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222节

不过他知道只有在李晔去征讨西川的时候,才是他动手的最好时机。那个时候,肯定会抽调不少军队,关中势必兵力空虚,以他的左神策军和杨守亮的部队,外加李克用这个外援,或许就能解决寿王这个心腹大患。

对于他们宦官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没有实力的皇帝,这样才便于他们控制。李晔或许会是个好皇帝,但却不是他杨复恭所期望的皇帝,李儇这种才是。

至于为什么他知道李晔会去攻打西川,那都是摆明的事。

本来按照李晔和田令孜的仇恨,是不可能放过田令孜的。结果李晔放对方走了,而且还把其送到了西川。

以杨复恭对李晔的了解,对方没这么傻。那就只有一点,田令孜就是李晔攻打西川的借口,这就叫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之所以杨复恭坚信这点,是因为他的人打探到李晔正在向东川运输物资。

杨复恭不知道的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对话内容都被锦衣卫得知,并且原封不动的呈现在李晔面前。

对此,李晔并没有放在心上,杨复恭对付他,他何尝不想对付杨复恭,就看谁最后能得手。

不过看到李克用有插手的可能,李晔就眉头紧皱,若是在他对西川用兵的时候,杨复恭联合李克用,倒真是个麻烦事。

。。。。。。

武德殿内,李晔正准备收拾东西回王府的时候,裴荣则是送来两封奏报,这两封奏报的内容不同,不过却让李晔不得不暂时放弃对西川用兵的计划。

两封奏报的内容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跟吐蕃有关,不过一个是河西,一个是松州。

“归义军派了使团过来?怎么从灵州那边过来的?”

李晔看着眼前这奏报的内容有些不解。

“回禀殿下,根据归义军使团的消息,兰州等地被吐蕃部落占领,他们只能从北部绕行。不过如此,出发时几百人的使团,只有不到一百人抵达灵州,他们在途中遭到了回鹘人的袭击。”裴荣解释道。

“归义军,没想到主动找上门来了。他们到长安还有段时间,暂时不用管他,等来了后再说,不过这松州是怎么回事?”

归义军节度使是李晔插手河西的重要棋子,虽然现在归义军只有数州之地,但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河西地区,是唯一可以跟回鹘、吐蕃、温末等抗衡的汉族武装。只不过随着兰州被吐蕃部落占领,渭州处于混乱之中,这才跟中央失去了直接的联系。

河西是李晔西域政策的重要一环,现在肯定没精力去收复河西,但不妨碍他去了解一下河西的情况。锦衣卫的情报系统暂时还无法深入河西,想要了解河西的情况,只能从归义军来使口中打听。

相比于太远的河西,松州的事让李晔很好奇。

松州是不错的养马地,在李晔眼里,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大型的军马牧场,为他源源不断提供战马。

从去年年初张雄松州之行后,李晔就在文州与吐蕃境内的各部落进行互贸,李晔提供茶叶、武器、盔甲等,用来交换战马。

这一年以来,也差不多交换到八千匹战马,加上从回鹘等交换的战马,暂时满足了李晔下辖五军的战马所需。

裴荣递上来这封奏报来自文州刺史,大约是在一个月前,松州节度使次旦旺杰带着部众投靠,希望归附大唐。

对于次旦旺杰这个名字,李晔听说过,毕竟当初张雄的松州之行,就从这位吐蕃贵族手中获得了五千匹战马和驽马,当然李晔也给这位松州节度使提供了不少武器盔甲。

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担心会不会让对方坐大,结果他想太多了。

拿着李晔提供的武器,这位松州节度使就四处开战,在去年年底一度占领了整个松州。

可是好景不长,在今年,周围的几个吐蕃、温末部落联合共同出兵八千骑兵,两次大败次旦旺杰。

大约在一个月前,次旦旺杰丢失松州城,带着残部几千部族逃到文州请求庇护。

这还没什么,占领松州后,联军中的吐蕃和温末部落因为利益问题发生冲突,相互打了起来,正在争夺松州。

文州刺史的大致意思是,现在是朝廷收复松州的绝佳时机。

“裴尚书,你觉得现在要对松州用兵吗?”李晔沉吟道。

若是奏报说的准确无误,那么想要收复松州起码要出动五千骑兵才行。最近的话,只能从利州过去,势必就得抽调右天策军,这样对于接下来的西川之战就有些影响。

“殿下,对松州主要是骑兵,步兵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即便是抽调右天策军骑兵,对于西川的行动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而且还可以从维州、茂州抽调骑兵一起行动,这样朝廷的压力也会很小。”

裴荣自然清楚李晔的担忧,所以便分析了整个局势。

李晔一想也是,便吩咐道,“既然如此,就让石凌率领右天策军本部骑兵和维茂二州骑兵负责出兵松州,同时从右羽林军抽调三个骑兵都负责协助右天策军。”

第243章 复松州(一)

“微臣凉州刺史张淮鼎见过寿王殿下。”

寿王府,一个吐蕃和大唐混合风格的中年男子站在李晔面前,深深鞠躬行着礼。

“张刺史请起,请旁边就坐。”

看到眼前这男子,李晔的态度比较客气,当然更多的是给其父的面子。

张淮鼎就是张议潮的儿子,二十年前,张议潮入京,实际上是充当人质,把归义军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其兄长的儿子张淮深。

不过李晔不知道的是,现在张淮深在十年前伊州(今哈密)失陷后,势力开始衰落,此时的归义军表面上还算统一,实际上暗流涌动。

原因很简单,归义军的情况与李晔想象的不同。

最初的归义军十二州,都被第一任节度使张议潮分给了自己的儿子、侄子和女婿们。结果在其入京为官后,却把大权交给了侄子张淮深,这就留下了祸端。

张淮深的大本营在伊州,担任归义军节度使早些年,倒还能稳住局势。随着兰州、伊州先后失陷,张淮深的势力开始削弱,不过因为其当了多年的节度使,加上其又是张议潮任命的,还算勉强能坐稳这个节度使。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当初的各州跟割据势力没什么区别,想取而代之的人不是没有。

眼前这位张淮鼎就是其中之一,这次来长安,并不是张淮深下的命令,而是张淮鼎的个人行为,只不过对此,李晔并不知道。

不过对于李晔的客套,张淮鼎并没有领情,而是一直弯着腰。

“臣代表归义军向寿王殿下请罪,之前田令孜作乱之际,归义军也曾出兵相助田令孜,致陛下避至宝鸡。”

“张刺史不必如此,当初田令孜把控朝局,以朝廷的名义下令,归义军遵从派兵并不是错事,而是忠心之举,可见归义军还是忠于朝廷的,何罪之有。”李晔笑着道,然后走上前亲自把对方扶起来,劝慰着。

之前沙苑大战,归义军的确派了兵,只不过没等赶到沙苑,战斗就结束了,随后就退了回去。其实派的也不多,也就两千人,意思意思一下而已。

之所以归义军会不远千里派兵,主要还是想得到朝廷的支持。归义军名义上属于大唐治下,但其实一直是割据状态,这比李克用、朱温等的割据状态不同。

归义军除了名义上属于唐朝治下,实际上的管理、任命等都是自行决定。

首节 上一节 222/9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