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粮草二十万!”
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
明洪武元年(1368),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
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
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
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腰斩。
高启青年时代即有诗名,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
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作官只有三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射鸭词》、《伐木词》、《打麦词》、《采茶词》、《田家行》、《看刈禾》等。
第452章 毫无疑问的第一名
十大悲情才子榜前两个名额的出现,让王莽眉头一挑,这两人都有些冷门,好在他大华王朝占据了一个名额。
接下来,就看其他的名额他能占据多少了。
“十大悲情才子榜第八名——祢衡(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粮草三十万!”
祢衡(公元173-198年)字正平,汉末文学家,平原郡般人。
他自幼聪颖好学,过目成诵,成年后尤显博学多识,才华横溢。
虽一生短暂,确以「击鼓骂曹」及名篇《鹦鹉赋》而闻名于世。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献帝兴平年间,祢衡到荆州避难。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来到许昌。当时,北海太守孔融十分器重他的才华,曾说:“其才十倍于我”,并上表推荐。
曹操授意孔融劝他进朝做官,但祢衡看不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道作风,便称有狂病,不能前往。
他还多次与人议论时事,讥讽朝政。曹操很生气,便逼他做鼓吏。
祢衡知道曹操在羞辱自己,也就假做屈从,寻机予以回敬。
一日,曹操宴请宾客,命击鼓助兴。众鼓吏换上鼓衣,依次击鼓。
轮到祢衡时,他仍穿着布衣上庭,见鼓便击,迭成《渔阳三挝》鼓曲,章节悲壮。听者莫不感慨。
庭吏见祢衡没穿鼓衣,便怒斥其改装。祢衡当着曹操及众位宾客的面,脱下布衣,穿上鼓衣,击鼓而过,着实把曹操羞辱了一番。
事后,孔融从中周旋,称祢衡有狂病并且准备亲自登门谢罪。曹操相信了孔融的话,特摆宴席等着祢衡。
不料,祢衡却身穿布衣,头戴粗布头巾,手持木棒,来到曹府门前戳地大骂。
曹操大怒,想除掉祢衡,但不愿背杀名士的骂名,于是便命祢衡出使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之。
在荆州,祢衡对刘表的阴诈、贪婪、腐败、无能有所侮慢。
刘表不能容,但他深知曹操借刀杀人之心,便把祢衡推荐给江夏太守黄祖。
祢衡对黄祖的十足霸气、品德不端、不学无术甚为不恭。后来,黄祖借故将其杀害于鹦鹉洲。
“十大悲情才子榜第七名——陆游(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粮草四十万!”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这一生,都想要收回故土,却被人阻拦一直无法达成,导致最终郁郁而终。
就连王莽看到此人的名字,也不禁叹息:“差点将此人忘记了,这次回到诸城定要传信给萧何,让他将陆游提拔上来。”
“十大悲情才子榜第六名——曹植(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粮草五十万!”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 人,出生于东武阳,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 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本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
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曹植在曹操被杀之后,被大华兵马俘虏,最终要处理他的时候,王莽觉得此人有用便将其软禁了起来,并未杀了此人。
“十大悲情才子榜第五名——谢灵运(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粮草六十万!”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世称谢灵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也是一位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生于会稽始宁。
他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瑍之子,生母刘氏。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谢灵运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宋时代,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代表作有《山居赋》。
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爵位由康乐公降为康乐县侯,食邑五百户,任太子左卫率。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宋少帝继位,谢灵运被权臣排挤出京,任永嘉郡太守,在职一年,即称病返乡隐居。
元嘉元年(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任命他为秘书监,始不肯就任,经光禄大夫范泰的催促,于元嘉八年(431年)就职。
元嘉三年(426年)。文帝诛权臣徐羡之等,召谢灵运回朝,谢灵运因不受重用,心有不平,多称疾不上朝而肆意遨游。
借文帝讽旨令其自解之机,请病假东归,二次隐居故乡。因日夜游宴,谢灵运于元嘉五年(428年)被免职。
元嘉八年(431年),因决湖造田之事,谢灵运被会稽太守孟顗告发,他-申辩。
文帝知其被诬,未予追究,任其为临川内史。但他依然荒废政事,遨游山水。
司徒刘义康遣使收录,谢灵运兴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
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因罪徙广州,密谋使人劫救自己,事发,被文帝以「叛逆」罪名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十大悲情才子榜第四名——方孝孺(大明王朝!)”
“奖励:粮草七十万!”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
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
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为本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福王时追谥「文正」。
到朱允炆即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朱允炆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
朱允炆临朝,百官奏事,决定群臣的面议可否施行时,朱允炆有时命令方孝孺趋身屏风之前批答文书。
当时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诸多典籍,方孝孺都担任总裁。
更定职官制度时,方孝孺的官职改为文学博士。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
朱允炆派遣燕王的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中,陈述割地议和的条件,燕王不听。
朱允炆命众将调集水军于江上,而陈瑄率战舰投降了朱棣,燕军便渡过了长江,时间是六月乙卯日。朱允炆忧虑畏惧,有人劝他前往别的地方,图谋复兴。
方孝孺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池以待援军,即使事不成功,也应为社稷而死。
乙丑日,金川门大开,燕军入城,,方孝孺也被抓进了监狱。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
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
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
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
朱棣答:“他为国而死。”
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
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
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
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
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
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
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
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或者另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时年四十六岁。
他的门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他的遗骨,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十大悲情才子榜第三名——文天祥(亡国,归属大华王朝!)”
“奖励:粮草八十万!”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