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曝光了 第98节

朱元璋洒然笑道:“早吃好咯。”

回到府上,外面还在淅淅沥沥下着雨。

朱元璋脸上有些愁,叹口气道:“这冬天下雪好了么?下雨庄稼可咋办?”朱怀知道老爷子最是关心国家大事。

他进屋用陶瓷茶杯泡了一壶茶,然后给朱元璋递过来。

茶杯是朱怀前两天专门找陶瓷手艺人打造的,完全按照后世标准打招。朱元璋有些好奇的看着手里圆柱长杯:“这是啥?哪有这样的茶杯?”

朱怀道:“前两天得空找人给你打造了一个,容易携带,还能暖和手,你握着试试。”这圆柱茶杯有朱元璋一个半手掌长,握在手里,暖洋洋的。

里面放着茶叶水,朱元璋准备打开杯盖,可怎么提茶盖都提不上来。老爷子急的脸颊通红:“这啥么呀!不好用,不好用!”

老爷子摇头,一脸嫌弃的样子。

朱怀看老爷子这可爱的样子,无奈的摇头笑笑。

他走过去,拿着茶杯,握着茶盖,朝右边一拧,茶盖便被取了下来,一股白茫茫的茶香气冒了出来。

朱元璋双目一亮,急忙从朱怀手中将这古怪的茶杯拿过去。“咦!”

朱元璋再次将茶盖拧上,然后有拧开,有些爱不释手的咂摸嘴巴:“不错,好东西!”他拧开茶盖,吹了口气,淡淡呷口茶,将茶叶呸呸的吐出去。

这架势,简直和后世午后抱着茶杯去窜门唠嗑的老头儿一模一样。

“呵呵。”朱怀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个杯子,也送给咱?”朱元璋试探着问道。朱怀无奈的道:“我不给,你愿意吗?”

“该打!”朱元璋笑骂道,“这杯子以后咱的了,好家伙,可以随身携带的杯子,啧啧。”朱元璋欣赏着手中茶杯,掩盖不住的喜爱。

“哎,要是所有人都像你这样让咱称心,咱也少了些许烦恼。”朱怀不解的问道:“是您孙子还在和您怄气么?”

朱元璋摇头道:“倒不是这,就是有个头铁的翰林院庶吉士,两次为李善长辩驳冤情。”“第一次咱皇帝饶了他,疼爱他的才华,还给他从翰林院升到庶吉士。”

“可咱皇帝给他暗示的明明白白了,让他做自己翰林该做的事,不要上书无关的东西。”

“那小子不听,还言辞激烈的上奏,这次更加过分,不但替李善长辩驳了冤情,还踏马给咱皇帝上书了《太平十策》!”朱怀听着老爷子说着,起初还有些漫不经心,直到听到《太平十策》的时候,朱怀突然愣了愣。

解缙?!

他印象中,太平十策好像是神童解缙给朱元璋提出来的。

其中有一条,也是解缙彻底触怒朱元璋的一条。

解缙认为,大明分封藩王,是天下肇祸之始。

就是说,朱元璋现在分封诸王,以后一定后患无穷。

当然,朱怀知道解缙的预言是正确的,在今后的岁月里不但有靖难篡位,而且庞大的龙子龙孙也成了这个国家的蛀虫。

然而碍于朱元璋的历史局限性,或是因为朱元璋对他子孙的无条件信任,这话让朱元璋听了去,便是破坏皇室和谐,是大逆不道!

所以解缙被贬官了,直到永乐时期,才得以重用,直到后来的成为内阁首批班子成员。

正在朱怀深思之间,朱元璋已经将解缙上书的《太平十策》说完了。

当然,解缙提出来的这些策略,抛开削藩这一策不说,其他九条确实对洪武朝当下国力发展有建设性意见。

朱元璋看着朱怀,问道:“你怎么看这小子?”

朱怀想了想道:“他的条陈奏疏,许多都对国家有利”

朱元璋打断他:“咱说解缙这个人,从咱刚才给你说的这些话中,你对解缙应该有个基本的判断。”

朱怀道:“有胆气,有学问,还耿直。”

朱元璋点点头:“还有吗?”

朱怀摇摇头,暂时没看出来更多了。

朱元璋道:“还有,不会做人,更不会做官!”

啊?

朱怀看着朱元璋,不解的道:“老爷子这怎么看出来的?”

朱元璋笑着道:“他的太平十策,是绕过六部直接交给咱皇帝的,他只是一个翰林,满朝的六部尚书,御史大夫都不敢说的话,他说了。”

“还有李善长那件事,他对咱皇帝怎么说的?臣知言出而祸必随之,然耻立于圣朝,而无谏诤之士。”

这话意思也简单,总结来说就是,他解缙,瞧不起那些不敢说真话的臣僚。

听着老爷子的分析,朱怀瞬间明白解缙的为人了。

老爷子看人很准,这解缙真是情商低的很,这样的人是一把双刃剑,就看怎么用,谁来用了!

朱棣忍了他很久,有才,解缙是真的有才,但情商低也是真的,不然最后也不会被朱棣给塞到大雪里面,落得个活活冻死的凄惨下场。

“大孙啊。”朱元璋笑呵呵的道,“这个人你给咱记住,他是个可用之才,但现在要是重用他,那就是害了他。”

“咱皇帝就是给他提拔太快了,没让他明白做官的规矩,才会让他做出越权上报、得罪同僚的事。”

“所以咱之前告诉你,恩出于上,给爵和给官的道理是一样的,要压着,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艰辛,他们才会小心翼翼,才会明白做官的准则。”

“这个孩子自小是个神童,有傲气,桀骜的人就是这样,你要用他们,就得将他的傲气给他去干净了,棱角给磨平了,让他听话了,知道怎么做官了,才能用。”

“要是给他升快了,这不是提拔他,这是害了他,迟早有一天会害死他!”

“对于一个平庸听话的昏官,和一个能干却挑刺的能吏,你记得,永远选前者。”

“当然,咱说的这一切,都基于上位者有能力,有见解,有辨别是非的眼光,有格局,有韬略。”

“如果这些都没有,那还是该选后者来帮助你。”

朱怀最佩服老爷子就是这一点,对于人心他摸的很准,对于御下,他更是见识卓越。

老爷子就像一头老狐狸,世事洞明,明明是一柄锋利的刀,却将刀锋藏于心,不到杀人那一刻,永远不会将刀漏出来!

这才是真的胸怀天下,韬光养晦之人!

解缙这个人,是可以用的,朱元璋一直很器重他。

但器重他并不是就一味的提拔他,这次给他贬到江西道监察御史,也是磨一磨他。

这个人,是朱元璋精心替朱怀挑的扛鼎之臣,是朱元璋留给朱怀的遗产!

爷孙两真分析着解缙,解缙就来了。

马三宝走来禀告道:“爷,太爷,刘三吾来啦。”

朱怀噢了一声,也没当回事,道:“让他进来吧。”

第141章 、看咱大孙怎么对付这孤傲的年轻人!

今日一早。

刘三吾好说歹说,才将解缙给叫了出来。

起初解缙不想来浪费时间,直到刘三吾说出了朱怀那句词后,解缙方才惊为天人!

所以在他左迁去江西道之前,解缙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来见~一见朱怀。

解缙年少成名,又是家乡的神童,尽管如此,让他做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一今朝’这样的词。

他做不出来。

恃才傲物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绝对的自信,绝对的直接,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不懂得变通。

在他们的世界里,非黑即白,没有灰一说。

能让这种人屈身的,只有一种办法,就是比他更有才,用绝对的实力去碾压他!

现在,朱怀显然就是如此!

解缙听闻朱怀那首词之后,他整个人怀疑人生了。

翰林院很多人他看不上。

比如黄子澄、齐泰甚至于孔讷等等,这些人,他大都看不上眼。

但刘三吾他能看得上,因为刘三吾,是个纯粹的士大夫,这点,解缙没判断错!

现在,又多了一个解缙能看得上的人,那就是朱怀。

虽然刘三吾告诉他朱怀才十七岁,但解缙不会用年龄作为判断的标准,强就是强,就算三岁这么强,还是会让他解缙结交!

院子里。

老爷子依旧和朱怀若无其事的说着关于解缙的事。

“这人是个人才,不只会什么没用的琴棋书画,于国家大事也有深刻见解,但也是个愣头青。这人恃才傲物,看着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其实眼睛长在头顶上。而且有些执拗,认定的事几头牛都拉不回来。”

朱元璋对解缙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朱怀也在认真聆听者解缙的优缺点。

说话间,远远地就看到刘三吾带着另一名儒生走来。

朱元璋洒然一笑,在朱怀耳边道:“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这小子是个刺头,也不知道找你所为何事。”

朱怀瞬间听懂了,眯着眼看着刘三吾身旁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这应该就是解缙了。

刘三吾走了近前,看到朱元璋也微微一愣,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

朱怀在打量着解缙。

他身材有些瘦弱,双目炯炯有神,只是在那站着,就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

朱怀微微侧目看了一眼老爷子,他发现老爷子的判断,好似一点偏差都没有!

朱怀在感慨。

感慨解缙悲惨的一生。

实际在洪武二十四年之后,解缙的仕途就一直不顺起来。

他经历过太多挫折,即便做监察御史期间,还屡次被同僚背后捅刀子。

他的挫折更多源于他自身,不懂得官场的法则,不懂得屈伸,不懂得低头,老爷子说的不错,如果他的棱角不被磨平,做官,他永远会吃亏!

洪武一朝结束之后,解缙的仕途依旧磕磕绊绊,直到建文登基之后,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抱负,他又跑到京城来求官。当年他得罪的人,直接给了他致命一击。

当时解缙的母亲去世,父亲九十多岁。你这样一个读书人居然不在家照顾老父,跑来求官简直就是不忠不孝。

对一个人最高等级的打击,就是道德上的捆绑和谴责。这种别有用心的指责,直接让解缙身败名裂!

解缙的仕途完了,他成了大明官场中无足轻重,甚至让人瞧不起的小人物。

但是随即,经过了心志磨砺的解缙,在朱棣靖难之后,他成就了自己的巅峰时刻。

凭着自己华丽的文笔,帮助朱棣起草了登基诏。此后,便被朱棣重用。

而且在很长时间内他都是朱棣的第一秘书并且永乐初年所有的重大文件,诏书,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可是好景不长,在后来因为皇储的事开罪朱棣,解缙被朱棣暗中授意纪纲给活活冻死在雪地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解缙也不是一无是处,他的才华,他的治国之策,譬如刚才的太平十策,都在展现出这个年轻人的踟躇满志的报国才华。

首节 上一节 98/8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