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熊孩子说书,皇帝们求闭嘴 第159节

但他更会伪装自己,更擅长做出悲天悯人的姿态。

“少爷,没什么可怜的。像朱重八这样的人,在咱们大明立国之前,那可遍地都是,咱也可怜不过来啊。”

黄子澄满不在乎的笑了笑。

他甚至不太喜欢赢长安讲的这个故事。

好好的,讲什么底层百姓?

帝王将相他不香吗?

像朱重八这样的人,几近文盲,有辱斯文,哪能登大雅之堂?

皇城角楼上。

嬴政站在窗边,目光有些深邃,思绪好像随着这个故事飘荡在远方。

他想起了自己少年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还在赵国当质子。

每天都会被赵人欺辱,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被别人骂成野种。

那个时候的嬴政,心里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他其实挺羡慕那个朱重八的。

至少。

朱重八有一双爱他的父母,还有一群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

而嬴政呢?

自他懂事起,就没有体会过什么是亲情。

父亲懦弱,整日饮酒作乐,从未把他放在心上。

母亲更是一言难尽,不仅没给嬴政足够的母爱,甚至还接连与吕不韦和嫪毐,传出那些不堪入耳的绯闻。

他们没给嬴政一丝帮助,反而是无穷无尽的折磨和负担。

“唉!”

嬴政叹了口气,充满了沧桑和悲凉。

“若是这个朱重八真的存在,朕还真想和他好好喝上一杯。”

高台上。

赢长安奶里奶气的声音,继续飘荡在咸阳城的上空。

“朱重八还是走了,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故乡。”

“临走之前,他推翻了家里的那几面土墙,就当是给父母亲人垒了一个坟头。”

“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着,哪怕他背负着无尽的痛苦和折磨,他也想活下去。”

“经历过巨大的悲惨后,朱重八的性格逐渐发生转变。”

“从此以后,他都在渴望亲情,而这种渴望,延续了他的一生。”

“朱重八走了,离开了故乡,可他还是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问题。”

“那就是吃饭!”

“在那个年代,像他这样身无长物,烂命一条的难民,足足有数百万之多。”

“所到之处,寸草不留。”

“但凡是能吃的东西,无论是草皮也好,树根也好,通通被难民吃的一干二净。”

“饿极了,甚至连泥土都往嘴里塞。”

“在这种人间炼狱的惨景下,朱重八怀揣着他唯一的财产,一个破碗,开始了沿街乞讨的生活。”

讲到这里。

咸阳城的千万听客们,实在有些受不了了。

“这也太惨了吧?”

“真就开局一个碗吗?”

“我还以为(acfh)给地主种地已经够惨了,没想到他比我想的还要惨”

“就这还没饿死?”

“刚刚小殿下不是说了吗?人家非但没饿死,最后还当上了皇帝呢!”

“呃……并不是我不相信小殿下,但这个朱重八当上皇帝的难度,简直要比那个无赖刘邦,还要难上百倍千倍啊!”

“这个……说的倒也是。”

整座咸阳城的各个角落,纷纷响起窃窃私语的声音。

很多人本能的抗拒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他们也很委屈啊。

他们并不是觉得赢长安讲得不好,也没有觉得这个故事哪里不真实,可就是没办法相信啊!

当初。

赢长安讲刘邦的故事,说什么一个地痞流氓,最后逆天改命,成为当朝皇帝。

这也算是有些合理的成分。

地痞流氓嘛,特色就是不要脸。

在乱世之中,这样的人确实吃得开。

况且。

刘邦在飞黄腾达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帮班底。

别管他的那些狐朋狗友能力怎么样,至少人家手底下有干活的啊。

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朱重八。

他有啥?

爹妈死了,兄弟姐妹死了,房子塌了,放牛的生计也没有了。

他有啥?

噢!

一个破碗!

当了一个乞丐!

一个乞丐当皇帝?

咸阳城里的绝大多数听客,都已经凌乱了。

他们要是相信这个故事,估计都能被别人指着鼻子骂成智障。

离谱!

太离谱!

人群中。

朱高炽的表情也很古怪。

“老二,老三,你们信他说的这个故事吗?”

“不信!”

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俩极有默契的摇摇头。

“我就呵呵了!一个家徒四壁,全家死绝,流落到街头当乞丐的难民,这样的人能当上皇帝?”

“狗都不信!”

朱高煦连连冷笑,心里既失望又生气。

他失望的是赢长安讲的故事一塌糊涂,根本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生气的是赢长安可能压根就没认真想说书,拿他们这些人当傻子糊弄,随随便便瞎掰出来一个乞丐当皇帝的故事。

“这样的人能当皇帝,我岂不是能一统中原诸帝国?”

朱高燧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眼神中也满是嫌弃和失望。

“或许吧,我也不太能相信,除非,九州大陆里面真的有这样的皇帝存在。”

朱高炽沉声道。

有一说一。

他确实带着极大的诚意听赢长安说书。

他也尽可能的去用逻辑和常理,去说服自己,赢长安说的可能有道理。

可实在做不到啊。

这个故事太离谱了,比之前那个刘邦当皇帝还要离谱一百倍。

一个乞丐拿破碗,翻身做主当皇帝?

谁要是信,谁他妈就是傻子!

另外一边。

李承乾也在摇头叹气:“这讲的是什么啊?”

他很失望。

赢长安在他心中的形象,也开始一落千丈。

李承乾觉得赢长安就是在糊弄人!

什么命运悲惨,什么乞丐当皇帝,都只不过是博人眼球的噱头而已。

“也不知道父皇怎么想的,早知道我就不来了。”

李泰早就一脸不耐烦了。

在拥挤的人群中,连呼吸都不通畅了。

“大哥,四哥,既来之,则安之,咱们还是耐心听听吧。”

年纪最小的李治小声劝道。

人群边缘。

朱允炆的嘴角也挂着一抹嗤笑。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

说的故事也这么不着边际。

可笑!

首节 上一节 159/4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