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军队的干涉,成都城池内包括周边没有被流寇攻破城池内的存粮都被集中使用。
这些粮食不全部是军粮、官仓的存粮,绝大多数是向地主官僚借贷的粮食,顾准没有在四川打土豪、分田地,因为在此时过早的激化矛盾得不偿失。
“红旗军”出具收据证明借贷粮食的数量,明年秋收还本付息,如果商贾愿意售卖,“红旗军”以最高出价两块银元一石精米结算。
如果有地主老财奸商黑了心想着囤积居奇发国难财,“红旗军”镇抚官和宣传员会明目张胆告知这些人,他们不会再受到“红旗军”、白杆兵保护。
这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威胁,拥有粮食的官僚地主如果不借贷、售卖粮食,等待他们的就是成千上万流民来哄抢。
真发展成那样,不仅仅是损失粮食,人被杀、家当被洗劫一空,房子被付之一炬那是板上钉钉。
在强权之下没有不识抬举之人,况且这些人又没有损失,只不过是得不到暴利而已,“红旗军”只用了十几天就集中到手了大几十万石救命粮。
维稳为主,解决几百万人的吃饭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军队强取官僚、商贾的存粮进行配给供应,没有被转运的川民必须登记户口领取粮本借贷粮食度日。
成都平原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已经跟不上人口发展的需要,计划利用这一次被流寇祸害了千家万户的机会移民二十万户一百万人左右前往“汉江省”。
秦良玉参与剿寇接济饥民一个多月,深刻领悟了守稳四川的重要性。
顾准提出当下要确保留下的川民都要有田亩耕种,而且要确保种田能够得到收成。
如果明年再被流寇祸害一回,连“红旗军”体系恐怕也会无计可施,几百万人亏空一年还能够勉强撑住,连年亏空哪有这个能力?
秦良玉已经被消磨了不少杀敌热情,此时脾气小了许多,见到川民不至于流离失所,瞧见盗寇四起的势头被遏制,当然肯定了“红旗军”的功绩。
在成都辞旧迎新后,正月初五,一个千总“红旗军”正兵、一个千总卫所军和三千乡勇推着两千辆独轮车满载一万石大米往保宁府进发。
白杆兵出动了七千人其中有秦拱明的一营新军,秦良玉亲自领兵。
川军侯良柱部出兵三千,领兵将领是游击将军侯采,他是已经被降级成为参将的侯良柱的养子。
与此同时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也分路往川北进兵,守稳蜀北主要门户七盘关、阳平关、梨树口、剑州等等险要。
征西将军行辕将要设在保宁府治所在地阆州城,这里可以居中策应守关驻军,此时流寇主力远在西安、咸阳,相信秦良玉、顾准赶在春耕之前完全可以完成部署。
第八百一十四章:万劫不复
楚楚太忙了,没有能够去汉城陪黄汉过年。
因为去年秋天,金陵不夜城隆重开业,引得南直隶富家子趋之若鹜,使得楚楚名下郑秀娥、秦妡怡共同出资的建筑队、装修队接到了无数订单。
锦绣江南乃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纺织业空前繁荣,海贸无比发达,明末资本主义就在这里萌芽,拥有几十万产业工人。
虎穴城、山海关、天津卫各家工厂生产的抽水马桶、镍白铜管、镀锌管、水龙头、阀门等等高于成本价五倍以上的产品全部脱销,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后。
新产品大卖黄汉本人也会受益匪浅,因为他开金手指设计的产品不仅仅是自己投资生产赚取高额利润,仿制的商家都得给费用,“红旗军”体系的专利保护期是十五年。
比如说抽水马桶,哪个商家敢不缴纳专利费大言不惭是他们的原创,黄汉真有可能把他们罚得倾家荡产,黄汉不仗势欺人,也不能让别人欺负了。
南京城里的勋贵、财阀、地主们都以家中有自来水和卫生间为时尚,他们也确实爱上了这种生活。
这就跟城市人偶尔到了极不发达的农村需要蹲坑排泄时极度难受一个道理。
由俭入奢容易,由奢入俭难上加难,用惯了抽水马桶的勋贵自然受不了臭烘烘的茅房或者是经常溅一屁股粪水的传统马桶。
新的一年来到了,完成了半年实习期的学兵将要有八千人成为正兵。
黄汉还是强化水师,走年轻化、知识化的路子,足四千知识青少年进入龙武水师服役。
近卫营接收了一千青少年,其余人分别派遣到各营服役。
从近卫营服役满两年的少年军官和伍长中提拔了九百人,最起码给予小旗官职务,总旗官、百总、把总占比超过一半。
他们将要有三百人在杨小锤、沈友略率领下于正月初十乘船出发前往四川。
由于体系内的钢铁产量年年翻倍,自生铳和米尼枪的产量早已能够满足装备需要。
三百少年军官护送五千支自生铳、一千支米尼枪和六十门一磅弗朗机炮同行。
有了这些装备,再有三百军官,拉上顾准训练的卫所军强化训练三个月,两个“红旗军”乙种正兵营水到渠成。
明年夏天,川北就会有以顾准为首,杨小锤、沈友略为辅的三营“红旗军”正兵,人数足一万。
虽然是乙种营,但是在山区表现出的战斗力不会太差,因为他们仅仅是骑兵数量达不到千总规模只有一个把总而已。
相信四川有了比历史上强大的白杆兵,再多出三营“红旗军”正兵和卫所军、乡勇若干,守土绰绰有余。
黄汉临行前给沈友略、杨小锤这两个弟子亲卫出身的代理营主将交了底。
发展到冬天,成都北除了不低于一万“红旗军”正兵,还要训练出足以守土的卫所军十八个千总两万人,三天一练的冷兵器乡勇武装也不得低于两万。
不仅仅给顾准派遣学院派军官运装备,赵坤和谷如山、裴元武、俞全佐也分别得到了二百军官和四千支自生铳、米尼枪,同样给了他们扩充两个乙种营的编制。
何勇庆、雷鸣春、林顺文、王瑸、黄新生、黄新甫等等分别代理营主将,何时去掉代理两个字,就得看他们是不是有指挥三四千人马的能力。
亲卫营人马六千七百二十人,没有炮兵和缁重兵,最起码都是能够骑马疾驰的步兵,具备骑战技能的占比超过一半。
营主将顾奎,副营官严从优、总镇抚官顾吉祥,第一千总戈大本,黄昂见习第二千总,毛承斗、施显等等七个弟子亲卫都分别代理把总职务。
与“红旗军”体系朝气蓬勃截然不同,辽东可谓愁云惨淡,到处死气沉沉,这当然是满清军民获得了准确消息,知道驻防朝鲜的十万清军飞灰湮灭的结果。
最可靠消息来源当然是亲身经历者——被放归的五百鞑子和建奴。
被放归的鞑子和建奴不傻,他们得到了防身武器一把顺刀,每人领了二十个炊饼、五个海鱼罐头作为干粮离开战船乘坐小艇踏上了辽东的土地后,都不敢惊动任何人。
各回各家是他们的选择,这些人都是资深正兵相当熟悉地形,熟悉巡逻队的规律,他们翻山越岭走山路、走夜路,绝大多数人安全到家。
一百建奴都是来自于镶白旗,他们所在的牛录如今比较惨,因为超过一半男丁出征更加导致劳动力不够,绝大多数家庭都在节衣缩食。
由于受到了汉人的同化,建奴如今也知道过年,只不过节日气氛不太隆重,一百个家庭在正月初意外的见到了家主归来,喜极而泣者不知凡几。
这些人都是建奴的正兵,原本在牛录中就有地位,况且有不少牛录额真已经把命丢在朝鲜,如今牛录里还无人知晓。
见到有从朝鲜回来的马甲、步甲,同牛录的家庭当然会来询问自家亲人为何迟迟不归?
结果可想而知,隶属于镶白旗的牛录有两三千家哭声动天,这个大年过得凄凄惨惨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