下等战马混搭。
谷如山还有两个千总火枪手,一个千总冷兵器步兵,一个把总炮兵。
颍州、霍邱县等等州县被流寇祸害得太狠,太多衣食无着的老百姓被转运去了辽西走廊屯垦。
故土难离的百姓人人自危,都自觉自愿接受“红旗军”训练,这里有农闲时集训的乡勇高达两万。
谷如山来到颍州后已经跟流寇交手七八次,甚至于干掉了草上飞、上山虎几个七十二营里有名号的大头目,这当然归功于有骑兵奔袭的好处。
也是由于拥有奔袭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环,导致能够袭击到流寇马队能够缴获到战马、挽马壮大骑兵队伍。
颍州地界众志成城,每家每户都跟流寇不共戴天。
又有谷如山不断出击杀散七十二营的队伍在流寇中有了一些威名,现在流寇绕着这里走,基本上不肯往颍州流窜。
一年内多次混战,直接影响了收成,颍州这一带即便种了玉蜀黍、马铃薯和甘薯也无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崇祯九年初春紧急调运了三十万石粮食才遏制住了易子而食的大饥荒。
河南被流寇、建奴轮番祸害更加民不聊生,更多难民涌入南直隶江北地区。
谷如山一直在布置麾下引导难民前往安庆、海州进行转运,还好有“红旗军”运进粮食、运出难民,历史上百万人饿死的惨剧没有上演。
由于今年保全了四百余万亩田地完成了秋收,其中有一半属于“红旗军”组织的屯垦,谷如山得到了马铃薯、玉蜀黍、甘薯以及一部分麦子和杂粮,总量达到一百余万石。
以颍州为中心几百里地界的百万人口手里也有了一些收成,在能够得到“红旗军”一些救济粮的情况下不至于流离失所。
但是这要建立在不被流寇或者清兵抢劫的情况下,可是旗卫、斥候传回的情报表明,建奴已经打到了开封,大有可能继续往东攻城略地。
谷如山高度紧张,倪姑、倪本纯组织的宣传队也在广泛宣传,霍邱县、颍州等等“红旗军”染指的地盘都在加强盘查和防御。
不少官员得到“红旗军”解救不仅仅自己死里逃生,还保全了一大家子的性命。
他们都不遗余力宣传以“红旗军”为主导的保甲联防,加入宣传队的仕子、童生不在少数,甚至于有了十几位士大夫的子弟。
为了不让流寇和建奴得到补给,宣传队号召军民们把所有的粮食和牲口都运进就近的城池。
已经被流寇荼毒一次的颍州军民、官吏见识过了兵灾的可怕,他们没有了幻想。
知道唯有齐心协力坚守城池才能够保全自己和家人,几座县城里组织的守卫者都超过一万,最起码都有白蜡杆长枪用来刺杀。
河南、陕西、山西诸多凭借城池坚守的军民、官吏见建奴依旧肆虐没有一丝退兵意图,而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池导致粮食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