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温和,也不伤身,慢慢的调养,倒是妣直接用补药好多了。
也可以找找,有没有什么大唐没有的营养膳食的方子,或是找几个厨子什么的。
虽然大唐盛世,而阿母又身份贵重,这样的方子或是厨子应该也不缺。
但是毕竟有些东西,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完善的。
大唐虽好,也比不了后世的先进。
“你放心,我还能亏待自己不成?我身子骨儿好着呢!”
老夫人嘴上虽这么说,但是对于唐峰的甘心还是很受用。
“你出征在即,交代好杂事之后,就不要担心旁的了。万事还有我呢。”
罗通在一旁,也让唐峰安心。
他之前请战,想要代替唐峰出征,好让他能够在家里多多陪伴妻子孩子。
谁知陛下点名让唐峰带兵。
罗通也是无奈。
现在既然决定了,他便不想让弟弟在外征战,还要担心挂念家里。
相信有他镇着,还有其他几位交好的国公镇着,又有唐王陛下看着,应当没有人会敢在这时候跳出来对付唐峰个.
第985章 太子离京
将士在外征战,是为大唐而战,谁又敢在这时候拖后腿?
不是明摆着拉仇恨吗?
唐峰并不担心这些。
“有兄长在,我自然不担心。”
虽然他不在京中,但是有这么多的安排,想来也出不了什么乱子。
更何况,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出征了。
以他如今的地位,实在找不出什么人,敢明目张胆的找他麻烦。
给安排的都安排好了,给嘱咐的都嘱咐了,该告别的也告别了,唐峰就只等着唐王李二下令,然后带兵出发了。
而唐王李二好像十分清楚唐峰的行踪一样,唐峰处理完所有的杂事后,就立马下令让唐峰点齐兵马,带足军备粮草,出发了。
当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个道理,“八二零”征战多次的唐王李二又怎么会不懂?
他早先就预备了要派兵平定高句丽,自然早有准备。
在定州一带,他命人将一部分粮食留存,以备战时,就近运输粮草。
而船只也命人建造了500之数,以备大军从海路进攻高句丽,也为后续从海上运输粮草。
海陆两线并进,不仅是进攻,还有粮草的运输。
那样的话,两方作战,可以分散高句丽的兵力,也可以预防粮草被劫,或是出现什么意外,导致大军粮草不足,不得已退兵。
唐王李二这次,是做足了准备,一心想要一举拿下高句丽的。
自然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
很快,在众人的相送下,唐峰便带领着军队,向着高句丽方向进发。
到了洛阳之后,才会兵分两路。
唐峰出征,太子李承乾便也定好了人选,便向唐王李二请示,要前往泰山,建造祭台了。
当然了,他选的人,大多是他自己这一派系的。
建造祭台事关泰山封禅,不能有任何疏漏。
他才不会让李泰安插人手。
当然了,他自己虽然离了长安,却还是不能放过李泰的消息。
“太子殿下得了陛下钦命,督建祭台。这随时好事,却也有些妨碍之处。”
太子门下的幕僚与谋士,自然也不都是白目蠢笨的。
他们皆是为了辅佐太子,登上皇位,与太子已经是利益相关,割舍不开。
只有太子成功登上皇位,他们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否则,他们的下场,肯定不会好。
“怎么?父皇让本宫督建祭台,正是因为看中本宫,也是本宫身为太子,才得到的看重。这有什么不好吗?”
李承乾这些日子以来,都为这事感到高兴。
感觉因为这事,他的太子之位已经毋庸置疑,唐王亲自任命,正是看重他的表现。
他是太子,所以无论如何,他才是名正言顺的那一个。
就算李泰耍再多的手段,只要他不犯错,父皇依旧看重他,那么朝臣,自然也就会听服于他。
李承乾很适合有些得意。
“殿下,督建祭台便要亲往泰山,远离都城。”
白衣男子身为太子的谋士,自然清楚太子的性格和想法。
但是,这事不得不提。
“远离了都城,便是远离了朝堂,若有什么变故,殿下远在泰山,怕是鞭长莫及。而魏王虽然领命接待使臣,却也是在京城的。”
若是魏王趁机做些什么,无论是拉拢朝臣,还是离间太子与陛下,或更甚者,耍手段算计太子,而太子又不在陛下跟前,这情况就很难说了。
夺嫡进行到现在,太子与魏王之间,几乎不死不休。
这时候,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若是单单靠着皇帝的新人与看重,怕是远远不够。
还是需要小心防范,提前布局,省得到时候事情突发,他们束手无策的好。
李承乾听了此话,心中也是咯噔了一下。
想到事情如何真的发生,会产生的后果,他只觉得全身发冷。
“那本宫该如何?”
就算知道了督建祭台有诸多不利影响,但是光那么一点好处,就足够让他不愿放弃了。
“殿下要小心防备,提前留下人手,更要时时关注京城的消息。”
这意思,自然是要监视魏王的动静,好早做打算了。
只不过他终究只是谋士,不好直言0 ........
毕竟,魏王再怎么是政敌,也毕竟是位王爷。
但是太子也不是无知之辈,自然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本宫会留下人手,到时候还要你时时注意了。”
李承乾自然是信任这个谋士的。
“殿下在泰山督建祭台,也不要忘了时常向陛下报信。想必陛下十分关注祭台的建造进度。当然了,殿下身为太子,也该多多关心陛下,常常过问。”
虽然人远离京城,不再陛下身边,但是信一定不能少。
这样才能让陛下时时记得太子,才不会让人几句话就猜忌太子。
常言道,见面三分情。
既见不了面,就容易疏远了。
这样的话,通信就一定要频繁些,才能叫人记得彼此的情分。
陛下与太子既是君臣,也是父子。
太子孝顺了,陛下自然会更加看重。
“本宫知道了。本宫必定时时写信回来,好叫父皇知道,本宫的心意。”
李承乾笑了笑。
不日,唐王李二召见太子,嘱咐几句虚心向官员学习,好生建造祭台,于是便让太子动身前往泰山了。
至于工匠、建材等,就由太子与两部官员,在当地定夺了。
“太子已经出城了?”
魏王李泰府中,一位幕僚对着魏王问道。
虽是4.6在问,语气却是带着肯定。
“已经出城了。父皇命我等亲自去送的。”
李泰进了院子里,坐下了。
“也不知道父皇怎么想的,不过是去督建祭台,又不是要出征打仗,有什么好送的?”
李泰看不惯李承乾,自然不想去送他,更不想看到百官对太子的尊崇。
这样只会让他更加的痛恨。
“虽不是出征打仗,为国立功,却也是为泰山封禅的祭祀大事。这也是正常的。”
身为幕僚,也不好跟着王爷的话说下去,只得好生劝慰。
李泰自然也不是不明白这道理,只是终究有些意难平罢了。
“本殿下自然知道。”
心中有气,语气难免有些不好.
第986章 使臣到来
那幕僚也没有在意。
“太子离京之后,正是殿下好好经营的时候。”
太子不在,有什么事务,自然全都落在魏王头上。
晋王李治没什么野心,只在自己的封地经营,并不怎么出彩。
其他的几位稍稍年长些的王爷,却都是庶出,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
现在讲究的正是立嫡立长。
没有太子,论嫡论长,都是魏王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