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坐在主位上,摇头道:“我身上这些功劳,也就从龙之功值得一说,其他的比起叶师来要差得远了。”
“况且不做国公也不是什么坏事,最起码没有那么惹眼,咱们一家人可以安安生生过几年太平日子。”
说到这里,李信想起了一件事,对着陈十六笑了笑:“陛下多给了二十顷地,这些地户部这两天应该就会派人下来给我们家量,到时候十六你去看着一点,把地契什么的都办好了,这些地应该都在京郊,可以让那些死在西南的羽林卫家人们去耕种。”
陈十六恭敬低头。
“是。”
李信一边摸了摸钟小小的脑袋,一边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在安静等着开饭的小家伙赵放,缓缓开口:“好了,都坐下来吃饭吧。”
他是一家之主,他在家里的时候,不说吃饭是没有人能动筷子的。
于是乎一家人纷纷坐了下来。
外面月光正明。
……………………
吃完饭之后,李信让长公主先回房间里等着,而他简单洗了把脸之后,面色冷漠的走向了自家后院。
然后他来到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院子门口,见到了那个他不想见却又不得不见的人。
在院子里的亭子下面,李慎面色平静的给李信倒了杯茶,神情坦然。
而这一次因为不是深夜,玉夫人还没有睡下,这个精神已经有些不太正常的女人,就小心翼翼的站在不远处,偷偷的看着亭子下面。
李信没有去喝茶水,而是淡淡的开口说道:“明天一大早,我带你去昭陵。”
李慎手上喝茶的动作顿了顿,然后微笑道:“好啊。”
承德天子死在李延手里,一直都是李慎的一个心病,他之所以不惜丧命也要到京城里来,就是因为要拜一拜承德天子的陵寝,了却自己这个心病。
李信坐在亭子下面,看着面前这个面带微笑的李慎,突然胸中一阵烦闷,他闷哼一声说道:“你以为你去了昭陵,就能求个心安,就能问心无愧的去地下了?”
“我告诉你,你做下的孽多了!”
李慎皱了皱眉头,开口道:“再多业障,李慎也就只有一个李慎,一死而已,更复何言?”
李信冷冷的看了李慎一眼,冷笑道:“你还是这样自以为是。”
“你跑到京城来寻死,以为自己大义凛然,像个英雄一样,是也不是?”
曾经的柱国大将军默然无语。
过了很久之后,他才开口道:“你…什么意思?”
“记得李邺么,从前京兆府的京兆尹李邺,应该是大将军你的堂兄才是。”
“太康元年的时候,平南侯府走水,平南侯夫妇不幸丧身在大火之中,是时京城上下几乎无一人问津,只有这位曾经的京兆尹,担着天大的风险,带着儿子来平南侯府,给平南侯夫妇处理了后事。”
李慎是个聪明人,他不需要李信把话说明白,只听到这么一个名字,就已经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乎他深深皱眉。
“他出事了?”
“李大将军觉得,他应不应该出事?”
靖安侯爷冷笑道:“你们一家人逃到了西南去,该走的都走了,甚至于你李大将军本人都在两年前死了,这桩造反的案子没有了鸡可以用来警告那些猴子,李大将军觉得陛下会如何做?”
“李邺一家,在两天前已经下狱,不日满门老小都要公开斩首!”
李慎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老实说,李邺虽然是他堂兄,但是他们两家人由于一文一武,走的并不是特别亲近,疏远到李慎决意造反的时候,竟然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堂兄还在京城里。
过了很久之后,李慎才睁开眼睛,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
“是我对不住他们,但是此时,我也无能为力。”
“若有下辈子,我来报偿他们。”
李信不屑的看了这个中年人一眼,然后瞥眼看向了正在不远处偷看的玉夫人,冷声道:“你这个原配夫人,又该怎么办?”
李慎面色平静,开口道:“我要是走了,她就跟我一起走。”
李信没有说话,只是直接站了起来,负手就要离开。
“到了地底下,也没有人给你们烧纸。”
“若真有黄泉,你也不要去见我娘,我娘看着你会生气。”
说到这里,靖安侯爷转身就要离开。
李慎本来没有动弹,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忍耐住,开口道:“你……能救一救他们么?”
李信停下脚步,没有回头。
“你以为我是谁,我如何救他们,劫法场么?”
李慎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李信深深作揖。
“哪怕能给他们家留个香火苗子也好……”
第626章 昭陵守陵人
诸夏子民有一个很奇怪的共识,那就是往往把个人生命融入到一个集体生命之中,这个集体的“身份”一般是家族。
家族里的人有时候并不会把自己的性命看的多重,只要家族能够有好处,或者能够更好的延续下去,这些人是正儿八经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就算是在外人眼里,一个家族哪怕死光光了,但是只要留下一个香火苗裔,那么这个“集体生命”就没有死亡,最多只是衰落了而已。
因为这个“共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甚至还有“兴亡继绝”的传统,轻易不会让一个家族血脉断绝,甚至亲自灭了一个国家之后,还会帮助这个国家的后代重新立宗立庙。
因此,在李慎眼里,李邺一家哪怕死了,也应该留下一点香火,不能完全灭了。
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