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曝光了 第243节

当初马皇后用了十几年祈求了个平安符,被朱元璋在年关送给朱怀了。

吕氏很羡慕,很嫉妒。

她也要求一个,送给自家儿子,希望自家儿子在以后平平安安,顺利克继大宝。“娘。”

门外,朱允炆声音有些颤,推门而入。

吕氏愣了愣:“儿子,怎么了?怎么面色这么白?出什么事了?”

她吓的不轻,赶紧给朱允炆倒一杯茶水:“先喝,万事有娘在,说,出什么事了?”朱允炆抓着茶杯的手有些颤抖,凄呼道:“黄老师黄老师进诏狱了!”吕氏惊呼:“黄子澄?!”

朱允炆脸上带着兔死狐悲的表情,点头道:“嗯。”

“今日朝堂,黄夫子弹劾朱怀,以杀人之罪弹劾朱怀,然后然后,好多百姓进了皇宫,万民血书给朱怀求情”“皇爷爷说,说,黄老师有包庇文伯祺之嫌,给他下了锦衣卫诏狱。”

吕氏愣住了,面色有些惊恐,还是强忍住了担忧,道:“冷静,儿子你镇定点。”

黄子澄是朱允炆的老师,是将来朱允炆的助力,在周德兴死后,朝堂上能帮着朱允炆的势力越来越小。

黄子澄是文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今被下了诏狱,那几乎就是九死一生。

少了这么一股子力量,对自家儿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可他们孤儿寡母,又能做什么?

吕氏无力的安抚朱允炆,捏着他肩膀:“不要轻举妄动,你皇爷爷下的旨,不要反驳他,顺其自然,都是命”

朱允炆道:“可是,黄老师待我真心实意,又是孩儿的老师,孩儿孩儿不能什么都不做,这是不尊师道,薄情寡义,孩儿,孩儿不能如此绝情,不能袖手旁观。”吕氏愣了愣,突然双眸一亮:“儿子!你说的对!男子汉大丈夫,遇到这种事,不能袖手旁观,你皇爷爷一直觉得你懦弱,去,去求你皇爷爷,求他赦免黄子澄!”“不管能不能成,你在你皇爷爷眼中的印象,都会被高看。”

“平常不争,但尊崇师道和孝道,若是再不争,你皇爷爷会更对你失望!”“孩子,娘刚才方寸乱了,你说的对!寻个机会,去找你皇爷爷!”朱允炆重重点头:“儿子听娘的!儿子明白了!”

第342章 、我丢,我不要面子的啊?

春雨淅淅沥沥,冬日的萧索,渐渐被春日的勃勃生机取代。

杨尚书趁着油纸伞,心有余悸的朝牢房走去。

今天的朝堂局势,是真正的瞬息完毕,从释放朱怀,到杀朱怀正国法,到逮捕黄子澄如诏狱。

每一种声音,鱼龙混杂,铿锵有力。

可谁又能想到,这最终的结果,会是黄子澄被下了诏狱?

朝堂百官臆想非非,很难琢磨的透老爷子在打什么算盘。

尤其在散朝之后,左都御史暴昭的求见,更令洪武初年的这场大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没人知道老爷子接下来会做什么,但所有人又都心惊胆战的知道,事情远还没结束!

刑部尚书杨靖撑着有智商,面色复杂的来到牢房外,站在牢房外,他踟躇很久。

无论如何,皇上偏袒朱怀,很偏袒朱怀,这件事毋庸置疑,别人或不知道,杨尚书一定感同身受。

说不通啊!

究竟什么原因,或者那朱怀有什么魔力,才会让大明天子,万民君父的朱元璋如此重视他?

杨靖站在雨中思考了许久,都没想明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需要释放朱怀了。

虽然老爷子没说这事,但杨尚书可不是傻子。

这事儿,不需要朝堂再下定论,也不需要三法司商量什么,一定是先放了朱怀,再由三法司结案,还朱怀一个清白身。

一个杀人案犯,却能最终做到完美脱罪,百姓固然占了很大的作用,但更多的一定还是朱元璋的默许。

杨靖深吸一口气,收起雨伞,朝牢房内走去。

这四天,也是让这小子受苦额。

杨靖刚这么想着,就看到朱怀的牢房床上还,还躺着个小娘子。

四目以对。

有些尴尬。

杨靖嘴角抽了抽,瞥了一眼躺在床上的徐妙锦,装着没看到一样,对朱怀道:“朱公子,你可以出去了。”朱怀愣了愣:“出狱?”杨靖点头,“嗯。”朱怀不解:“为啥?”杨靖:“”说实话,很无语。

第一次看到有人出狱,还扭扭捏捏的?

他耐着性子抱拳道:“朱公子高义,今日金銮殿大朝会,上万封血书洋洋洒洒的洒满金銮殿,几百名受害者,跑到奉天殿大门前,跪着求皇上释放于你。”“民之所向,本官又怎可能站在民之背面?上一个这么干的,是黄子澄。”杨靖笑笑,轻描淡写的道:“呵呵,已经进北镇抚司诏狱了。”嘶!朱怀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惊讶之余,心里更多的是感动。

大明的百姓,果真没有让自己失望!

我的袍泽,也没有让我寒心!

民心所向,大义所在,朱怀一直对百姓有信心,也相信大明的百姓有能力救自己于危扼!

老爷子一直教诲自己说要理解百姓,扎根百姓,深入百姓,不要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因为这些泥腿子的存在,才会让一部分人高高在上。

所以当你身居高位,就更要感同身受的爱护他们,为他们着想,百姓活不易,自古来,汉家百姓爆发的能量,能颠覆任何一个王朝,这点事儿,又算得什么?

所以朱怀一点都不吃惊!

他看着杨靖,抱拳道:“我明白了,谢谢杨大人,我这就出去。”

“杨大人有空见到我家老爷子,也替我到个谢,他一把年纪了,还在为我奔波,想来这件事也没少出力,小子心里有愧。”“阿?”

杨靖愣了愣,惊愕的盯着朱怀,颤声道:“朱,朱公子呵呵,你家爷爷,是?”朱怀挠挠头:“前几天还来探监的,额,杨尚书那时候不在么?”杨靖:???

他定定的看着朱怀,身子有些僵,笑容都难看起来了。

“呵呵,这个么敢问朱公子,可知你家爷爷是做什么的呀?”

朱怀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杨大人应该认识,你们的奏疏都应该会送过去给到他。”杨靖惊呼:“皇皇上?”

朱怀愣住了,随后洒然一笑,挥手道:“杨大人误会啦,是殿阁的大学士。我可不敢攀龙附凤,杨大人也莫瞎说,指不定因为这话,下次我又要进来。”杨靖像是看智障一样看着朱怀。

上次来探监的,还是老头儿,有且就踏马只有洪武老爷子啊!

还什么殿阁大学士?

殿阁算个屁,他们有啥权力来我刑部?

杨靖心里翻江倒海,紧张的看着朱怀,眼神都敬畏了几分。

如果老爷子真是这小子的爷爷,那么今日朝会上一切因果就说的通了。

可不对啊!

杨靖颤颤看着朱怀,不动声色的笑道:“朱公子是老爷子的干孙子吧?认的?”朱怀狐疑:“杨尚书咋知道?”

杨靖笑笑:“这不是随口瞎猜一下么,呵呵,不知朱公子生父母可还在?”朱怀摇头:“不在了。”

“额?啊,这样么?本官抱歉了,朱公子节哀。”杨靖目光晦暗不明的回道。

朱怀拱手,问道:“杨大人还有什么事么?”有!当然还有!

杨靖脱口要说,可随即一愣,这才反应过来,人家这是要准备走了。

他将一腔猜疑的话都放在心中,笑着道:“没什么事了,本官就随口一问。”朱怀道:“好,那在下告辞。”

杨靖嗯了一声,想了想,道:“你且等等,本官找几个小吏给你收拾东西,将牢房的东西给你送回去,朱公子可否告知府邸何处?”朱怀笑了笑,不卑不亢的道:“谢谢杨大人。”将府邸住处告知杨靖,杨靖便背着手离去。

转身那一刻,杨靖面色变的无比凝重。

今天的随口一问,着实将他震住了。

他是想过朱怀和朱元璋关系匪浅,但从没想到会是爷孙关系。

朱怀说是认的呵呵,这可真是奇妙的缘分呐。

嘶!

杨靖倒吸凉气,不知不觉已经走在雨幕之中,浑身被淋湿都浑然未觉。

认的?

洪武皇帝是认过几个义子,可从没听过认孙子这茬事啊!

现在宫廷所有人都在关注立储的事,老爷子又哪有什么闲工夫瞎认孙子?

如果不是认的呢?如果是亲的呐?

杨靖眼睛猛地瞪大,全身抖如筛糠。

“杨大人,哎呀,杨大人,您这是怎么了?”“这么大的雨,何故淋雨一直走?”刑部侍郎走来,给杨尚书撑伞。

杨靖淡淡瞥了一眼旁边的刑部二把手:“明笙,你,你还记得咱皇明嫡长孙吗?”

刑部侍郎李明笙愣了愣,道:“记得啊,十几年前的事了,皇明嫡长孙薨后,八百余太监和上千御林军都莫名消失了。”

“那案子锦衣卫亲自督办的,下官也就道听途说,出什么事了吗?”“会不会没死?”杨靖冷不丁开口。李明笙不解:“什么?”

杨靖再次背着手,走到雨幕中,朝后摆手:“不要给本官撑伞了,本官自己想会儿事,你去将朱公子的家当给人送回去,记得,恭敬点。”李侍郎呆了呆。

“我?正四品?刑部侍郎?刑部二把手?给一个牢犯送家当回去?我丢!我不要面子啊?”

日落黄昏了,谨身殿的灯光依旧明亮。

空旷的大殿上,随处都是粗厚的铜灯,将火光撩的很旺。

大门被推开之后,几株灯火忽明忽暗。“皇上。”

左都御史暴昭走了进来。

朱元璋冷漠的看着他:“说说成果。”

暴御史忙道:“参与包庇文伯祺的,有江宁知县王侍群、江宁佐贰官牛奉、江宁县刑科主事曹明,雨花县知县、雨花刑科主事”“这一批人,受了文豫章 指示,事后不予给百姓立案。”朱元璋不悲不喜的听着。

“还有,江宁雨花上元三县的吏科主事,协助文伯祺查询了百姓的住址和户籍档案,并且透漏给文伯祺,以方便文伯祺威胁、奸淫等。”暴昭继续在说,涉案的官吏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名,包括流内官吏部造册发俸禄的正经科途官十二人。

流外官,各县衙自主招的捕快等九名。朱元璋默默看着暴昭:“没有了?”

暴昭心里一惊:“启奏皇上再再查就是京官了”

朱元璋冷冷的道:“京官是不是高人一等?京官是不是为百姓办差的?咱要的官,不是他娘的残害百姓、鞭笞百姓的贵人,咱要的是办事实干的好官!”“继续查下去!”

暴昭倒吸凉气,忙不迭道:“遵旨!”

朱元璋哼道:“将此罪行张贴皇榜,将人给绑了,送到菜市口,咱不给他们砍头,让百姓自己去处理!”“另,一应官吏,其后代女眷充教坊司,男丁给予全尸,杖刑而毙!”暴昭面颊抽了抽,老爷子这是一点不给对方留种了啊!“皇爷爷。”门外一声轻叫。朱元璋挥挥手,对暴昭道:“去办差。”

第343章 、英雄辛苦,朱公壮哉!

谨身殿灯火如昼。

外面天空还有一丝丝亮光,在持续的春雨之下,也缓缓暗了下去。

谨身殿的殿宇很大,古人的建筑群体,让稍稍高大深严一点的殿阁楼宇,都是会常年不休的点上长明灯。

只有这种亮光,才能支撑起诺大殿宇的光明。

朱允炆端着一碗糖心鸡蛋面走了进来。

“皇爷爷,饿了么?孙儿给你煮了点面。”

朱元璋嗯了一声,让朱允炆将海碗放在书桌上。“你有心了,来找咱有事吗?”朱允炆闻言,默默跪在地上。

朱元璋自然知道朱允炆所为何来,明知顾问道:“说罢。”

朱允炆忙是道:“皇爷爷,片言之赐,皆事师也,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师为父,古之孝,以为彰显也。”

首节 上一节 243/8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