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守陵人 第265节

拥有皇帝称号,万民荼毒,民不聊生,死后还有被打上一个下谥,再冠上一个皇帝之号,那是多大的耻辱和嘲讽。

扶苏不想自己死后也得到这样一个谥号,在谥号后面还要冠上尊贵无双的皇帝尊号,那样只会让他更加感到屈辱,死都难以瞑目。

同样的,连皇帝之尊都变得如此可笑之后,那王公侯伯子男,这些尊贵无双的爵位也将变得更加的可笑。

“朕不是心血来潮,意气用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有此打算,爵位难得,礼法不可轻。”扶苏看向了樗里寻行礼,也是希望樗里寻能同意。

樗里寻和蒙恬都看向了扶苏,时隔多年,他们居然再一次在扶苏身上看到了始皇帝的身影。

模糊间,他们仿佛看到在扶苏的背影后看到始皇帝一般。

“既然,如此,臣等谨遵陛下诏!”樗里寻带头下跪行礼,接受了扶苏去帝号,自降为王的诏令。

扶苏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皇帝之号不可辱,不够资格的人加上皇帝之称,那是对皇帝尊号的侮辱,皇帝之号哪怕加上一个中谥都是对这个尊号的侮辱。

同样的,也是在对三皇五帝和始皇帝的侮辱,这是天下万民都不容许的。

“谨遵陛下诏!”张苍等人也不敢再开口劝诫。

从今以后,皇帝之称也将变得更加的尊贵无双,连一个中谥都不能再加在皇帝之前。

“武君和长城君为大秦付出的已经够多了,这一次,就让朕来吧!”扶苏看向了樗里寻和蒙恬,将二人扶起,走出了大殿,望向了整个咸阳和天下。

樗里寻和蒙恬看着走出大殿的扶苏,相视一笑,跟在了扶苏身后走出了大殿。

天空射下了一道金光照在了扶苏身上,哪怕是樗里寻和蒙恬这一刻都无法再分去扶苏的半点光芒。

张苍、冯去疾等人也都看着站在大殿栏杆前的扶苏,这一刻,天地之间也只剩下了那一道身影,没有人再能分去他的半点光芒。

“人王!”张苍心底突然一颤,不由自主的说了这个消失了将近千年的称号。

冯去疾回头看了张苍一眼,再看向了扶苏,点了点头,认同了张苍的话。

天子又如何?帝号又如何?

亘古至今,皇帝最尊,人王次之,哪怕是周朝的王,也只能自称天子,而无人再敢自称人王。

人王才是人间人主的极致,也是万民共主,而今天,他们终于是看到了人王的风姿。

三横一竖,为王。

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者,王也!

也只有参通三者,方可为王,连三者都不能参通,王者都不是,又有何能力去称皇称帝呢?

樗里寻、蒙恬、张苍、冯去疾等百官都很清楚,从今以后,王不可辱,皇帝不可轻。

因为,从今以后,王将代表人间的极致,也将代表着极致的尊贵和责任。

------------

第五百五十四章 皇帝之风【求订阅*求月票】

“告国民书,朕已经告知天下,大秦与万民同在,朕与万民同在,如今,万民有错,朕亦有错,故,朕将下罪己诏,昭告天下,去帝号,降而为王,望天下万民共鉴!”扶苏转身看向了百官。

“臣等有罪!”百官下拜,请罪自罚。

樗里卫兵围治粟内史府,捉拿任嚣,早已经在咸阳传开,咸阳万民都自发的围到了阿房宫外为任嚣请命。

因此,不用再到咸阳闹市去宣读扶苏的罪己诏,阿房宫外早已经聚集满了咸阳百姓。

任嚣看着自发前来为自己请命的数万百姓,再想想发生的事情,和即将发生的事情,更加觉得自己的罪责深重,若非蒙恬,他真的百世也难以赎罪啊。

“请陛下饶恕不齐侯!”看到骊山卫护送着扶苏出来,咸阳百姓纷纷跪地为任嚣请命。

“老夫有罪,无关他人,最有应得!”任嚣急忙走出,将万民扶起,可是却没有一人愿意起来。

任嚣不觉间泪水已经打湿了面庞,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有如此功绩,他除去的贪官污吏,也不是为了万民,更多的是为帝国除去蠹虫,收敛财富。

可是,波及的恩惠却让天下万民感恩戴德,这让他更加无地自容。

再想想自己都做了什么事,若非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任嚣已经决定引剑自刎了。

“不齐侯有罪,朕亦有罪,自商君以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日,万民共鉴,朕去帝号,降为王爵!”扶苏缓缓开口,语落天惊。

阿房宫外聚集而来的百姓全都一时间都呆滞住了,不敢相信的看着扶苏,这是逾越,但是却没有人在意了,全都被扶苏的话震惊到了。

诏令官宣读了扶苏的罪己诏,陈述了扶苏的罪责,将万民之罪全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同样的,对于那些被误判,迫害下狱的官员,死者以国士之礼,迁入骊山帝陵旁安葬,生者免除一切罪责,重新启用。

但是却没有追责一人,多收的赋税,也由各地官府仓廪第一时间重新厘算,返还给百姓。

“吾等有罪!”咸阳万民看着扶苏,他们都是有良知的,军功爵和嫉妒心,让他们做出了瞒报虚报的事情,大秦为他们赐下了爵位,免去了一定的赋税,但是现在,陛下知道了。

没有任何的处罚,还将他们虚报,瞒报的粮食返还给了他们,保留了他们因此得到的爵位,所有的罪责全都由陛下来承担了,为此,陛下还去了自己的帝号,自降为王。

陛下何错啊,是他们的错,为什么要由陛下来承受?

“吾等有罪,请陛下收回成命!”咸阳万民都知道自己这些年在做什么,可是这话不该由陛下来承受啊。

陛下给了他们太多太多,他们想要为陛下做点什么,却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吾等有罪啊!”大秦各郡县官吏也都收到了咸阳下达的罪己诏和处置文书。

没有追责任何一位官员,一位百姓,扶苏一人承担了所有的罪者。

“吾,有何颜面再担任百姓父母官?”汉中郡守看着手中的文书,苦涩一笑,卸下了自己的官服,整齐的叠放在了自己的身前,将头上的发簪抽出,遮住了自己的脸,寒光闪过。

“我等无颜啊!”不仅仅是汉中郡守,大秦百郡千县,很多还有良知却已经当了从犯的官员,没有等到御史和廷尉的到来,交代完了后事,命令下属将多收缴来的田赋返还百姓之后,纷纷自缢于府衙之中。

同样的,不仅是官员,百姓,乡里,一时间,很多人都选择了自缢。

陛下将罪责揽在了自己身上,没有问罪于他们,可是他们却过不去自己心里的那一道坎。

让陛下蒙受如此冤屈,他们又有何颜面再存活于世呢?

因此,他们选择了自尽,无颜再见列祖列宗和属下百姓。

消息传回了咸阳,阿房宫。

扶苏看着手中的回报,沉默了很久很久,最终叹了口气。“厚葬吧,以国士之礼,立国士陵以葬之,劝谏后人!”

死的人太多了,大小官员和百姓已经超过了三千人,骊山帝陵旁的园陵也已经不足以安葬,只能另外在洛阳修建一座新的园陵来安葬这些人。

蒙恬和樗里寻这段时间也很忙,带着各自的亲卫下到了乡里,重新核对田赋,返还赋税。

可是他们预料中的意外都没有发生,全凭百姓自己说出实际收成情况,返还田赋。

他们准备好了很多方法去重新确认过往两年的收成田赋,但是都没有用上。

百姓都自己说出了实际的收成和应缴的田赋,再没有虚假。

“陛下!”樗里寻看着百姓,再看向了咸阳,眼泪滑落,却又笑着,扶苏真的不一样了,真的有了王之气度了。

换做是他,他也做不到这一步。

或许,这就是真正帝王才有的威严和仁德吧。

不需要任何威压和逼迫,仅仅是以自身的仁德,让万民感恩,景从,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才能做到的吧。

咸阳百官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张苍带领着百家和治粟内史,重新改革了赋税之法,不再是按地按收成来收取赋税。

根据上林苑和云梦泽的上中下田的产出,统一制定了当年亩产应缴的赋税,同时根据各地不同,在咸阳和金陵给出的赋税标准,上下百分之二十浮动。

各地官员当上报当年各地灾害情况,最后确定当地应缴赋税,防止再次出现虚报瞒报的事情发生。

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同时为应对接下来三年的旱魃,咸阳下令,各地赋税由三十税一更改为四十税一。

对于偏远贫瘠之地,免除赋税,同时地方官员做好赈灾准备,随时准备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这是商君立法之后从未有过的,商君法,官府是没有赈济灾民之责的,哪怕是大灾,也只是免去赋税,灾民自救,而扶苏却将此法从律法中去除,改为灾年官府赈济,协助百姓度过灾年。

------------

第五百五十五章 科举有弊【求订阅*求月票】

“科举有弊端!”金陵百家学宫之中。

退休的李斯成了学宫祭酒,而杜茂和顿弱也都成了客卿。

而科举有弊端就是作为大秦前奉常的杜茂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他终究是没能等到《秦蓝策》的修撰完成。

可是即便是这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埋首经籍前,为大秦画蓝图。

杜茂时候,也得到了追封,安葬于骊山帝陵旁。

“斯人已去,生者犹在,就让我等为杜奉常完成其遗愿吧!”李斯主持着这一次的辩论。

科举推官并不是完全的取代了察举推官,而是两者并行,但是察举推官的先决条件也是要接受朝廷的考核。

杜茂死前说了,科举有弊端,可惜没来得及说出是哪些弊端,只是杜氏在整理其生前著作时找到了部分文卷。

“首先就是,科举能选拔出有一定针对性的官吏,可是对于大才,全才,科举却不能很好安排就官。”李斯开口。

大秦的科举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是在探索,因此,每年各郡都会对空缺的官职进行补充,从而开放考试。

这样一来,问题也就出现了,这些官职太有针对性了,比如缺了农官,就会针对性的开放农官考试,侧重于农事,对农家弟子来说很容易通过,但是对于其他家弟子来说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这并不算什么弊端,反而是人才针对,对当地是好事,可是很多大才、全才,却可能因此怀才不遇。

毕竟全才只是什么都懂,却要去跟一个专精一面的人才比对方的专精,哪怕是大才和全才也不可能胜。

这样选出来的人,也只能做着本职的事,但是退下去的不仅仅是小吏,也有县尊、郡守,而这些官位需要的就是全才,一个能统御全局的全才。

咸阳和金陵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替补能给大秦近千县补充。

“这个并不难,科举之外有察举,全才和大才可以走养士之路,拜投各家,陛下和各位君上也都有推荐权。”顿弱想了想,给出解决的方法。

李斯点头,这不过是抛砖引玉,他们都能拿出相对应的解决之法。

真正难的是,杜茂作为奉常,他的眼界是超越时间的,而他看到了科举的最大弊端。

“科举将会束缚人的思想,局限人的思维!”

“华夏从来不缺聪明人,但是聪明人反被聪明误。”

“这些年的科举,选出的官吏中很多人都是答卷完美,可是真正授官之后,却束手无策。”

“也有很多夫子先生,不善于教徒,却精与科考。”

“很多问卷,很多题目,他们不会,却能告诉学生怎么去做对,答对!”

李斯缓缓的说出了真正的问题。

其实他们也挺佩服这些人的,明明不知道怎么去做哪些题,偏偏他们就是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当然最严重的就是,这样会将士人的思维给限制住,培养出一群只会埋首经卷读死书的腐士,蠹虫。

精与考卷的问题,而为官要为民谋福祉,遇到的问题就不仅仅是试题中出现的那部分而已。

这样选出来的官吏,一旦遇到了试题中没有的现实,就会原形毕露。

因为思维被限制之后,他们也很难寻到解决之法。

标准答案始终只是标准答案,而不是适用于各地。

百家学宫的夫子们都低头思索,也有很多人是有些汗颜,因为他们就是被点到的那些精于科考的人夫子先生。

首节 上一节 265/2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