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961节

在渤海国内,渤海王都被成为皇,并不奉大唐正朔。

右相出自渤海李氏,祖上本是汉人,不过却在渤海国生根安家,算是渤海李氏的代表人物。

在渤海国,高、王、李、张、乌、杨、贺、裴都是大姓,朝中的重臣基本都出自这些姓氏,或者就是王公贵族。

这右相是很坚决反对渤海跟大唐为敌,认为没必要为了一个根本就没实际控制住的辽东跟大唐交恶。

“我看右相是跟唐人私下有勾结吧,辽东占据我渤海三分之一的人口,若是放弃,岂不是渤海的罪人?”

右相话音刚落,便有人出来反对。

“此言差矣,辽东人口虽多,但给国库上缴的税赋极少。我渤海本就没有实际控制辽东,没必要因此跟大唐交恶。”

“你们就是勾结大唐,出卖我渤海国!”

“你们是想把渤海拉入战争深渊,一旦跟大唐开战,昔日的高句丽就将是未来的渤海。”

一时间,朝廷之上,因为辽东问题,两派的人争论不休。

要是在之前,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反对放弃辽东的人居多。

除了执掌宣诏省(等同大唐门下高官官左相外,执掌政堂省(等同大唐尚书省)的大内相都反对放弃辽东。

加上宣诏省下面六部和十二司大多都反对,所以朝堂之上,反对声音太大。

但如今不同了,大唐兵发辽东,又攻占了南京,不少人开始慌了。

最先倒戈的就是渤海贵族,认为没必要因为辽东而把渤海国拖入战争深渊,如今的渤海国经不起大战。

因为辽东大部分都控制在高句丽人手中,渤海贵族插不进手,放弃了也不心疼。

这些贵族率先倒戈,也影响了一部分朝廷大臣,然后渤海国的朝廷就出现了如今的局面。

“父皇,孩儿认为,我们应该避免跟大唐开战。如今大唐已经重新强大起来,若是跟大唐开战,会给渤海国带来灭顶之灾。

而大唐收复辽东是为了对付契丹人,我们完全可以跟大唐联合,讨伐契丹。

对于渤海国来说,契丹才是生死大敌。”在一众朝臣争吵的时候,作为渤海国王大玮瑎的王子大封裔则是站出来说道。

大封裔对于如今的大唐比较了解,因为渤海国经常派使节去大唐,大封裔在几年前就跟随使团去过一次,也见识过大唐的强大。

大封裔虽然不是渤海王长子,但深得渤海王大玮瑎的喜爱,他站出来支持放弃辽东,倒是有些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至于契丹。

渤海人的祖先曾长期在营州与契丹人共同生活,并参与了契丹人发动的营州之乱,因而渤海初期与契丹关系不错,甚至在大武艺时期可能有某种结盟或默契存在。

只是后面渤海建国后,跟契丹的矛盾就大了,不然渤海也不会在扶余府屯集重兵防备契丹。

现在的两家关系,用世仇来形容都没问题。

大玮瑎也有些犹豫,他看了看下面这群人,最后看向高丰,便问道,“左相,你刚从大唐使团那里回来,大唐的使臣对其军队攻占南京怎么解释的?”

高丰行了一个礼后说道,“回陛下,大唐的使臣并未解释原因,只是说若我渤海答应撤回在辽东的官员和军队,大唐的军队便会撤出南京,否则就是不死不休的战争。”

“真是可恶,大唐太可恶了,枉为天朝上国。”高丰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指责大唐。

“大唐的使臣真的这么说?”

大玮瑎也被吓到了,难道他真要当亡国君不成?

“回陛下,大唐的使臣的确这么说的。但大唐使臣也说了,只要我渤海国愿意退出辽东,就可以避战,大唐也会归还南京。而且大唐还希望我渤海能出兵,共同讨伐契丹。”虽然高丰很想拒绝,但他并不打算隐瞒跟钟传的对话。

“只要渤海放弃辽东,大唐的军队真的会退出南京并助我渤海出兵讨伐契丹?”

大玮瑎连忙问道。

这个时候,一些大臣发现,自己家陛下听到讨伐契丹,怎么就这么激动?

第895章 契丹的担忧(一)

“都督,渤海人撤军了。”

安市州城外,李文忠本来想集中全力攻打安市州,结果便得到了这个消息。

于是李文忠率领大军轻松便攻占了安市州。

“看来是渤海人服软了。”

李文忠知道在他出兵辽东的时候,钟传带着使团去了渤海国。现在渤海国军队退出安市州,意味着渤海国并不想跟大唐因为辽东开战,选择了退避。

在攻占了安市州后,李文忠并没有继续进攻,而是留两千兵马驻扎在安市州,其主力退回了建安州。

因为出兵辽东以来,他的军队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征战,无论是士兵,还是战马都有些疲乏了。

而且因为战线太长,新近占领的城池都需要兵力防守,不适合再继续进攻。

退到建安州后,李文忠便把自己的都督府设在了建安州。

别看渤海国退兵,但李文忠其实并未收复安东都护府故地。

安东都护府最强大的时候,下辖九都督府四十二州,而李文忠只收复了积利州、建安州和安市州三州而已。

其他各州分别在渤海国、契丹以及辽东高句丽各势力手中。

由于辽东形势复杂,李文忠也不敢冒进,而且三州之地差不多是大半个辽南地区了。

在停止进攻中,李文忠便上奏朝廷,成立了下都督府建安州都督府,从禁军中选了一名将领担任都督。

积利州刺史由王华担任,而安市州刺史由杨恺担任,也算是给辽南的这些城主一个甜头,拉拢他们为朝廷所用。

接下来的时候,李文忠便是整合辽南三州各势力,便于朝廷对于三州的掌控。

积利州全境的兵力被控制了在了一万两千人,包括都里守捉、青泥守捉的兵力控制在了一千五百人以内,对于地理位置较为重要的吴姑城(即巍霸山城,李文忠下令该巍霸山城为吴姑城)、白云城等,则由朝廷的将领担任守军将领。

建安州驻扎的兵力较多,达到了两万人,主力是李文忠带来的朝廷军队,另整合一部分都里镇、青泥浦和其他唐人城池降军的军队。

首节 上一节 961/9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