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92节

但一县军民如何是如狼似虎的清军对手?很快,城池告破,时年七十六岁的孙老师被清军生擒。

看着眼前这个白发白须,却仍旧身体健壮的老人,清军心绪非常复杂,毕竟就是这老人镇抚边关,搞了条关宁防线,让他们十数年都没能打破。

这人很有能力,清军没办法不承认,因此他们想要劝降孙承宗,可孙老师脾气爆炸了一辈子,除了父母君师,何曾向人低头?自是不愿为清军效忠。

这怎么办?招降不成,又不能放,毕竟依老人家这身体再活三十年也不是不可能,那就杀了吧,清军下定决心。

终究还是给孙老师最后留了丝体面,让他自缢而死。同时,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尽数战死,孙家一百多人遇害,道一声满门忠烈并不为过。

1638年,为国尽忠半辈子的孙承宗,不屈而死,大明至此失一擎天柱石,次年,卢象升战死,明之亡,已无可挽回。

细数明末一众名将,卢象升、曹文诏、孙传庭、秦良玉都可以称一声良将无双,可擎天之柱却唯有孙承宗担得起。

他是天才、奇才,是战略大师,是明军的定海神针,他一日不死,明军,乱不了,可惜的是,明廷护不住他。

老将尽忠而死,局势急转直下,流寇、外虏,征伐频频,明廷莫说还手之力,就是招架之功也显不足!

南明弘光元年,南明追赠孙承宗为太师,拟定谥号“文忠”为其一生盖棺定论,清朝乾隆年间,撰《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追谥孙承宗“忠定”谥号,《明史》更是为他单独列传。

明末及清朝众人对其评价也是极高,当时的文坛大佬钱谦益说他“清宫府、杜私门、破朋党。譬如青天白昼,横目四足,皆仰其清明,而秋霜夏日,善人君子,亦惮其凛烈!”

虽说头皮痒、嫌水凉的钱谦益人不咋地,但是这评语确实极好,当得孙老师一生总评,民族英雄,令人敬仰!】

朱元璋:阖家尽忠报国死,满门皆是大丈夫!壮哉!

天启:孙师……

朱由校叹了口气,他这傻弟弟啊!不用魏忠贤也就罢了,怎么连孙师都弄回老家了,就不能给足了信任?

【上榜理由:关宁防线,固若金汤,堡垒战术,奇思妙想,阖家殉节,民族英雄!】

视频:

幼年聪慧,遍阅典籍!

青年中举,名扬一方!

壮年为名师,授学传经典。

天纵奇才,关宁之防,堡垒战术。

曾自科场取功名,也曾书院阅名篇,亦曾提兵镇疆场。

书生提兵,为将心服,为兵欢悦,边关选良才,将兵复故疆,敌寒胆,军心扬!

何以党争伐异党,老将心疲且还乡。

外夷入境犯高阳,率军携民守城乡。

城陷军覆民遭戮,阖家子弟殉节亡。

不屈自缢老将殇,千古英名青史扬!

【上榜奖励:恢复巅峰状态,延寿三十载,功法《龙关兵章》灵脉一条】

“咦!《龙关兵章》?军煞育军魂,一军镇边防!有趣,确与吾道相合。”

孙承宗手捧功法,看得津津有味,浑然不看白发换青丝,老迈复青春的震撼!

许是并不在意外表如何,毕竟他又不需率军冲阵,活着且思维不迟钝就行,其他的……不过旁枝末节。

【盘点史上十大领兵书生,第七位】

李贽:盲猜阳明先生登榜!

张居正:想啥呢?阳明先生已如圣人,登书生榜,岂非屈就?

朱元璋:总不会还是于谦吧!哈哈!

赵匡胤@朱元璋:老朱别太嘚瑟,历朝良将贤臣无数,非只于谦一人。

朱棣@赵匡胤:咦?宋祖这话朕怎觉着如此怪异,似不符你张扬霸道之性情。

赵匡胤:……

朕倒是想张扬霸道一下,喊一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无奈实力不允许啊!

更无奈的是,老二这一脉太能扯后腿,瞧瞧,驾驴车的,修道的,迷信仙神的,还有打赢了送岁币的,都是些什么奇葩?

【盘点史上十大领兵书生,第七位,宋朝,李庭芝】

孟珙:哈哈!果然是庭芝。

武仙@孟珙:孟璞玉,你莫要太得意,可记得贾似道吗?

孟珙@武仙:我去,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你,是不是没被打服?再来啊你。

武仙:……

他喵的,劳资头铁才去找虐!

【李庭芝,南宋名将,抗元英雄,亦可称民族英雄。

1219年,李庭芝在湖北随州降生,据说他出生时,房梁上随即长出灵芝,乡人聚集观看,都觉得这是大吉之兆,于是以灵芝为其冠名,得名庭芝。

看看南宋这些名人,多会起名儿,一个宋瑞天之祥,一个灵芝伴生名庭芝,啧啧啧!太有意境了啊!

少聪颖,日诵千字,智超长者!说他少年时非常聪明,每天能诵读数千个字,智慧超越长者,嗯,妥妥的神童。

李庭芝十八岁时,南宋大臣王旻出任随州知州,李庭芝看出王旻贪婪残暴,不体恤下属,下属生怨,必会酿成祸患。

于是劝说父亲、宗族搬家到德安避祸,他父亲和宗族亲人将信将疑,但想到他生有异像,灵芝伴生,最后还是信了,搬家到德安。

结果,搬家不到十天,王旻果然倒了大霉,被下属挟持发动叛乱,随州登时陷入战乱。嘛!怪不得孟珙这么看中他,又是一个大预言师啊!】

孟珙:这说多少次了,某家真的不会算卦。

武仙:嗯,我能做证,当初是我算到姓孟的会设埋伏,主动撞进埋伏里的。

孟珙:……

这做证的……绝了!

曹操:孤不是傻子,别拿看傻子的眼光看孤。

张飞:对对对,我们不傻,别想忽悠我们。

赵桓:其实……朕差点儿信了。

赵佶:离朕远点儿,据说憨憨会传染。

赵桓:……

父皇您不觉得,朕这更像是遗传吗?

第138章 青云直上

赵桓无语,他父皇确实不傻,傻子搞不了琴棋书画,成不了瘦金体,可实在太软,胆子太小,一听金人打过来直接皇位一让,就跑跑跑……跑了!

搞得他临危受命直接哭晕在厕所。另外他父皇命也太长了些,要是早死几年,不说比肩太祖,跟仁宗比一比绝对没问题。

毕竟大宋巅峰疆域在他手里握着,还拿……哦!是买回了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虽然……只是几座空城来着。

【1240年,由于蒙古南侵,长江防务吃紧,李庭芝所在地的科举考试直接停了,这可把庭芝兄郁闷坏了,科举考不了,报国无门。

咋办呢?他这人胆子也比较大,正规科举考不了他就想着走从军报国的路子,毕竟兵书什么的不能白看。

于是庭芝兄直接写策论上书负责荆襄战场的孟珙,请求为国效力,估计文章写得很棒,点子也挺实用,孟珙看了后就决定见他。

这时候玄幻的来了,就在孟珙即将见到李庭芝的前一天夜晚,孟珙做了一个梦,梦见车骑自称李尚书前来拜见自己。

天亮了,梦醒了,李庭芝也到了!咦?李庭芝?姓李,梦见的那位又自称李尚书?孟珙一下子来了兴趣,立刻发动了天赋技能:相面!

这一看可不得了,他看出了这个身材魁梧的李生名位将会超过自己,于是立刻启用,头一次任命就是县令一职。

回头还跟自己儿子说:吾相人多,无如李生者,其名位当过我】

祖龙:确实挺玄幻。冒昧问一下这是正史记载吗?

脱脱:那肯定啊!当然,主要是宋廷就这么记的,我也只能这么写。

朱棣:这事儿朕也遇上过,想当年,若非父皇托梦于朕,赐朕传世白圭,朕何敢起兵靖难?何能坐拥万里山河?

朱允炆:明明自己想造反,偏要拉皇爷爷的大旗,四叔,你可真孝顺!

朱元璋@朱棣:允炆说的对,少给咱胡说八道。

朱棣:……

得,父皇您眼里除了大哥一脉,就没人了!

【起步就给县令当?李庭芝感激坏了,发誓一定不负重望,于是到任后立刻训练兵马,治理军务,干得相当不错。

1241年,局势有所缓和后,李庭芝方才离任参加科举,人也确实争气,成功考中进士,然后又回到孟珙身边,担任幕僚,主掌机密要事。

可惜没多久后,孟珙这位宋廷擎天玉柱去世,临死前上遗表推荐了之后赫赫有名的权相贾似道,嗯,随后又向贾似道推荐了李庭芝。

得了推荐,李庭芝起步非常高,不过他没有马上去担任高位,而是选择服丧,为孟珙,这位他的伯乐、知己服丧三年,以示感激,还亲自扶送孟珙的灵柩安葬】

孟珙:哈哈哈~劳资果然没看错人!

武仙:此处应有贾似道。

孟珙:尼玛!好心情瞬间没了!

贾似道:……

好尴尬呀!

【三年服丧结束后,李庭芝立刻回了军中,毕竟宋蒙局势紧张,战事吃紧,不是太平时节。

当时,贾似道负责镇守京湖战场,而李庭芝,虽然有孟珙的推荐,但毕竟没有真个领兵打过仗,所以起初只是担任制置司参议。

随后被朝廷调派移军镇守两淮,李庭芝的才华至此开始展露,设栅清河五河口、增设淮南烽火台、荆山设城保卫淮南,桩桩件件,为的就是一件事,防御蒙古南侵。

1259年,贾似道担任京湖宣抚使后,李庭芝被留在扬州暂领知州,可惜没多久他母亲去世,他立刻离职回乡守孝。

要是天下一直平静可能他守孝期间就不会有这么多事儿了,可惜,天下并不平静,宋蒙战争如火如荼,激烈无比。

当时,朝廷任命赵与訔担任淮南制置使,李应庚担任参议官,赵与訔表现还好,但李应庚?只能说不是每个书生都有能力,其间多的是酒囊饭袋。

朝廷让他指挥两路兵马驻扎南城,结果这货指挥的兵马居然因为天气炎热,大暑中渴死几万人。

无语,无了个大语,蒙古大将李璮差点儿笑岔了气,遇上这么个憨憨的对手,简直就是必胜局唉!飞龙骑脸怎么可能输?

事实正如他所料,李应庚完全没能力给他当对手,轻易让他夺下涟水三城,并渡过淮河攻取南城】

曹操:又遇猪队友,宋廷这到底什么神仙运气?

朱棣:根子在赵匡胤身上,问他!

赵匡胤:喂喂喂,朱老四,你可别瞎说啊!后面的几代皇帝都是老二一脉的,跟朕有什么关系?论影响也是老二带去的。

赵光义@赵匡胤:皇兄莫不是忘了,南宋那几位皇帝,除了九妹,其他全是皇兄你那一脉的。

赵构:咱聊点儿别的,成吗?

赵构脸色瞬间苍白如纸,也不知道哪个混球给他起的外号,你喊其他的也好啊,偏要叫九妹,有这么娘吗?

赵匡胤@赵构:还把皇位还回来了,劳资谢谢你喔!

赵匡胤脸黑着,麻蛋,这文强武弱的锅怪他,大宋亡国还怪他,他就想问问赵光义:老二,你丫的怎么这么会甩锅?

首节 上一节 92/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