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 第420节

赢丹将目光转向韩信,问:“韩信的何见解?”

此时的韩信已被赢丹晋升为前将军统领蛮族骑兵不过当然,这些骑军需要像韩信这样既懂中原规矩又通西域风情的人来训练。

韩信沉默了一会儿,就朝赢丹拱了拱手道:“殿下若愿先攻姑师,属下自是求之不得。”

“只是……”

赢丹明白韩信这话的意思,秦军若能成功的攻下姑师,也就离安息国不远了。

但如果攻打的是楼兰……又是几百里的距离。

赢丹问:“只是什么?”

韩信回答:“只是此去姑师路途虽近且更易行走,但中途却只有一处可以补充水源,且安息很可能已在此处设下陷阱……”

韩信这么一说赢丹就明白了,沙漠地区永远是水源最重要。

安息六万大军就在北面与姑师遥相呼应,他们又怎会不知道中途还有一处可补充的水源?

如果这六万大军事先在水源周围埋伏,到时是去取水呢还是不取水?

赢丹又问:“那么楼兰呢?”

“楼兰则有两处可处可补充水且其中一处还十分隐密,便是西域人知道的也不多,料想安息不会有准备。”

赢丹点了点头,说道:“如此,我认为我等应进攻楼兰而非姑师。”

李信反对“可是殿下,我等若是进攻姑师,便可将楼兰的一万安息与其主力分割。”

“到时楼兰并不战而胜!”

“我等以高爆弹之利,属下以为可以一试!”

赢丹摇了摇头“若进攻姑师虽是可能将安息一分为二,然西有姑师南有楼兰,侧后还有六万安息主力虎视眈眈!”

“我军实际是处于安息的包围之中。”

“我虽有高爆弹之利未必会败,但便是胜也是惨胜。”

“且一旦我军补给被断……高爆弹也就成了一堆废铁!”

“我等又何必急于一时?”

这其实是王贲和李信等人看到高爆弹之后被刺激得有些过于自信了。

但赢丹却知道高爆弹依旧有它的弱点并非无坚不摧。

另一方面,赢丹知道制定作战计划最忌讳的就是战略目标不明确。

此战是要在西域打下一个地方站稳脚跟?

还是包围安息位于楼兰的兵力?

又或者是与安息决战歼灭其有生力量?

很明显,秦军的战略目标是第一个。

只不过因为赢丹的一顿操作让王贲等人头脑发热忘了这个主要战略目标了。

秦军走南线更远没错,但安息主力走南线走的道路比秦军远的更多。

且安息习惯了骑着马来去如风的,让他们骑骆驼深入沙漠数百里……这只怕有些难为他们。

若是骑马进入沙漠吧,仅仅只是马吃的草就会是个大问题。

因此两线的利弊其实很明显:

北线更近,但补给线就在安息主力眼皮底下,而且是往安息的包围圈里钻。

------------

第五百八十五章 头脑发热

南线更远,但补给线远离安息主力更安全,且攻击的是安息增援线的最远端楼兰,其驻军也只有一万。

王贲冷静思考一番后,“殿下所言甚是。”“我等应先取楼兰而非姑师,甚至取楼兰之后不取姑师也未尝不可安息之所以驻楼兰及姑师两地守之,是为阻我大军进入西域。”

“而一旦我军已取楼兰,安息驻守姑师并失去意义,于是安息亦只能弃城而走。”

王贲这话说的对。

尤其楼兰一战后,安息知道秦军有高爆弹能硬生生将那土城轰塌……那只擅机动作战而不擅守城的安息还守在姑师做什么呢?等死吗?

此战歼灭的安息或许不多,但却能轻松挫败安息的阴谋便能以极小的代价解救西域两个大国……姑师及楼兰在西域已经算大国了,尤其姑师,西域三十六国里比它大的就只有印度

不过印度其实并不算在西域三十六国内,因为在汉朝时印度已西迁至海山城在西域之外了。

那么这一仗下来,对西域三十六国造成的影响又会是什么?

对安息的影响又是如何?

再加高爆弹的威摄……西域各国就该知道这地头谁才是老大了吧!

分析到这,李信也就没话说了,当下就一致同意从南线进攻。

准备的时间整整用了十余天。

而且兵力还是一减再减这主要由于赢丹等人对沙漠行军没经验所以才估算错误。

若是要往楼兰派出三万大军,那需要携带多少粮食和饮水?

另外还有箭矢、高爆弹、弹药……这些需要多少骆驼才行?

带着马匹上路,那需要带多少草料和饮水?

这些不算不知道,详细跟韩信算了下才发现进攻姑师根本就不现实……只怕将印度所有的骆驼都征集了也不够三万人行军使用。

幸运的是定下的方略就是进攻楼兰。

于是秦军就将兵力锐减至一万一千,多出来的一千是熟悉地形的蒲类骑军。

再从印度征集了两千匹骆驼才算准备妥当。即便如此,秦军此行还是轻装简从将许多可有可无的装备撤掉。

比如原本枪兵、刀盾兵都随身带着一张弓及几个箭壶,现在一律取消,全部改成干粮和水。

除侦骑外,骑兵全都下马步行,马背上驼的就是一个个装满水的水袋。

这么做一是考虑到初期不太可能遭遇安息骑兵。

且即便遭遇安息骑兵也有准备,骑兵一旦收到侦骑的示警,只需将马背上的水袋一松将其翻在地上,然后就可以上马作战了。

另一方面,战马部队最先消耗的就是战马驮运的物资,于是用不了多久战马就会“解放”出来。

干粮主要是在印度被称作“馕”的东西,秦人称其为“胡饼”,也就是胡人所制的饼之意。

胡饼应该说在沙漠及缺水的戈壁长途远行时最好、最方便的食物。

一方面它可以长时间保存方便携带。

同时它也包含了一定的水分……炒面粉也方便携带同时体积还小,但它完全是干炒,以其为干粮的话显然需要消耗很多水,在缺水时便极难下咽。

更重要的还是胡饼营养较为全面,其制作时不仅要放油、蛋、糖、盐等原料,还要在表面上撒些“斯亚旦”。

所谓的“斯亚旦”就是西域特有的黑草籽,很像黑芝麻。

赢丹认为这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

最后再赶上一万头西域特有的“阿勒泰羊”。

这种羊是西域特有的,其优点是四肢刚劲有力肌肉发达、不仅能长途跋涉还能忍饥耐渴、抗严寒、耐暑热,抗病力强。

路上碰到有些干草让它们啃啃也能生存,若是饿死了当晚就可以做为食物用于补充军粮。

做了这些准备后,大军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开始几天还好,虽说没有水但路上偶尔还能见到杂草。

第三天起就是一望无际的黄沙,烈日一晒温度就蹭蹭往上涨,脚下踩的就像是一个铁锅似的。

听韩信介绍,这片沙漠被称为“库姆塔格”,也就是“沙山”之意。

这名字倒是贴切,因为目光所及到处都是一座座由沙组成的山峰,秦军就在山脚下绕来绕去穿行,有时还不得不翻山而过……所以在地图上沙州距离楼兰看起来没那么远,但实际距离却要远得多。

一路上倒是无惊无险,只是行军第十三天到达第一个补水点时,发现该处已被安息下毒,水里到处是翻着白肚皮的鱼,周围还有一些饮水中毒而死的动物。

这早在秦军的意料之中。

因为此战争夺的就是水源,包括秦军要拿下楼兰也是如此。

安息想要尽可能的让秦军无力攻城,当然就要阻止秦军补充水。

李信有些担心的问了赢丹一声:

“殿下,韩信所言的第二个补水点,若也被安息下毒……”

这就是进攻楼兰的缺点凡事有利就有弊,进攻楼兰虽说能使补给线更安全面对的敌人更少,但问题就在于行军及补给线过长……一千五百里。

秦军已经是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能带的水也只能坚持三十日,这还是以最小配给计算。

若以每天五十里计算,这水量恰好能让秦军走出沙漠。

但走出沙漠之后呢,缺水的秦军是否能马上攻下楼兰?

或者说那时已疲惫不堪且知道饮水不足的秦军还有没有能力攻下楼兰?

若不能,则等待秦军的很有可能就是全军覆没,即便拥有高爆弹也不例外。

所以途中有一个补水点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体能的问题,还关系到秦军士气问题。

------------

第五百八十六章 出兵楼兰

赢丹也有些担心,于是他就找来了韩信。

赢丹没有问韩信确不确定第二补水点是否安全这些废话,因为韩信也无法确定。

韩信只是说第二补水点比较隐密,就连西域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原因是它是在一处山崖断谷中岩石中渗出的一点水流,且还没流出谷外就已干涸了,没有深入其中根本发现不了。

但此时的安息已全面掌握了姑师和楼兰,这其中尤其是楼兰……楼兰更靠近这补水点,百姓知道的必定更多。

若安息从楼兰百姓那知道这补水点呢?

韩信无法确定这一点。

所以赢丹直接下令“你即刻带上蒲类军赶往第二补水点查看情况若安息没有发现,便在周围保护。否则即刻回报!”

韩信应了声是,领着一千蒲类军带上水和食物就出发了。

等韩信一行走了之后,赢丹考虑一番,又让仞追上韩信,交待道:

“密报!”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韩信却明白这其中的用意。

赢丹担心第二补水点也被安息破坏到时会影响士气。

结果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就在赢丹一行人往楼兰进发时,韩信就派了个信使将密信亲自递给了赢丹。

原来第二补水点也被安息发现,安息让人用乱石将补水的山谷给封上了。

赢丹只是看了一眼,然后就对信使点了点头下令“很好,你这便回去告诉校尉,令其守着水源,不可让安息造次!”

首节 上一节 420/4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