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直接打没了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家底,朱允炆至此再也没能力组织起平叛大军,朝廷至此转为守势。
另外若非铁弦在济南挡住了朱棣南下的步伐,可能建文二年朱允炆就可以跟世界说拜拜了】
朱允炆:……
【建文二年十月,李景隆被召回朝廷,练子宁、宋征、叶希贤等以李景隆前后丧师数十万为由,纷纷上书请求诛杀李景隆,结果让朱允炆给否了。
这个时候,就是推荐李景隆的黄子澄也觉得李景隆该杀,朱允炆却还是不听,似乎把李景隆当成了他的孟明视。
建文四年,朱棣率军打到长江边上,方孝孺再次请求诛杀李景隆,朱允炆还是不许,反而让他去燕军营中请和,表示可以和叔叔划江而治。
不久后,朱棣率兵直逼应天府,李景隆开金川门献降,迎朱棣大军入城,朱允炆可能怎么也没想到,给他最后一刀的刚好就是这个他无比信任的人】
朱元璋:混账!这厮该杀!
朱元璋彻底怒了,前面的事他看在李文忠的面子上可以不追究,但这事儿不行,这特娘已经是反叛了。
李景隆:???
我最后投降了?
第87章 土木堡战神
李景隆有些发蒙,他居然投降了,降了!天,要不要这么刺激?
尤其见了评论区里暴怒的朱元璋,他彻底丧气了,这回要怎么死?剥皮充草?凌迟处死?
李世民:不作不死!
曹操:反叛这个估计谁也不能忍!
孟珙:比如说范文虎,我这位面的已经被我砍了!
赵王迁:还有郭开,寡人决定每天赏他一剑。
李景隆:……
昏暗的人生,不见半点光明。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在应天府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以李景隆“默相事机之功”加封他为太子太师、左柱国,特进光禄大夫,增岁禄一千石。
俨然把他当成了靖难第一功臣,每次朝会都让他站在朝班首位,以致于一众靖难功臣都很是愤愤不平。
加封就加封吧,聪明人或者有点儿廉耻的人都该立马请辞回家养老了,可他偏不,反而有点沾沾自喜,真就认为自己功劳很大。
结果第二年就悲剧了,周王、刑部尚书、靖难功臣纷纷上书弹劾他,朱棣随即毫不犹豫的削去他靖难功臣的名号,不准他上朝面君。
不久后这哥们儿又被弹劾,这次更惨,直接被削了爵位,抄没家产,圈禁在家,据说这哥们还曾绝食,不过似乎没什么用就是了】
朱元璋:该!叫你不学好,敢当叛徒,你咋不上天呢?
李景隆:……
【上榜理由,以一己之力,。败光数十万大军,成功让建文帝亡国,当为战神榜探花】
视频:
果如史载一般,这是个身材高大,眉目疏秀的人,可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是啥好东西。
年轻时爱读兵书,以知兵著称,明太祖爱屋及乌,对他荣宠有加。
建文帝登基,他参与削藩,亲自去周王封地抓了周王。
耿炳文兵败后,他得黄子澄举荐,挂帅出征,彼时意气风发,誓要学他父亲立下不世功勋。
结果郑村坝惨败,损兵折将,信心一战丧尽,白沟河再败,已是胆气全无,彻底退化为废物。
朱棣南征,兵锋直逼应天府,他开金川门献降,将曾经效忠的皇帝彻底卖了个一干二净。
大殿之上,他得到加封,不觉耻辱,反以为荣,终致群起弹劾,削爵抄家,再不复当年荣华。
【上榜奖励:父爱的关怀!】
李景隆:感觉先生又不当人了!
话音刚落,一道金光已经卷起李景隆离开了,再出现时他便望见了……他爹李文忠。
“逆子!”
李文忠大声怒骂,他这一世英名全被这小兔崽子毁得一干二净!
“来人,取家法来!”
“诺!”
“哎!不对啊!李景隆去见了李文忠,那个位面不就有两个李景隆了?不怕扰乱了历史?”赵彦担心着。
【此为时空变量,难以干扰现实!】
“对哈!又不会干扰现实,管他做甚?”赵彦放下心来。
“咦!照这么说杨坚再活长点儿,唐初那些名臣名将他不是能全有了?”
【理论上没错!】
“那我穿越回唐朝不同节点把杨玉环她老妈往各个位面送一次,是不是能多出无数个杨玉环来?”
【…………】
“哎!没劲,这就答不上了?”赵彦不屑撇嘴,这投影有待加强啊!
【盘点史上十大“战神”,第二位,大明战神朱祁镇】
乾隆:咦!为何这次直接点明了!
雍正:榜眼嘛!逼格肯定要高些。
康熙:朕倒是有些好奇这第一会是谁?
朱棣@康熙:说不定就是你清廷的。
雍正@朱棣:你当我大清跟你大明一样,奇葩皇帝一连串?
章先生@雍正:奇葩倒没有,垃圾倒是有一堆。
雍正:???
【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幼年即位,权柄操于张太皇太后之手。
因此早年朝局还算安稳太平,直到张太皇太后去世,内阁三杨也接连离世后,方才真正意义亲政。
(PS:三杨在明末名声非常差,被骂成“一夫跳梁”文宗罪人,说他们粉饰太平,所以朱祁镇到底有没有这么糟糕,实在没法子下定论,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不过战神这称号他是跑不了了)
亲政之初,雄心壮志,欲要作出一番大事业,结果用人不当,让奸宦王振掌权,兴风作浪,明朝正式走向下坡路】
朱棣@宣德:大孙子,看你干的好事!
宣德:……
谁知道这么快就出现一个奸宦呢?
朱元璋@朱棣:要不是你造反,能有这些事儿?
朱棣@朱元璋:父皇,您这么说儿臣可就冤枉了,朱允炆那小子多傻你是不知道,继位就搞井田制,复周礼,要不是儿臣拨乱反正,我大明可能就二世而亡了!
朱元璋@朱棣:这么离谱?确定没骗咱?
朱棣@朱元璋:儿臣哪敢啊!
朱元璋@朱允炆:给你个机会解释!
朱允炆:……
这波要怎么说?在线等,急啊!
“果然,还是标儿靠谱!”朱元璋叹了口气,难道真是他老年糊涂了,居然挑了这么个人继位?
朱棣要是知道肯定哭死,合着我那话白说了?您还是只看重您那标儿啊!
【正统十四年,总揽朝政的王振下令减少对瓦剌朝贡的赏赐,引得瓦剌太师也先不满,挥师南下,直逼大同。
消息传到北京,惹得朱祁镇大怒,彼时他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又希望建立像明成祖那样的功业。
因此被王振一鼓动,朱祁镇头脑一热,干了,御驾亲征瓦剌!朝中大臣知道后多次劝谏,可少年天子却已经听不进去了。
仓促组织了二十万大军,诈称五十万人,浩浩荡荡的开赴边境,并且为了说服孙太后,他还立下太子朱见深,以及令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注:这二十万军队并不是明朝所有精锐,大部分精锐都在西南平叛,具体参考明朝四征麓川。说白了土木堡损失最大的是武将集团,而不是军队)】
宣德:四征麓川?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发生什么了?
朱瞻基有些蒙,他接手的大明天下承平,难道他儿子这么倒霉,遇上叛乱了?
朱棣:刁氏不想干了?敢反?
第88章 亲征被俘
朱棣不禁为之大怒,洪武三十年,麓川平缅宣慰司叛乱,是沐王府率兵平乱,并且扶持刁氏上位,莫非百年未过,刁氏就忘恩了?
可惜,朱棣不知道的是,麓川之战真跟刁氏没什么关系。而是思伦发次子思任发掀起的动乱,明朝四次征讨未果,投入几十万大军,以致于边备松弛,才让也先有了可乘之机。
【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边疆,谁知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不绝。大军到达大同后,只见尸横遍野,血腥阵阵。
仓促组织起来的大军不比百战精锐,加上朱祁镇走得急切,以致粮草供应不上,军心为之动摇。
朱祁镇见此立刻有了撤兵的念头,但手握二十万大军一仗不打就退回去,似乎太丢人了些,因此犹豫不决。
王振看出了朱祁镇的心思,为了照顾皇帝的脸面以及他自己的私利,随即建议大军绕道去蔚州。
为啥去蔚州呢?原因是他老家在那儿,要是能把皇帝带回去,不比什么衣锦还乡来得有面子?
(醒醒吧你,都当了太监绝后了,还衣锦还乡?)】
朱元璋:荒唐!竟为一己之私置大军于不顾。
朱元璋差点儿气死,咋世上总出这种奇葩?虽然看其他朝代的笑话很爽,但这笑话落自己头上可不是什么美事儿。
朱棣:糊涂!临战之际焉敢如此轻率行事!
朱棣也怒了,打仗呢孙子,走点儿心行不?
康熙:傲慢自大,活该为敌所擒。
曹操:这不又飘了一个。
曹操无语,这毛病似乎这几个战神都爱犯,然而事实证明人一飘就容易挨刀。
【蔚州这地方吧,离着大同非常近,而也先的大军又偏偏进攻的就是大同,因此群臣竭力反对,觉得这样容易发生危险。
可王振不管,朱祁镇也不管,两个最有权势的人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进军路线,去蔚州送……驻军】
朱元璋:淦!一个死太监也敢左右军政大事!
朱元璋无语了,合着二十万大军出来是陪你王振回乡的?你脸可真大!
朱棣:这王振祖宗是谁?朕要先除了这祸患。
王振:……
完犊子!这波连祖宗一起被坑了,都怪这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