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第70节

京师城外几个收容失去建制兵丁的营盘里众说纷纭,黄汉准备挑选弓马娴熟的骑兵、骁勇善战的步兵加入“红旗军”的消息让许多明军怦然心动。

锦衣卫也乐得帮忙,李若琏亲自带着几十个校尉去几个明军营盘帮助协调。

弓马娴熟的骑兵没有哪个将领不喜欢,黄汉来横插一杠子势必引起抵触。

拥有强大的骑兵才能够拥有机动力,完成奔袭才有可能。

汉民族跟草原民族的战斗都是汉人损失惨重,究其原因就是汉人没有强大的骑兵,打赢了敌人只不过是击退而已,而被草原民族打败了就是全军覆没。

要把一个从来没骑过马的农民训练成为弓马娴熟的骑兵,没有三五年的刻苦训练根本做不到。

现在有皇帝的旨意,有天子亲军来交涉,黄汉当然要用足了这大好机会,争取网罗一些武力值高的骑兵纳入麾下。

那些吃了败仗的将领虽然自认为品级高于小小卫指挥同知,但是人家是屡建功勋的当红将领,此时最好不要做出什么不和谐的举措,一个个捏着鼻子让“红旗军”来营地选人。

还好,“红旗军”眼角高,兵痞不要,油滑之人,哪怕他们弓马娴熟也不会收留,虽然主动来报名接受挑选的明军有几大千,但是最后黄汉只收下了三百骑兵,七百步兵。

黄汉还是以事实说话,用实打实的钱粮来阐明自己对待袍泽的态度,他立刻让郑孝文给收下的明军登记姓名籍贯后发放三个月足饷。

户部确实按照一千三百六十人的兵额给粮饷了,而且是按照骑兵三步兵七核发,但是黄汉懂大明官场的规矩,没敢拿足额,只敢拿了七成。

黄汉拿到户部的钱粮这手进那手出还不够,只得拿出一些缴获银子给郑孝文补上按实发放一千新加入的明军粮饷拉下的亏空。

这一千人马都是明军老兵,这时却是“红旗军”新兵,他们暂时得不到家丁待遇,跟关内营兵待遇相同,为了给予他们方便,郑孝文答应所有的明军可以自由选择拿本色和折色。

九成明军的家小都不在附近,他们选择了拿折色,当白花花的三五两银子到手之时,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这些人本来就是三四百“红旗军”家丁战士从几大千有过实战经历的明军中精挑细选的兵丁,连步兵都会骑马而且身强体壮。

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当兵几年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月饷会有如此之多。

因为他们不是主将的家丁,得到的军饷被层层盘剥后到手足额的一半就已经谢天谢地。

黄汉亲自带领家丁们进行宣传,大讲“红旗军”的权利和义务,特别强调“红旗军”的军纪,让每个大头兵都知道了“红旗军”最重要的一条军纪就是“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

苦哈哈的普通兵丁来自老百姓,主将要求大家爱护老百姓当然会得到认同,况且主将还庄严承诺以后“红旗军”营兵都是拿足饷,这就意味着每一次发饷兵丁们都能够得到能够养家糊口的卖命银子。

“红旗军”大营一片欢声笑语,吃饱喝足的营兵们三五一群围着家丁战士听他们讲奇袭遵化的故事,得知参与袭击遵化的战士们每人都至少拿了四十两雪花银塞入腰包,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娘的,原来把命卖给黄守备是如此值钱啊!看来跟着这位骁勇善战的大人真的有可能升官发财改换门庭呢!

――――

书友们千万别忘了投推荐票,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

一千新招募的“红旗军”营兵自认为有两下子,只要主将敢打敢拼,他们没有理由不奋勇向前。

这些汉子被刺激了,他们暗自摩拳擦掌,期待再次攻城拔寨之时一定要得到斩首功争取让父母妻儿都过上好日子。

黄汉这段时间一直是占大明便宜,直接挑有战斗技能的好兵收为己用,免去了把放下锄头的农民训练成军的旷日持久。

明军有百万之多,有武艺和能够骑射的兵丁何其多也,之所以这些人被历史湮灭完全是因为少了一个出类拔萃的领头人。

爱好读世界战争史的黄汉太懂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被沙漠之狐隆美尔打得丧胆的美军在巴顿将军带领下判若两人,直接把德军非洲军团打得兵败如山倒。

吴化文的汉奸军投奔了共产党后脱胎换骨,居然成为了率先攻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拿下总统府的功勋部队。

全靠自己训练部队不可取,有的时候拿来主义也不错,只要“红旗军”的军魂在,加入其中的战士就会被同化,最后肯定跟起家的家丁战士不分彼此。

但是这也有前提,一次性选几十、几百人马能够保证质量,如果扩充太快真的一下子给千军万马让黄汉指挥,军队再要做到如臂使指就难以保证。

况且“红旗军”都是挑武力值高而且本分之人收为己用,过了后金军入关打得诸多明军队伍失去建制的这个时机,哪里会有如此多的明军可供黄汉选拔。

现在黄汉的麾下比较复杂,他们的家乡可能遍布大明九边重镇。

黄汉不担心麾下来自五湖四海,他认为一旦这些人跟着“红旗军”混得风生水起起到的模范效应会让自己获益匪浅。

现代人的眼光当然长远,黄汉不仅仅不会满足于在永平府小打小闹,甚至不认为打得建奴亡国灭种就是终极目标,大明很辽阔,世界更广大,勤劳智慧的汉民族理应成为世界王者。

郑孝文出来转了几天就完成了由士子到士大夫的华丽转身,他已经是正经八百的正九品主簿。此时的工作热情毋庸置疑,跟户部吏员打交道宋鹏飞可做不来,全仰仗郑孝文来周旋。

郑国昌见黄汉有意提携儿子当然高兴,他不遗余力协助永平守备营成军也算得上名正言顺,因为他毕竟还是永平按察使,在永平兵备道白养粹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直接管军乃是分内之事。

他利用老关系给这支部队搞了一千三百六十件鸳鸯战袄送来军中,铁甲这东西太昂贵,本来就不是普通士兵的制式装备,郑国昌没好意思开口索要。

虽然户部尚书李标风评不错不是一个大贪官,而是一个肯做事的大臣,但是户部上上下下的官吏何其多也,给你来个拖字决也会把你坑得没脾气。

永平守备营的粮饷之所以能够及时到位,就是郑按察通过门生故吏的关系网开了方便之门,果然是朝中无人莫做官啊!

黄汉得到了七成粮饷其实在大明已经属于绝无仅有,只给了各级官吏三成漂没,如果不是有郑国昌的面子恐怕说不过去。

本来“红旗军”铁甲家丁骑士就是一人双乘而来,路上打劫后金军又得到了战马、挽马三四百匹,现在给加入的三百明军骑兵换上了膘肥体壮的辽东战马。

明军缺粮少饷,这三百骑兵原来的战马绝大多数不是好马,骑兵没有良驹骑乘当然会影响冲击速度,也会导致骑士的战斗技能打折扣,最好的战马装备骑兵理所当然。

给骑兵战士换上好马,相对差一些的战马会让步兵骑乘,步兵也有战马代步在明军之中绝对是稀罕事,七百得到马匹的步兵都乐得合不拢嘴。

三天后,换上了崭新鸳鸯战袄的明军英姿勃发,一千六百余匹战马、挽马,一千四百六十七位将士向广渠门方向挥挥手往东而去,这些大明军人将要给后金军点颜色看看。

黄汉忽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按理说永平守备营应该有个隶属关系才对!

然而到如今为止,只有郑国昌这个按察使是直接管辖自己的上官,朝廷没有明确永平守备营驻地、本色粮草提供地。

发放折色应该经过兵备道之手,可是黄汉不知道原永平兵备道是战死了还是逃跑了,也不知道朝廷有没有任命新的永平兵备。

其实永平府以前有一位兵备道,这个人叫做白养粹两榜进士出身,可惜此人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居然投降了后金军,朝廷此时有可能还没有确认消息,因此选择了沉默。

还有一件事也很奇怪,自己带着人马走了,没人过问去哪里?又准备去干什么?

这个问题大了,岂不是以后“红旗军”每一次报捷都要直达兵部,这应该不符合程序!

看来衮衮诸公晕菜了,永平守备营在大明丢了永平府城的情况下貌似成为了无根之浮萍。

区区千把人新组建的营伍也没人认为能够左右战局,况且“红旗军”擅长游击,以前没有上官交代任务,“红旗军”也是捷报频传,这一次看来是兵部有意不干预让黄汉再次自由发挥。

首节 上一节 70/7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