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担心着别人会觊觎的宝座。
也担心他的儿子,会不会经受不住皇帝的权势,而逼迫自己退位。
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自然会牵动这位皇帝陛下的神经。
朝堂上,无论文臣武将,此时都统一了行径,没有人反对唐王的这个决定。
但这同时也是一件大事。
究竟要由“八二零”谁去修筑祭台,祭台又要如何建,以及封禅的礼仪行程又该如何安排?
这许多事情,都还需要细细考量。
“不知陛下,有意让谁前往泰山,负责祭台建造事宜?”
这种时候,自然是长孙无忌先开口询问。
“这个不急。”
唐王李二却是笑着。
“先让工部与礼部的商议着,过些日子,就祭台建造一事的具体事项,还有祭台的建造图纸呈上来。先定下此事,然后再谈,由谁去吧。”
“臣遵旨!”
“臣遵旨!”
工部和礼部的两位尚书领了命。
泰山封禅有据可考,这事倒也不难办。
“这祭台建造还尚需时日,正好趁机,将高句丽彻底解决了,也好将此功绩,上告于天。”
这年也过完了,眼见着准备要封禅了,唐王自然也就想要将高句丽给平定了。
左右有之前唐峰两次大战,高句丽早已不成气候了。
李承乾听到唐王此话,眼前一亮。
之前他因为贪功冒进,被罚了。
于是就特别的希望,能够再有个机会证明自己。
他是大唐的太子,是父皇的嫡长子,自然也该是能够领兵杀敌的!
这次的高句丽已经被打残了!
只要带军队过去,几乎就可碾压!
几乎是必胜的战局!
这样不正适合他去吗?
正好凭借此次平定高句丽,一洗之前的耻辱!
也让朝臣和他父皇,对他改观。
也可以巩固他太子的地位。
想清楚利弊得失,李承乾便勉强按捺住自己。
他又之前的过错在,不能自己提出要去平定高句丽。
李承乾眼神示意了一下他这边的一位官员。
那人立马明白了太子的意图。
刚想出声,但想了想,还是等了等。
毕竟,这事陛下只是提了出来,尚且还没有定下。
先观望一下再说。
“募兵制的改制进行得如何了?”
李二没有管那些刚想要开口的人。
如今大唐国泰民安,文臣不比武将,武将需要上战场,立战功,才能够一步步的向上爬。
文臣武将本就相互排斥。
文臣不需要战功,他们更希望在国家百姓安全的时候,更好的治理国家,让百姓过得更好,让自己能够流芳百世。
有些文臣甚至会觉得,战争有伤天和。
毕竟每逢征战,必有伤亡。
大战之时,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更何况,文臣总是觉得大唐国力强盛,更应该教化万民,而不是四处征战。
就算如今百姓还算丰衣足食,但粮食也并不算是很丰富的。
一场战争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不知凡几。
但是,唐王李二却是更看重武将。
或许与他前半生的经历有关。
他也是随父亲四处征战,才打败了隋朝,打败了各路兵马,才得以建立李唐王朝。
他本身善武,更是经历多场战争,身边更是聚集了诸多得力的将领。
如今的大唐,就是靠着一场场的战争打下来的。
虽然李二也并没有因此太过忽视文臣,但终究是不同的。
既然唐王问了,便自然要回答。
负责此事的是李靖,还有唐峰。
二人对视一眼,李靖便开口回答。
“陛下,臣等已经在各处开始征兵,如今军队中的武卒,也均改为职业武卒,已经训练得有一段时间了。”
李靖顿了顿,见唐王没有什么反应,才继续。
“之前,已经征募了一批新兵,还尚在训练中,后续仍会征募一批武卒0 ........”
待李靖讲完,唐峰才开口介绍自己这边的情况。
“陛下,如今府兵制已经改为募兵制。目前来看,军队的战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军中粮饷支出,尚在预计范围内。”
唐王闻言,点点头。
兵制从府兵制向慕冰子改革,阻力还是小的。
毕竟职业的武卒,更能够激起百姓入军队的欲望,招募新兵是不难的。
又不是摊丁入亩制那样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而且既然朝堂上下一心要改兵制,自然能够做好。
“如此,若是想要再短期内,出兵平定高句丽,想必是可行的了。”
唐峰知道,唐王这次肯定是下了决心,要一举平定高句丽。
毕竟,就双方现在的实力而言,这并不难做到。
而唐王李二此时想要泰山封禅,自然会更希望能够早日平定高句丽。
那样,敬告上天自己的功绩时,就又能够加上一笔了。
还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近年粮食颇有盈余,待开春后,便不需要担忧,百姓冬无存粮,和预备救灾的物资,足以供给此次战争了。”
只要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高句丽,粮草便不需要担心。
毕竟现在有了土豆这样产量高,又能当作主食的东西,虽然不太好吃,但是能够充饥4.6。
现在的大唐,可以说是不缺粮了的。
而且此次出征,根本用不着太多兵马出动,需要消耗的粮草军备,对国库而言,负担就更小了。
只要能够短时间内打胜仗。
这看起来并不难。
李承乾心中更是火热。
而李泰听闻,也是有些心动。
之前太子急功冒进,而他如果一举拿下高句丽,岂不是显得他比太子强出许多?
那父皇是不是会更加的看重他?
朝臣,是不是更敬服他?
虽说是皇子,无须立下战功。
但是大唐的天下,是打出来的!
这样的战功,却会让人高看一等。
一时间,两位正在夺嫡中的皇子,都想要把握住这次出征,为自己增添筹码.
第976章 随军出征
“既然如此,那诸位以为,此次谁带兵出战为好?”
既然各方面都没有问题,那么,最后就只要定下将领,其余琐事,自然有主帅定夺,无须再商议了。
李承乾心中有些着急,又冲着那位官员看了几眼。
这次若能立功,对他而言好处不少,他可不想放过。
那位官员在兵部也并不是什么高位,但至少是能够上得朝堂的,这时候,虽然心知不太合适,却还是硬着头皮开口了。
“陛下,臣以为,此次出征高句丽,与现今的大唐而言,胜算极大。不如给新一辈的年轻将领们一个展示自己本事的机会。”
他这意思,自然是说,这一战实在简单,用不着那些老将出马,太过大材小用,不如就给一些年轻的将领们一个练兵的机会。
这样的话,要让太子前往,就好开口了。
见唐王李二只是看着他,并没有什么08别的反应。
那官员只好继续试探道:“太子殿下之前也是尚未上过战场,首次出征,难免担忧,才至于贪功了些。相信有了历练,太子殿下也当有长进。太子殿下作为我大唐的储君,也应当学习下战场上的谋略之道。”
他顿了顿,看上座的唐王依旧没有动怒的迹象,才勉强有些放心。
“而这纸上谈兵,终显不足。排兵布阵,还是需要真的上了战场,才能够有所体悟,才能真正掌握。唯有战场上的历练,才能验证自身所学,才能成长。”
见唐王依旧没有出声,他一咬牙。
“臣举荐太子殿下,从军出征,平定高句丽!”
他没敢说让太子殿下领兵,只想着,能够让太子殿下跟着一起出战就行。
毕竟,太子殿下之前还在战场上犯了错,不可能真让皇帝陛下再给个机会,直接让太子亲自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