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121节

怀着这个疑惑,朱棣带着阿鲁台留下的物资就准备回京了,结果,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让他遇上了兀良哈部落!

看到这倒霉蛋,朱棣眼睛猛地亮了,打不着鞑靼部的阿鲁台,拿你凑数也不错啊,毕竟俺来一次草原挺不容易的,来都来了嘛,好歹打一场。

兀良哈也是万万没想到啊,自己就一吃瓜看戏的,前一刻还见朱棣和阿鲁台满脸苦大仇深,时刻准备大干一场。

结果自己这边儿刚刚准备好瓜,那边儿阿鲁台就逃了,逃就逃吧,本来也不是啥大事,但坑爹的是朱老四那杀才朝自家营地杀来了。

这可真是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自己一吃瓜的吃着吃着就变成瓜了,嗯,瓜得一匹!

有鉴于阿鲁台曾在自己眼前溜掉的经历,这次朱棣学乖了,先选了两万精骑兵分五路,直捣兀良哈的根据地。

自己则亲自领着王通、薛禄、郑亨这些个杀才等在兀良哈部西逃的路上,时刻准备给兀良哈一个惊喜。

局势一如朱棣所料,老巢被突袭的兀良哈仓惶西逃,在屈裂儿河迎头撞上严阵以待的大部明军,激战一场后,损失精锐数万。

这是朱棣三次北伐中成果最大的一战,当然,代价是兀良哈彻底被他搞残了,没个十数年怕是缓不过来。

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歇业一年的朱棣听说阿鲁台这货率军犯边,非常兴奋,再次带上手下那帮杀才出塞迎敌。

可世事无常,等他率军赶到万全的时候,阿鲁台已经被瓦剌部击败,部众溃散,这可真扫兴。

颇感无趣的朱棣索性就地驻扎,只单派宁阳侯陈懋统率陕西、宁夏、甘肃三镇精兵为先锋,出击鞑靼西部根据地。

陈懋受命,率军直抵贺兰山,捣毁鞑靼部在这儿的巢穴,大败鞑靼兵马,生擒鞑靼西部首领也先土干等人并缴获牛马驼羊数万头。

同年十月,朱棣在于上庄堡接受也先土干投降,封其为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朝。

第四次北伐就这么草草结束,以致于朱棣非常不甘心,次年再次率军北伐,同时也是其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朱棣再次听到了阿鲁台的消息,这次这货是真的率兵犯境了,在山西大同、开平等地肆虐。

朱棣又又又怒了,从来只有我揍人,哪有人敢揍我?你阿鲁台胆儿挺肥啊!

暴躁朱棣再次上线,调集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大都司兵马集于北京、宣府待命。

四月,再次领军北伐,四月二十五日,大军抵达隰宁,探知阿鲁台逃往答兰纳木儿河,朱棣急令全军急速追击。

六月十七日,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在这周围300里范围内,遍寻不见阿鲁台踪影,无奈下令班师。

七月十八日,时年六十四岁的朱棣在回京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也算是得偿所愿,死于征途。

这一生,他曾为王守边塞,曾造反当皇帝,有诛人十族的暴虐,有劝农归田的苦心。

曾遣师伐安南,率军征漠北,令人下西洋,下诏建紫禁,修过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打下明朝最为巅峰的疆域。

永乐盛世,这四字足以证明其一生,也是他用一生所换,只为身死见父亲于地下时,可道一声:

朱棣,此生无愧!这大明盛世,由我一手缔造!

第187章 天煞孤星啊这是

一句:朱棣,此生无愧!老四差点儿当场落泪,天杀的嘉靖啊,劳资辛辛苦苦二十二载,又是北征,又是南下的,就为要个太宗名号,就想要个正统大义名分,全让你小子祸祸没了!

【上榜理由:拼尽一生,换得……一个盛世!】

【上榜奖励:帝后延寿五十载,子孙延寿三十载,恢复巅峰状态,功法《真武剑典》附《武经》一部,龙脉一条,高产土豆、玉米、番薯种子一千石】

朱棣:我艹,这特么连朕爱使剑都知道……

赵彦摇头,我不止知道你爱使剑,我还知道你丫喜欢说自己是真武大帝转世呢?

朱元璋:我去,奖励这么丰厚,这意思咱妹子还能再加个五十年寿数,标儿也能沾沾光?

嬴政:延寿啊!

康熙:那是土豆、番薯啊,如此神器就这么草率的给了?

朱棣:哎哎哎,为什么朕这相貌没什么变化?

赵匡胤:嗯?

朱棣默默发出一张自拍照,众人凝神看去,只见一个年约三十,方面大耳的男子正襟危坐。

嬴政:这还没变化?你原来啥样子?做人要知足。

政哥撇撇嘴,朕还顶着一副糟老头子样貌呢,你这算啥?

朱棣:哎!不对,不该是重回青年样貌吗?呐!就像朕的皇后一样?

朱棣再次发出一张照片,上面显然是一个不及二十的温婉少女,啊,不对,是少妇,两相对比之下……

赵匡胤:我艹,老夫少妻,老四你挺会玩儿啊!

忽必烈:噗……哈哈哈~报应啊,姓朱的你继续喷啊,这下傻眼了吧。

李世民:老四,接着喷啊,相信朕,没准儿你喷着喷着就年轻了?

嬴政:咳,三十而立,说是巅峰状态也没什么不对嘛,哈哈~

政哥表示,额是接受过严格训练的,一般不爱笑。

朱棣:“……”

老四很受伤,我这得罪谁了?我就想变年轻点儿,有这么难吗?

老四很想讨个说法,可想想是做男人还是做女人后……好吧,果然还是做男人好,从心了!

【盘点史上十大帝王,第九位,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记住是第九位,不是第九名,下次不解释了!)

刘邦:嚯!父子齐上榜,这么厉害的吗?

康熙:为何又是明朝的?我大清不配?

乾隆:就是,朕十全老人难道不配?

赵彦捂脸,康熙你争明君榜没问题,至于十大……还是算了,而乾隆……争盖章达人榜吧,那个没人能争过你。

【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别名朱兴宗,别称朱公子!

出身贫农之家,曾为地主放过牛,曾在寺中做沙弥,曾持钵盂化过缘,也曾沿街行过乞。

他曾低贱入泥泞,也曾翻身为天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纳西南于治下,逐蒙元于沙漠。

他来时,天下纷乱,群雄逐鹿,平民无尺寸立身;他去后,留一洪武治世,国泰民安,群雄束手!】

嬴政:瓦特?乞丐翻身做天子?

刘邦:这丫混得比我还惨?

刘备:又是励志的一天,买草鞋咋啦?还有人混得不如我呢!

刘裕@刘备:前辈,你我共勉!

刘备:? ? ?同行?

石勒:这算啥?劳资还给人当过奴隶呢?

朱棣@石勒:俺爹一统华夏,你有吗?

石勒:“……”

这还真没有,但若非祖逖拦我,说不定真能有。

随着画面延伸,众人目光顿时聚集在一间茅草屋中。

随着屋中妇人一次次的声嘶力竭后,尚为婴孩的朱元璋呱呱落地,没有什么满室红光,也没有什么异香扑面,这一刻,他仅是一普通孩童。

妻子顺利生产,生的还是一个男娃,按说身为父亲的朱五四该高兴吧?可实情却是,朱五四愁容满面,郁郁不乐!

无他,生存压力太大了,在朱元璋之前,他已经前前后后有了三子二女,朱元璋是第四子。

愁归愁,朱五四到底尽到了一个父亲该尽的责任,按家中排名,为其取名重八,嗯,他三个哥哥分别取名重五、重六、重七。

冬去春来,一晃七八个年头过去,彼时小小的朱重八已经被父亲安排去给地主刘德家放起了牛。

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的闲情逸致,因为这时候他每天最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怎么样才能填饱肚子,饿的感觉,很难受。

那时,最幸福的日子莫过于出嫁的二姐回来看望父母时,因为二姐夫李贞家境尚可,心肠也好,所以经常会接济一下岳丈一家,年幼的朱重八自然也跟着沾光不少。

当时他最大的奢望或许就是在自己成年后能努力吃饱饭,再娶上一个媳妇儿,生上几个孩子,媳妇儿不需要多漂亮,只要能和他相伴一生就好。

可奢望终归是奢望,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谁也料想不到。

元至正三年,朱重八的家乡濠州遭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一家人更吃不饱饭了,好在,靠着以前的一点儿存粮,再加上在地主那儿借点儿,二姐夫家接济点儿,总是熬过了这一年。

当时可能想着,再熬一段时间吧,等到开春种了粮,收了庄稼,就能吃顿饱饭了。

可要命的是,朱家熬了一年,等到至正四年时,濠州又受了蝗灾,连带着死了大片人后又起了瘟疫。

不到半个月,时年十六的朱重八亲眼看到父亲、母亲、大哥,接二连三死在自己眼前,而自己和二哥却什么也做不了。

三哥早死无后,现在家中只剩下二哥、大嫂,还有两个侄子,文正和朱旺。

身为人子,家中仅剩的男人,他们却连棺材、坟地都找不到给父母、大哥。

好在邻居刘继祖人不错,给了他们一块儿坟地,哥俩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父母和大哥的尸体,将他们安葬。

随后,为了活命,几人分开各自逃生,不久后,二哥便死了,连带着侄子朱旺也活活饿死。

为讨口吃的,十六岁的朱重八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不是心慕佛法,不是看破红尘,只是为了不被饿死。

刘邦:我去,天煞孤星啊这是!

陈胜:尼玛!都这么惨了干脆造反得了,做什么和尚?对了,和尚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张角:不是谁都有胆子干我们这一行的。

方腊:所以俺为啥会不如这么个倒霉蛋?

李自成:别说你们这些前面的了,劳资生在他后面也没能复制他的成功啊!

张献忠: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大运加身!换句话说,哥几个没那个命,就别折腾了,洗洗……埋了吧!

第188章 当朱重八遇上马姑娘

皇觉寺中,行童朱重八每天要做的大概就是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服,以及时不时还要被老和尚骂上两句。

虽然很苦,但朱重八很满足,因为在这里能活下去,能有饭吃。

可命运一直在开他的玩笑,不久后,当地闹了饥荒,百姓们连自己都不够吃的,哪里有钱施舍和尚?加上和尚们又从不种地,要是继续这样下去,那只能全寺一起饿死。

为了全寺不被饿死,住持只能打发寺里的行童、沙弥外出化缘,说是化缘,其实不过是乞讨罢了。

且寺庙中不乏小团体存在,什么地方富裕,派哪些和尚去化缘也是商量好的,而朱重八,作为一个刚来没多久的行童,显然得不到什么好的待遇,只能去穷地方化缘。

就这样,十七岁的朱重八收拾行囊,再次开始流浪。

三年时间,他向南到过合肥,向西去过河南,向北抵达过汝州、陈州,向东经过鹿邑。

三年间,他敲过千百户人家的房门,有人冷眼相待,有人善心施舍,有人纵犬伤人,也因此,他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看过太多人心。

茫茫天地间,达官贵人食肉饮酒,纵情享乐,平民百姓,卖儿卖女,易子而食……

三年间,他曾露宿街头,也曾与野狗抢食,曾饿晕在破庙,有幸吃过一份所谓“珍珠翡翠白玉汤”

至正八年,流浪了三年的朱重八再次回到了皇觉寺,彼时外面正是天翻地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天下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话,可那和他朱重八有什么关系呢?他只想好好活着,哪怕青灯古佛一生,也比饿死要强。

就这样,又过了三年,时间来到至正十一年,这一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彻底爆发,燃起一片烈焰,并最终焚灭了大元。

首节 上一节 121/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