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24节

“殿下,妍儿有些不懂事,还望殿下不要怪罪。”刘麒连忙对着李晔请罪道。

“无妨!”李晔笑着道,看着还在置气的刘晨妍,他现在也没辙,只能回去再说,“不是小婿不近人情,只是忠武叛军时刻威胁着三泉,三泉守军只有数百人,若是三泉丢失,对于利州的防守不利,这需要一本王可以信赖的人去镇守。

东边数州未定,只有劳烦岳父亲自出马了。”

“殿下不用解释,下官明白。殿下放心,下官一定率领右厢镇守好三泉以及金牛道,不影响殿下的大事。”刘麒抱拳说道。

“有岳父出马,小婿也可以省心了。”李晔扶着对方的双手,高兴道。

虽然韩建被俘,隐藏在流民中的叛军也杀的杀,抓的抓,但是韩建和李师泰手中剩下的军队还在兴州境内,若是三泉丢失,李晔就只能退守朝天峡等地,便失去了北上的主动权。

由于李晔不仅要守住金牛道,还要平定集州、巴州和阆州三州并防备王建,所以他也需要留一支部队防备东边。

于是他便决定把右厢调去防守朝天峡、三泉县等金牛道重要关口,把左厢调去驻扎在嘉川县、义清县。至于利州城这边,则是有着后厢以及利州本地驻军,倒也不算兵力薄弱,而且杨师立答应的五千兵马也在剑州集结,等集结完毕就可以调拨给李晔。

因为情况紧急,所以不等新年过完,李晔便下令左右厢出发。

看着刘麒率领军队启程,李晔随即哄着还在跟他置气的刘晨妍,“妍儿,你就别生气了,等回去我陪你去打猎。”

“不去!”

“那去逛街?今年上元节,利州也没有宵禁,我们去看灯会?何东的天香居不是要营业了吗?我们去给他捧场如何?”此时的李晔哪里还是之前那手握生杀大权的寿王,而是一个讨好女人的男人。

“不去,利州的上元节有什么好看的,一点没有成都的热闹。”刘晨妍气鼓鼓道。

“妍儿,你要再不听话,看本王晚上怎么收拾你。”见讨好不成,李晔便坏笑着威胁道。

看见李晔那坏坏中带着些许邪恶的笑容,刘晨妍很快就猜到李晔话中的意思,俏脸一红,羞怒道,“下流!”

一说完,刘晨妍便提着衣裙小跑着,然后上了马车,并且不让随后跟上的李晔上去。看到性子来了的刘晨妍,李晔也没辙,只能让人把自己的马牵过来,这么冷的天,他还真不想骑马。

“殿下,孙长史派人传信,说是阆州刺史和巴州刺史已经到了城中。”张威来到近前说道。

“阆州刺史和巴州刺史?集州刺史呢?”李晔不禁问道。

“说是集州刺史身体有恙,无法亲自前来,派人送了一封信过来。”张威回答道。

“身体有恙?是真的有恙?还是不屑来见本王?本王要是没记错,集州刺史是前宰相王徽吧?”

想到这儿,李晔便若有所思道,也不知道这个王徽是真的有恙,还是其他?难道他这个亲王,在这些大臣眼中,难道真的一文不值?

第157章 定三州(三)

“下官巴州刺史肖荣(阆州刺史杨翰舟)参见寿王殿下!”

看着眼前这年龄在四十岁网上的两位刺史,李晔笑着指着旁边的座位说道,“肖大人和杨大人请坐!”

“谢殿下!”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心里也有些忐忑,不知道这个寿王叫他们过来到底为何,而且在来的路上,两人都见到了驻扎在嘉川、义清两县的天策军,这架势,两人心里也没底。

集州、巴州和阆州三州,阆州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是最强,同时阆州乃中州,巴州和集州都是下州。但即便是阆州,也不敢正面跟李晔对抗,之前对牛勖阳奉阴违,那是隔得远,对方拿他没辙,可李晔就把天策军驻扎在州境边界上。要知道阆州也不到三千兵马,拿什么跟天策军对抗?

所以得到李晔的命令后,阆州刺史杨翰舟便急忙赶了过来,作为巴州刺史的肖荣就更别说了。

“两位大人这么远赶到利州,也辛苦了,本王让人给你们准备了好茶,这可是作为贡品的蒙顶茶,本王这里也不多。托两位大人的福,本王今天也可以小饮一番。”

杨翰舟连忙站起来行礼道,“不辛苦,得到殿下的命令,下官不敢怠慢,直接前来觐见殿下。”

“杨大人请坐,先喝茶!”

就在李晔说话的时候,旁边的侍女已经把茶泡好,放在了两人面前的小桌上。闻着那茶香,两人也不禁陶醉其中,以两人的身份,蒙顶茶自然喝过,不过这贡茶却是蒙顶茶中的极品,不是想喝就能喝到的。能喝到贡茶,两人心里也感到荣幸。

就在两人开始品茶的时候,李晔则是幽幽说道,“本王就任这节度使以来,一直心惊胆战,整晚都睡不好觉。这才发现做节度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来两位大人当这个刺史也一样,要知道这么难做,本王就应该在朝中好好当个闲散亲王,岂不快哉?”

杨翰舟两人听后,便觉得李晔这话中有话,“不知殿下为何烦恼?”

“自然是叛军占据兴元府一事。前些日子,叛军还混进流民中,意图攻占利州,幸好被本王识破,不然现在本王哪能这么悠闲地跟两位大人在这里坐着品茶。”李晔右手合上杯盖,然后把茶放在桌上,不禁叹息道。

“殿下吉人自有天相,此次平定叛乱,有感义军和东川军相助,想来殿下平定叛乱的时间就在眼前。些许叛乱,只要有殿下在,就翻不起大浪来。”肖荣谄媚道。

“马屁精!”一旁的张威听到这肖荣的话,也不禁在心里骂道,没想到还有比自己还会拍马屁的。

“虽是这么说,不过本王依然有些担忧啊。忠武叛军兵强马壮,若是不能集合山南西道的力量,平定叛乱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本王就担心,本王在前方平定叛乱,有人在背后拖后腿、使绊子。”李晔所有所指道。

杨翰舟两人大惊,连忙保证道,“请殿下放心,下官定以殿下马首是瞻。”

李晔看了看两人,喝了口茶,淡淡道,“本王要是没记错,这话两位大人应该也给前任节度使牛勖说过吧。可惜在忠武叛军进攻兴元的时候,蜀地十州基本没有派兵相助,既然你们能对牛勖阳奉阴违,对于本王岂不是也会这样?”

听到这话,两人哪里还听不出李晔这是兴师问罪来了,杨翰舟连忙起身。

“殿下恕罪!实乃牛勖在山南西道胡作非为,大量设立苛捐杂税,监视诸州,下官等人实在恶牛勖久矣。奈何牛勖手握大权,又有田贼撑腰,我等实在不敢与之作对。在忠武叛军进攻兴元之时,所以蜀地十州这才按兵不动,并不是对朝廷不忠。

若是殿下平定忠武叛乱,下官等人自然不会像之前,定当全力协助殿下平定叛乱,在钱粮、兵马上也会服从殿下的命令,一切以殿下马首是瞻。”

“殿下,下官也跟杨大人一个意思,还望殿下明鉴。”一旁的肖荣也赶紧附和道。

李晔并没有说话,就这么看着两人。而弯腰行礼的二人也不知道眼前这年龄不大的殿下到底在想什么,加上心虚,头上不禁冒着冷汗。

“是吗?”李晔反问道,“不过两位大人之前毕竟有过前科,这让本王如何相信两位大人在后面不会继续这么做?”

“下官等人对殿下、对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若是殿下不满意,一切任凭殿下处置。”杨翰舟咬牙道。

此时的唐朝,最重要的一级行政机构就是州,而一州长官的刺史和下面的一些官职,都是由朝廷任命才是。不过随着藩镇势力变强,节度使对于辖区的刺史也有任命权,只需要时候上报给吏部就行。

所以杨翰舟两人也很心虚,现在两人身处利州,若是李晔真的要免除两人的刺史之位,两人也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

“任凭本王处置倒没有必要,两位大人都是早年的进士出身,而且治理辖区有功,本王也不可能随便就处置两位大人。

不过。。。”听到‘不过’这两个字,杨翰舟两人心头一紧,竖起耳朵听着李晔下面的话,“不过后面本王需要各州出兵加入平定忠武叛乱,所以两位大人就把团练使一职交出来吧。

人生在世,还是不要太过贪心,两位大人好好治理地方便可,军队作战之事,还是交由本王统一管理。不知两位大人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低着头的杨翰舟二人忍不住相互看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神中的惊讶,也在询问对方的意思。李晔这意思很明显,就是剥夺他们的军权。之所以刺史在一州可以一言九鼎,就是因为刺史掌握着军政大权,没有了军权,他们的权力会大幅减少,两人自然犹豫要不要交出军权。

只见肖荣沉着脸摇了摇头,显然并不同意交出军权。杨翰舟心里便有了底,可依然有些犹豫,万一寿王直接扣下他们怎么办?

首节 上一节 124/9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