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武大郎,开局一米九 第292节

这一笔收入,又是上百万两银子。

西域诸国见梁国交通如此便利,甚是羡慕,纷纷不辞辛苦穿越河西走廊,前来梁国贸易。

他们在梁国贸易中所交纳的税收又足足有四五十万两银子,加上若是需要铁路运输,加起来收入达到七八十万两银子。

西域一些小国甚至恳求梁国派遣铁路技术人员将梁国的铁路一直修到他们国家境内。

面对这样的请求,武天寻思再三,最后没有答应。

一来梁国内有关铁路的技术人员不多,二就是梁国国内的铁路还没有完全建设完毕。

为此,武天再一次召集吴用。

“太师,你也看到了,梁国实施了朕所说的经济政策前面两个后,国力大涨,不仅扭转了国内钱粮和器械不足,还引来周围列国贸易。但是梁国发展虽然快,但是所需要的人才却远远不足。”

武天说完这话,便沉默地看着吴用。

吴用清楚,武天这是等着他表态。

他沉吟了一下,梁国这半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的。

按照梁国这样的发展势头下去,五年后的梁国,经济繁荣,远比前代皇朝。

但发展靠人才,光是会念四书五经,却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根本无法适应这个朝代。

一想到这,吴用不再坚持了。

他长叹口气,朝武天拱手:“陛下,之前是臣错了,陛下说得对,梁国需要人才,需要会自然科学的人才。”

武天见吴用也站在他这边,心里欢喜。

吴用是太师,又曾经是一个教书先生,是梁国读书人心中的偶像。

若是他不支持他改变学堂教学,梁国的书生们也一定不会答应,搞不好还会一起起来反抗他,到时候他所做的一切就都白费了。

第357章 陛下皇妃娘娘回来了

如今吴用答应了,那接下来的改革就没有那么多阻力了。

“既然太师也同意朕的看法,这样,学堂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办。”

吴用点头,说道:“臣愿意为陛下效劳,只是新学堂必须有资料课本,也需要有人懂自然科技。”

对于这一点,武天早已经想到了。

他微微一笑,说道:“资料课本以及教学人才,朕早就命令汤隆兄弟培养了。你去哪里,跟汤隆兄弟说一一声,就说是朕说的,挑选新学堂教书先生,他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吴用点头离去。

很快,新学堂就开起了,但却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学。

武天看着这个现象,眉头微微一皱,便乔装打扮混在读书人之中。

在和他们交谈中,得知这群读书人脑子里都是想着做官,对于学习自然科学根本就不感兴趣。

学习这些东西,最多就是跟工匠一样有一技之长,与当官,光宗耀祖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在了解了读书人的想法后,武天回到宫中连夜下达两份诏书。

一份诏书是,凡是在新学堂学成自然技术者,根据其在铁路所做出的贡献,年限,相应的授予官职,最高可以到达一品。

另外一份诏书是,新学堂入学人选,不限于读书人,凡是年满十八,有志于报效朝廷的,无论男女都可以进入新学堂学习,所有费用全部由朝廷负担。

这两份诏书一出,在整个梁国都炸开锅了,那些之前还对新学堂不屑一顾的人,现在挤破脑袋都要进入新学堂。

那些原本生活底层,年满十八岁的农民子女,得知这一消息,顿时看到希望,踊跃报名。

但由于教学人才只有百人,无法满足梁国上下数千万学子。

最后从数千人中,综合各方面挑选了三千人进入新学堂学习。

不过,越往后,进入新学堂的人数逐年增加,最后突破百万。

自此,梁国一整套经济发展体系完整。

为了保证这一套体系能顺利又健康的运转下去,武天决心改革吏治。

任何好的制度若是没有相应的监察系统的话,数十年后就容易出现漏洞,给人有空子钻。

梁国现在的官僚系统几乎都是照搬宋帝国,可以说没有任何新意。

当初为了保持梁国过度稳定,对于一些潜在的事情没有过多指正。

在旧官僚体系中最大的毛病,氏族掌握朝廷重要的位置。

梁国内,梁山系列做官的大多数都占据一二品。

但是这些官职并不是每一个都管事,如太师这些,都是一种荣誉官职。

吴用掌握实权的还是丞相。

三品、四品官职里,梁山系的人数就没有梁国遗留下来的氏族多。

如东京李家,就占据了三品官员里近一半的官职,大多数都是管理梁国皇商一类。

武天建立钱庄后,李家看似没有出来反对,但暗地里勾结民间钱庄,甚至是地下钱庄,与武天的钱庄商号争夺利益。

东京的徐家,最主要是占据四品官,主管铁矿。

梁国账面上的铁矿远远低于实际,徐家就是靠着这倒卖铁矿给民间不法商家牟利。

这些家族仗着自己在东京城里深厚的关系网,明里暗里和梁国朝廷作对,谋取暴利。

武天之前碍于辽国、倭国进攻,没有过多的精力来管理他们。

后来又因为急于发展梁国经济,对他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首节 上一节 292/4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