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97节

太祖您看朕像傻子吗?还大奖,怕不是想捶死朕。

【采石之战后,虞允文一时功高无二,声名震世,不久后便任职川陕宣谕使,上任前他向赵构上书,认为这时候正是收复失地的好机会,应该坚持用兵。

可九妹这人吧,大家都知道,压根儿没恢复故土的想法,就想在江南过几天安生日子,所以对于这事儿根本没啥动力。

可虞允文刚立了大功,提这意见他也不好说不行,于是乎,九妹大手一挥:你去折腾吧,朕看好你,给你加油哦!

加油?好的。虞公点点头,到川蜀后就跟吴璘商量着北伐中原,干得热火朝天,先后收复凤翔、巩州等地。

完颜雍当时就无语了,又是北伐,话说你宋廷皇帝都不想折腾,你们折腾个啥?但地被占了完颜雍肯定要夺回来,不然刚刚稳固的国内又要出乱子。

于是乎,金国磨刀霍霍,准备跟虞公、吴璘两位打一场。金国又要打?九妹一听就整个人都不好了,当初金军搜山检海一事已经成了他的梦魇,说什么也不能再经历一次了。

不就是凤翔几块地儿吗?别打,朕给你。不过这次九妹学精了,毕竟经常割地求和什么的,他也尴尬,所以在此之前他先把皇位传给了赵昚,也就是宋孝宗。

皇位传给你,你就能当家吗?怎么可能有这好事?赵九妹表示朕被秦桧跟金人欺负惨了,权力也刚拿回来,皇位先给你,权力以后给,先让朕舒服几天。

哦豁!赵昚彻底无奈了,龙椅是他坐,皇帝由他当,可权力还在太上皇赵九妹手里捏着,大臣奏事也是找赵九妹,他整个就一吉祥物。

得,你们折腾吧,朕闲几年!赵昚拿着入场券无奈退场,这场子现在还不是他做主啊!

折腾?赵九妹表示朕也不想折腾,就底下那帮人天天嚷嚷着北伐,朕也没办法。所以,要想过两天安生日子,当务之急就是先把收复的地儿还回去,于是,保守派首脑史浩闪亮登场。

嗯?要干嘛呢?割地啊,还能干嘛?不过一直割地这说起来太丢面子,是以史浩等人脑袋一转,这次俺们只是主动放弃陕西,放弃战果,至于陕西最后归谁,被谁占了……关俺们什么事儿?】

嬴政:淦!这特么君臣一心扯后腿,朕都替前线那些将士心疼。

朱棣:所以说啊,不是朕想怼赵九妹,实在是这货操作太骚,尽干混账事儿。

侯景:这特么……这吴璘、虞允文岂非打了个寂寞?也就他俩,换了劳资跟这昏君有个鬼前途,操刀子,反了他。

陈霸先:这就是你造反的理由?

侯景:意思不能反?萧衍不昏庸?

萧衍:淦!朕一片真心错喂了狗。

【放弃陕西?放弃收复的故土?虞公和吴璘齐齐蒙了,这什么混账命令?虞公气不过,无数次上书争辩,可无奈赵九妹、史浩等人君臣一心,所以上书无用。

吴璘也没办法,这是皇帝下的令,得听。因此吴璘率军仓促撤退,结果被金军半路偷袭,损失惨重,此前收复的故土也再次落入金国手里。

遭此大败,吴璘只觉受了奇耻大辱一般,没两年就离世了,老将郁郁而终,实在是令人齿冷】

黄巢:似这般,不如反了他,好歹不用受此大辱。

章先生:各位,时代变咯!宋之前,君死臣可另觅新主,宋之后,忠臣不事二主,看看冯道,当时被百姓称做圣人的人,后来被喷成啥样了?

冯道:别开玩笑啊!老朽都六七十的人了,大半截身子都入了土,骂老朽是为的啥?

章先生@冯道:这事前辈就得问欧阳修咯,他骂的你。

欧阳修:……

这来得好突然!本官都没准备,要早知道这些人能知道后世之事,本官闲的,骂人干嘛?

武曌:那话怎么说来着?这不就是职业喷子吗,吃饱了撑得,天天骂人玩儿。

欧阳修@司马光:好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啊!

司马光:咳!咱俩不熟,勿扰!

欧阳修:???

不熟?司马兄你不厚道,骂人可是咱俩一起骂的,忘了?

【故土复失后,赵昚想着这下川蜀没啥事儿了,不如把虞允文叫回来,这样好歹有个帮手,不然就史浩那帮子,天天跟赵九妹后面,也不听他的。

召回虞允文?史浩等人一听后立刻反对,开什么玩笑?这样一个坚决主战,能力还特强的人回来咱们还能有好日子过?不行,绝对不行。

赵昚一看,好吧,你们人多,你们权力大,听你们的,因此,虞允文改授显谟阁直学士,任夔州知州,依旧留在川蜀】

曹操:赵构这货命太长了,能不能砍了他?孤想着这货要是死早点儿南宋不会比最后那结果更坏了。

朱棣:双手赞同,这就是毒瘤,早点割了,兴许南宋朝廷还有得救。

赵匡胤:先生盘个昏君榜吧,不为别的,朕就想知道赵构这小子能不能上榜?

赵构:淦!都想要朕死,朕也就祸害自家朝廷,也没招惹诸位吧!论昏庸啥的,父皇不是比朕更不堪?

赵佶@赵构:老九你可真孝顺呐!朕好想多疼疼你。

朱元璋@赵佶:九妹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第146章 基建大师

雍正:对对对,九妹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也就是想赵佶早点儿死,或者在五国城多住几年罢了!

赵佶:这特么……扎心暴击啊!

【1163年六月,虞允文终于再次返回朝中,这一回来,老人家就跟史浩杠上了,力反史浩弃地之说。

认为宋廷此时有八大可战理由,并陈说弃地之利害以及川蜀的重要性,一番话直说得赵昚不断点头。

立刻对虞允文加以重用,短时间内不断升职加薪,提拔他坐上高位,他赵昚也是主战的啊,可不想跟赵构一样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虞允文不断升职加薪,大力备战的时候,宋金议和的事儿又起了变故。

这次搞事的是宰相汤思退,忘说了,这货曾是秦桧的铁杆帮凶,也不知道赵九妹存的什么心思,居然没把这货干掉。

当然,赵九妹咋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汤思退这货不知道是不是跟着秦桧割地卖国卖习惯了,这次居然又想重操旧业。

又想割地,还特么一次性割四州,准备把唐州、邓州、海州、泗州割给金兵,以便议和。

嘛!就这操作,直气得人肝儿疼,偏偏汤思退这货还不自觉,以为自己干了什么大好事,为宋金和平做出了卓越贡献。

虞允文知道消息后再次气得不行,这都是什么神仙队友,怕不是内奸集团吧?没说的,必须争辩,不能让他成功了。

嗯?不能割地?汤思退两眼一眯,当初秦相就是这么干的,有什么不行吗?必须割。反诬虞允文“大言误国,以邀美名!”

说虞允文就是为了赚个好名声才反对这事,随后还假意上书赵昚请召虞允文还朝,嘛!虞公要是真听了这话,“以邀美名”这四字就直接钉死了。

虞允文什么人?几十年到底没白活,合计着你不是说我邀名吗?那我不做官了,立刻交还印绶,请求致仕。

只有割地一事,打死不松口,一句话,我可以不做官,但你不能割地,老人家这暴脾气,就跟你杠上了。

好在孝宗赵昚不糊涂,一看就知道虞公这是气话,改任他为显谟阁学士,任平江府知府,派往外地,不让他和汤思退再起冲突,自然的,割地的事也就这么一直僵着。

直到第二年,金国又开始挑事儿,这事方才彻底结束。金国挑事儿,首当其冲的就是汤思退,满朝大臣望着这货满是嘲笑讥讽。

汤大人,继续割地啊!怎么不割了呢?众人看着汤思退的笑话,瞧瞧,你汤大人想给金人做狗,结果人家还不领情,转眼就坑了你,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惊是够惊了,喜是半点没见着,汤思退满脸苍白,他想不通,当初秦桧就是这么干的,而且百试百灵,咋到他这儿就不行了呢?

没时间给汤大人思考问题出在哪儿,因为赵昚非常迅速的给他安排了下场,嗯,贬官,贬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

话说宋朝对文人那真是宽容得不行,只要不造反,再大的过错了不起也就贬官什么的,从不用重刑,毕竟“刑不上大夫!”简直是文人的天堂】

朱元璋:重文轻武,国之弊病!

康熙:你大明也差不多啊,看看明中后期那些文官都嚣张成啥样了。

章先生:大英雄戚继光戚武毅都只能自称张居正门下走狗,文贵武轻,确实也是弊病,不过这锅主要还是朱祁镇的。

朱棣:勋贵武臣,一扫而光,导致文臣势大,朕心痛啊!朱祁镇这混账,朕都想抽死他。

曹操:这都是细枝末节,孤就想知道赵构咋想的,居然还留着秦桧的朋党,难道还想体验一把往鞋里藏匕首的感觉?

李隆基:兴许是养成习惯了,一天不藏匕首心里不自在。

赵构:李三郎!你自己也不干净,好意思骂朕,信不信朕把你干那些混账事儿全给你抖落出去。

李隆基:咳!误会,你当朕啥也没说。

李世民@赵构:九……嗯,宋帝快说,朕非常想知道。

赵构:不说了,给你留个惊喜。

【汤思退退了,赵昚立刻想起了虞允文,于是立刻将他召回,拜相,予以重用。可惜虞公这运气挺背,第二年就被宰相钱端礼牵连罢相。

又过了两年,即1167年,虞允文方才再次回朝,这一年,恰逢吴璘去世,川蜀重地无人镇守,因此,虞允文再次被派到川蜀。

去川蜀?好!虞公点点头,一路慢行,察看各处地势,然后就是一路走一路上书请在某某处修城布防。

赵昚估计都乐了,你这状态进入挺快啊,一合计,准了!你赶紧去川蜀给朕守地儿去,顺带处理一下军政,准备北伐。

好!虞公再次点头,到川蜀后立刻开始整饰军政,编练精兵、裁汰老弱,招募义军,培养将校,打理马政,增设茶马司,增加往来贸易,干得热火朝天……全搞基建去了,整个一基建大师。

1169年,在川蜀待了两年后,虞公又被召回朝廷,这次厉害了,当宰相,选贤才,什么杨万里、胡铨、赵汝愚、晁公武,只要是人才,来者不拒。

1170年,赵昚遣范成大出使金国索要北宋诸帝陵寝,以及更定受书之仪,但在国书之中绝口不提更定受书之仪的事儿,以致于金国很愤怒,一口回绝。

不久后又有密谍回报说金国起兵三十万要南侵。这可给宋廷君臣吓得不轻,边关将帅也纷纷请求增兵固防。

可虞公很淡定,说完颜亮兵败的教训不远,金国不会轻举妄动,轻启战端,这次不过是虚张声势,都散了,散了。

宋廷一众君臣还有些不信,可等了好久好久,就是不见金国那三十万南侵大军,于是终于信了。

1171年,这一年赵昚立下了太子,61岁高龄的虞允文老怀大慰,也不枉他无数次上书请求立储,终于还是成了,至此朝野安定,不会再有什么风波了】

曹操:嗯?掺和立储?记得有人说岳飞就是因为掺和立储死的,他虞允文怎么敢的?

孟珙:别信,瞎说的。我大宋一朝掺和立储的人多了去了,韩琦、赵鼎、虞公,这些人都没事儿,怎么可能就武穆出事儿?

第147章 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朱棣:武穆之死,最大元凶就是秦桧、赵构,忌惮虽有,但并非主因,不过是秦桧这金人之狗想讨好主子,加上赵构一心求和,酿成的悲剧罢了。

【1172年,虞允文被加授少保衔,领武安军节度使,川蜀宣抚使,封雍国公,之后更是赐予家庙祭器,以示宠遇。

咦?为什么突然对他这么好?因为孝宗赵昚想开战,想北伐,想收复故土了,而细数朝中文多武少,选来选去也就虞允文是帅才了。

临行前,赵昚给虞允文谈了收复失地的方略,且约定什么时候会师河南,让虞允文在川蜀做好准备。

赵昚甚至说:如果川蜀出兵而朕还在犹豫,那是朕负了你,如果朕已经出兵而你还在犹豫,那就是你负了朕,随后亲自为虞允文备酒践行。

见皇帝满心期许,真有北伐的雄心壮志,虞允文显然挺高兴,不像赵构,每次说北伐北伐,结果刚到前线转头就走,就把他们当憨憨玩儿。

1173年,虞允文到达成都,到这儿他才发现,川蜀宋兵食不足裹腹,力不足杀敌,守川勉强可以,北伐?别开那个玩笑。

于是,老人家再次开启了种田模式,基建玩得飞起,练兵、屯田、马政、经济,一个人硬是做了无数人该做的事。

而临安这边,孝宗赵昚在虞允文走后便一直盼星星盼月亮,等虞允文出兵的消息,结果,一个月了没消息,五个月没消息,一年了还没消息……

赵昚实在有些等不及了,下密诏催促,顺道问:啥时候北伐?虞允文摇摇头:不急,军需还没有完备。

好吧!那朕再等等,赵昚耐心性子,没办法,偌大的朝廷里主战派寥寥无几,能用的也就虞允文一个,不等难道他这皇帝亲征。

而虞允文这边,回复皇帝后便继续种田,继续基建,只是相比曾经到底是辛勤多了,尤如不知累的老牛。

临安这边,孝宗赵昚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等来了虞允文的消息,不过不是出兵的消息,而是……虞公积劳成疾,病死了。

死了?赵昚霎时间脑瓜子嗡嗡的,你虞允文居然死了,咱俩约好一起出兵,共同北伐,你居然就这么走了?

但没办法,虞允文已经死了,世间再无虞允文,北伐终究只是一场梦!

1174年六月十八日,虞允文病逝,年六十五,赵昚闻迅,为他罢朝,追赠少师。

当然,对此事还有不同说法,如《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称虞允文死后,赵昚因恼他镇守川蜀两年,一直不出兵北伐,因此在他死后一不给抚恤,二不给追封,态度冷漠。

直到虞允文曾经举荐的赵雄拜相后为他申辩,加上白石阅兵,看到了虞允文编练的精兵,才知道虞允文真的一直在为北伐做着准备。

首节 上一节 97/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