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子和杨汉威、袁思明几位军官大声向老百姓传达命令,让他们拿上一些粮食速速撤退,大军马上会焚毁所有带不走的物资。
得知大军要烧毁带不走的那许多好东西,被解救的汉民哗然了。“那么多粮食、那许多大车都准备烧了?”
“不能啊?粮食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军爷你们不能烧粮食啊!”
袁思明道:“没办法,山路崎岖大车无法通行,不烧了早晚还会被狗鞑子夺回去。”
憨子大声道:“舍不得粮食你们可以多扛走一些,咱们等你们上路后才会放火。”
“大人,万万不可如此啊!鞑子掳掠不知有多少乡里乡亲逃进了山里,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饿肚子,有了这许多粮食不知能活多少人呢!”
袁思明道:“大家不要再废话了,赶紧的,拿不走的东西全部烧毁是咱们主将的军令,谁敢阻挠杀无赦!”
“乡亲们,咱们都去给黄大人磕头,咱们谢谢他的救命之恩,咱们也求他留下这些粮食。”
“好,都去、同去,咱们这就去求黄大人。”
黄汉正在聚精会神听宋鹏飞、赵坤几个讲述鸟铳手第一次参战的心得,商议回遵化即刻组建一个总旗的鸟铳手由宋鹏飞负责训练,发现两千多汉民来到周围齐刷刷跪下了。
一位大概三十岁出头的汉子叩头道:“大人,小的就是双鱼村人氏,小的名叫乔安山,裴大能兄弟认得小的。小的听说大军准备把那些麦子烧了,不知可有此事?”
黄汉道:“确实是本官下达的命令,带不走的东西都会变成敌资,此时不销毁岂不是变成资敌?”
乔安山磕头碰地道:“大人,小的求您暂时不要烧毁粮食,小的们哪怕累死也要把这些麦子带走,咱们有两千多人呢,咱们可以分段把麦子往山里扛,发现建奴真的追进了大山再烧粮食也不迟。”
遵化城北方圆几百里的山区不知躲藏了多少逃难的汉民,他们应该急需粮食度过青黄不接的春天。
一把火烧了四五千石麦子,黄汉确实有些下不去手。
有了这些麦子能够让至少两万人度过最难熬的几个月,虽然四五千石麦子按照崇祯二年建奴入关前的时价计算只不过值五千两银子左右。
可是在面临饥饿的情况下,这些麦子就是命根子,就是活下去的希望所在,难怪这些壮劳力都跪下恳求。
裴大能站出来道:“大人,乔安山确实是小的乡亲,这里还有几十个汉子也是,他们都想留下这些粮食,不知大人能否成全。”
黄汉道:“带不走的粮食送给乡亲们我所愿也,奈何他们拿不了太多,建奴、鞑子吃了大亏岂肯善罢甘休。
本官估计最迟明天中午就会有敌军大队人马前来搜索,届时不仅仅粮食会被建奴再次抢走,还大有可能让乡亲们为了粮食枉送了性命。”
乔安山扑通一声又跪下磕头道:“大人,双鱼村的乡亲们就有许多应该躲藏在附近山上,四村八寨的乡梓也应该有许多在山里避难,小的晚上打着火把上山找人,告诉大家可以来扛粮食,估计一传十十传百连夜会赶来不少人。”
黄汉想了想安慰跪了满地的老百姓道:“乡亲们快快起来,本官决定暂时不烧毁粮食了,咱们先埋锅做饭煮马肉饱食后再从长计议。”
裴大能这时也跪下了,他目中含泪道:“大人,土里刨食的老百姓苦啊!能够拿到一袋麦子让他们不休息连续爬三天三夜的大山,他们也会冒着累死的风险咬牙死撑,您行行好成全乡亲们吧,小的感激不尽。”
这时几十个老家在遵化附近的明军都跪下求情,他们齐声道:“请大人成全!”其他战士也不好意思站着一起跪下了。
黄汉终于明白了在基层老百姓心中粮食那沉甸甸的含义,他表态道:“兄弟们、乡亲们都快快请起,本官决定不烧毁粮食,把所有的带不走的粮食和物资都送给乡亲们。”
此言一出,战士们和老百姓顿时欢呼雷动。
黄汉担心好心办坏事,让这许多老百姓为了粮食和物资丢了性命。
强调道:“本官答应乡亲们所请,期望你们抓紧时间,六七百架大车装了恐怕有五六千石麦子,你们即便下死力气也没办法在翻山越岭的情况下扛上一石麦子啊!”
乔安山道:“大人您放心,这附近的山上躲藏了太多汉民,咱们先扛上一些粮食去山上找人,相信附近的乡亲们见到了黄橙橙的麦子一定会急匆匆赶来的。”
黄汉见乔安山言之有理,道:“好吧,本官同意了,你们先吃饭,吃饱肚子扛上麦子分头上山找人,本官给大家一夜加明天一个上午的时间搬运粮食,你们在明天中午之前能拿多少算多少,过了中午搬不走的东西只能烧毁。”
后金军运输队遭遇突袭被打死七八成人马,仓皇逃窜的五六十人要逃进三屯营城恐怕要到半夜。
驻防的后金军大白天已经被从遵化出来的两千多明军骑兵一顿袭扰,正在狐疑明军下一步有什么动作,三更半夜闻报运输队被劫肯定不敢连夜派出人马赶来双鱼村。
估摸着建奴天亮就出兵,一路上应该不敢策马奔腾,他们一定会防止再次遭遇明军突击,不间断探查必经之路必不可少。
毕竟这条道路山高林密,可以潜伏人马的地方多不胜数,哪个能肯定明军会在什么地方等着后金军?毕竟昨天刚刚有一百几十披甲人丢了性命,前车之鉴谁敢大意?
黄汉早就计算过骑兵走过这些山路要花费的时间,认为后金军到达双鱼村应该是正午之后,因此给出了运粮食的截止时间。
乔安山满脸笑容道:“大人放心吧,小的保证在明天中午之前把东西搬得干干净净。”
诸多壮劳力拍着胸脯保证道:“将军的大恩情小的没齿不忘,咱们有的是力气,保准明天这里什么都剩不下。”
第九十九章:补战损
给自己干活儿的热情跟被建奴鞭挞下做苦力不好比。
两千六百多汉子吃饱了马肉喝足了肉汤,背起一袋麦子打起火把高高兴兴上山了。
他们确实高兴,不仅仅避免了为奴的命运,还得到了救命的粮食,此时他们一心一意想着快速找到躲藏在山里的亲人们。
每一个熟悉环境的当地人都带着十几个壮汉上山,一次性就被他们扛走了足一千石麦子。
夜里陆陆续续有汉民跟着壮劳力赶来双鱼村搬运,更深霜重山林里漆黑一片,几千男男女女根本不惧艰辛,他们乐呵呵扛上沉甸甸的麦子,在火把照耀下,组队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山道上。
一个四十出头的李姓汉子问乔大山道:“乔老弟,这‘红旗军’是什么来头?他们怎的就打败鞑子夺了这许多粮食?”
乔大山道:“我听裴大能兄弟说他们的‘红旗军’是在京城打马游街的荣勋之师,是得到圣天子褒奖的英雄部队。”
“怪不得他们跟别的兵丁截然不同,一个个都和颜悦色的跟我们说话,还喊我们老乡呢!”
“确实如此,我也是头一回见到如此军纪严明的人马,要是我大明的兵丁们都是这个样子,哪里轮得到建奴在这里撒野!”
“是啊!可惜黄将军的人马太少了,如果他也有一两万雄兵,恐怕都能赶上戚少保在蓟镇时的威风,想当年鞑子哪敢在戚少保大军面前出大气啊!”
“跟我一起被救下的汉子里就有几百人想加入‘红旗军’,可是人家要求高着呢,没有一技之长的根本不要,弓马娴熟的人家才会收下。”
“啧啧,怪不得黄将军人马不多却特别能打,兵在精而不在多恐怕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不瞒老哥,我也想着以后就跟着‘红旗军’打鞑子,我虽然不会骑射,但是手上也有练了十几年的真把式,穿戴起盔甲步战杀敌肯定不会比别人差了。”
这时一直紧跟着他们的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乔云松插话道:“叔,你也带上我好不好?我再也不想东躲西藏挨日子了,我要为家里人报仇。”
“唉!云松这孩子跟我家二小成天跟十几个后生在琢磨着去摸鞑子的宿营地,我哪能白白让他们去送死,一直盯着他们呢。乔老弟,你如果去从军干脆把那些后生都带上,选不上正兵咱们跟着‘红旗军’做劳役都心甘情愿。”
乔大山道:“此时不急,我打听清楚了,‘红旗军’还要在遵化驻扎一段时日,我们有了这许多粮食,也能够把家里人安排妥帖,然后就找裴大能兄弟引荐我们吃粮当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