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19节

嬴政:嗤,何其可笑的罪名,这得是有多无耻。

【明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北京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经拼死守护的城池前,得到了最后的结局–斩决!

史载:于谦死而天下冤之!但鲜有人知,于谦死后有教谕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大臣也该全部处死,更有甚者,一千户上书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刊印全国。

仿佛,这座城池并不曾发生战乱,所有人都齐齐忘记了有这么一个人曾经率军抵御敌寇,护住了这满城生灵】

嬴政:一群混账东西!

孔丘:记仇而忘恩,逐利而忘义!

【于谦死后,其儿女被发配戍边,一直到成化年间方才被赦免,锦衣卫到他家中抄家,却发现一代朝廷重臣,少保家中除书籍、皇帝御赐的东西外,别无他物,家无余财。

真是老鼠见了崩溃,锦衣卫看了流泪!成化初年,朱见深登基,于谦方才被平反,同时,朱祁钰也被恢复帝号,入葬皇陵。

至弘治朝,于谦被追谥肃愍,万历朝改谥忠肃,也是于忠肃的由来,后世祭祀不绝,清朝曾有人赞颂道: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明史》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纵观于少保一生,清正廉洁,政绩斐然,为百姓所敬,力保北京抵御瓦剌,军功卓著,仰无愧天,俯无愧地,为官无愧于民。

他是英雄,更是民族的英雄,他重社稷,轻君王,爱的是天下万民,而不是一朝皇帝,假设北京不能保全,瓦剌南下,又将增添多少杀孽?

意难平者,恨于谦为国为民不得善终,英雄为何总是蒙冤而死!】

张飞:确实意难平,俺想做英雄,可这样的英雄还是算了,无论后世如何受推崇,死得终究太过憋屈。

夏侯渊:嘿嘿!不是死得憋不憋屈,是你张翼德做不到人家那样。

张飞@夏侯渊:俺做不到难道你能行?总是嘴臭。

夏侯渊:你……

刘备@张飞:行了,少说两句。

曹操@夏侯渊:你也别净惹事儿。

朱元璋:惜乎于谦未生于本朝,不然必不致有这等下场。

乾隆@朱元璋:开什么玩笑,就你那个杀性,于谦能不能活到原来那个年龄都是问题。

朱元璋@乾隆:不会说话少说话,你看咱杀的有几个不是贪官污吏?

乾隆@朱元璋:官不官的先不说,你就说你杀了多少功臣吧!

朱元璋:……

杀了一半功臣这要怎么说?总不能告诉人自己只杀了一半吧!没这么傻的!杀多少那也是杀,辩不了。

朱元璋@乾隆:小子你等咱查清你是谁,再和你论个高下。

乾隆@朱元璋:奉陪到底,朕这十全老人岂是浪得虚名?

朱棣@乾隆:你也配和父皇比?

康熙@乾隆:孙子低调,爷爷还在这呢!

乾隆:???

总感觉您在骂我,但仔细想想又是事实,这要咋搞?

第27章 北京保卫战

视频缓缓浮现:

一个懵懂稚子,自小刻苦读书,志存高远,因敬慕文天祥的气节,悬其像于座位之侧。

八岁时,穿红衣乘马游玩,大抵邻家老者觉得有趣,戏言: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应声作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

对联不仅工整,而且气势非同寻常。

刘邦:这对联不错,霸气!

项羽@刘邦:霸气个鬼,你可要点儿脸吧!

刘邦@项羽:你管我!

二十三岁,即永乐十九年时考取进士,踏入仕途。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叛乱,于谦随朱瞻基亲征。

朱高煦归降后,朱瞻基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声色震厉,将朱高煦骂得抬不起头,朱瞻基很高兴,当即任命于谦巡按江西,平反冤狱数百起。

宣德五年,于谦被朱瞻基越级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在两地广施德政,加筑堤坝,以御黄河,又资助边防,恩威远扬,盗贼不敢露面。

正统初年,内阁还是“三杨”主政,三人很是重视于谦,只要是于谦的上书,早上递上,晚上就能得到批复,然而三杨离世后,王振开始作威作福,大肆收受贿赂。

于谦每次进京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礼品,难道还不能带点儿土产去?

于谦闻言潇洒一笑,甩了甩两只袖子:只有两袖清风!还特意作诗《入京》以明志,由此招致王振记恨。

随后王振指使官员弹劾于谦因长期未得晋升而心生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将他投到有司论处死刑,关入狱中三月。

淮右布衣:咱不是立了块碑,言明宦官不许干政吗?这阉奴安敢如此跋扈?

宣德:……

朱瞻基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这不是处理政务太累吗,他就教了一下宦官读书,哪知道后面还读出来一个这么厉害的,差点儿让大明不及百年而亡。

于谦入狱后,山西、河南两省百姓群情激愤,联名上书求情,王振顶不住压力,就随意找了个理由,称他要抓的于谦是另一个,这位只是重名了,于是放他出狱,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囚禁在山西。

然而民怨显然不是这么好消除的,两省百姓、官吏甚至是藩王都请求于谦留任巡抚,王振无奈,只能让他继续当巡抚。

于谦前后任职十九年,便是父母去世,等他办完丧事返回仍旧起用原职。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北京,任职兵部左侍郎【注:明朝以左为尊】

张飞:先生很贴心啊!

曹操:不是一直以右为尊吗,谁给改的?

朱元璋默默看着没说话,什么以右为尊?他是皇帝,规矩得由他定,以左为尊就是这么定下的。

正统十四年,瓦剌进犯,朱祁镇被王振忽悠亲征,打出了土木堡之战,三代积累一朝丧尽,武勋集团更是自此式微。

朱棣:几十万大军都败了,这是怎么打的?

朱棣想不明白,更可惜的是视频是以于谦为主角,土木堡之战只有前面一段,战争那一段完全没有,毕竟于谦留守京师,没有参战。

乾隆@朱棣:是不是特熟悉?有没有想到李景隆?

朱棣:………你咋知道?

乾隆:……

我去,你还真想到那倒霉蛋了!

土木堡大败后,朱祁镇被俘,瓦剌接连入侵边防,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怖,侍讲徐珵【徐有贞】……

曹操:孤说呢,这小子居然换号!

洪秀全:人在朝堂飘,保命用小号嘛!

侍讲徐珵说天象有变,应该迁都南京避难,于谦厉声喝斥:擅议南迁者,该杀!

视频之中,一介文臣立于朝中厉声大喝:京师乃天下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君不见宋朝南渡之事?

大明绝不能重蹈宋朝之覆辙!

于谦力主抗战得到一众大臣和孙太后、郕王朱祁钰的支持,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

同时,拥立朱祁钰为新皇,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以稳定朝野人心。

当时明军精锐如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等尽数在土木堡失陷,京师的兵马不及十万,且大多都是老弱病残,不堪一战。

于谦请朱祁钰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各府的运粮军立刻奔赴京师,人心稍安,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筹划京师京师防御。

当时王振已死在土木堡,有大臣上书杀王振全族,朱祁钰无法作出决定,下令择时改议,众臣自然不依。

就在这个时候,王振余党,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站出呵斥百官,户科给事中王竑带头猛击马顺,群臣景随,马顺当场被打死,血溅朝堂。

朱元璋:这像什么样,血溅朝堂,一旦生乱,如何收场?

曹操:这些人已经快疯了,只能说这马顺找死,非往刀尖上撞,死得不冤。

朝堂乱乱哄哄一片,朝臣一连打死数名王振余党,将朱祁钰吓了个够呛,起身欲走,却被于谦死死拽住,言马顺等人论罪当诛,打死勿论!群臣方才停下。

十月,瓦剌犯境,也先挟朱祁镇攻破紫荆关长驱直入,进寇京师,于谦调派二十二万将士出九门列阵迎敌,并将城门完全封闭,亲自督战,抵挡也先。

视频中,还是那个文臣,只是换了一身甲胄,满面冷肃,于三军阵前下令:临阵之际,将不顾军而退者,斩将!兵不顾将而退者,后队斩前队!

于是三军凛然,都知道必要死战,尽皆听命。

起初,也先率军深入,以为早晚可以拿下北京,及至见到明军严阵以待有些丧气,这时叛变的宦官喜宁鼓动也先邀明廷大臣迎接太上皇朱祁镇,以便索取金银财物,哪知朱祁钰不许。

随后,也先率军窥视德胜门,被石享率军大败,转头攻西直门又迎头遇上孙镗,连战失利。

相持五天后,也先邀谈不成,作战也不成,又听说明军援兵将要赶到,怕被截了退路,只能带着朱祁镇返回,于谦调派各路将领追击,一直到居庸关方才返回。

战后评功,于谦加少保衔,总督军务。

两军敌对一年后,也先见明朝没生事端,很想讲和,派人来和明朝联络,群臣商议迎接,朱祁钰却不高兴,于谦于是劝道:“帝位已定,断无更改,只是于情于理都该接回上皇。”

由此,朱祁钰被说动,朱祁镇终于被接回。

张飞:我嘞个去,瞧这意思这叫朱祁镇的能回来还是于谦帮忙说的好话,那为啥最后还要杀他?

张献忠@张飞:嘿!帝王的心思你别猜,这些当皇帝的,心都脏着呢!

朱元璋@张献忠:刚没听清,你在骂咱?

嬴政@张献忠:给你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

李世民@张献忠:骂谁呢?来来来,说清楚些。

杨坚@张献忠:朕也听到了。

杨广@杨坚:父皇您歇着,儿臣来怼他。

张献忠:………

完犊子,惹众怒了!

第28章 君臣相知

见张献忠惹了众怒,赵彦笑了笑,你说没事儿惹这些大佬干嘛?这不找骂吗?

视频仍在继续,朱祁镇被接回后,瓦剌与明朝关系有所缓和,也先请求恢复朝贡得到允许,但对赏赐稍不满意就会入寇,于谦因此上书修缮九边城池,抵御瓦剌。

北京战后,京兵分属于三大营,虽然各自都有总兵,但互不统属,于谦因此上书请求选拔十五万人,分为十营团操,从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

赵匡胤:这制度不行啊,十五万兵马若是尽数操于一人之手,岂非会酿成祸乱?

李世民:时机不同,制度自然也要转变,瓦剌威胁未除,若是不整合兵马,任由三大营分权,到时候瓦剌入侵,仓促之间如何应战。

朱元璋、朱棣没有评论,但大多还是赞同李世民的想法,墨守成规可不是好事,可惜这变规矩的事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有这魄力,后世皇帝魄力不足又限于祖制,明知制度出了问题也不敢改变。

瓦剌也先率军入寇时,曾经被朱棣俘虏的一些蒙古人变成了内应,虽然也先退去,可这些人却不好处理,一个不好又是内乱频发。

恰好此时西南生乱,于谦便从中选了些精锐骑兵派去西南,又陆续将其妻儿送去,由此消除了内患。

于谦主掌兵部的同时,也先的势力也在急速扩张,并且南面福建、浙江……广东几省也不安定,狼烟四起,战事频频,都是于谦一手操办,平息祸乱。

战事瞬息万变,可于谦每每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事事亲力亲为,让一众下属将领感动、惊骇、佩服。

首节 上一节 19/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